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在1949年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原東野參謀長劉亞樓任第14兵團司令員),譚政任政治部主任。
第四野戰軍下轄四個兵團,即肖勁光任司令員的第12兵團、程子華任司令員的第13兵團、劉亞樓任司令員任司令員的第14兵團、鄧華任司令員的第15兵團。
其中第13兵團下轄三個軍,即第三十八38軍、第47軍、第49軍,三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我軍赫赫有名的戰將。
第38軍軍長——李天佑
遼瀋戰役結束後,東野第1縱隊改稱第38軍,首任軍長是李天佑,政治委員梁必業,副軍長賀東生,參謀長曹裡懷;全軍轄四個師,即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第151師。
李天佑,廣西省臨桂縣,1914年出生,他14歲就在桂系名將李明瑞的部隊當勤務兵,1929年李天佑參加了百色起義,歷任紅軍排長、副連長、連長、副團長、團長、紅三軍團第5師師長、紅1軍團第4師師長等職務。長徵期間李天佑率部在婁山關、大渡河、攻取遵義城、山城堡等戰鬥中均立下戰功。
抗戰期間,李天佑歷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團長、第343旅副旅長、343旅代旅長等職務。在著名的平型關大捷中,李天佑指揮的686團是主攻團。
解放戰爭期間,李天佑歷任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區司令員、第一縱隊司令員、第38軍軍長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歷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務。
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因病逝世,享年56歲。
第47軍軍長——梁興初
第47軍的前身是東野第10縱隊,首任軍長梁興初,政委周赤萍,參謀長黃偉華,政治部主任孔石泉,全軍轄四個師,即第139師、第140師、第141師,第160師。
梁興初,江西省吉安市人,1912年出生,他1930年加入紅軍,歷任紅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
抗戰期間,梁興初歷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營長、副團長,115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山東軍區第一師師長等職務。
解放戰爭期間,梁興初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師長,第6縱隊副司令員,第10縱隊司令員, 第47軍軍長,第三十八軍軍長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梁興初歷任志願軍38軍軍長、志願軍二十兵團代理司令員、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務。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梁興初率38軍橫掃敵軍,斃傷敵軍7千多,僅俘虜就抓了3千多,戰後彭德懷在擬好的嘉獎電報結尾加上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38軍萬歲!」
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1985年因病逝世,享年73歲。
第49軍軍長——鍾偉
第49軍是由原東野第12縱隊改編的,司令員鍾偉,政委袁昇平,副司令員熊伯濤,參謀長王亢,政治部主任陳志芳,全軍轄4個師,即第145師、第146師、第一四七147師、第162師。
鍾偉,湖南省平江縣人,1911年出生,他1930年加入紅軍,歷任紅軍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抗戰期間,歷任團政治委員、淮海軍區第四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10旅副旅長等職。
解放戰爭期間,鍾偉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10旅旅長,第2縱隊第5師師長、第12縱隊司令員、第49軍軍長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鍾偉歷任廣西軍區參謀長,防空軍司令部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等職務。
1955年鍾偉被授予少將軍銜,1984年因病逝世世,享年73歲。
結語
13兵團的3個首任軍長都是我軍非常著名的將領,李天佑和梁興初先後擔任著名的「萬歲軍」的軍長,而鍾偉就是《亮劍》中丁偉的原型。
李天佑是開國上將,梁興初是開國中將,鍾偉是開國少將,這裡面鍾偉的軍銜普遍被認為評定過低,當然55年授銜是有綜合考慮的,實際上鍾偉授銜後的職位是按中將以上標準定的。四野一個軍下轄4個師,可謂是齊裝滿員實力雄厚,以38軍為例,在渡江戰役中該軍將近6萬人,還有炮兵和工程兵,此時國民黨軍缺編嚴重,一個兵團也就幾萬人,至於戰鬥意志那就更是雲泥之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