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時期,從行軍路線上看,一共有四支紅軍部隊參加了長徵,分別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在以上四支紅軍部隊之中,紅二十五軍是最早勝利到達陝北地區的,而且很快與陝北紅軍合編為了紅十五軍團,並為迎接紅軍主力部隊在陝北勝利會師作出了突出而巨大的貢獻。
這個紅二十五軍原先曾是紅四方面軍的一部分,後來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先行長徵,紅二十五軍奉命留守鄂豫皖開展軍事鬥爭,直到1934年11月才奉命長徵北上。在紅二十五軍長徵時期,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的程子華,他是山西運城人,出生於1905年,早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經歷過廣州起義和鄂豫皖軍事鬥爭。
後來,程子華先後參加了紅軍長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逐漸成長為我軍優秀的軍事將領。前面說過,程子華在長徵時期曾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在勝利到達陝北之後,程子華又被任命為紅十五軍團政委,都是紅軍的高級職務,從而可以看出程子華的資歷和功勳。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程子華最初從事兵運工作,不斷發展壯大了抗日武裝,後來還擔任過冀中軍區政委、晉察冀軍區代理司令員兼政委,鞏固和擴大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程子華歷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冀察熱遼指揮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2指揮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率領部隊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和衡寶戰役等大戰,立下了赫赫戰功。這裡要多說的是,遼瀋戰役中著名的塔山阻擊戰就是程子華指揮所屬部隊打的,對於遼瀋戰役的戰局發展和最終戰果起著決定性意義。
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工作的需要,程子華離開了部隊轉任山西省委書記,後來又先後擔任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主任。商業部部長等系列重要職務。在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度的時候,也就是紅二十五軍開始長徵21年之後,程子華因為已經離開了部隊,所以遺憾地沒有參加授軍銜。不過,雖然程子華沒有被授予軍銜,但是當年紅二十五軍的另一位領導人物,可以說代表紅二十五軍參加了授軍銜,他就是擔任紅二十五軍政委的徐海東。
徐海東是湖北大悟人,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參加過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鬥爭,在紅二十五軍長徵時期擔任政委一職。後來,紅二十五軍與陝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出任紅十五軍團軍團長,率領部隊鞏固了陝北根據地,有力支援了紅軍主力部隊長徵北上,對於紅軍部隊在陝北勝利會師有很大很突出的功勳。
在抗日戰爭時期,徐海東還曾擔任過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旅長,而第344旅就是由紅十五軍團改編而成的。在艱苦的環境下長期負責革命工作,導致徐海東的身體狀況很差,後來不得不離開部隊進行療休養,基本上再也沒有回到部隊之中。新中國成立之後,徐海東曾經擔任過國防委員一職,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距離紅二十五軍長徵,已經過去了21年),考慮到徐海東在紅軍長徵時期的突出貢獻,作為當年紅二十五軍和紅十五軍團的代表人物,徐海東被授予了大將軍銜,名列十位大將的第二位。讓我們向紅二十五軍致敬,向徐海東和程子華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