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政委被授中將,參謀長被授少將,為何軍長被授予大校軍銜

2021-01-19 歷史局面

1955年授銜時,在淮海、渡江和大西南戰役中屢建奇功,功勳赫赫,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曾隸屬中原二野第五兵團的第16軍,卻出現了全軍只此一例的奇怪現象:軍政委王輝球被授開國中將,參謀長楊俊生被授開國少將,就連政治主任,和軍直屬麾下的2個主力師長,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但讓人意外的是,身為軍長的尹先炳,卻只被授予大校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尹先炳,祖籍湖北漢川,15歲參軍,19歲入黨,參加並領導過我軍在湖北、安徽和河南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工作,以及保衛蘇區革命總部的數次反圍剿戰鬥,和改編中國革命命運的2萬5千裡長徵,屢建功勳,從一個小排長做起,短短四年時間就當上了團參謀長,至抗日戰爭開始後,尹先炳天賦異稟的軍政指揮才能得到充分展現·······

1937年,劉、徐二帥指揮領導的八路軍129師,奉命開進河北冀西,深入敵後組建遊擊總隊,調任尹先炳出任副司令職務,率部在山西的黃土高原和河北的太行山脈中,縱橫馳騁,堅決粉碎和破壞日軍的大掃蕩和大清鄉軍事陰謀,1940年,尹先炳率部在黑水河埋伏,殲滅日軍訓練隊大部,並全殲日軍尉官100多名,聲名鵲起,得到八路軍總部首長的一致認可和高度稱讚,並提拔他當上了主力師旅長和軍分區司令員職務。

當時,配合他工作的是副旅長秦基偉上將,旅政委黃振棠少將,劉帥多次對他面授機宜,親手教他打仗,告誡他打仗不能只有戰術,還得有生死無畏的敢戰勇氣和決心,而尹先炳也沒有辜負上級領導的信任,先後在山西晉東南地區,參加並指揮打出了反九路圍攻作戰和百團大戰,逢戰不怯,遇敵必身先士卒,打了很多勝仗,立下大小功勞無數。1945年,尹先炳先後被上級推薦進入軍政學院和黨校深造學習,畢業後就當上了河北山東河南軍區,湖西分軍區的司令員,指揮部隊堅決粉碎敵軍的反撲和掃蕩,為抗日戰爭最後的終局大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中原軍區成立後,尹先炳因戰功赫赫,被提拔為第一縱隊副司令,配合司令員楊勇上將以及縱隊政委蘇振華上將,在魯西南戰役中,出其不意包圍鄆城,全殲敵軍2個主戰旅,立下大功,受到中野劉鄧兩位首長在全軍的通令嘉獎,而這也是我軍自解放戰爭開始後,首次出現一個縱隊消滅敵軍2個旅的全勝戰績。

1949年起,尹先炳正式出任中原二野的16軍長職務,當時,在他麾下配合指導工作的是,政委王輝球中將、參謀長楊俊生少將,參加過我軍解放河北、甘肅、河南、山東、淮海、渡江和大西南等一系列戰役,戰功彪炳,革命資歷非常深厚,建國後,尹先炳出任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在1952年,率部北上出國參戰,因為尹先炳的16軍,是我軍當時唯一一支合成軍,擁有一個炮兵團和獨立的坦克自行火炮團,武器裝備的火力配置在全軍最好,所以剛一入朝,就引起了美軍的高度關注,卻被美軍職責志願軍公開將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投入戰場,是沒有和談誠意,最終惹惱了尹先炳,當機立斷就將部隊全部開出,在西方山和鬥流峰陣地,指揮近百門大口徑火炮,展開了長達數分鐘的地毯式轟炸,發起數次衝鋒,一戰全殲守軍,本想步炮和坦克協同作戰,打出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殲滅戰,卻突然收到了美軍願意停戰熄火的消息,才就此作罷。

1952年,國家總幹部部門,對全國各大軍區報送的授銜名單一一審查核准時,尹先炳基於在抗戰、解放戰爭和朝鮮戰場上的突出表現和自立軍功,最初被評為正軍級幹部,可以考慮授給開國中將,但因為尹先炳年少成名,身居高位,突然被人舉報了個人生活有問題,三人成虎,謠言四起,最終傳到了上級首長的耳朵裡,非常憤怒,所以就親筆批示:取消尹先炳的中將軍銜待遇,連降2級,授予開國大校軍銜,因此尹先炳也就成了我軍中,唯一一個沒有被授予將軍軍銜的軍長,至1983年突然聽到楊勇和徐立清離世的消息後,悲傷過度,夜裡突發腦溢血,緊急送醫講究無效後,遺憾離世,終年68歲。

相關焦點

  • 該軍的軍長是中將,但僅授了少將的政委,為何能享中將待遇?
    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吏後,第62軍隨兵團調歸第一野戰軍指揮。 接下來龍叔就和大家說說該軍的軍長和政委: 62軍的軍長叫劉忠,他從部隊還是叫第15縱隊時就是司令員,改稱第62軍後,仍任軍長。
  • 韓先楚將軍麾下的三位師長,有兩位授少將軍銜,他為何僅授大校?
    四野第12兵團第40軍的軍長是韓先楚。1955年9月,新中國首次進行授銜授勳儀式,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118師師長鄧嶽、120師師長鄭大林被授予少將軍銜,而同為第40軍師長的寧賢文僅授了大校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 第七批入朝作戰的師長軍長們,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第67師師長劉春山,政治委員陳洛痕,副師長鄭福生,副政治委員陳堅,參謀長王守志。劉春山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陳洛痕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鄭福生、陳堅、王守志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第69師師長李木生,政治委員郭濟民,副師長秦鏡、劉東記,副政治委員周密,參謀長張玉成,副參謀長羅雲章。
  • 唯一健在的河北籍開國少將,55年授大校,64年成炮兵少將
    2020年10月10,開國少將陳紹昆不幸離世,開國將軍僅剩下9位,而河北籍的開國將軍僅剩下他一位,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炮兵少將。順便說一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至1958年相繼授予8位將領少將軍銜。
  • 志願軍參謀長解方,軍中諸葛亮,1955年,為何只授了少將?
    今天,我們聊聊志願軍的參謀長解方。作為一個準兵團級將領,在1955年的授銜中,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雖然是800多位少將之首,但也感覺偏低,以至於彭德懷元帥為解方打抱不平,表示「他少將,我最多中將。」那麼,解方將軍為何被授予少將軍銜,而不是中將或者上將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不幸犧牲,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授予上將軍銜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紅9軍,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在不久之後都壯烈犧牲,而當時擔任紅9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的兩人,後來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的孫玉清,他是湖北紅安人,出生於1909年。在革命生涯早期,孫玉清參加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軍事鬥爭,逐漸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
  • 大校軍長和少將師長,兩者有什麼區別?誰的級別高?
    通俗點來說,就是出現了大校軍長和少將師長。那麼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誰的等級比較高?其實早在1988年我國首次恢復軍銜制後,就出現了少將師長的現象。當時,共有12位師長和師政委被授予少將軍銜,這其中考量到了他們為軍隊所作出的貢獻以及資歷和軍齡等多個方面。
  • 連長救下一通訊員,1955年通訊員被授中將軍銜,連長為何僅授大校
    一九五五年大授銜時,我軍一戰功赫赫的將領林維先被授予了中將。事後,他也在授銜隊伍中看到了自己數十年前的救命恩人,激動不已。但當他看到老首長的軍銜後,不禁淚流滿面,原來老首長僅被授予了大校。此人是誰?為何僅被授予大校呢?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二、第122師師長,先是由周光擔任,1949年6月周光調江西吉安軍分區後,由田維揚擔任。三、第123師師長由江燮元擔任。四、第152師師長先是由左葉擔任,左師長調121師後,後由盧燕秋擔任。1955年9月,在新中國進行了首次軍銜評授時,上述6位師長除了蔡正國因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犧牲、左葉轉業到地方任職之外,其他4位都參加的評授。
  • 全軍唯一一例,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1955年都沒參加授銜,為什麼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計有五十多個軍級作戰單位,當時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將領,後來絕大多數都參加了1955年授軍銜,要麼一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參加,要麼軍長或政委有一人參加。不過也有特殊情況存在,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軍,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後來都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這也是全軍唯一一個特例。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是誰呢?他們為什麼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第33軍是第三野戰軍戰鬥序列下的一個軍,它組建於1949年2月,是由原來的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和在淮海戰役起義的國民黨軍隊合編而成的。
  • 中原野戰軍改編後,下轄9位軍長分別是誰?後來有1人是大校軍銜
    1955年,杜義德被授予中將軍銜。 1949年,王近山任二野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2軍軍長、政委,率部參加了渡江、西南等著名戰役。 抗美援朝中他最開始就是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上甘嶺戰役王近山也是指揮之一。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
  • 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21年後政委授予大將軍銜,而軍長卻沒有軍銜
    在紅二十五軍長徵時期,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的程子華,他是山西運城人,出生於1905年,早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經歷過廣州起義和鄂豫皖軍事鬥爭。 前面說過,程子華在長徵時期曾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在勝利到達陝北之後,程子華又被任命為紅十五軍團政委,都是紅軍的高級職務,從而可以看出程子華的資歷和功勳。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程子華最初從事兵運工作,不斷發展壯大了抗日武裝,後來還擔任過冀中軍區政委、晉察冀軍區代理司令員兼政委,鞏固和擴大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 東野八縱司令員段蘇權,1955年僅授少將軍銜,後來擔任什麼職務?
    在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的12位縱隊司令員,後來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有3位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其中就有之前曾擔任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的段蘇權。段蘇權是湖南茶陵人,出生於1916年,他很早就在家鄉參加了革命,經歷過湘贛根據地系列軍事鬥爭。
  • 1988年恢復軍銜,有17人被授予上將,他們都是什麼職務?
    1988年,我軍恢復了中斷23年之久的軍銜制,並把最高軍銜設為上將。在此次授銜儀式中,共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開國將校,資歷和戰功都很高。那麼1988年的17位上將,當時都擔任什麼職務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四野任過縱隊司令的1955授銜時,6上將、7中將,他4個為何少將?
    下面我們逐一分析每個人的究竟:賀晉年大家都知道了,這是受到了某人的影響,在紅軍時期的軍長,論授銜的級別和職務,授上將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可因「GR事件」,在那個年代被牽連了,據說,原準備給他大校軍銜,還是毛主席的幹預,才改為少將。
  • 1949-1985年解放軍第13軍歷任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任期長
    抗日戰爭時期,周希漢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作戰股股長,補充團參謀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旅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三軍軍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周希漢任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等職務。周希漢1955年被授予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 徐信上將:開國少將,原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曾任63軍軍長
    徐信上將:開國少將,原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曾任63軍軍長1988年恢復軍銜制授銜,不僅有1955年授銜上將洪學智再授上將,留下了「六星上將」的美談,也有以開國少將身份被授予上將的軍銜的高級將領。徐信生於1921年,河北省靈壽人。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歷來有尚武之風。河北地處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過渡地帶,再加上河北地「薄」,惡劣的地理環境使河北人尚武風氣濃厚。因而,古代數得上號的名將,基本上都是河北人。最為直接的例子,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廉頗、李牧都是出自河北。到了近現代,河北為我國民族獨立事業輸送了大量人才。因而,河北是一塊熱血沸騰的土地。
  • 孟良崮戰役華野兩位師長,開國時為何一位授中將,另一位授大校?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幾乎全部出動,當時直接參戰有的有10個縱隊20個多個師,當時的師長在開國時多數被授予少將軍銜,不過其中有兩位師長,一個被授予中將軍銜,一個被授予大校軍銜,
  • 解放軍第12軍軍長都有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誰最高壽
    解放戰爭時期,曾紹山任晉冀魯豫軍區縱隊副司令員、皖西軍區司令員、第三兵團軍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曾紹山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軍長、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務,後來還擔任了旅大警備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政委,濟南軍區顧問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5年逝世,享年81歲。
  • 1955年授銜之後,有兩位將領被補授為中將軍銜?他們都是誰?
    1955年,我軍在此前評定軍隊幹部級別的基礎上,開始實行軍銜制度。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少數將領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而是在不久之後被補授了軍銜。就拿177位開國中將來說,在1955年共有175位將領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來到了1956年和1958年,分別有2位將領被補授中將軍銜,加起來就一共有177位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