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彭羅斯:滿門學霸,不得個諾貝爾獎都不好意思見親戚

2020-12-16 騰訊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 編譯

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分享這一獎項: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因此,在獎金分配方面,羅傑·彭羅斯獲得一半,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共享另一半。

從左至右為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

三位科學家中,家族裡「學霸」最多的當數羅傑·彭羅斯。他1931年出生於英國、現為牛津大學教授,他們家從祖父輩起就湧現出許多藝術家、科學家和數學家。羅傑·彭羅斯的祖父是著名畫家、藝術家,外祖父是生理學家;他的父親萊昂內爾·彭羅斯是英國知名遺傳學家、精神病學家、數學家,還擅長西洋棋研究,曾於1960年獲得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醫學獎」。今年三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和查爾斯·賴斯都曾獲「拉斯克醫學獎」。羅傑·彭羅斯的叔叔羅蘭·彭羅斯是藝術家、畢卡索的好友,還為畢卡索寫過傳記。

羅傑·彭羅斯的父親萊昂內爾·彭羅斯

萊昂內爾·彭羅斯和妻子瑪格麗特共有4個孩子,羅傑·彭羅斯排行第二,他的哥哥奧利弗是物理學家,弟弟喬納森是西洋棋大師、心理學家,妹妹雪莉是遺傳學家。萊昂內爾·彭羅斯去世後,瑪格麗特再嫁,結婚對象是數學家馬克斯·紐曼,他曾是數學家圖靈在劍橋大學時期的老師。連繼父都是學術界大牛,羅傑·彭羅斯如果「不得個諾貝爾獎都不好意思見親戚」。

羅傑·彭羅斯(左)和奧利弗·彭羅斯

出生在這樣的家族中,按說羅傑·彭羅斯應該天賦過人,但相比從小在數學上就展現出強大天賦的哥哥奧利弗,羅傑·彭羅斯小時候在數學上反應並不快。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的反應總是很慢,雖然數學很好,但考試時卻不一定考得好。老師能意識到,如果給我足夠時間,我還是能做好的。」

在家人尤其是哥哥的幫助下,羅傑·彭羅斯克服困難,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期間,他在數學和生物學之間選擇了數學。當時父母不太支持他的決定,他們本來給二兒子規劃的職業路線是學醫。羅傑·彭羅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後來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數學並獲博士學位。

年輕時的羅傑·彭羅斯

在學術生涯中,羅傑·彭羅斯對拓撲學很感興趣,並將這一數學分支應用到黑洞研究方向。他在1965年發表了彭羅斯奇點定理,次年當上了正教授。1969年,他與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合作,兩人因此成為好友,並提出了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這是廣義相對論中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2016年與羅傑·彭羅斯一同參加科學節目的教授吉姆·阿哈利說:「彭羅斯是第一個在數學層面上證實了黑洞存在的人,到1965年,黑洞成了相對論的自然結果,不再是一個猜想。」

彭羅斯和霍金有兩人共同命名的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1973年羅傑·彭羅斯開始在牛津大學任教,直至1999年退休。在獲得人生最高成就諾貝爾獎之前,他已經拿獎拿到手軟,包括「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英國劍橋大學著名數學獎項「亞當斯獎」「沃爾夫物理學獎」等。

羅傑·彭羅斯

除了物理學家的身份,羅傑·彭羅斯在數學、哲學等領域也頗有建樹,遺傳了家族基因的他,西洋棋也下得很好。不過,這位89歲的全才諾貝爾獎得主承認,他怎麼努力也搞不定PPT(幻燈片演示文稿):「我真的很討厭PPT,偶爾用一下就是一場災難。」

相關焦點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在諾獎之前,羅傑·彭羅斯教授還跟霍金教授有過多次同臺獲獎的經歷,比如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沃爾夫物理學獎,二人也有合著:《時空的本質》。但是,羅傑·彭羅斯教授可不是一個名字離不開「霍金」的人,除了物理學,他在數學、科學哲學等領域都頗有建樹。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虎嗅網
    而關於羅傑·彭羅斯教授和他背後的家學淵源,也在諾貝爾獎後受到了更多關注。真是滿門院士、全家貴族,一家都有維基百科……在諾獎之前,羅傑·彭羅斯教授還跟霍金教授有過多次同臺獲獎的經歷,比如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沃爾夫物理學獎,二人也有合著:《時空的本質》。但是,羅傑·彭羅斯教授可不是一個名字離不開「霍金」的人,除了物理學,他在數學、科學哲學等領域都頗有建樹。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他們激辯的場景尤其令人難忘,彭羅斯英俊瀟灑才華橫溢,與坐在輪椅上的弱小而堅毅的霍金形成鮮明的對比,但兩人的共同特點是都極有靈性。可惜在這種場合不適宜拍照,否則現場的影像資料定要比他們在正式場合幾乎無例外的擺拍更為生動,也更珍貴。後來的一些傳記電影更不用提了,天才的靈感畢竟是演不出來的。長期以來,對授予彭羅斯和霍金諾貝爾獎,學界,尤其引力學界早有期盼和呼聲。
  • 物理諾獎的科學哲學突破:從彭羅斯和霍金說起
    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霍金健在的時候,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獎,雖然當時彭羅斯還沒得諾獎。 考察諾貝爾物理學獎自創立以來的情況,可以看到它的傳統風格。它所授予的理論工作,都與實驗有密切、具體和直接的關係。比如,有一個或多個實驗非用這個理論解釋不可,或者這個重要理論預言了某個現象,被實驗證實。
  • 諾貝爾獎得主彭羅斯,跨學科探究的黑洞揭秘者
    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美國55歲的天文學家安德裡亞·蓋茲和德國68歲的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分享了價值1000萬瑞典克朗(110萬美元)的諾獎獎金。而這個最大的黑洞,就是—銀河系。
  • 諾獎得主彭羅斯:「引力波噪聲來自先前宇宙的信號」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39個新的引力波,這是前兩次總和的三倍多。引力波於2015年首次被發現。諾獎得主彭羅斯基於LIGO對引力波的最新發現,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是:「循環宇宙學是否潛伏在引力波噪聲中?」最近,彭羅斯對傳統的宇宙觀表示懷疑,這種傳統觀點認為,我們很早就經歷了宇宙膨脹的時代,在此期間空間呈指數增長。相反,他推測:大爆炸可能根本不是我們宇宙的開始。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評價。據悉,彭羅斯也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彭羅斯為什麼獲諾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深度剖析
    為什麼彭羅斯 「很數學」 的工作能獲得諾獎?本文對時空彎曲、視界、奇點這些抽象概念抽絲剝繭,幫助我們理解黑洞。諾貝爾獎頒獎理由的用詞是很嚴謹、有考量的。關於彭羅斯工作的 「robust」,以及關於根策爾和季姿發現的 「超大質量緻密物質」(而不是直接說 「超大質量黑洞」)都是微妙用詞。本文對彭羅斯部分的科學和歷史作了詳細分析和深度解讀,並嘗試講解彭羅斯的研究中時空彎曲、視界、奇點等名詞的科學含義。根策爾和季姿的部分將另文分析。
  • 非洲黑人缺席2020諾獎!美媒:諾貝爾獎要加強多樣性
    2020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已經揭曉。此次共有11名學者和一個組織獲得本年度諾獎。從得主的國籍上看,諾獎得主全部來自於英法美三國。美國人最多,佔據7席,非洲黑人缺席此次諾獎。美媒CNN不無遺憾地表示,諾獎獲得者中沒有非洲黑人,這說明其缺乏多樣性。
  • 黑洞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彭羅斯教授是已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導師。「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是關於廣義相對論中何時產生引力奇點問題的研究結果。愛因斯坦場方程解的奇點是指物質被壓縮到一個點上的情形(類空奇點),以及光線從無限的的曲率處發出的情形(類時奇點)。
  • 中國諾貝爾獎何時趕超美國...
    關注時事的同學們應該都知道,2020年的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都在這幾天陸續公布了。這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羅傑·彭羅斯。霍金在他的《時間簡史》裡多次提到這位與他一同研究黑洞,提出「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的良師益友。 德國科學家萊茵哈德·根策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因發現銀河系中心黑洞與彭羅斯共享物理學獎。
  • 可怕的日本人,19年內獲19個諾貝爾獎!為何日本能頻頻獲得諾獎?
    在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個科技計劃,這個計劃的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日本政府這是在吹牛,而且這個牛皮吹得還有點大,覺得這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甚至連日本國內的科學大咖都不認可這個口號,當時日本著名科學家野依良治(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都稱這計劃「很沒腦子」。
  • 2020諾貝爾獎即將揭曉,來看看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都是誰?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日期臨近,成為學術界乃至全社會關注的一件大事。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有哪些不同?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諾貝爾獎成果有哪些?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有哪些?來隨留學君一探究竟吧!
  • 118年950人獲過諾貝爾獎,關於諾獎你知多少?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第119個諾貝爾獎「開獎周」已經開啟,目前已揭曉了諾貝爾文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也將在未來幾天陸續公布。
  • 光明時評:從諾貝爾獎看科學家精神
    這個論壇的主體是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從諾貝爾獎看創新、看科學家精神,很有啟發性。  諾貝爾獎設立於1901年,適逢現代科學的開端。現代科學史上的很多頂尖科學家同時也是諾獎得主。一般來說,諾獎成果代表了基礎科學的最高成就。每年的諾貝爾科學獎於10月上旬公布,12月上旬頒發。
  • 多少諾貝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象公會
    很少有人意識到,有多少諾獎得主在獲獎後轉投邪路,搞偽科學、偽理論,為保健品微商站臺,乃至加盟傳銷公司,收割全球韭菜智商稅。文|徐子銘中國大眾往往對科研工作者高看一眼,更是把諾貝爾獎及其得主奉為權威。這個諾獎概念公司主要有六個產品,除了一款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的中藥膠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款保健飲料。不過,諾獎光環並沒有給皇臺酒業帶來盈利。這個曾與茅臺齊名的酒廠虧損至今,屢次面臨退市。除了皇臺酒業,中國保健品——甚至微商品牌——都以拉諾獎得主站臺為榮。
  • 2020年諾貝爾獎名單新鮮出爐!帶你走進南澳州諾獎的「名人堂」!
    伴隨著2020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獲獎名單的公布,許多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和作品再次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視線。 說起諾貝爾獎,不得不提的就是南澳州,作為澳洲的「學習之城」,這裡最不缺的就是諾貝爾獎得主! 站在世界頂端,諾獎的得主們通常都是來自世界各個頂級名校的教授和研究人員。
  • 靠數學「拿了」兩次諾貝爾獎,彭羅斯從「鋪地磚」幫忙發現2011年...
    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但是如果數學足夠好的話,可以拿兩次諾貝爾獎: 幫別人拿一次,自己再拿一次。 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數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就是這樣。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上諾獎得主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這國:若比人均我們必然是第一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中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各種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從牛頓三定律到相對論,每一次的科技理論革命,都會引發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變革。而很多科學家一生的最高追求,就是獲得科學界的大獎,也就是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