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新勝利,需要廣大青年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先輩的業績。
■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新時代青年要珍惜韶華、努力學習、勇於創新、永久奮鬥,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需要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成為堪當大任、能做大事的優秀人才。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為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重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開展好理想信念教育
突出理想信念的鑄魂功能。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進的燈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高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要突出理想信念的鑄魂功能,開展好理想信念教育。堅定的理想信念源於對科學理論的篤信篤行。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刻苦學習、奮勇拼搏。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培育新時代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回答了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培育新時代青年,要引導廣大學生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扎紮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注重引導廣大學生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將其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強化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新勝利,需要廣大青年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先輩的業績。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四個自信」。教育引導學生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基業長青。廣大教師要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不斷激發廣大青年的活力和創造力,讓更多青少年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創造精彩人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青年必須承擔的神聖使命。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結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14億多中國人民肩負的神聖使命。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增強國家意識和家國情懷,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把愛國情、報國志融入我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樹立起勇擔時代大任的勇氣和信心。引導廣大學生從自我做起,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培育擔當大任的必要品質
珍惜韶華。「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古往今來,無數描寫青春可貴、韶華易逝的名言警句,都在向廣大青年傳遞這樣一個道理:青春是無價的,但也是短暫的,青年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大好青春,胸無大志,放任自流,就會虛度人生,老來嗟嘆。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勉勵廣大青年學生說,「同學們一定要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人生的路很長,但關鍵的往往只有那麼幾步。青年處於人生積累階段,每一寸光陰都很寶貴。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珍惜美好時光,砥礪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學習,全面發展,克服浮躁之氣,掌握真才實學,努力成為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的棟梁之材。
努力學習。「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恆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告誡廣大青年,「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學習緊迫感,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下得苦功夫,努力擴大知識半徑,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更好為國爭光、為民造福。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要教育引導學生提高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能力,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
勇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改變我國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需要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創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一代要有歷史機遇感、責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創新上脫穎而出。」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教育引導青年學生以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積極投身於創新創造的偉大實踐,努力成為優秀創新型人才,為建設科技強國不懈奮鬥。
永久奮鬥。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奮鬥精神一點都不能少,中國青年永久奮鬥的好傳統一點都不能丟。」緊跟時代,永久奮鬥,是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國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可貴品質。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新時代為廣大青年提供了難得的歷史際遇,也賦予了重要歷史使命。要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持面向時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追夢人,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需要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努力成為堪當大任、能做大事的優秀人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邢臺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