萬歲軍的三位師長,兩位少將,另一位為何才是大校

2020-12-23 文史茶館2018

第38軍是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當時的軍長是梁興初,後來成為開國中將。梁興初帶領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表現突出,成功穿插到位,截斷了敵人的退路,彭老總稱他們為萬歲軍。

當時的第38軍下轄三個師,三位師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先說第112師,師長楊大易,四川蒼溪人。楊大易是一位老紅軍。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年僅14歲的楊大易光榮參軍,是一位著名的紅小鬼。楊大易跟隨紅四方面軍走完長徵,長徵結束他才17歲。

(梁興初中將)

還是一個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孩子啊,很多青壯年的紅軍戰士都倒在了長徵的路上,楊大易一個娃娃能走出來真的不容易。抗日戰爭時期,楊大易長期在抗大任職,也在敵後山東殺過鬼子。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楊大易成為山東戰場的主力團長,然後挺進東北,在第一縱隊擔任副師長,後來成為38軍的主力師長。建國後,楊大易被授少將軍銜,他當過湖南省和遼寧省軍區司令員。

然後是113師,毫無疑問,這是38軍的主力。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梁興初就讓113師擔任主攻。在第二次戰役,38軍能夠成為萬歲軍,113師的功勞最大。

為了穿插到位,113師非常大膽,他們大搖大擺地行軍,讓美軍誤以為他們是南朝鮮軍,為了防備美軍偵察,113師還關閉了電臺,孤軍深入,十分冒險。彭老總聯繫不到113師,非常著急。

(楊大易少將)

歷史證明,沒有冒險,就沒有奇蹟發生。113師克服一切困難,急行軍趕到了三所裡,又分兵扼守龍源裡,並迅速就地阻擊,死死地擋住了敵人的退路。

113師穿插成功,彭老總命令38軍的另外兩個師迅速向113師靠攏,並肩作戰,這才有了松骨峰大捷,才有了萬歲軍。113師這麼厲害,師長是誰呢?他叫江潮,河北定縣人。

說起來,江潮原本是張學良的一個兵,並不是一位老紅軍。江潮家窮,為了能夠學習,他參加了東北軍,抗日戰爭時期,江潮帶著部隊起義,加入了八路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江潮挺進東北,成為主力團長、師長,在東北戰場,江潮打出了名氣。從朝鮮回國後,江潮擔任過西藏軍區參謀長、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被授開國少將軍銜。

(江潮少將)

在戰場上,江潮是一位好漢,進入和平時期,江潮仍然是好樣的。在西藏工作期間,他的身體本來不適合高原環境,可是江潮卻克服重重困難,跑遍了西藏的每一個哨卡,看望為國戍邊的戰士們,累到吐血,不得不返回北京搶救。

最後是114師,師長翟仲禹後來被授予大校軍銜。同樣是師長,為什麼楊大易和江潮都是少將,而翟仲禹的軍銜卻低了一檔?首先,相對來說114師不比前兩個師,在第一次戰役中,前兩個師一個主攻,一個迂迴,114師卻是作為預備隊使用的。

其次,翟仲禹參加革命比較晚,革命資歷相對比較淺。他是山東濟陽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八路軍。雖然來得晚,翟仲禹卻後生可畏,作戰勇猛。到了東北戰場,翟仲禹好像跟子彈有緣,多次中彈負傷,卻愈戰愈勇。從朝鮮回國後,翟仲禹擔任過吉林省軍區政委等職。

相關焦點

  • 韓先楚將軍麾下的三位師長,有兩位授少將軍銜,他為何僅授大校?
    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韓將軍麾下三個師的師長肯定都不是弱兵。韓先楚的第40軍,下轄有118師、119師和120師。118師的師長是鄧嶽,12歲就參加紅四方面軍,三過雪山二過草地,終於到達延安,抗戰時期擔任過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參謀長、參謀長,第129師新4旅第10團副團長,解放戰爭中任東聯第21旅副旅長,第3縱隊第7師副師長、師長,他率部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從一名紅軍小戰士成長為一名軍中悍將。
  • 孟良崮戰役華野兩位師長,開國時為何一位授中將,另一位授大校?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幾乎全部出動,當時直接參戰有的有10個縱隊20個多個師,當時的師長在開國時多數被授予少將軍銜,不過其中有兩位師長,一個被授予中將軍銜,一個被授予大校軍銜,
  • 他揮師東北,帶兵入關,一位少將帶出三位少將,堪稱奇蹟
    主力部隊出山海關之後,為理清戰鬥序列,這幾個團在不同的時期都統一納入到東北民主聯軍一縱、東野一縱、四野萬歲軍38軍麾下,羅華生作為師長以及所帶領的三位團長後來都作出巨大貢獻,建國後因功勳卓著,均被授予少將軍銜。
  • 大校軍長和少將師長,兩者有什麼區別?誰的級別高?
    通俗點來說,就是出現了大校軍長和少將師長。那麼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誰的等級比較高?其實早在1988年我國首次恢復軍銜制後,就出現了少將師長的現象。當時,共有12位師長和師政委被授予少將軍銜,這其中考量到了他們為軍隊所作出的貢獻以及資歷和軍齡等多個方面。
  • 唯一健在的河北籍開國少將,55年授大校,64年成炮兵少將
    2020年10月10,開國少將陳紹昆不幸離世,開國將軍僅剩下9位,而河北籍的開國將軍僅剩下他一位,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炮兵少將。順便說一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至1958年相繼授予8位將領少將軍銜。
  • 他是「萬歲軍」軍長,新疆歷任司令員中,他是唯一大校!
    遺憾的是,他經歷了長徵、抗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重大戰役,是新中國時期新疆軍區唯一大校軍銜的司令員。 1990年劉海清(左5)烈士園留影 其實,38軍打出了萬歲軍的美名。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尉官,一共授予了六十多萬名將軍。這其中就數尉官和校官的人數最多,校官是3.2萬多人,尉官是49.8萬多人。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
  • 授銜時,四野的縱隊司令鍾偉授少將,他手下的師長為何卻是中將
    在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產生了兩位元帥、三位大將、19位上將,可謂是風光無限了。但是縱觀五五授銜,我們也發現了四野將領的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作為四野十二縱隊司令員、第49軍首任軍長的鐘偉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而他的老部下,獨立第二師師長、49軍34師師長溫玉成卻是中將,這是為什麼呢?
  • 兩位閱兵領隊女少將
    閱兵式上,女兵方隊領隊是二位女將軍程曉健少將、唐冰少將。這是新中國國慶閱兵史上首次出現女將軍。352名女兵來自各軍兵種和武警部隊。其中,程曉健是新中國首位女飛行師長、空軍特級飛行員。唐冰為某新型作戰力量主官。
  • 少將履新中部戰區,三天為一件事檢查三地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近期有兩位少將、一位大校來到中部戰區,而西部戰區陸軍第77集團軍履新「一軍一政」兩位大校,另一位少將出任聯勤保障部隊政治工作部副主任。4位政工幹部履新在政知圈所梳理的近期6例軍內人事調整中,有4位「老政工」。近期的公開報導顯示,其一,空軍航空大學原政委薛宏偉少將已出任中部戰區空軍紀委書記一職。
  • 1955年,政委被授中將,參謀長被授少將,為何軍長被授予大校軍銜
    1955年授銜時,在淮海、渡江和大西南戰役中屢建奇功,功勳赫赫,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曾隸屬中原二野第五兵團的第16軍,卻出現了全軍只此一例的奇怪現象:軍政委王輝球被授開國中將,參謀長楊俊生被授開國少將,就連政治主任,和軍直屬麾下的2個主力師長,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但讓人意外的是,身為軍長的尹先炳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許世友帶出的第27軍,三位師長什麼軍銜,一位當過大軍區司令員
    因為參加革命較晚,所以肖鏡海這個師長直到1961年才授少將,他也是開國少將。建國後,肖鏡海擔任過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在2004年逝世,享年88歲。 (張銍秀少將) 然後是第80師,師長張銍秀,江西永新人。張銍秀是一位參加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
  • 張德發:紅4軍獨立師師長,因何僅被授予大校軍銜?
    這個軍人才濟濟、名將如雲,曾經出過開國上將許世友、王建安、陳錫聯、陳再道……開國中將胡奇才、張才千、王近山、範朝利……開國少將丁先國、汪乃貴、李迎希、鄭國仲……不過,今天我要重點介紹的是老紅軍張德發。他曾經擔任過紅4軍獨立師師長,但是卻僅被授予大校軍銜。
  • 正師級少將和副軍級大校,誰更有前途,本文告訴你答案
    我軍恢復軍銜制時步兵第八十二師部分軍官授銜後的留影1988年9月我軍恢復軍銜制後的首次授銜時,一些資深(戰爭時期入伍、且任師職時間較長)的正師職軍官榮獲少將軍銜;另有一些優秀的作戰部隊主官(如師長、師政委)也被授予少將軍銜。
  • 抗美援朝時,第一批參戰的18位師長,最終被授予什麼軍銜
    112師的師長名為楊大易同113師長江潮,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第114師師長是翟仲禹,被授予大校軍銜。38軍中尤其以113師以作戰迅猛聞名在第二次抗美援朝戰役中,先敵人一步佔領了三所裡、龍源裡,成功阻止了敵人的南逃北援計劃。
  • 最後一任福州軍區司令員是誰,他是梁興初的副手,被授開國少將
    在福州軍區的歷史上,前後只有五位司令員,其中三位是開國上將,一位是開國中將,只有一位,也是最後一位,是開國少將。那麼,這最後一任福州軍區司令員是誰呢?他叫江擁輝。抗日戰爭勝利,江擁輝跟隨梁興初進軍東北,梁興初是第一縱隊第一師師長,江擁輝是副師長,他成為梁興初的副手。在東北戰場,江擁輝創造了雪地伏擊國民黨一個團的先例。(江擁輝少將)當時國民黨新一軍的一個團前來進犯,很多人主張,用我們的三個團正面迎擊敵人。
  • 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需要符合什麼條件?「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說的是拉起一支隊伍不費吹灰之力,可能夠覓得一個能謀善戰的將軍則是萬難之難。所以,能夠成為一名將軍,對於一位軍人來說,其軍旅生涯是完美的。然而,在我國現行軍銜體系中,大部分軍人的「將軍夢」止步於大校軍銜。不可否認的是,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是一個坎兒。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國的軍官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士兵提幹,另一種是軍校培養。無論是士兵提幹,還是軍校培養,在大校軍銜之前都是按部就班的晉升。
  • 一個師長擁有中將軍銜,舊時代的中國軍隊,為何軍銜混亂?
    一個軍長,軍銜能夠是上將,師長則是中將,就連一個旅長也是少將軍銜。在我國現在的標準,一個集團軍軍長,基本上為少將。至於師或者旅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大校。那麼,為何軍銜的區別會這麼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首先,我們需要從清朝末期的新軍制度開始聊。在庚子戰爭之後,清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開始建立新軍。其中,分為了北洋新軍和南洋新軍。
  • 連長救下一通訊員,1955年通訊員被授中將軍銜,連長為何僅授大校
    但當他看到老首長的軍銜後,不禁淚流滿面,原來老首長僅被授予了大校。此人是誰?為何僅被授予大校呢? 從資歷上來看,羅厚福是要比林維先要高的,而且他在抗戰時期也是旅長,可見羅厚福這個大校軍銜,也的確是有些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