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從整個發展歷史上可囊括目前的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是個地級市。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早已孕育了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加上歷史上的中原大遷徙,客家文化的遷入,潮汕目前形成了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相交融的狀態,而由於歷史上較為封閉,一定程度上也保留了許多中原文化的特色。
說到潮汕地區,不得不提的就是千年古城——潮州。俗話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潮州屬於潮汕地區知名度較高的地區,歷史上設有潮州府,也是隋唐朝時期通往臺灣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今天咱們就探訪這座千年古城,品味歷史與現代的交融。
廣濟橋
「到潮不看橋,白白走一場」,這裡的橋指的便是潮州韓江上的廣濟橋了。與其他固定的橋梁不同,廣濟橋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座啟閉式的橋梁。
要說廣濟橋,先聊潮州的母親河韓江。這是廣東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潮汕地區乃至粵東重要的水系。傳聞韓江在古代時候是有鱷魚生存的,故又稱為鱷(惡)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被貶至此,在了解了當地百姓因鱷魚造成生活不便,遂著手處理,還有《祭鱷魚文》廣為流傳。
廣濟橋便是連通韓江兩岸的一座古橋梁。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在歷代修葺後於明朝嘉靖九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即橋梁兩側為固定的橋墩、石樑和橋亭三部分組成,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而西邊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在橋中間則為可移動浮橋的形式,是不是很有特色呢?
每日的固定時間,廣濟橋可移動的浮橋均會開啟或關閉,這也吸引了眾多遊人觀賞。夜幕降臨下的廣濟橋甚是好看。如今雖然兩岸已有其他大橋替代廣濟橋,但它獨特的歷史地位依舊無法改變,這是潮州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大見證。
韓文公祠
唐朝時期,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雖然歷史上有「為官八月」的說法,但是在當地百姓心中卻尤為敬重這位來自朝廷的官員。韓文公祠位於潮州筆架山,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在通判,陳堯佐的倡導下建立這一紀念韓愈的地方。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潮州市開元路,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經過歷年的修葺發展,目前開元寺佔地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當然也融入了後來宋、元、明、清等朝代修葺時候的元素。
在開元寺中,有多件保存完好的歷史文物,如石經幢、紅銅香爐和大銅鐘等,據說在藏經樓中還有珍貴的經書存世。
鳳凰山
鳳凰山,主峰烏髻是粵東第一高峰,海拔1497.8米。在鳳凰山上有一個古火山口形成的天池,吸引了無數遊客登山欣賞。由於海拔高,這兒也成為了眾多露營、觀星、看日出等愛好者的天堂。
潮汕人愛喝茶,近年來更是迷上了鳳凰單樅。單樅茶便出自潮州鳳凰山,其擁有蜜蘭香、芝蘭香等十多種口感。在鳳凰山上擁有樹齡幾百年的老茶樹,被命名為宋種。每年採茶的重要時節,這兒都會給老茶樹披上紅色綢帶,舉行一定的儀式。
牌坊街
在嶺南地區,幾乎每個大的村落都會有個牌坊。在潮州的老城區中,有一條牌坊街,街上樹立有22座牌坊(雖然絕大部分為新建的)。這兒成為了歷史人文與現代潮流交匯的地方,來這兒逛街走夜市也成為了多數年輕人打卡之處。
在牌坊街,除了可以看到特色牌坊,還有就是嶺南地區的騎樓建築。分布於街道兩側的騎樓,有點像廣州的上下九步行街,雖然規模不大,但保存較為完好,也算是一種特色吧!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潮州人民既保留了歷史人文和淳樸熱情同時也不斷創新,這座千年古城將繼續前行。
旅遊小tips
潮州是一個潮汕美食聚集地,在這兒幾乎可以找到你想吃的所有特色潮汕美食,當然吃的話要留點肚子哦,因為真的可以從早吃到晚,記得來點功夫茶消消膩。
潮州設有高鐵站一座,即「潮汕站」,也可以乘坐高鐵前往——汕頭、揭陽、普寧、惠來、汕尾等鄰近地區。坐飛機的小夥伴則需要到揭陽潮汕機場並在揭陽機場高鐵站乘坐動車抵達。
潮州出名的還有家用瓷器和不鏽鋼製品,如果不嫌麻煩也可以淘上一套帶回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