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叫著阿洛伊斯·希特勒,阿洛伊斯有個兒子叫威廉·派屈克·希特勒,也即希特勒侄子,以下簡稱希特勒侄子為威廉。
作為希特勒的侄子,威廉的人生經歷相對簡單:他最初與母親一道生活在英國,成年後去德國投靠叔叔希特勒,不久離開德國遷居美國,在美國威廉參加了海軍,直至退休、死亡。威廉的人生裡,反對他的叔叔希特勒成為主流。那麼,他為什麼反對希特勒呢?
一、童年陰影
1910年,威廉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在愛爾蘭的一家酒店當服務員,他用甜言蜜語和「父親是酒店老闆」的謊言俘獲了17歲少女布裡奇特的心。布裡奇特不顧父親的反對,與阿洛伊斯私奔到英國倫敦結了婚。
1911年,威廉出世了。可是等威廉長到20歲上下,父親阿洛伊斯回了德國,而且在德國又愛上一位姑娘,又結了婚。為了讓第一個老婆死心,善於編造謊言的阿洛伊斯傳遞給布裡奇特的消息是:他參加了一戰並且死於一戰。布裡奇特並不是傻子,她託人調查此事,結果得知丈夫在德國又結婚的不幸消息,於是準備告阿洛伊斯重婚罪。可是布裡奇特畢竟心善,那個男人雖然心狠,怎也說也是孩子的父親,自己也真心愛過他,於是她撤銷了訴訟,放過了阿洛伊斯,甘心過起了「孤兒寡母」的辛苦生活。
母親的這段被遺棄的痛苦生活,給年青的威廉留下深深的印象,他恨父親,恨烏及烏,對於父親的弟弟希特勒也沒有什麼好印象。
二、叔侄翻臉
1933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鬧得百業條,英國倫敦的情況一日不如一日。
威廉帶著母親布裡奇特來到德國,因為,這個時候的德國主宰,正是他們的叔叔希特勒。原以為希特勒會給自己謀一份好的工作,結果威廉得到的,是銀行職員,還有歐寶汽車的汽車銷售員這樣的低級工作。這令威廉十分不滿,威廉寫信給叔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特勒給他回信,說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職位,就必須放棄現在的英國國籍,成為一名光榮的德國人。
這個條件讓威廉無法接受,要知道,希特勒平時都做了些什麼威廉是清楚的。那時候,整個德國政治氣氛濃厚,似乎用火柴一划,空中就會起火。而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去才十四年,人們反感戰爭,威廉也反感戰爭,他不想成為一個發動戰爭的國家的公民,所以,威廉拒絕了叔叔的建議。希特勒也不含糊,既然侄子不加入德國籍,那麼就不給他換工作。後來,希特勒給侄子下了最後通牒:要麼加入德國籍,要麼離開德國。也就是說,威廉在德國呆不下去了,於是,威廉只好回到英國。回英國後,威廉做了件大事,他在倫敦的一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為什麼我恨我的叔叔》。文章的發表,使威廉成為名人,也使他與希特勒的關係走向決裂。
二戰中的煎熬
1939年,二戰爆發,歐洲危殆。威廉與母親離開英國,遷居美國。
1940年,德國滅亡法國,全力轟炸英國倫敦,威廉家的房子被德軍飛機炸成一片瓦礫。威廉的母親布裡奇特在美國遙望家鄉,痛哭流涕。
1941年底,日本突襲珍珠港,法西斯的戰火燒到美國,美國也不是避風港了。威廉感到躲避不是辦法,於是決定參軍,以實際行動反對戰爭,反對法西斯。
然而由於他特殊的身份,美國軍方拒絕了他。
1942年3月,威廉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參軍,總統派人調查他的情況,得出的結論是:
「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證明他參與了任何顛覆性的活動」。
於是,1944年3月,美國海軍接納了威廉。但是,軍方仍然是謹慎的,他們讓威廉留在訓練站服役,不讓他上前線。1946年,威廉光榮退伍。
退役後,威廉感到,希特勒的陰影仍然籠罩在自己頭上,因為人們一旦知道他是希特勒的侄子,就會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他,並且在背後議論很長時間。於是,威廉隱姓改名,使用「威利·希勒爾」這個名字到了曼哈頓,給一位醫生當助手。後來,威廉與一位德國女子結了婚,生了4個兒子,日子過得倒也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