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涼涼後國聯大跌副總裁離職,國金回應正常,券商合併咋這麼難

2020-12-22 新京報

自9月下旬開始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的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合併計劃,在10月12日晚以一紙「終止」公告而終結。雙方先後稱,由於交易關聯方未能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故決定終止股權轉讓、吸收合併事項。次日,即10月13日,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復牌。截至當日收盤,國聯證券跌5.91%,國金證券在券商板塊普遍低迷的情況下逆市上漲2.88%。13日晚國聯證券的另一則公告再次引起市場關注。公告稱,公司副總裁楊明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就此次重組合併終止一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13日聯繫國聯證券、國金證券。國聯證券表示,具體情況以公告內容為準;國金證券則回應稱,終止重大重組事項的原因是「雙方就部分核心交易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1個月內公司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宜。目前,國金證券的生產經營工作一切正常,人員及業務發展穩定。此次合併計劃終止,對公司的日常運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僅23天,千億級券商併購案涼了9月下旬,市場上關於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合併的傳聞愈演愈烈,9月20日,兩家券商先後公告「坐實」了這一傳聞。據國聯證券披露的《關於收購股份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顯示,國聯證券於9月18日與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湧金」)籤訂《股份轉讓意向協議》,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的股份。國聯證券稱,與國金證券正在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雙方於9月18日籤署關於本次合併的《吸收合併意向協議》。隨後國金證券也發布公告對此事進行了說明。9月21日起,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雙雙停牌,重組合併事項開始推進。其間,有熱心的網民甚至開始為即將誕生的新證券公司選名字了,「雙金證券」 「金聯證券」等都曾被股民熱烈討論。兩家券商的投資者也開始猜測,合併後的換股比例應以何種方式進行計算。與此同時,業內也起熱議,券業併購重組的大潮要來了嗎?公開資料顯示,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2年11月,前身為無錫市證券公司,2008年5月通過改制更名為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3.781億元。2015年7月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1456)。今年7月31日,國聯證券成功登陸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1456),成為第12家「A+H」券商。登陸A股後的首份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國聯證券營收與淨利同比雙雙下滑,實現營收8.22億元,同比減少3.42%;實現歸母淨利潤3.21億元,同比減少9.84%。國金證券前身為成都證券,1990年12月成立於成都,註冊資本1000萬元。從今年半年報來看,國金證券總資產達到653.58億元,幾乎是國聯證券369.32億元的2倍。而從總市值方面計算,以9月18日收盤價計算,國聯證券總市值為467.1億元,國金證券總市值為462.4億元,兩家券商合併後總市值將達到929.5億元,將超過今年2月掛牌A股的中銀證券,僅次於光大證券(1062.79億元),距離躋身第一梯隊已不遠矣。然而,自9月20日公告確定重組至10月12日晚宣告終止,雙方的吸收重組計劃僅存了23天。合併重組計劃終止是否會對公司帶來影響?國金證券回應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稱,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人員及業務發展穩定。此次合併計劃終止,對公司的日常運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至於未來是否還有重組可能?國金證券稱,自公告披露1個月內公司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宜。失利與內幕交易有關?公司稱未能就部分條款達成一致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合併的小道消息,在公告發布之前就已傳播開來。9月18日(周五),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先後在盤中漲停,領漲券商板塊。次日,兩券商的合併消息開始在網絡上流傳,多家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報導。為何公告前就有合併重組消息流傳?有投資者針對此事在投資者問答中詢問國金證券,國金證券回應稱,公司於2020年9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了《關於控股股東轉讓股份暨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截至目前,此次籤署的《股份轉讓意向協議》僅為意向性協議,最終以雙方籤署的正式股份轉讓協議為準。本次轉讓尚需經雙方履行內部審批程序,並經監管機構批准同意,存在不確定性,有關信息均以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體發布的公告為準。隨後,9月25日,證監會要求兩家券商自查、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並啟動核查。對於監管要求的自查與啟動核查,國金證券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公司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相關工作,持續依法依規做好內幕信息管理工作。正因如此,市場對於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重組計劃終止猜測紛紛。有市場人士認為,可能由於此次交易因涉及到內幕交易而終止。不過,該市場人士同時也指出,通過公告來看,不排除雙方因利益衝突等原因造成「終止」的結果。對於終止重大重組事項的原因,雙方在公告中均指出是「雙方就部分核心交易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在終止重組計劃後復牌的首個交易日,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股價一跌一漲。截至9月13日收盤,國聯證券股價大跌5.91%,而國金證券在券商板塊普遍低迷的情況下,逆市上漲2.88%。值得關注的是,13日晚間,國聯證券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副總裁楊明的書面辭職報告,楊明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根據公司《章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上述辭職事項自辭職報告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券業合併到底有多難?年內3起併購傳聞均未成真年初以來,券商合併的傳聞此起彼伏,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等先後傳出合併「緋聞」,不過傳言都被當事方否認了,唯一曾有確認信息的就是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不過目前 「終止」了。在此之前,2020年1月,中信證券以134億元完成對廣州證券收購,廣州證券變更《廣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獲得廣東證監局的批准,公司註冊名稱改為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更早之前的券業合併案中,以原申銀萬國證券與原宏源證券合併為申萬宏源證券的併購重組最為突出,曾被稱為券業最大併購案。2014年11月,原宏源證券公告稱,經證監會併購重組委11月4日召開的工作會議審核,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無條件審核通過。當年7月,原宏源證券發布重組預案,原申銀萬國與原宏源證券將以換股吸收合併的方式重組,宏源換股價格為每股9.96元,換股比例為2.049,交易金額近400億元,合併重組後的申萬宏源證券在券業一舉躋身前三。不過,券業的合併重組依然面臨諸多難點。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合併從理性、客觀的角度來說是有需要、具有可行性的,但在具體的併購中可能會面臨很多衝突,例如控股權、利益衝突、人事衝突、企業文化、企業經營戰略等問題及法律層面的障礙。真正進入合併的操作流程中,這些問題可能會暴露出來。企業併購重組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企業資源的整合,如果1+1不能大於2,合併後還是「兩張皮」,那麼雙方的合併沒有任何意義。「在企業併購中,實現1+1>2的初衷很難。」董登新說,「在跨國併購中主要涉及企業文化及法律層面的障礙,而國內的併購中的難點主要在於控股權、經營戰略矛盾以及人事安排等難題,所有的這些方面都有可能最終導致看似美好的併購走向失敗」。在董登新看來,在以往A股市場的企業併購中,較為成功的案例往往是「以大吃小」,由大企業主導、吞併小企業的併購也更容易實現。而「強強聯合」,由兩個勢均力敵、主體資金規模體量對等的企業進行併購的難度較大,容易出現拉鋸式談判,在併購過程中多方面出現衝突從而最終導致失敗。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告訴記者,券商合併的難點,一是交易價格的確定,券商的市值較高,在定價的選擇上,是按市場價值直接定價還是按照行業平均的PE/PB估值,這個不好確定。二是合併需要獲得監管層的支持。打破券商合併僵局,需要做好合併方案如何實施、怎麼平衡雙方股東的利益等工作。不過,陳靂同時指出,未來券商合併是大勢所趨,首先是行業監管的分化,近年來監管層對龍頭券商或者優質券商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其次是行業格局的分化,龍頭券商或者優質券商在很多業務上具有先發優勢,中小券商會越來越注重資本金的引進,特色化經營以及彼此之間的強強聯合。最後,就是券商估值上的分化,龍頭券商的估值享受了明顯的估值溢價。因此,券商的併購重組在未來也將會成為常態趨勢。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思源 編輯 趙澤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國聯國金合併前先漲停怪象 券商整合未啟葛小波搶跑
    據媒體報導,有觀點認為,近年來,在監管層提出鼓勵通過市場化併購重組等舉措打造航母券商的背景下,國內證券業併購重組成為行業發展「關鍵詞」。就在今年,多個券商併購消息就不斷出現。國金證券當日公告同時披露了這一消息。  此外,根據雙方公告,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正在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以下簡稱「本次合併」)。
  • 國聯國金合併告吹,內幕信息洩露讓國聯證券痛失好局
    國聯&國金,短暫的聯姻9月18日,長沙湧金與國聯證券籤署了《股份轉讓意向協議》,長沙湧金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約 7.82%的公司股份轉讓給國聯證券。同時國金證券與國聯證券也籤署了《吸收合併意向協議》,籌劃以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10月12日晚間,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雙雙公告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 國聯國金宣布分手,千億券商夢想破滅
    10月12日晚間,國金證券、國聯證券齊發公告,宣布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這樣一則看似負面的消息卻讓當時雙方呈現出不同的反應。10月13日,國金證券大漲,國聯證券大跌文丨《財經》記者 張欣培 郭楠編輯丨陸玲 匆匆地來,匆匆地走,比如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聯姻。曾經攪動整個行業的國聯、國金的合併,不到一個月就宣告破產。
  • 國聯國金「聯姻」終止衝擊波:國聯副總請辭 內幕交易調查或影響兩...
    眼見A股歷史上首起上市券商合併案例已經成型。停牌十個交易日後,市場等來的卻是兩家券商「分手」的消息。  對於併購同業失敗的原因,國聯證券解釋為,重組事項尚處於籌劃階段,「交易相關方均未就具體方案最終達成實質性協議」。
  • 國聯證券要合併國金了,無錫「千億券商」曙光在前
    今天下午,國聯證券終於發布官方公告確認: 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股份,同時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本次合併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擬於9月21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 國聯「蛇吞象」國金,躍居江蘇第二大券商
    沒有多少人能料到,開啟券業整合大幕的,既不是風傳已久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也不是同一大股東旗下的第一創業和首創證券,而是遠離鎂光燈的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9月20日,兩家券商雙雙公告稱,國聯證券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部分股份,同時國聯證券擬換股合併國金證券。
  • 上市券商果然合併!國聯、國金官宣,千億券商正式起航,更多...
    吃瓜股民還沒等到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的實錘消息,卻等來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官宣「聯姻」的重磅公告。9月20日下午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發布停牌公告,前者將通過換股的方式吸收合併國金證券;與此同時國聯證券收購長沙湧金持有國金證券約7.82%的股權。
  • 「原創」併購剛剛告吹,國聯證券80後副總裁又突然請辭,分管自營...
    年報信息顯示,國聯證券2019 年自營業務收入4.31億元,佔營收的26.61%;2020年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1.89億元,佔比22.98%,均僅次於經紀業務。正值事業上升期且年富力強,為何他突然辭去副總裁職務?國聯證券相關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這是正常的工作調動。」
  • 國聯「生吞」國金,中信老班底被招安,一艘券商大航母浮...
    國聯「生吞」國金,中信老班底被招安,一艘券商大航母浮出水面! 板塊性漲停大事件,如果只是普通板塊,即使像雄安,創業板20%漲跌幅這樣劃時代性的板塊,也還只是局部性瘋狂,一旦涉及到券商,就是整個A股的沸騰,而且是長遠的助力。 上周五,證監會對券商減負,足以讓券商活過來,券商活過來就是大盤活過來。
  • 國聯「鯨吞」國金背後:中信老班底的「野心勃勃」
    未來一到三年很可能是券商合併的一個高峰期。  在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希冀下,國聯國金兩家中小證券官宣「牽手」,邁向千億市值。不過令人咂舌的是,此次合併是上市不到兩個月的國聯「鯨吞」體量為其兩倍的國金。  這背後「湧金系」因涉入資本操作違規漩渦和國資系新人上任國金後慢慢失去國金話語權繼而有轉股之意是一方面,另不可忽略的是國聯背後中信班底高層們的「野心勃勃」。  9月20日下午,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600109,股吧)發布停牌公告,前者將通過換股的方式吸收合併國金證券;與此同時國聯證券收購長沙湧金持有國金證券約7.82%的股權。
  • 國聯證券併購國金證券啟動 團隊融合成難題
    此後,在中信證券幹了22年之久的葛小波宣布離職,並於2019年6月13日獲選國聯證券的執行董事,同時獲委任為國聯證券行政總裁。   中信證券當年登頂「券商龍頭」的發展路徑與券商併購發展模式一直為業內所推崇,如此多的原「中信系」高管加盟國聯證券之後,「中信發展路徑」能否在國聯證券進行複製,也一直是業內所期待的。
  • 國聯證券聯姻國金證券,高盛對手在無錫?
    二者的合併是否會形成1+1大於2的效果尚待觀察。但從市值上看,二者的合併將助力國聯證券的行業排名大提升。以9月18日A股收盤計算,合併後國聯證券市值近千億,排名上升至第14名。業內人士指出,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聯姻只是未來券商合併潮中的典型案例之一。
  • 併購核心條款未達成一致 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閃電分手
    國金證券雙雙公告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公告稱,此次終止原因是交易相關方未能就本次合併方案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  根據此前「聯姻」意向,此次重大資產重組計劃分兩步推進。9月20日(周日)國聯證券、國金證券正式發出「聯姻」意向公告,但就在前一天(19日)相關併購消息已在多個社交媒體上流傳,而停牌前一交易日(18日)兩家公司的股票雙雙漲停。隨後9月25日證監會要求兩家券商自查、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並啟動核查。  如今兩家券商終止重組。
  • 國聯與國金合併 意味著券商業新一輪併購浪潮來了?
    (原標題:國聯與國金合併,意味著券商業新一輪併購浪潮來了?) 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合併,將創造出A股歷史上第一宗上市券商合併案例。這是國內券商整合大浪潮中的一朵不小的「浪花」——合併之後的新券商市值將在A股券商股中排位第13,接近第一梯隊。它也是今年第一宗正式宣告的券商合併案例。
  • 被疑內幕交易的千億國金、國聯併購案官宣終止
    )和江蘇省無錫市國資委控股的國聯證券(601456.SH)官宣了2020年業內首例併購案——國聯證券預吸收合併國金證券,合併完成後,國內券業或將又多一家千億級券商。 協議約定,國聯證券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 7.82%的股份,並擬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同時,兩家券商A股股票自 2020年9月21日起停牌。 而國聯證券H股9月21日開盤一度暴漲逾60%。
  • 國聯證券憑什麼拿下國金證券?背後站著「中信系」傳奇大佬
    背後站著「中信系」傳奇大佬來源: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陳鋒 北京報導9月19日,媒體消息稱,國聯證券(601456.SH)與國金證券(600109.SH)於9月18日籤訂《股份轉讓意向協議》和《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之吸收合併意向性協議》。
  • 未等來中信系合併 倒等來了國聯與國金「整合浪潮」
    原標題:未等來中信系合併 倒等來了國聯與國金「整合浪潮」 來源:智通財經券商整合是行業的趨勢,市場關注的焦點主要為龍頭券商,但有一隻新股,A股上市未滿兩個月,股價漲幅已超過3倍,本來就很吸睛了,如今放出「合併」的重磅消息,成為市場關注總龍頭,這家公司叫國聯證券(01456)。
  • 千億券商合併「涼了」網友:有內鬼終止交易!
    股民徹底炸鍋了,國金證券、國聯證券雙雙發布公告,終止合併,明日復牌!停牌前都漲停了在兩家券商停牌前,一則「國聯證券正謀劃合併國金證券」的消息,就早已在市場上流傳開來。920日下午,國聯證券、國金證券同日公告稱,國聯證券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股份,同時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股票雙雙停牌。
  • 國金證券董事長任職逾十年薪酬超400萬 與國聯證券「牽手」落空
    例如,2017年至2019年,國金證券(600109.SH)董事長冉雲的年薪已連續三年保持在400萬元以上。近期,該公司還因與國聯證券(601456.SH)合併重組終止而被捲入輿論漩渦。  近期,該公司因擬與國聯證券合併重組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由於在重組消息公告前重組雙方股票同時漲停,該重組被質疑有內幕交易,後重組終止。近日國聯證券因在重組中存在問題被證監會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國金證券則未有被處罰消息傳出。  《投資時報》就上述董事長薪酬、業務及管理費、重組後續相關問題等向國金證券發送了溝通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 國聯證券合併國金證券多個問題待解丨...
    目前,國金證券的生產經營工作一切正常,人員及業務發展穩定,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事項。引人關注的,還有此次吸收合併涉及的兩家券商控股股東分屬國資和民資,同時,被吸收合併的國金證券資產規模遠高於國聯證券。國金證券則對《投資時報》表示,國有券商與民營券商同樣面臨行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同樣面臨做大做強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