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鯨吞」國金背後:中信老班底的「野心勃勃」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未來一到三年很可能是券商合併的一個高峰期。

  在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希冀下,國聯國金兩家中小證券官宣「牽手」,邁向千億市值。不過令人咂舌的是,此次合併是上市不到兩個月的國聯「鯨吞」體量為其兩倍的國金。

  這背後「湧金系」因涉入資本操作違規漩渦和國資系新人上任國金後慢慢失去國金話語權繼而有轉股之意是一方面,另不可忽略的是國聯背後中信班底高層們的「野心勃勃」。

  9月20日下午,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600109,股吧)發布停牌公告,前者將通過換股的方式吸收合併國金證券;與此同時國聯證券收購長沙湧金持有國金證券約7.82%的股權。若成功,這將是A股史上首起上市券商合併案例。

  事實上,作為國金證券的控股方,「湧金系」似早有轉股之意。繼監管徹查「湧金系」在國金證券借殼上市中的資本運作後,國金證券先是前掌舵人魏東辭世、前董事長雷波被查出局,後舊部重臣相繼離職。而新上任的董事長冉雲背靠國資背景,國金證券似漸漸向國資轉移。

  而國聯證券能夠在繼今年7月上市不到兩個月後「蛇吞象」體量為自己2倍的國金證券,背後推手或是其中信班底的高管層。

  自2019年以來,國聯證券引入一大批前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高管,也正是這些「野心勃勃」而又富有經驗的高管們,在推動國聯證券的併購擴大,意在將國聯證券推進券商「第一梯隊」。

  此外,自監管提出打造航母級券商以及金控公司新規出臺後,近年來,券商合併此起彼伏,做大做強成為共識。對此相關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一到三年很可能是券商合併的一個高峰期。

  01 上市不足兩月就要鯨吞另一家上市券商

  資料顯示,國聯證券創立於1992年11月,前身是無錫市證券公司,而國金證券成立於1996年,註冊地址位於四川成都。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券商2019年淨資產排名,國金證券以204.06億元居於行業第23名,國聯證券以80.24億元居於行業第59名。

  業績方面,今年上半年國聯證券實現營收8.22億元,同比減少3.42%;實現歸母淨利潤3.21億元,同比減少9.84%。國金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8.96億元,同比增長51.36%;歸母淨利潤10.02億元,同比增長61.24%。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國金證券總資產達到653.58億元,而國聯證券總資產為369.32億元,前者幾乎為後者的2倍。

  無論從排名業績還是體量,國聯證券都不及國金證券。也就是說,從業務能力上來說,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之間都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為何是國聯證券吸並國金證券呢?

  實際上,國金證券大股東,日暮西山的「湧金系」早有轉讓之意,而如今國聯證券的高管團隊中,「中信系」的高管已經佔據半壁江山,做大的意願強烈。在「航母券商」的趨勢下,也就不難理解這場「蛇吞象」的合併了。

  02 湧金系早有轉讓之意

  資料顯示,國金證券目前屬「湧金系」旗下,控股股東為長沙湧金有限公司,為典型的民營券商。

  2005年,彼時的券商行業整體低迷,「湧金系」卻在7月中旬通過旗下公司收購國金證券,並且兩年後國金證券成功借殼成都建投上市,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成功借殼上市案例之一,借殼後,「湧金系」通過九芝堂(000989,股吧)集團和湖南湧金控股國金證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湧金系」在國金證券中的資本運作一直以來最被人詬病,一直被認為涉嫌國資流失。

  雖然上市之後的湧金系」似乎表現出了逐漸轉向規範化運作的意向,但事情又反轉於2008年3月,傳出中紀委決定徹查券商借殼上市的消息,國金證券也被傳引發關注,「湧金系」創始人魏東也曾被中紀委約談,隨後4月,魏東辭世。

  「湧金系」前掌舵人魏東辭世後,證監會對湧金系的調查並沒有停止。隨著2009年5月原國金董事長雷波因受王益案件牽連下臺,佔據主導的國金證券開始變得動蕩不安,有關「湧金系」轉讓國金證券股權的傳聞也一直不絕於耳。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底,冉雲走馬上任國金證券董事一職,與之前國金證券的數位「湧金系」出身的高管不同,冉雲的資歷更多顯示為成都國資背景。

  據公開資料顯示,冉雲曾任成都金融市場職員,成都市人民銀行計劃處職員,成都證券公司發行部經理、總裁助理、副總裁、監事長,而成都證券即為國金證券的前身。

  或是「湧金系」外人員冉雲的進入,國金證券多位舊部重臣開始辭職。不久出現「湧金系」分析師大量跳槽、高層人事變動、IPO失利等局面。

  目前國金證券更像是國資在控制,雖然國金證券的控股股東仍是陳金霞(魏東妻子),但隨著股權被稀釋,昔日輝煌一時的「湧金系」帝國日薄西山,這也不難理解「湧金系」此次合併轉股。

  03 國聯證券「蛇吞象」背後:股東和中信老班底「野心勃勃」

  而國聯證券前身為無錫市證券公司,2008年5月通過改制更名為國聯證券。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前,國聯證券在券商行業中存在感不強,各經營指標在行業中也多處中下遊水平。不過無錫市政府和國資委似有極強做大國聯證券的意圖,2019年以來,國聯證券引入一大批前中信證券高管,進行高管團隊大換血。

  尤其是以顧問身份加盟國聯證券的中信證券前任董事長王東明,市場普遍猜測,這次合併或同其不無關係。

  自2015年63歲的王東明「因年齡原因」從中信證券董事長任上退休赴任國聯證券顧問一職後,2019年6月13日,中信證券原財務負責人葛小波,當選國聯證券行政總裁。

  江蘇證監局還核准了王捷、汪錦嶺,在國聯證券經理層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二人此前分別為中信證券人力資源部執行總經理、信息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此外,國聯證券副總裁兼首席財富官尹紅衛、首席風險官李欽,都有中信背景。

  這些昔日中信證券重量成員具有豐富經驗和資源,曾締造了5000億市值的中信證券,且「傳奇老大」王東明,曾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併購人物」。新高管們「老驥伏櫪」,推動國聯證券提速A股IPO,於今年7月31日成功在上交所上市。

  此時距上市不到兩個月便加速併購擴大規模,「蛇吞象」資產為自己2倍的國金證券。足以體現國聯證券高管們的野心勃勃,意在將國聯證券推進券商「第一梯隊」。

  中報顯示,國聯證券營收8.223億元,歸屬淨利潤3.212億元。股票、基金代理買賣證券交易額為9234.42億元,市場佔有率為0.49%。另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份,國聯證券成為首批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7家券商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小券商,上半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淨收入為2.13億元,同比上漲8.67%。

  而國金證券投行業務在行業中表現較為出彩,2020年上半年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0.37%,業務收入排名居行業第9位。合併後雙方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將有一定提升。

  此外,數據顯示,國聯證券18日股價收於19.64元,市值467.1億元;國金證券18日股價收於15.29元,市值462.4億。兩家券商合併後的總市值約為930億,與光大證券(601788,股吧)(目前市值1063億)接近,或將躋身券商「第一梯隊」。

  04 未來券商合併或是大趨勢

  目前金融機構的監管理念正在朝著嚴格化、精細化、系統化方向發展,當前監管對金控公司特別是民營色彩比較濃厚的金融機構發展隱患高度警覺,要推動他們進行更多的整頓。

  此次國聯證券「蛇吞象」國金證券或代表著民營金控「野蠻生長」及無人監管時代已經過去,與發展態勢良好的國資背景的國聯證券進行合併是一條轉型的可選渠道。

  事實上,在監管提出打造航母級券商以及金控公司新規出臺的背景下,近年來,券商業併購暗潮湧動。

  資料顯示,2016年中金公司斥百億資金收購中投證券。2018年末中信證券啟動對廣州證券100%股權的收購。這場收購直到近年今年1月才完成標的資產過戶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廣州證券註冊名稱隨後改為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天風證券2019年6月計劃收購恆泰證券部分股權,該收購事項在今年已經獲得監管層核准。2019年年底,華創證券預計與太平洋(601099,股吧)「牽手」。

  彼時,華創證券預計從原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手中收購太平洋證券5.87%股權,並獲取嘉裕投資5.05%的表決權,從而實現對太平洋證券的有效控制權。不過該交易在今年以失敗告終,稱「鑑於交易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

  而今年,多個券商併購消息再度出現。最深刻的莫過於「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合併,5500億航母要來」的傳言,儘管兩家券商已經發布闢謠公告,但股價一路飆漲。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一到三年很可能是券商合併的一個高峰期,從數量來說,中小券商之間的合併可能會佔據多數。當下一個真正的大牛市出現的時候,可能會伴隨出現大型券商之間的合併,未來券商行業整合會出現加速跡象。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阿爾法工場。

相關焦點

  • 國聯證券合併國金證券,「蛇吞象」 背後或是中信老班底助推
    9月20日下午,國聯證券公告稱,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股份,同時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本次合併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擬於9月21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 國聯「生吞」國金,中信老班底被招安,一艘券商大航母浮...
    國聯「生吞」國金,中信老班底被招安,一艘券商大航母浮出水面! 板塊性漲停大事件,如果只是普通板塊,即使像雄安,創業板20%漲跌幅這樣劃時代性的板塊,也還只是局部性瘋狂,一旦涉及到券商,就是整個A股的沸騰,而且是長遠的助力。 上周五,證監會對券商減負,足以讓券商活過來,券商活過來就是大盤活過來。
  • 「獨家」上市兩月就要鯨吞同業!「中信系」班底坐鎮的國聯證券正...
    「目前對於合併最擔心的可能還是文化不能相容」,上述接近國金證券人士表示,國金屬於寬鬆民企文化,而國聯國企氛圍很濃。而國金證券則屬於「湧金系」,公司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均為「湧金系」企業,合計持有國金證券27.43%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31日,國聯證券才剛剛完成A股上市工作。登陸A股市場不足兩月,就要鯨吞另一家上市券商。市場普遍猜測,這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與以顧問的身份加盟了國聯證券的中信證券前任董事長王東明不無關係。
  • 國聯國金合併前先漲停怪象 券商整合未啟葛小波搶跑
    值得注意的是,國聯證券此次合併國金證券,背後或存在中信老班底助推。登陸A股市場不足兩月,就要鯨吞另一家上市券商。市場普遍猜測,這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與以顧問的身份加盟了國聯證券的中信證券前任董事長王東明不無關係。
  • 國聯證券憑什麼拿下國金證券?背後站著「中信系」傳奇大佬
    背後站著「中信系」傳奇大佬來源: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陳鋒 北京報導9月19日,媒體消息稱,國聯證券(601456.SH)與國金證券(600109.SH)於9月18日籤訂《股份轉讓意向協議》和《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之吸收合併意向性協議》。
  • 國聯國金「聯姻」終止衝擊波:國聯副總請辭 內幕交易調查或影響兩...
    「鯨吞」國金證券失敗的內情越發撲朔迷離。  9月20日,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雙雙發布公告。公告顯示,國聯證券擬從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處受讓其所持有的7.82%國金證券股份,並在此之後籌劃以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次日,兩家公司開始停牌。
  • 國聯證券要合併國金了,無錫「千億券商」曙光在前
    今天下午,國聯證券終於發布官方公告確認: 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股份,同時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本次合併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擬於9月21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 國聯「蛇吞象」國金,躍居江蘇第二大券商
    沒有多少人能料到,開啟券業整合大幕的,既不是風傳已久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也不是同一大股東旗下的第一創業和首創證券,而是遠離鎂光燈的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9月20日,兩家券商雙雙公告稱,國聯證券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部分股份,同時國聯證券擬換股合併國金證券。
  • 未等來中信系合併 倒等來了國聯與國金「整合浪潮」
    原標題:未等來中信系合併 倒等來了國聯與國金「整合浪潮」 來源:智通財經券商整合是行業的趨勢,市場關注的焦點主要為龍頭券商,但有一隻新股,A股上市未滿兩個月,股價漲幅已超過3倍,本來就很吸睛了,如今放出「合併」的重磅消息,成為市場關注總龍頭,這家公司叫國聯證券(01456)。
  • 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精準漲停」背後:併購消息疑提前洩露...
    本周五下午,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突然「沒來由」地聯手漲停,這也觸發了當天下午券商板塊的集體上漲。就在廣大投資者以為,券商又要帶領大盤走出一波行情之際,本周六,一則關於國聯證券正籌劃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的消息打破了周末市場的平靜。
  • 國聯國金合併告吹,內幕信息洩露讓國聯證券痛失好局
    今年市場曾傳聞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合併,但很快就被闢謠。而國慶長假前,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卻公告有意合併。就當人們期待A股首例上市券商聯姻成功的大新聞時,節後,兩家公司卻又宣告合併告吹。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到底玩的是哪一出呢?
  • 國聯證券聯姻國金證券,高盛對手在無錫?
    當年9月,國聯證券召開了H股股東特別大會,審議通過了有關A股發行的議案;12月,證監會受理了這一發行申請。但隨後遲遲沒有動靜,到了2018年,國聯證券發布公告稱,計劃增發股份進行融資,A股IPO中止。國聯證券回A的進程並沒有就此停止。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王捷、汪錦嶺、葛小波等中信證券多名高管入職國聯證券,公司也於2019年12月再次申請發行A股。
  • 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精準漲停」:併購消息疑提前洩露 可能涉及信...
    9月18日(上周五)下午,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突然「沒來由」地聯手漲停,這也觸發了當天下午券商板塊的集體上漲。就在廣大投資者以為,券商又要帶領大盤走出一波行情之際,上周六,一則關於國聯證券正籌劃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的消息打破了周末市場的平靜。
  • 國金、國聯證券利好前漲停太蹊蹺
    來源:北京商報9月18日午後,國金證券突然放量漲停,帶動大金融集體上揚,隨後國聯證券也封上漲停。而在9月19日,有消息稱國聯證券或合併國金證券。9月20日晚間,兩家公司雙雙發布公告證實合併事項,公司股票也將從9月21日起停牌。
  • 被疑內幕交易的千億國金、國聯併購案官宣終止
    備受關注的千億級券商併購案 9月20日,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雙雙發布公告稱,國聯證券分別與國金證券、國金證券第一大股東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湧金」)於9月18日籤署兩份協議。
  • 王東明領銜「中信幫」再戰江湖 國聯證券能否複製老大哥成功路?
    此番欲將國金證券納入旗下,也不由讓人引發聯想,「幕後軍師」王東明是否想要複製曾經的成功之路,意圖「東山再起」,再造另一個「中信」?國聯+國金的這場聯姻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國聯「中信幫」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公司高管信息顯示,國聯證券目前有11位高級管理人員。
  • 重組涼涼後國聯大跌副總裁離職,國金回應正常,券商合併咋這麼難
    就此次重組合併終止一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13日聯繫國聯證券、國金證券。國聯證券表示,具體情況以公告內容為準;國金證券則回應稱,終止重大重組事項的原因是「雙方就部分核心交易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1個月內公司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宜。目前,國金證券的生產經營工作一切正常,人員及業務發展穩定。此次合併計劃終止,對公司的日常運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 國聯國金宣布分手,千億券商夢想破滅
    10月12日晚間,國金證券、國聯證券齊發公告,宣布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這樣一則看似負面的消息卻讓當時雙方呈現出不同的反應。10月13日,國金證券大漲,國聯證券大跌文丨《財經》記者 張欣培 郭楠編輯丨陸玲 匆匆地來,匆匆地走,比如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聯姻。曾經攪動整個行業的國聯、國金的合併,不到一個月就宣告破產。
  • 國聯與國金合併 意味著券商業新一輪併購浪潮來了?
    (原標題:國聯與國金合併,意味著券商業新一輪併購浪潮來了?) 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合併,將創造出A股歷史上第一宗上市券商合併案例。這是國內券商整合大浪潮中的一朵不小的「浪花」——合併之後的新券商市值將在A股券商股中排位第13,接近第一梯隊。它也是今年第一宗正式宣告的券商合併案例。
  • 基金圈來了一對「難兄難弟」:中海基金和國金基金
    來源:基爾摩斯基金圈來了一對「難兄難弟」來源:基爾摩斯傳了N久的券商合併,主角並不是中信和中信建投,而是國聯證券「蛇吞象」國金證券,剛登陸A股不足兩個月的國聯證券就搞出這樣的大動作,秀呀。兩家券商的合併,導致它們背後的各基金公司股東結構發生變化,業內新增加一家「兄弟基金公司」,不過,難兄難弟,似乎更親切。國聯證券是中海基金的第二股東;國金證券控股國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