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唯一一例,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1955年都沒參加授銜,為什麼

2020-12-14 丁姑娘講歷史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計有五十多個軍級作戰單位,當時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將領,後來絕大多數都參加了1955年授軍銜,要麼一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參加,要麼軍長或政委有一人參加。不過也有特殊情況存在,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軍,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後來都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這也是全軍唯一一個特例。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是誰呢?他們為什麼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33軍是第三野戰軍戰鬥序列下的一個軍,它組建於1949年2月,是由原來的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和在淮海戰役起義的國民黨軍隊合編而成的。當時,擔任第33軍軍長的是張克俠,他是河北獻縣人,之前擔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的張克俠,率領部隊在淮海戰役中發動起義,為華東野戰軍成功殲滅敵人黃百韜兵團開創了有利條件。張克俠的軍事生涯,最早是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度過的,很早就秘密加入了組織,長期以來在地下從事革命工作。

在抗日戰爭時期,張克俠曾經擔任過國民黨第二十九軍副參謀長、第五十九軍參謀長、第三十三集團軍參謀長以及副司令官等職務,先後參加過盧溝橋抗戰、武漢會戰,後來轉戰於山東、河南一帶進行抗日鬥爭,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抗日愛國將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張克俠被任命為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員,於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剛剛爆發之時,他就率領部隊發動起義,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1949年2月,隨著第三野戰軍第33軍正式組建,張克俠被任命為了第33軍首任軍長。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張克俠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擔任國家林業部副部長一職。因此,張克俠當時並沒有參加授軍銜,如果張克俠仍然在軍隊工作的話,或許他被會授予中將軍銜。不管怎麼說,張克俠將軍遺憾地錯過授軍銜,那麼按照常規來講,軍長沒有參加授軍銜,政委總該代表第33軍參加授軍銜吧。讓人奇怪的是,第33軍的政委也沒有參加授軍銜。

在第33軍組建之後,擔任政委的是韓念龍,他是貴州仁懷人,很早就參加了學生愛國運動,並加入了組織。在抗日戰爭時期,韓念龍又參加了抗日遊擊隊,一直都在部隊中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曾經擔任過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韓念龍歷任華中野戰軍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第四縱隊第10師政委、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以及第三野戰軍第33軍政委等職,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很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工作的需要,韓念龍離開了戰鬥多年的部隊,轉行進入了外交領域工作,從而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外交生涯。在這一時期,韓念龍先後擔任過駐巴基斯坦大使、駐瑞典大使、外交部副部長及常務副部長等重要職務,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不懈努力和諸多貢獻。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韓念龍當時擔任駐巴基斯坦大使,因為離開了軍隊系統,所以韓念龍也沒有參加授軍銜。按照韓念龍的資歷和功勳,如果參加授軍銜,或許也被授予中將軍銜。

相關焦點

  • 全軍唯一一例,授銜前一天還是團級幹部,第二天卻成了開國少將!
    1955年的時候,為了表彰那些對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要的將領們,我國舉行了第一次大授銜。這次授銜共產生了一千多名開國將帥,其中少將798人。在這近800名少將當中,許多人授銜時都是師級幹部,還有一部分是軍級幹部,比如擔任過四野49軍軍長的鐘偉就是少將。
  • 1955年,政委被授中將,參謀長被授少將,為何軍長被授予大校軍銜
    1955年授銜時,在淮海、渡江和大西南戰役中屢建奇功,功勳赫赫,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曾隸屬中原二野第五兵團的第16軍,卻出現了全軍只此一例的奇怪現象:軍政委王輝球被授開國中將,參謀長楊俊生被授開國少將,就連政治主任,和軍直屬麾下的2個主力師長,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但讓人意外的是,身為軍長的尹先炳
  • 抗美援朝志願軍中27個軍,唯獨67軍的軍長李湘沒被授銜,為什麼?
    板門店談判 在1955年將帥大授銜時,根據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等評定五要素,這27個軍的軍長基本都被授予相應的軍銜。有的被授予中將,有的被授予少將,而唯獨67軍的軍長李湘沒有被授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紅25軍在1933年成立時,只有三千多人,是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後,由留在大別山繼續堅持鬥爭的餘部所組建的,由徐海東擔任軍長。1934年,紅25軍主力共2900餘人開始長徵,組織上特地派遣程子華來到鄂豫皖,參與紅25軍的領導工作,紅二十五軍的領導班子形成,他們是: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鄭位三。
  • 第四野戰軍唯一一個直屬軍,軍長和政委後來都沒有軍銜,為什麼?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繼而發起了南下作戰,兵鋒直指中南地區。在第四野戰軍南下作戰的過程中,於1949年7月在原有十二個軍的基礎上,又新組建了一個軍。當時,新組建的這個軍並沒有劃歸任何兵團建制,而是直接隸屬於第四野戰軍,是第四野戰軍唯一一個直屬軍。那麼,第四野戰軍唯一的直屬軍是哪一個呢?
  • 該軍的軍長是中將,但僅授了少將的政委,為何能享中將待遇?
    華北軍區第18兵團62軍的前身是華北軍區第15縱隊。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吏後,第62軍隨兵團調歸第一野戰軍指揮。 接下來龍叔就和大家說說該軍的軍長和政委: 62軍的軍長叫劉忠,他從部隊還是叫第15縱隊時就是司令員,改稱第62軍後,仍任軍長。
  • 1955年授銜,有十個軍的首任軍長未參與授銜,各是什麼原因?
    1955年新中國授銜時是授予了1000多名將軍的,但是在那67個軍中有10位首任軍長卻沒有任何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抗日戰爭時期基本上都是擔任守護中央的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員,1945年8月升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關中警備區司令部司令員,可見中央對他的重視。 1949年2月至6月擔任第四軍軍長,此後更近一步,成了兵團級,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升任第二兵團政委,兵團級的沒有特殊情況基本都是上將。
  • 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21年後政委授予大將軍銜,而軍長卻沒有軍銜
    在紅二十五軍長徵時期,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的程子華,他是山西運城人,出生於1905年,早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經歷過廣州起義和鄂豫皖軍事鬥爭。 前面說過,程子華在長徵時期曾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在勝利到達陝北之後,程子華又被任命為紅十五軍團政委,都是紅軍的高級職務,從而可以看出程子華的資歷和功勳。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程子華最初從事兵運工作,不斷發展壯大了抗日武裝,後來還擔任過冀中軍區政委、晉察冀軍區代理司令員兼政委,鞏固和擴大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 這個軍的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都是中將,為何軍長只是少將?
    其中,第48軍是由東北野戰軍原第11縱隊改編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第48軍的四位負責人,一個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軍長卻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授銜時,紅軍十個軍團的政委,都是啥軍銜
    而擔任十個軍團的政治委員的將領都是誰,分別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並發展了晉察冀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發展了華北軍區,指揮過清風店戰役、解放石家莊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 魯瑞林:全軍唯一享受中將待遇的開國少將
    導讀:眾所周知,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進行授銜時,評定標準主要是參考1952年的幹部評級。從元帥到將軍,都有與軍銜相對應的行政級別和軍中職務。 以元帥軍銜為例,行政級別是3級,軍隊級別是正野戰軍級,職務包括野戰軍司令員和政委。
  • 四野十八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誰?五五授銜時都是啥軍銜
    劉震隨林帥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血戰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兩廣戰役等幾乎所有的大戰,是四野一員戰功赫赫的虎將,1955年,劉震被授予上將軍銜。40軍軍長韓先楚,同樣出身於紅25軍系統,曾經與劉震是同班戰士。韓先楚在解放戰爭中顯示了自己出神入化的戰場指揮藝術,打出了「旋風司令」的赫赫威名。
  • 1955年大授銜,10位大將都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位?
    011955年,新中國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獲得元帥軍銜的有10個人,獲得大將軍銜的也是10個人。有不少人好奇,這些元帥大將在紅軍時期誰的級別最高呢?今天筆者就來先說說10位大將誰級別最高。參加過南昌起義,後來跟朱德去了井岡山,經過不斷成長,當上了紅四軍參謀長。再後來,成為了紅10軍團參謀長。03第二個來說說徐海東將軍。紅軍時期,他參加過黃麻起義,當過師長、軍長。
  • 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不幸犧牲,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授予上將軍銜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紅9軍,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在不久之後都壯烈犧牲,而當時擔任紅9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的兩人,後來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的孫玉清,他是湖北紅安人,出生於1909年。在革命生涯早期,孫玉清參加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軍事鬥爭,逐漸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
  • 一個軍長一個師政委,後軍長成為上將,1955年同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一九三五年六月懋功會師後,先後對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第4、9、30、31、33軍進行了整編。上述五軍中,第四軍是紅四方面軍的老牌革命部隊,由第十師、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組成,共三個師。現在講一下,當時的第4軍軍長,以及他手下的一個師政委,他們後來都有很大的成就,1955年同時還被授予上將軍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往下看吧。那時是許世友,他是紅四方面軍第4軍軍長,他是河南新縣許家窪人(此地原屬湖北麻城),生於1905年。童年時代,許世友因家境貧寒,曾到少林寺學習武術,後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 1955年授銜時,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1955年授銜時,中國人民解放軍12大軍區的司令員都被授予將官軍銜。北京軍區的前身是華北軍區,是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軍區之一。華北軍區由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組成,晉察冀軍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大軍區之一,領導與指揮河北省大部和山西、察哈爾、熱河、遼寧省邊界地區所屬人民武裝。
  •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
    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他,成功策劃了被中央軍委高度讚譽為"模範兵暴第一聲"的大冶兵暴;他,指揮了塔山阻擊戰、隆化戰鬥等我軍戰史上著名的戰例;他,是我軍十六個兵團司令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最早成立的兩個兵團的司令員之一,按照1955年的授軍銜標準,論資歷應是大將,而在授軍銜名單裡卻沒有他;他就是我軍著名的
  • 將星雲集的四野程子華兵團,首任軍長們都是誰?有亮劍丁偉原型
    其中第13兵團下轄三個軍,即第三十八38軍、第47軍、第49軍,三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我軍赫赫有名的戰將。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因病逝世,享年56歲。第47軍軍長——梁興初第47軍的前身是東野第10縱隊,首任軍長梁興初,政委周赤萍,參謀長黃偉華,政治部主任孔石泉,全軍轄四個師,即第139師、第140師、第141師,第160師。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這些軍級、軍團級作戰單位的軍長、政委、軍團長中,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都是什麼軍銜呢?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在紅一方面軍中,擔任過紅四軍軍長的王良、紅三軍軍長黃公略、紅21軍軍長胡少海、紅七軍軍長李明瑞、紅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紅五軍團軍團長季振同,都是早期犧牲的軍級及軍級以上幹部,另外,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在犧牲時隸屬於紅四方面軍建制,改任紅五軍軍長,他與尋淮洲、季振同是紅一方面軍犧牲的三位軍團長級別的幹部,有著大將甚至是元帥的資歷,實在是非常可惜。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部隊主要是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第40軍的軍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第43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李作鵬。那麼,第40軍、第43軍的政委分別是誰?我們往下看: 第40軍的政委是袁昇平。袁昇平是江西吉安人。全面抗日戰爭時期,袁昇平擔任過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副營長,晉察冀軍區團政治委員、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教導第二旅副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