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在淮海、渡江和大西南戰役中屢建奇功,功勳赫赫,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曾隸屬中原二野第五兵團的第16軍,卻出現了全軍只此一例的奇怪現象:軍政委王輝球被授開國中將,參謀長楊俊生被授開國少將,就連政治主任,和軍直屬麾下的2個主力師長,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但讓人意外的是,身為軍長的尹先炳,卻只被授予大校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尹先炳,祖籍湖北漢川,15歲參軍,19歲入黨,參加並領導過我軍在湖北、安徽和河南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工作,以及保衛蘇區革命總部的數次反圍剿戰鬥,和改編中國革命命運的2萬5千裡長徵,屢建功勳,從一個小排長做起,短短四年時間就當上了團參謀長,至抗日戰爭開始後,尹先炳天賦異稟的軍政指揮才能得到充分展現·······
1937年,劉、徐二帥指揮領導的八路軍129師,奉命開進河北冀西,深入敵後組建遊擊總隊,調任尹先炳出任副司令職務,率部在山西的黃土高原和河北的太行山脈中,縱橫馳騁,堅決粉碎和破壞日軍的大掃蕩和大清鄉軍事陰謀,1940年,尹先炳率部在黑水河埋伏,殲滅日軍訓練隊大部,並全殲日軍尉官100多名,聲名鵲起,得到八路軍總部首長的一致認可和高度稱讚,並提拔他當上了主力師旅長和軍分區司令員職務。
當時,配合他工作的是副旅長秦基偉上將,旅政委黃振棠少將,劉帥多次對他面授機宜,親手教他打仗,告誡他打仗不能只有戰術,還得有生死無畏的敢戰勇氣和決心,而尹先炳也沒有辜負上級領導的信任,先後在山西晉東南地區,參加並指揮打出了反九路圍攻作戰和百團大戰,逢戰不怯,遇敵必身先士卒,打了很多勝仗,立下大小功勞無數。1945年,尹先炳先後被上級推薦進入軍政學院和黨校深造學習,畢業後就當上了河北山東河南軍區,湖西分軍區的司令員,指揮部隊堅決粉碎敵軍的反撲和掃蕩,為抗日戰爭最後的終局大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中原軍區成立後,尹先炳因戰功赫赫,被提拔為第一縱隊副司令,配合司令員楊勇上將以及縱隊政委蘇振華上將,在魯西南戰役中,出其不意包圍鄆城,全殲敵軍2個主戰旅,立下大功,受到中野劉鄧兩位首長在全軍的通令嘉獎,而這也是我軍自解放戰爭開始後,首次出現一個縱隊消滅敵軍2個旅的全勝戰績。
1949年起,尹先炳正式出任中原二野的16軍長職務,當時,在他麾下配合指導工作的是,政委王輝球中將、參謀長楊俊生少將,參加過我軍解放河北、甘肅、河南、山東、淮海、渡江和大西南等一系列戰役,戰功彪炳,革命資歷非常深厚,建國後,尹先炳出任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在1952年,率部北上出國參戰,因為尹先炳的16軍,是我軍當時唯一一支合成軍,擁有一個炮兵團和獨立的坦克自行火炮團,武器裝備的火力配置在全軍最好,所以剛一入朝,就引起了美軍的高度關注,卻被美軍職責志願軍公開將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投入戰場,是沒有和談誠意,最終惹惱了尹先炳,當機立斷就將部隊全部開出,在西方山和鬥流峰陣地,指揮近百門大口徑火炮,展開了長達數分鐘的地毯式轟炸,發起數次衝鋒,一戰全殲守軍,本想步炮和坦克協同作戰,打出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殲滅戰,卻突然收到了美軍願意停戰熄火的消息,才就此作罷。
1952年,國家總幹部部門,對全國各大軍區報送的授銜名單一一審查核准時,尹先炳基於在抗戰、解放戰爭和朝鮮戰場上的突出表現和自立軍功,最初被評為正軍級幹部,可以考慮授給開國中將,但因為尹先炳年少成名,身居高位,突然被人舉報了個人生活有問題,三人成虎,謠言四起,最終傳到了上級首長的耳朵裡,非常憤怒,所以就親筆批示:取消尹先炳的中將軍銜待遇,連降2級,授予開國大校軍銜,因此尹先炳也就成了我軍中,唯一一個沒有被授予將軍軍銜的軍長,至1983年突然聽到楊勇和徐立清離世的消息後,悲傷過度,夜裡突發腦溢血,緊急送醫講究無效後,遺憾離世,終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