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行中醫治未病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2020-12-15 瀟湘晨報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11月22日,2020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各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醫藥對基層疾病預防和慢病調理有促進作用,並就如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言獻策。

「脾胃虛則生百病。」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謝勝稱,脾胃之於健康,以及脾胃專科的醫生對脾胃疾病的診治能力非常重要。體質是疾病發生發展以及維護健康的關鍵因素,故推行並深入開展中醫治未病意義重大,希望得到基層和廣大醫生的關注。

中西結合 釋放基層維護健康生產力

「基層診治當中存在投入不足、醫生隊伍基本能力不全、基本認識不深。特別是在危急重症處理救治能力、診療及服務能力、專科人員儲備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尚有待加強和提高。」謝勝根據基層工作經驗表示。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毓輝認為,要改善健康,不能僅依靠疾病治療,而是要統籌影響健康的多方面因素,將維護健康的生產力更全面、深刻地釋放出來。

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張毓輝介紹,首先是醫防結合能力,基層醫療機構作為面向群眾的第一線,一方面要做好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做好慢性病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傳染病防控。同時,要增強中西醫結合能力和醫養結合能力。

張毓輝進一步解釋,中西醫在基層結合應是以健康為導向的結合,宜中則中,宜西則西,在保持中醫特色的同時促進中西醫結合服務居民健康,這是基層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此外,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基層應圍繞老年健康需求,提升康復、保健、醫養等服務能力,這應該是基層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苗豔青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能定位不同於大醫院面對城鄉居民,醫防融合才能提供高效、無縫銜接的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層要做健康管理,其中包括恢復健康、預防疾病發生、增強健康、增強整個身體機能等,這需要中醫藥的介入。

醫防融合 根據醫療需求開展服務

「防治結合是兄弟,醫防融合是夫妻。」苗豔青講到,醫防融合是以當地老百姓的醫療服務需求為導向的,是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全科和專科的融合。例如,既是全科醫生,同時在某個專科方面有特色。醫防融合不僅僅是服務模式的融合,更多是制度安排,而且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制度安排。

醫防融合對於醫療衛生機構而言要改變什麼,苗豔青認為,需要改變激勵方式和資源配置,要建立激勵機制,要看背後的利益有沒有進行共贏或者補充。其次,在設施體制方面要實現信息整合,信息不整合,基層醫療機構無法提供更多服務。診療信息、傳染病上報和基本的信息要整合在一起,讓基層醫生看到上級醫院的部分診療信息,給患者或其他管理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沒有開發適宜固定居民的醫療服務,我認為中醫藥能發揮作用」。苗豔青表示,老百姓對治未病、管理健康狀態、身體調理等存在需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該提供這樣的服務。

謝勝也強調,堅持發揮中醫藥三大優勢,積極推進中醫治未病的主導作用,基於體質狀態評估,預測、預防疾病,進行系統科學有效的全程的監管和幹預,在基層落地實施個體化的中醫4P健康管理,立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關愛和維護,能夠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早日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健康中國夢。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縣域醫聯體|遷安:組團發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鄉鎮衛生院是基層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樞紐,是分級診療能否成功落地的關鍵。河北省遷安市打破鄉鎮衛生院單體發展舊格局,以中心衛生院為核心,整合周邊鄉鎮一般衛生院的模式,重新確定功能定位,組建了8大基層區域醫療服務中心。橫向聯合,縱向組團。
  • 獵戶星空「普惠服務解決方案」,實現醫療專家遠程基層會診等服務
    老百姓「看病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基層醫療服務資源不完善,無法滿足基層醫療需求,導致基層需求集中上湧,擠兌上級有限醫療資源。想要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核心還是在於提高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加強基層醫療也離不開新技術的協助,科技化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同樣成為基層醫療的大方向。
  • 康巴什區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為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和醫療聯合體建設,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2020年,康巴什區衛健委以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為抓手,積極打造「資源共享、人員互動、服務下沉」的就醫模式,努力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繁」等突出問題。
  • 湖南建成612個「醫聯體」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新華社長沙11月26日電(記者帥才)記者26日從湖南省衛健委和湖南省醫改辦獲悉,近年來,湖南省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種形式的「醫聯體」612個,全省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65萬個,通過縱向幫扶、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積極構建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據湖南省衛健委副主任龍開超介紹,近年來,湖南省利用「醫聯體」建設,打造「大手拉小手」的健康扶貧模式,持續推進貧困縣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提升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水平,完善重病兜底保障機制,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 武漢同濟攜手礄口開設專家工作室 提升社區醫療水平
    每周三,長江學者、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全國抗疫先進個人、武漢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將在該中心坐診。  這是武漢同濟醫院兩個月內在礄口區開設的第6家專家工作室。此前,同濟醫院心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兒科、中醫科專家工作室在礄口區5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繼掛牌。
  • 「2020年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精準醫療扶貧延安行」助力基層提升醫療...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麻醉與危重病學部主任姚尚龍,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培訓部主任任陽以及麻醉科、泌尿外科、消化內鏡的專家一行,赴延安市延川縣人民醫院、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等地開展座談、捐贈物資、義診以及臨床技能培訓幫扶。「今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醫療脫貧,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因病致貧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
  • 健全服務網絡 提升服務能力 注重人才培養 重慶中醫藥在傳承與創新...
    「十三五」以來,中央和市財政共投入1.01億元支持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特色發展,建設100個基層醫療機構中醫特色專科,建成955個中醫藥氛圍濃厚的中醫綜合服務區,覆蓋93.4%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療機構中醫服務量佔比達30%。據悉,重慶的中醫藥服務基礎網絡已經形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快發展提供了基礎的支撐作用。
  • 全國人大代表、人福醫藥董事長李傑: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疫情防控引發兩大思考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我思考並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加強基層醫療體系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二是建議國家加大對生物醫藥企業的引導和扶持。」  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身處武漢的李傑體會較深的,是我國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
  • 懷遠縣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配套項目02包中標公告BB2020HYCGZ1402...
    >一、項目編號: BB2020HYCGZ1402二、項目名稱: 懷遠縣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配套項目 貨物類 名稱:懷遠縣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配套項目
  • 輝瑞吳琨: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勢在必行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強化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勢在必行,包括基層醫院、分級診療、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他說:「疫情令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政府更加認識到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創新藥及疫苗研發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 泰安市衛健委:讓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近年來,泰安市衛生健康系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滿足群眾期盼上持續用力,紮實推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攻堅,縱深推進健康泰安建設,積極構建網際網路+智慧醫療和醫共體,穩步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規劃,團結進取、砥礪奮進,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 心血管病醫學大咖長城會共話AI賦能醫療能力提升 平安AskBob醫生站...
    近日,在長城心臟病學大會暨亞洲心臟病學會大會2020上,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平安智慧城市、平安好醫生聯合舉辦了「AI賦能醫療能力提升專題會暨心血管病綜合管理人機大賽」,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劉少穩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杜昕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楊進剛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潘志剛教授,先後圍繞《人工智慧賦能專科決策支持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家醫籤約覆蓋鎮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健康...
    在鎮江,像何老一樣得益於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人還有很多。截至目前,鎮江全市家庭醫生籤約人數已破百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讓基層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用「全民健康」託起「全面小康」。何老身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等多種疾病,以前是醫院的「常住人員」,只要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一住就是很長時間。
  • 四方光電受邀參加湖南新晃縣基層呼吸疾病早期篩查幹預能力提升(肺...
    全國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幹預能力提升項目於2020年九月份正式啟動,四方光電作為項目肺功能檢查儀、定標筒及呼吸模擬器與配套系統的服務提供商,積極參與全國項目的實施工作。
  • 典型模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防「五融合」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實施
    從各地服務模式實踐來看,均在宏觀層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但較少介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的醫防融合實踐經驗,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的醫防融合,提升服務能力,提高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是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 山東泰安30輛數字健康服務車投用 解決基層醫生能力不足的問題
    以後,泰安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醫、檢、藥、保」一站式服務。這也是泰安市全面推進全國「健共體」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舉措,泰安將全力打造緩解大醫院壓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供應鏈效率、促進醫保商保一體化和智能醫保監管覆蓋的「五位一體」服務,並構建區(縣)、鄉(鎮)、村三級「網格化」數字健康服務體系。
  • 萍鄉市中醫院助力蘆溪大安中心衛生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為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萍鄉市中醫院牽手蘆溪大安中心衛生院,開展緊密幫扶。每周四,市中醫院骨三科輪派出專家到大安中心衛生院教學查房;自然療法科則固定該科主治醫師趙鑫作為定點幫扶醫師,助力該院中醫理療項目的開展。
  • 提升基層「醫衛」服務能力 改善群眾看病就醫環境——青雲譜區京山...
    為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更好滿足群眾對健康的需求,中心以家醫籤約為突破口,探索醫衛融合新機制。為了提升家庭醫生履約能力,中心創新開展了「54321」籤約服務模式,5:指成立五個團隊開展「五進」,即進家庭、進社區、進學校、進工廠、進商戶,進行巡診、宣教和家庭醫生籤約現場服務;4+X:指每個團隊由4個固定成員(2名醫師,各1名護士、公衛幹事)和X個機動成員(其餘員工)組成;3+2:指團隊按計劃在每周5天上門服務;1:指每個診室由1名醫生和1名公衛幹事協作進行宣教和籤約服務。
  • 紹興市級醫院與縣域醫共體分院合作辦醫提升基層能力
    雙方以「精準協作,提檔升級,服務基層」為目標,遵循結對幫扶的醫改模式,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薄弱環節,紹興市人民醫院將在專家診療、教學查房、學術活動、人才培養、科研項目、雙向轉診、對口支援等方面對諸暨市中醫醫院醫共體璜山分院進行精準幫扶、全面合作,從而快速提升璜山分院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擴大其區域影響力,滿足當地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
  • 玉環:暢通內循環 服務全周期,全面推進兩慢病健康管理
    玉環市作為全省22個先行開展加強高血壓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進分級診療的改革試點,依託健共體實體化運行,建立醫防融合、連續服務和分級診療協同機制,進一步引導「兩慢病」患者到基層就診和管理,全力打造「未病早預防、小病就近看、大病專家看、慢病有管理、轉診幫對接」的醫防融合新體系,逐步建立完善慢病管理閉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