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語,為何是中國北方的唯一方言

2021-02-23 老郭說史

中國北方人說的話都是「官話」,有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江淮官話、中原官話,甘肅、寧夏人說的是蘭銀官話,就連大西南的雲貴川說的都是西南官話

所謂「官話」,可以理解為普通話,周朝稱「雅言」, 明清稱「官話」,1909年開始稱「國語」。山東人、四川人說的話雖然與普通話有距離,但人家都是「官話」。唯獨以山西為核心的晉語區,是中國北方的唯一方言區,其他6大方言都在南方,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都在南方。

晉語區的範圍

晉語的使用人口約4570萬,其中山西2000萬(不含運城和臨汾大部,運城話和臨汾話屬於中原官話)、內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各近1000萬,陝北約有430萬。

晉語和北京官話很不相同,晉語比北京話的語言特點古老得多,古老得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代語言的歷史面貌和演變過程,有學者稱其為「語言的活化石」

晉語最重要特徵是有入聲。什麼是入聲呢?普通話有4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晉語還有第五個聲調——入聲,也叫「爆破音」。有了這個「爆破音」,晉語就與其他話大不相同,於是,人家都說「官話」,唯獨山西人說方言。

晉語可進一步分為8片:并州片(太原古為并州)、呂梁片、上黨片、五臺片、大包片(大同—包頭)、張呼片(張家口—呼和浩特)、邯新片(邯鄲—新鄉)、志延片(志丹—延川)。

晉語,分為8片

晉語為什麼能保持獨特性,成為中國北方唯一的方言呢?

首先是地型地貌造成的。我們看地圖,晉語區正好與黃土高原大體重合,它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汾渭河谷,這個地理四至圈出的正是最典型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樣的地理條件勢必造成其封閉性,外面的進不去,裡面的出不來,天長日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頭變幻大王旗,但黃土高原地區偏安一隅,濤聲依舊,「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橙色部分為晉語區

中國北方的其它地區,我們看中國地圖,東北是全國最大的平原,河北、山東地處中國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河南和安徽、江蘇北部是黃河中下遊平原、江淮平原,關中是八百裡秦川,甘肅有連通東西的河西走廊,整個北方的大多數地區都便於信息傳遞,便於人物交通的平原地區,要保留語言的獨特性,當然難。

其次是歷史造成的。春秋戰國以前,「晉語」區生活的是「北狄」,這群人是真正的黃帝的子孫。

晉國建立後,「晉語」理所當然地成為晉國的國語,河北西部、河南北部和陝北,也都是晉國的領土範圍,這一區域保持統一性。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韓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後遷新鄭,佔有今山西省東南部和河南中部;趙都晉陽(今太原市西南)後遷邯鄲,先後佔有今山西中部和北部、陝西東北部、河北西部和西南部,以及內蒙古河套地區。可見,韓、趙兩國的疆土正是今晉語區的基礎,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這樣的格局並未發生大的變化。歷代所發生的局部性變化,不僅使這種格局越來越符合今晉語區的劃分,而且使晉語各次方言區的分片,也與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吻合。

第三是文化造成的。長期而統一的行政隸屬,相近的自然環境,使晉語區在語言、文化、民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一致性,形成了比較獨特而穩定的晉文化。

關鍵一點,晉文化在歷史上沒有受到嚴重的摧殘,沒被割裂,保持了一致性。秦漢、唐宋時期,晉語區特別是雁北、陝北地區民族構成複雜,先後有數十個民族在這裡盤聚,這一地區成了民族的大熔爐,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身體裡流淌著幾十個民族的血,比如隋唐的皇族們,他們是什麼民族?他爹是漢族,他娘是鮮卑族,他奶奶又是匈奴族。這樣的人,他們的民族傾向性差,民族意識不強,不管是什麼民族打過來,他們能打就打,打不過就投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都能接受。反過來,不管是哪個民族也都能接受他們。這樣的大雜燴文化,遭到種族清洗的可能就小,人口也就保留了下來。

到了元明清三代,近800年間,晉文化區避開了蒙古人徵服中原戰爭、元末農民和民族戰爭、明初成祖朱棣的奪班戰爭、明末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戰爭、清人入主中原戰爭、太平天國戰爭等一次次導致人口大消亡的戰爭,在中國北方能避開這麼多血腥屠戮戰爭的地方委實不多。大家打開地圖,中國北方哪個地區在近800年間避開了這麼多滅絕人口的戰爭呢?沒有,唯獨山西避開了。山西,「山河表裡」,是塊真正的福地,避開了一次次戰爭,它的文化沒有割裂,人口得以保留,歷史沒有被割斷,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一直延續至今的晉文化。

第四,晉語區的人勇武好戰。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也就是晉語區的人,本身就流淌著匈奴人、鮮卑人、党項人的血,這些民族兇狠、野蠻、彪悍,再加上生活貧苦,人窮命賤,作戰就勇敢,他們見多了太多的戰爭,在戰爭中成長鍛鍊,能徵善戰。面對這樣一群人,要徵服他,你就得思量思量,盤算盤算,看算得過帳來不。就像歐洲的瑞士,地勢險要,全民皆兵,還特別能打仗,於是一戰、二戰中侵略者都覺得攻打瑞士不划算,瑞士也就免於戰火。面對同樣能徵善戰的黃土高原人,徵服者大都採取了妥協政策,雙方各讓一步,於是晉語區的人口也就保留下來。這實際上就是「以戰求和」,這也是晉語區文化少受摧殘、沒被消滅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五,人口的遷移和流動促進了晉語區的最終形成。晉語區避開了一次次戰爭,明清之際,中國北方其他地方都「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了,唯獨山西人口過剩,於是有了「大槐樹」人口外遷,使晉語區面積不斷擴大。明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槐樹」移民,大家都知道,不需多講。

清初,清康熙實行「移民實邊」政策,導致著名的「走西口」,大量的山西人、陝北人向內蒙遷徙,直接改變了內蒙地區的人口構成。

洪洞「大槐樹」

在人口遷移和流動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晉商的活動,據有關資料統計,近代,山西商人佔山西總人口的比例在25%以上,許多地方高達40%~50%,這些商人把晉語傳播到所到之處,擴大了晉語範圍。

掃描二維碼關注老郭說史



 

相關焦點

  • 晉語,中囯真正的魔鬼方言區
    其實山西有趣的東西遠不止這些,比如——他們的方言。如果你宿舍有一個山西室友,聽他給家裡打電話一定會震驚。為啥呢?因為聽不懂啊。如果要評選中國最難懂方言,晉語(山西話)必須提名。明明河北、山東和東北同學只用家鄉話也能談笑風生。結果現在聽同屬北方的山西人說話,就像聽加密電報。就連山西人自己,也聽不懂其他山西人的話。
  • 話說方言---晉語(山西全部以及內蒙古,河北,陝西和河南部分)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使用人口約6305萬,晉語區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黃河汾渭河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漢語方言圖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晉語的聲調也有極複雜的連讀變調現象。晉語全濁音清化有四種不同的演化方式。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部分地區有六個、七個或四個聲調。
  • 晉語應設蔚州話片區
    晉語(Jinnish)為漢語八大方言之一,使用人數6000萬以上,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第22大語言,使用範圍包括山西大部、河北西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內蒙中西部等。晉語與漢語普通話(Mandarin)在發音、語法等方面差別較大。晉語是北方唯一區別於官話(Mandarin)的方言。
  • 因為晉語才是碩果僅存的古漢語!
    1985年,語言學家李榮發表《官話方言的分區》、《漢語方言分區的幾點意見》等論文,1987年,中國社科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作編寫《中國語言地圖集》,基本確立了漢語方言「十分法」:將全國的方言分為官話方言區
  • 較難聽懂的山西方言,是晉語區聲調最多的方言之一,完整保留入聲
    山西國內的語言文化使我國自身引人注目,從這些城市經濟的加速來看,許多城市取得了比較好的發展,而且與過去相比,城市間的文化也對外展示,讓許多遊客感受到地域魅力,語言文化是省的識別性場所,然而,山西方言的發展也是其中之一,它為我國地方語言的充實性提供了力量。這個方言是長治語言。
  • 山西較難聽懂的方言,是晉語區聲調最多的方言之一,完整保留入聲
    長治話這個方言就是長治話。在山西境內,比較有知名度和代表性的方言就是晉語了,而且這個語言所具有的旅遊代表性價值也很高,當然,它的難懂係數也較高,而在晉語細分下,對應到不同的省內城市中,則會演化成不一樣的特點,像是這種語言也就是其中之一,它也顯得比較突出和與眾不同的。
  • 山西,中國真正的魔鬼方言區
    其實山西有趣的東西遠不止這些,比如他們的方言。如果你宿舍有一個山西室友,聽他給家裡打電話一定會震驚。為啥呢?因為聽不懂啊。如果要評選中國最難懂方言,山西話必須提名。明明河北、山東和東北同學只用家鄉話也能談笑風生。結果現在聽同屬北方的山西人說話,就像聽加密電報。就連山西人自己,也聽不懂其他山西人的話。
  • 從《裝臺》看陝西方言,除了關中話,還有陝北和陝南方言
    在這十大方言中,「官話方言」的地位和影響最大。什麼是「官話」?就是中國古代漢語的官方標準語。例如在在周朝時稱為"雅言",後來稱為「正音」、"官話",民國時稱為"國語",新中國成立後稱為"普通話"。從地域上講,「官話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絕大部分地區,以及西南地區大部、江蘇大部、安徽中北部、廣西北部、湖北大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區等地,作為母語使用。全國推行的普通話,是在「北京官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北航學生赴山西省太原市考察晉語弘揚三晉文化
    喜的是,晉語文化研究大有施展空間也有豐厚的文化意義;悲的是,晉語方言破壞嚴重且鮮有資料可以參考。辦公室內的書架滿滿當當,《太谷方言詞彙與民俗文化研究》、《清徐方言志》等等。方言專業著作幾乎囊括了整個山西省的所有縣市。餘老師深入淺出,介紹了晉語的前世今生和許多近期的研究。談到晉語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時餘老師興高採烈;看得出他確實對晉語這項事業有著十足的熱情。
  • 晉語裡那個奇妙的「圪」字,聽聽方言專家怎麼解讀
    晉語指山西、陝西、內蒙、河南、河北等地保留有入聲韻的方言。在晉語中,有一個語言現象以致引起晉語學者們的注意,那就是"圪"頭詞的存在。
  • 源遠流長的民間語言五臺方言
    因此,五臺方言的研究遠遠落後於山西北區其他縣方言的研究,也遠遠落後於晉語整體的研究。為了更好地推動晉語的研究,晉語區內各方言點必須為晉語的研究提供更加豐富、詳實的方言材料,五臺方言的研究正是基於此目的。
  • 山西大同方言說唱之大同話
    大同方言指流行於山西北部大同地區的漢語方言,屬於晉語。 就全部晉語來說,按當前普遍認同的說法,大同方言屬於大同包頭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中西部);就山西境內的晉語來說,大同方言屬於以大同為中心的雲中周邊。
  • 各省境內的方言有哪些?看看你說的屬於哪種?
    這種情況具體表現在用各省方言閱讀「原始」唐詩,總有一部分不符合平仄以及尾韻,唯獨山西話比較貼合。綜上,本就不受洛陽官話影響的晉語,在唐朝時期又被奉為主流,因此晉語才能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並成為山西地區無可頂替的首位方言。
  • 古漢語帶入聲,南方方言和晉語都有。那麼北方其他話是什麼情況?
    大多數的北方方言與普通話一樣,已經取消了入聲。南方不少方言還部分保留入聲。入聲字就是塞音結尾的字。那麼,什麼叫塞音呢?塞音是說,在說話說到最後一個音時,氣流通路完全閉塞,意思是說,說到這個字時憋住了。憋住之後,如果我們突然把這個字爆發出來,就會形成爆破音,比如,普通話中的「啪」的音,就是爆破音。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憋住,也就是最後閉上嘴巴,不把這個字爆發出來呢?
  • 山西民俗方言土語彙總
    方言題詞晉語一直在北方方言中被視為異類,它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獨具特色。著名語言學家李榮說:「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樣,是無窮無盡的寶藏,亟待開發。」晉語方言分區對於漢語方言如何劃分方言區,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很大的爭議,流傳比較多的是漢語方言可以分為7大方言區:①北方方言②粵方言;③吳方言;④閩方言;⑤湘方言;⑥贛方言;⑦客家方言1986年著名語言學家李榮先生第一次提出「晉語」列入第十大漢語方言,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李藍在2002年《方言》雜誌發表《方言比較、區域方言史與方言分區----以晉語分音詞和福州切腳詞為例
  • 晉語中的動詞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方言。晉方言中有些動詞直接承襲中古漢語,屬「古詞遺存」。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文字是用來記音的。康熙字典共收入47043個漢字,對應著晉語的每一個詞。現存漢字的上古中古音讀啥,就是語言學家依據晉語推測出來的。晉方言是一座寶庫,裡面裝滿語言的化石,雖然有些詞彙現在的普通話中已很少使用了,但晉人讀來會感到無比親切,驟生自豪感:揳(xiē),意即捶打。特指把釘、橛等捶打到其他東西裡面去。句如:在牆上揳個釘子」。雁北打人也稱之為「揳」:那娃娃今兒叫他爹叮咣五四地楔了一頓。
  • 【羽鍾專欄】晉語方言 「汾陽雜拌兒」系列之九 · 長春觀
    王羽鍾往期文章:晉語 「汾陽雜拌兒」系列之八 · 汾陽牛人韓鐵棍晉語 「汾陽雜拌兒」系列之六 · 風水(上)晉語「汾陽雜拌兒」系列之五 · 一個晉商家族的興衰晉語「汾陽雜拌兒」系列之四 · 城隍和喪門神(下)晉語「汾陽雜拌兒」系列之三 · 城隍和喪門神(上)晉語「汾陽雜拌兒」系列之二 · 城燈(下)晉語「汾陽雜拌兒」系列之一 · 城燈(上)【羽鍾專欄】推頭的記憶汾陽方言山鄉人物故事連載汾陽的武林很小,江湖很大人生如鞋
  • 中國一奇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19531個鎮,14677個鄉。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方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正所謂「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兩個相鄰的村子出現的方言也很可能不同,而湖南省地區中,方言是最多的,就是一條河的距離,都可能形成不同的方言。
  • 哪裡的方言被認為是正宗古漢語,北方方言還是閩南話,別弄錯了
    眾所周知中國國家境內有很多的民族,根據統計,中國境內有80多種方言,並且其中的61種,被人們看作是主要方言,而什麼語言說的人最多呢?那肯定還是漢語。只不過到底哪個省份的人,他們的方言才是最為傳統的古漢語呢。到底哪個地方的方言才是傳統的古代漢語,其實大家都猜錯了。
  • 北方方言詞彙錄:這些存在於北方的方言詞彙,您能明白啥意思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些古代章回小說,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那就是在這些小說中,出現的一些方言詞彙大多都是北方的,南方的那些方言極為少。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寫的人是北方人,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並不是全部原因。真實的原因是古代政權中心大多都在北方,而北方官話自然會成為其口頭和書面語言,這些那時候的北方官話經過演變,到了現代有很多變成了某地的方言,所以我們才會在古代小說中看到那麼多有趣的方言詞彙。今天,咱們接著說北方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