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第4家A股上市券商要來了!國聯證券IPO過會

2020-12-27 江蘇金融觀察

「港漂」5年之後,國聯證券有望年內回歸A股。

5月8日晚間,根據證監會官網消息,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66次會議審核通過國聯證券的首發申請。

早在2016年9月,國聯證券就公布了A股上市計劃。期間一度申請中止,歷經4年波折,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從艱難排隊到閃電過會

國聯證券的前身,要追溯到1999年成立的無錫證券有限。2002年,更名為「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通過改制更名為「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7月6日,國聯證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不過登陸A股市場,才是國聯證券更為長遠的理想。

H股上市剛滿一年,國聯證券就在2016年6月公告中披露了A股上市意圖,「公司迫切需要提高淨資本實力,擴大公司業務規模,優化公司業務結構,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當年12月,遞交了A股IPO申請。

此後,國聯證券一直在眾多IPO排隊券商行列中苦苦等候批文。經歷兩次書面反饋後,國聯證券在2018年10月26日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計劃在H股增發股份融資,故向證監會提交了關於中止A股IPO審查的申請。

2019年12月27日,國聯證券又公告稱,經多方考量,已終止H股再融資的相關工作;另外,向證監會提交恢復A股發行審查申請,並獲同意。

想不到的是,IPO恢復審查後,其上市進程陡然步入快車道。不到5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此前兩、三年未竟的事業。

按照慣例,國聯證券最早也許在今年三季度就能上市。屆時,江蘇A股券商也將增至4家。

中信系班底功不可沒

從國聯證券艱難曲折的IPO之旅來看,2019年可謂一個關鍵分水嶺。這一年,這家券商身上發生了什麼?

最讓業界轟動的事件,無疑是前中信元老葛小波的加盟。

去年4月8日,已在中信證券幹了22年之久的葛小波,突然因個人原因辭職。

就在兩個月前,因原首席風險官蔡堅到達退休年齡,中信證券宣布葛小波兼任公司首席風險官。彼時,葛小波已是公司黨委委員、執行委員會委員、財務負責人,可謂中信股肱之臣。

葛小波最讓業界議論的,是其「天價」年薪。身兼數職的葛小波2018年領取稅前報酬總額為1566.87萬元,在中信證券居於首位,遠超其他高管。

此外,原中信系尹紅衛、李欽、汪錦嶺、王捷也前後腳加盟國聯證券,分別出任副總裁兼首席財富官、副總裁兼首席風險官、首席信息官、董秘兼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等要職。

從國內最大券商集體跳槽到偏居蘇南一隅的小型券商,「五虎上將」之舉震驚業內。據知情人士透露,葛小波等人「屈尊」國聯證券,更多應該是報答老領導王東明的知遇之恩。

而作為原中信證券靈魂人物,王東明早在2015年就被已被聘為國聯證券顧問。

在王東明等原中信系大佬的加持下,國聯證券的A股IPO進程超預期提速,也就不難理解了。

「小中信」能否脫穎而出?

「券商一哥」和國聯證券的淵源,其實在多年以前就已結下。

2011年中,由於海航集團臨時撤出,華夏基金兩份股權無人摘牌,中信證券時任董事長王東明赴無錫面見國聯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錫林,促使最終國聯證券入股華夏基金。

隨後,中信證券曾多次發起收購國聯證券的洽談,但最終並未成行。

數年後,王東明黯然離開中信,開始擔任國聯證券的「幕後軍師」。加上昔日舊部紛紛來投,也讓外界對於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三、四線券商投以更多的目光。

儘管執掌國聯時日尚短,但葛小波等人給其帶來的改變已經開始顯現。

2019年年報顯示,國聯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24億元,同比增長41.8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5.21億元,同比增長930.57%。兩項指標增速,均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其中,自營業務收入4.44億元,較2018年增加4.59億元,成為對整體業績貢獻最大的一個板塊。自營權益類產品佔淨資本比例僅為7.47%,較2018年下降2.02個百分點;自營固收類產品佔淨資本的比例,由2018年的13.28%猛增至2019年的85%。這也體現出新的管理團隊在經營策略上的改變。

此外,自去年底以來,國聯證券在多項業務上也是頗有斬獲。

2019年12月27日,國聯證券公告稱,香港子公司獲批設立。此時距離其首次提出設立香港子公司,已經過去了四年時間。

今年3月4日,國聯證券又稱,公司成為首批獲得公募投顧試點資格的7家券商之一。

4月21日,又對外宣稱順利完成首批基金投顧客戶的籤約和交易,成為證券業首家上線基金投顧業務的券商。

「公司管理團隊的核心成員擁有15至20年證券行業頭部券商的從業經驗,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管理團隊在證券和金融服務行業具備豐富的經驗、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前瞻性的戰略思考能力,能深刻理解行業和市場的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商業判斷,及時捕捉商機,並審慎科學地調整業務策略。」在2019年年報中,國聯證券如是表示。

藉助此次A股IPO,國聯證券在新的管理團隊掌舵之下,其航向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受到業內關注。

相關焦點

  • ...國聯證券港飄5年後回A,成第40家A股券商,「江蘇五虎」4家A股上市
    文 | 財聯社 覃澤俊距離過會近倆月,國聯證券正式拿到回A批文,而這距離2015年7月港股上市,過去正好整整5年。7月3日晚,證監會核准了6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5月8日成功過會的國聯證券本次也拿到批文。自此,A股將迎來第40家上市券商,同時也是第13家A+H券商。
  • 國聯證券港飄5年後回A,成第40家A股券商,「江蘇五虎」4家A股上市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距離過會近倆月,國聯證券正式拿到回A批文,而這距離2015年7月港股上市,過去正好整整5年。7月3日晚,證監會核准了6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5月8日成功過會的國聯證券本次也拿到批文。自此,A股將迎來第40家上市券商,同時也是第13家A+H券商。
  • 可喜可賀,無錫國聯證券A股上市啦
    7月31日,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國聯證券」,股票代碼「601456」)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第39家A股上市券商,第13家A+H上市券商,>同時也是今年我市第9家上市公司。—— ——國聯證券本次公開發行新股47,571.90萬股,發行價格為4.25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202,180.58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補充資本金,增加營運資金,發展主營業務。
  • 券業整合第一彈來了!國聯「蛇吞象」國金,躍居江蘇第二大券商
    這不但是「航母券商」新政後的首起券商合併案例,也是A股有史以來第一樁上市券商合併案例。為什麼是國聯和國金?在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背景下,都知道券業整合是遲早的事。但是喝「頭啖湯」的,為什麼會攤到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這一對?
  • 上市券商果然合併!國聯、國金官宣,千億券商正式起航,更多...
    另外「湧金系」還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詳見《重磅!國聯證券"蛇吞象",或將合併國金證券,有最新回應!金控管理新規倒逼,金融機構加速整合》)合併市值近千億,如何整合?目前來看,兩家券商市值規模相當。國聯證券18日股價為19.64元,市值467.1億。
  • 王東明加持 「小中信」國聯證券6個月闖關ipo!
    國聯證券的A股IPO曾苦等三年未果,「中信系」高管組團加盟後,重啟IPO後不到半年,就火速過會順利拿到A股入場券。在「中信系」諸多大佬級別人物的加持下,曾居券商業中遊的國聯證券能否藉助A股上市實現鹹魚翻身,躋身券商第一梯隊?
  • 光大證券「閃電崩盤」後中信建投「烏龍手指」的券商股票還能投資嗎?
    【在光大證券「閃電崩盤」之前,在中信建投「烏龍手指」之後,還能投券商股嗎?】隨著周末全面註冊系統上線的準備以及第三季度財報的亮眼加持,券商的股票資本周一「憂心忡忡」,券商II指數盤中創出近期新低。具體到公司層面,國聯證券收盤跌停,中信建投觸及跌停,CICC上市首日開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
  • 國聯證券聯姻國金證券,高盛對手在無錫?
    9月19日,業內傳聞,國聯證券要併購國金證券。就在外界質疑消息真實性之際,9月20日,國聯證券正式官宣。僅耗時6個半月,2020年7月31日,國聯證券正式登陸上交所。從重啟A股IPO到獲得發審委通過,國聯證券成為2020年繼中銀證券、中泰證券之後A股上市的第三家券商。
  • 國聯證券要合併國金了,無錫「千億券商」曙光在前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A股市場上第一例兩家上市券商合併。 對於無錫金融界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大事。 無錫目前「千億企業」目前有三家,排名第一是海瀾集團,排名第二是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第三是澄星集團,這三家企業均位於江陰。 上市剛剛兩個月就要鯨吞同業,國聯證券這次的舉動引起市場極大反響。 過去的幾年,國聯證券作為無錫註冊的唯一一家全牌照法人證券公司,發展其實並不盡如人意。
  • 中金IPO順利過會 頭部券商將齊聚A股,第14家A+H上市券商...
    9月17日,證監會2020年第138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發。從2月港股市場官宣回A,到此次成功過會,中金公司的A股IPO之旅不足7個月。未來,中金公司將成為繼國聯證券之後的第14家「A+H」上市券商。
  • 國聯證券併購國金證券啟動 團隊融合成難題
    2007年3月29日,成都建投復牌並改名國金證券,國金證券成為第一例成功借殼上市的券商。   相較於國金證券,國聯證券的成立時間要晚兩年。   中信證券當年登頂「券商龍頭」的發展路徑與券商併購發展模式一直為業內所推崇,如此多的原「中信系」高管加盟國聯證券之後,「中信發展路徑」能否在國聯證券進行複製,也一直是業內所期待的。
  • 第40家A股上市券商「報到」 機構「打新」中金公司首日浮盈7.58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周尚伃A股市場再迎來券業「老將」,第40家上市券商中金公司昨日成功上市,「A+H」股上市券商也增至14家。隨著證券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券商股尤其是龍頭券商估值進一步提升,新報到的上市券商可謂「生而逢時」。 中金公司本次新股發行價為28.78元/股,上市首日漲幅為30.99%,收盤價報37.7元/股。
  • 密封科技過會:今年IPO過關第346家 海通證券過23.5單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0日訊 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54次審議會議於12月9日召開,審核結果顯示,煙臺石川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密封科技」)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這是今年過會的第346家企業(未含科創板)。
  • 國聯證券上交所上市:市值145億 國聯集團為大股東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雷建平 7月31日報導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1456,簡稱:「國聯證券」)在上交所上市,發行47,571.90萬股,發行價為4.25元,募資20.2億元。國聯證券開盤價為5.1元,收盤價為6.12元,較發行價上漲44%,以收盤價計算,國聯證券市值為145.54億元。國聯證券由此成為國內第13家A+H上市券商。
  • 河北迎首家上市券商,今年登陸A股券商漲幅顯著
    河北首家上市券商即將登陸A股。2020年第十八屆發審委第180次會議12月24日召開,財達證券、浙江新能、鑫鉑股份3家擬IPO企業都獲通過。2019年12月20日,證監會披露財達證券提交的IPO申請材料,擬發行不超過5億股在上交所上市。
  • 肇民科技過會:今年IPO過關第356家 海通證券過24.5單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 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56次審議會議於2020年12月15日召開,審議結果顯示,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肇民科技」)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這是今年過會的第356家企業(未含科創板)。
  • 世紀證券:提升資本實力打造優質中大型券商
    7月31日,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國聯證券」,股票代碼「601456」)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價為4.25元,開盤後便達到44%的漲停上限,當日報收6.12元,成交額882.29萬元。此次,國聯證券公開發行新股47571.9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202180.58萬元,國聯證券表示,「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淨額擬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增加營運資金,發展主營業務。」據悉,上市後,國聯證券將正式成為第39家A股上市券商,第13家A+H上市券商,同時也是繼華泰證券、東吳證券、南京證券之後的第4家江蘇本土上市券商。
  • 國聯國金合併告吹,內幕信息洩露讓國聯證券痛失好局
    今年市場曾傳聞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合併,但很快就被闢謠。而國慶長假前,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卻公告有意合併。就當人們期待A股首例上市券商聯姻成功的大新聞時,節後,兩家公司卻又宣告合併告吹。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到底玩的是哪一出呢?
  • 王東明領銜「中信幫」再戰江湖 國聯證券能否複製老大哥成功路?
    對於在江蘇偏安一隅的國聯而言,論業內排名和影響力尚且只能算處於中遊水平,但自從王東明等一眾中信背景的高管加盟之後,不僅業績有所起色,還接連完成了設立香港子公司、摘得公募投顧試點資格、回A上市等一系列大動作。
  • 國聯國金合併前先漲停怪象 券商整合未啟葛小波搶跑
    登陸A股市場不足兩月,就要鯨吞另一家上市券商。市場普遍猜測,這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與以顧問的身份加盟了國聯證券的中信證券前任董事長王東明不無關係。如「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合併,5500億航母要來」和「首創證券與第一創業合併」的傳言,都曾讓市場產生無限遐想。  目前券商整合大潮未至,葛小波等中信背景的高管推動國聯證券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