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一份疑似國聯證券擬合併國金證券並即將停牌的公告部分截圖在市場中流傳。
今天下午,國聯證券終於發布官方公告確認:
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股份,同時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本次合併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擬於9月21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A股市場上第一例兩家上市券商合併。
對於無錫金融界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大事。
截至上周五收盤,國金證券和國聯證券雙雙漲停,市值合計約930億元,市值規模已超越方正證券、中銀證券等,接近光大證券的現有市值948億元,距離第一梯隊券商不遠了。
光大證券上面是中國銀河,市值目前969億,再上面一個就是中泰證券,市值1082億。
也是說,合併成功後,新的「國聯證券」距離千億市值已經不遠,曙光在前。
無錫目前「千億企業」目前有三家,排名第一是海瀾集團,排名第二是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第三是澄星集團,這三家企業均位於江陰。
上市剛剛兩個月就要鯨吞同業,國聯證券這次的舉動引起市場極大反響。
過去的幾年,國聯證券作為無錫註冊的唯一一家全牌照法人證券公司,發展其實並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在2019年之前,國聯證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成連年大幅下滑態勢,2015年至2018年分別實現營收30.79億元、18.36億元、12.62億元和0.99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14.98億元、6.44億元、3.74億元和0.51億元。
在此期間,被市場人士評價為中信證券「靈魂人物」、「坐鎮」中信證券20年並帶領公司完成上市一路成為行業龍頭的金融大牛王東明,卸任董事長一職,隨後被國聯證券聘為公司顧問。
在王東明之後,包括中信證券原執委會委員、財務負責人、首席風險官葛小波及一眾中信老將紛紛來到無錫,入職國聯證券。
資料顯示,目前國聯證券高管團隊有5人來自中信,分別是總裁葛小波,董秘兼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王捷,公司首席信息官汪錦嶺,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富官尹紅衛,首席風險官李欽。
事實上,國聯證券和中信證券的「緣分」早已於多年之前結下。2011年下半年,國聯集團曾成功受讓中信證券轉讓的華夏基金10%股權,隨後,據說中信證券曾多次發起收購國聯證券的洽談,但最終並未成行。
「中信系」加入後,國聯證券的面貌為之一振。
舉個例子,今年2月底,7家券商獲批了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其中就有國聯證券。在首批七家券商中,國聯證券是唯一一家中小券商。4月21日,國聯證券完成行業首單客戶的籤約和交易,這距離首批券商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尚不足兩個月。
我在國聯證券的朋友告訴我,過去一年來,國聯證券加速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力引進專業化人才隊伍,感覺「真的和過去不一樣了」。
下面這張圖,是國聯證券一位高管今年3月份發在朋友圈裡,配了一句話:
開始有點樣子了,而且是比較出彩的樣子,值得。
據了解,國金證券屬「湧金系」旗下,控股股東為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陳金霞,即湧金系教父魏東之妻,屬於典型的民營券商。業內人士分析,國金是投行業務很突出的中型券商,未來將對國聯形成很好的補充和助力。
國聯證券的一位高層曾經表示,從長期來看,國聯證券的目標是真正成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提供全面金融解決方案的領先投資銀行,成為地方區域市場乃至全國市場(某些領域)中最重要的投融資安排者,財富管理者,交易組織者和流動性提供者,為無錫乃至蘇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獨特的貢獻。
「但如果國聯證券不向頭部靠攏,不發展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網絡,高質量服務蘇南本土客戶的目標也難以實現。」他強調。
期待無錫金融龍頭企業未來在市場上的更佳表現,我們也將繼續跟蹤關注!
「奔流財經社」,原名「金融街1號」
往期文章推薦
關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