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團吉林省委以「政治引領+實踐養成+價值觀培育」為培養模式,集入口管理、理論教學、實踐鍛鍊、跟蹤培養等為一體的特色育人體系,育人成效正逐步顯現。
高位謀劃,繪製培養藍圖
加強黨的領導。省委高度重視「青馬工程」,將其納入「人才強省」戰略和宣傳思想文化「四項工程」統籌推進。省委主要負責同志5次到高校調研指導思政教育、意識形態和「青馬」培養工作,並親赴吉林大學為省內高校「青馬」學員骨幹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分管領導專程參加「青馬」學員小組討論和政治理論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省財政每年撥付相關經費300餘萬元,保障工程實施。省十六次團代會以來,省委領導對相關工作作出批示15次。
健全工作體系。按照團中央與4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意見》精神,在省級開設了高校、農村、企業、新媒體和社會組織5個「青馬」班次,在基層選擇了13個市縣作為分類試點,形成省級示範帶動、基層複製推廣並作個性化探索的聯動培養格局。投入經費200萬元,建設「青馬」教學基地——吉林青年運動史館。在吉林青年創業園,專門為農村班和新媒體班學員開闢了「青馬」培訓室、電商辦公室和新媒體中心。
強化課題研究。《吉林省深入實施「青馬工程」推進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實踐創新》課題,被中宣部納入「馬工程」重大實踐經驗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團省委實施「青少年發展研究計劃」,對「青馬工程」的應用與發展進行學術探討,出版了《吉林省青年發展報告》藍皮書;在省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中增設青少年研究課題,形成了《新時代高校「青馬」培養的長效機制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多項省級課題研究成果。
舉旗鑄魂,築牢紅色信仰
加強理論武裝。省委任命東北師範大學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擔任團省委兼職副書記。省團校所有培訓班次理論教學課時不低於70%。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成立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學組織聯盟,加強對大學生理論學習社團的政治引領。今年年底前,在全省60%以上中學、中職學校建立中學生團校,探索對中學生團員進行「青馬式」培養。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在東北淪陷史陳列館、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三下江南戰役紀念館和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等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青馬工程」實踐基地並全部免費向學員開放,在所有「青馬」班次中開設「重走抗聯路·傳承民族魂」必修課。
打造精品項目。根據各高校辦學育人特點,分類推進「青馬工程」建設,吉林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建設成為全國「青馬工程」研究培訓基地,長春大學建設了包含特殊教育在內的「團風青馬」,長春中醫藥大學的「杏林青馬」專門成立了正處級規格的「青馬」黨委,長春師範大學打造了為學校「三全育人」提供經驗的「百優青馬」,逐步形成「一校一品」工作格局。
激勵擔當,擦亮青春底色
投身疫情防控。疫情暴發後,面向青馬學員招募防疫志願者,短短15分鐘網絡實名登記學員超過千人。學員們主動請戰,不怕犧牲,勇敢向前,極大帶動了各領域青年全面投身疫情防控,充分體現了「青馬工程」的培養成效。高校班學員艾澤銘被省委上報為「全國抗疫先進個人」並享受國家級勞模待遇(全省僅上報20人)。
助力脫貧攻堅。農村班吸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和農村青年電商作為學員,成立了青年電商協會,在天貓建立「吉林原產地旗艦店」,在大型商超、三甲醫院設立扶貧產品銷售專櫃,無償代銷貧困村農特產品,現已覆蓋300多個貧困村屯。團省委舉辦貧困村農特產品網銷大賽和線下展銷會,百名農村班學員報名參加,總銷售額超過1.1億元。
傳播正面能量。新媒體班加強對網紅學員的思想政治引領,成立了青年新媒體協會,學員總粉絲量超過3.5億。協會承辦了全國青年新媒體北方峰會,疫情期間,新媒體班學員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發起「我在吉林為武漢加油」等話題,播放量超過2.2億次。
參與社會治理。社會組織班將青年志願者協會骨幹和青年社工納入培養體系,社會募集資金400萬元建設「志願者時間銀行」,為學員參與公益活動創造條件。將漢服、軍迷、動漫、街舞等新興領域青年代表納入培養範疇,每年立項經費60萬元,並配備專門導師扶持學員項目。
服務振興發展。企業班將青聯中的企業界別委員、青企協會員、青年創業園在孵企業負責人納入培養範疇。學員們組織開展了東北亞青年企業家發展論壇、青年企業家縣區行等活動,努力為家鄉發展招商引資、貢獻力量。在今年1月5日舉辦的希望工程30周年公益慈善活動中,企業班學員帶頭捐款超過1000萬元。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班學員又挺身而出,通過各自渠道從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購買防疫物資,累計捐款捐物超過2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