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最悲壯的軍團,死者佔全軍九成,一萬人餘留戰後六百餘人

2021-01-08 騰訊網

紅軍最悲壯的軍團,死者佔全軍九成,一萬人餘留戰後六百餘人。中國工農紅軍的第八軍團是紅軍史上最悲慘的部隊,創立時約有一萬人,但不到兩個月就相繼取消了編制,幾乎面臨著全軍毀滅的打擊。紅八軍團創立初期有兩個師團。分別是紅21師和中央警衛師。這個軍隊的編成是在我軍戰鬥員極度不足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

從1933年開始,在第五次反包圍討伐戰鬥中,我軍發生重大指揮失誤,損失巨大,各部隊的裁員情況非常嚴重,中央決定組成紅八軍團。大部分是新兵,有些人連最基本的軍訓都沒經歷就上戰場了。這為紅八軍團的悲劇埋下了伏筆。紅21師和中央警衛師都是久經沙場的老部隊,這兩支部隊在第五次反包圍討伐中已經減員一半以上。兩隊總計不到2000人。紅八軍團一共有一萬多人,除了不足兩千的老兵,其餘都是新兵蛋。1934年紅軍開始長徵。紅八軍團的士兵們不想離開故鄉。

這樣的感情在軍隊中蔓延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羅榮桓不斷地進行戰士們的思想活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央派劉少奇作為中共代表參加了紅八軍團。紅八軍團在突破敵人第三封鎖線時已經成長為有戰鬥力的隊伍,和紅軍的老兵團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在第四封鎖線突破之前,中央決定把紅八軍團改為21師團,但是因為改編工作還沒有開始,戰鬥已經開始了。負責羅榮桓殿的紅八軍團受到桂軍的衝擊前後被包圍。途中遇到敵軍中斷。一段時間後,紅八軍團被分成幾個小隊包圍了。羅榮桓拼命指揮,當時的紅八軍團體制已經混亂。躲在各處的戰士,軍隊團長周昆命令大家集合。現在河上的浮橋早就被破壞了。沒辦法只能過河去。悲劇就這樣開始了。

渡江的紅軍士兵被當作國軍的活靶子。他們毫不客氣地掃射了。江岸的國軍瘋狂射擊。戰鬥結束後,湘江被血染紅了。羅榮桓和周昆看到這樣的場面很吃驚。這無疑是紅八軍團成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羅榮桓統計了渡江後的士兵人數,發現全軍只剩下六百多名士兵。中央因為紅八軍團的戰鬥力大體上丟失了,取消了紅八軍團的稱號。

相關焦點

  • 紅軍這個軍團太悲壯,軍團長因肅反擴大化遇害,3個軍長無一授銜
    ,若干軍合編為軍團,若干軍團合編為方面軍。  這個軍團就是紅五軍團。紅五軍團是原國軍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之後改編的,1931年12月14日,國軍第二十六路軍在寧都宣布脫離國民黨,參加紅軍,成為紅五軍團,下設13、14、15三個軍。  紅五軍團共1.7萬人,軍團的總指揮(相當於軍團長)名叫季振同,副總指揮為董振堂。紅五軍團下面3個軍的軍長分別是:紅13軍軍長由董振堂兼任,紅14軍軍長為趙博生,紅15軍軍長為黃中嶽。
  • 《悲壯的紅六軍團西徵始末》 (上)
    1934年8月,任弼時和蕭克奉中革軍委之令,率領剛剛組建的紅六軍團九千七百多人,從井岡山根據地突圍西徵,紅六軍團經湖南進入貴州後,與桂、湘、黔三省敵軍和眾多民團一路血戰,幾乎全軍復沒,最後只剩下三千多人在黔東印江縣與賀龍紅三軍會師,這就是中共紅色戰史上悲壯的紅六軍團西徵。
  •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說起「紅軍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方面軍之下,一般管轄若干個軍或者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曾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的領導者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後來封帥授將者不計其數。但著名的紅五軍團卻很悲壯,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 長徵中最為慘烈的紅軍軍團:軍團約10000餘人,戰後僅剩600多人
    我們知道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我們中央紅軍可以說是受到了幾乎滅頂的災害,至於原因自然是領導層的嚴重失誤,為此導致紅軍接連被挫敗,當時各個部隊的傷員情況十分的嚴重,最後這才臨時選擇組建了紅八軍團。 而確實紅八軍團真的很弱小,因為裡頭大部分的人都還是新兵蛋子,甚至許多士兵連基本的軍事訓練都沒有受訓過,為此這樣的隊伍確實是很令人憂愁的,這也為日後紅八軍團出現的重大悲劇埋下了伏筆。
  • 紅軍9位軍團參謀長只有一個非軍校生,但主席最看好這位湖南老鄉
    悲壯的番號,兩位不同命運的參謀長 1930年6月19日,紅4軍與贛南、閩西的地方武裝在長汀進行整編,合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由朱德擔任總指揮。
  • 紅軍各軍團首長的下落
    紅軍本來是蘇聯工農紅軍的簡稱,土地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全面模仿蘇聯,於是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將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定名為紅軍。當時紅軍的基本單位是軍,後來若干軍級單位合編為軍團,若干軍團合編為方面軍。不過,紅四方面軍直接由若干個軍組成,且後來紅一方面軍取消軍級單位(軍團直接下轄若干個師),因此紅四方面軍的軍級單位相當於其他紅軍的軍團單位。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雖然達到了突圍的目的,但是損失了近6萬名紅軍,在長徵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一)1934年11月中旬,紅軍在湖南郴縣、宜章間突破了敵人第三道封鎖線。26日,道縣失陷,紅軍退守永安關、文市等地。27日,桂軍主力從富川、恭城等地北上,威脅紅軍左翼,三軍團被迫應戰。同時,三軍團5師佔領灌陽通往全州的要道口新圩。28日,桂軍24師和43師向新圩猛攻,紅5師傷亡慘重,師參謀長胡震犧牲。29日,紅5師撤出新圩,沿途節節抗擊,在「保衛黨中央」等口號激勵下,紅軍戰士作殊死搏鬥,全師由3000多人銳減至1000多人,一直堅持到30日受命西撤為止。
  • 最悲壯的死亡行軍到底多可怕?一星期竟死了上萬人!
    左翼為林彪的紅1軍團,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30軍和紅4軍。彭德懷率紅3軍團殿後,走左翼行軍路線。進入草地前,紅軍想盡一切辦法籌糧。將青稞脫殼搓成麥粒,再碾成麵粉炒熟,便成了乾糧炒麵;宰殺馬匹、犛牛,做成肉乾以備食用;在藏民帶領下尋認野菜,供過草地之需;還要準備燒酒、辣椒或辣椒汁禦寒。雖然盡了最大努力,紅軍籌到的糧食還是不夠全軍之用。
  • 中央紅軍長徵開始後,為何這個軍團行軍方位一直未變,始終在後?
    連同第19、第20、第22、第34師等地方部隊,共約10萬人。同年10月,紅一方面軍組建第7軍團和第9軍團。第7軍團,轄第19、第20、第34師;第9軍團,轄第3、第14師和獨立第1、第4團。1934年7月,紅7軍團在江西瑞金改編為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
  • 紅軍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軍團長都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紅一軍團由井岡山上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合編而成,可謂是根正苗紅,軍團長是林總。林總大家都不陌生,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115師師長,後來因為被誤傷來到蘇聯治療,回國後指揮四野所向披靡,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島。1955年授銜,林總被授予開國元帥,位列朱老總、彭老總之後。
  • 紅六軍團西徵,兩個多月轉戰為何只剩下三千餘人?
    1934年8月,任弼時和蕭克奉中革軍委之令,率領剛剛組建的紅六軍團9700多人,從井岡山根據地突圍西徵。紅六軍團經湖南進入貴州後,與桂湘黔三省敵軍和眾多民團一路血戰,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只剩下3000多人在黔東印江縣與賀龍領導的紅三軍會師。這就是中共紅色戰史上悲壯的紅六軍團西徵。
  • 紅軍長徵的軍團是什麼編制?規模近似於軍,途中三個軍團番號撤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於都出發開始長徵時,作戰序列內編有第1、第3、第5、第8、第9共五個軍團80000餘人,其中的紅1軍團長林彪、紅3軍團長彭德懷、紅5軍團長董振堂、紅9軍團長羅炳輝,大家也都比較熟知,於是問題來了,紅8軍團哪裡去了,為什麼長徵路上的存在感不強呢?
  • 軍團是什麼編制?為何沒有紅三方面軍?紅軍十大軍團介紹
    紅軍時期有軍團,方面軍,這些編制怎麼由來的?紅軍的部隊編制,通常每個地方的紅軍都會有個編號,紅某某軍。後來根據地發展了,幾個軍會合在一起,就合編為軍團。當時國軍也有路軍,軍團編制,含義基本一致。按照1933年反圍剿時序列如下: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1937年1月西徵犧牲);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為了迷惑敵人,紅軍在昆明附近虛晃一槍後,便兵分三路直插金沙江。一軍團為左路搶佔元謀縣龍街渡口,三軍團為右路搶佔祿勸縣洪門渡口,軍委縱隊為中路搶佔祿勸皎平渡,並命令軍委幹部團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祿勸縣皎平渡口,五軍團殿後。 5月1日,一軍團從嵩明縣牧羊、阿子營和富民縣款莊出發,連克祿勸、武定兩座縣城。攻打祿勸縣城時,縣長何澤周、團總周鐵城率隊頑抗,被紅軍擊斃。
  • 紅軍戰史上最悲壯一役,7位軍、師級將領70多名團幹部犧牲一小村
    還有七十多座大理石紀念碑,70多名團職幹部,6000多名從鄂豫皖、從川陝的通南巴走來的優秀兒女,流盡最後一滴血,永遠留在梨園口山谷中。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後,四方面軍所屬的五軍、九軍和三十軍共21800人,按照上級的部署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
  • 悲壯!「八百壯士」的戰後餘生……
    68歲的呂傳良站在上海閘北晉元紀念廣場,指著眼前四行倉庫的西牆:「這面牆是最悲壯的見證。」另一塊墓碑損壞嚴重,大部分碑文難以辨識,但3位死者的死亡時間都是1945年。華僑推算,他們就是抗戰期間被日軍押送到當地的「八百壯士」,沒等到勝利返鄉就客死他鄉。這個發現,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抗戰歷史。日軍接管孤軍營後,36名「八百壯士」,包括3連2排排長薛榮鑫中尉,被塞在裝牲口的艙底,在海上顛簸了50晝夜。
  • 解放戰爭最悲壯的一戰,一個師全軍覆沒,戰後前線總指揮連降四級
    當時,第三野戰軍司令部對金門作戰計劃部署:一、船隻要充分準備;二、部署二個師進攻金門;三、加強炮火封鎖敵艦阻援兵與截逃。 然而,此時好不容易取得一次勝利的國民黨軍,似乎是越戰越勇,最後導致我軍登陸部隊共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等350人)除一部分被俘外,大部分犧牲。 在廈門這邊的我軍將士聽到251團團長劉天祥的最後報告和「新中國萬歲!」的呼喊後,紛紛衝向海灘,放聲大哭,輕重武器朝天齊射,這是何等悲壯!
  • 血戰湘江——決定紅軍命運的三大阻擊戰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 、最關鍵的一仗 ,紅軍與兵力 佔優之敵苦戰數 日,終於撕開了敵人重兵設防的封鎖線 ,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 以東的企圖。血戰湘江 ,5萬多紅軍將士以生命抒寫了血與火、生與死、存與亡的悲壯歷史……1934年11月 23日 至12月 1 日,中央紅軍8.6萬餘人長徵途中經過廣西,在全州覺山鋪 、興安光華鋪、灌陽新圩地段與追剿的近30萬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殊死戰鬥 。
  • 紅軍十大軍團長都是誰,有一半都犧牲了
    那麼,軍團呢?紅軍時期共有十大軍團。這十大軍團長都誰呢?他們後來都是什麼軍銜?有三位是元帥。他們分別是紅一軍團長林彪、紅二軍團長賀龍和紅三軍團長彭德懷。其中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是紅一方面軍的主力軍團,紅一軍團是秋收起義和井岡山的老部隊構成的,紅三軍團起源於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
  • 憶紅十五軍團
    會議指出配合主力紅軍行動是當前最緊迫的戰鬥任務,省委立即決定,率領紅二十五軍共4000人,西徵牽制打擊敵人,配合一、四方面軍北上。部隊經周至、佛坪、雙石鋪,西進甘肅,北渡渭水,截斷從靜寧至涇川的西蘭公路達18天之久。但因當時不知一、四方面軍行動的準確消息,而敵軍又日益集中,為避免陷入被動,紅二十五軍即北上與陝北紅軍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