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焰新校長寄語新生:持續用真理定義人生!

2021-01-19 睜眼看教育

9月8日上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在南望山校區弘毅堂舉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 王焰新發表了題為《持續用真理定義人生》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武漢,天高雲淡、秋風送爽;九月的地大,朝氣蓬勃、元氣滿滿。在這收穫的金秋時節,我們隆重舉行2019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我代表學校3萬餘名師生員工對2926名同學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時序更迭,奮鬥不息。你們將以研究生的身份,在地大翻開新的一頁,開啟新的徵程。感謝你們一部分人選擇了地大,一部分人繼續選擇地大,我相信南望山和未來城校區的美好時光,既充滿著未來美好的無限可能,更能成為你們求學、求知、求真歷程中最難忘的回憶。過去的一周也許你們還在領略地大十二時辰,流連在生態化校園的各個角落,是初見傾心還是隨遇而安,我想這所學校都值得你們細細品味、慢慢感悟。

這是一所信仰真理,堅守初心的大學。1952年,學校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李四光先生在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說:「北京航空學院是驚天,北京地質學院是動地」,地大誕生於國家急需之時,有著與生俱來的崇高使命,肩負時代重任。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爭當「建設時期的遊擊隊員」的豪邁氣質,到七八十年代的「三光榮」精神,再到九十年代「熱愛地質科學、獻身地質事業」的奉獻精神,地大始終堅守初心,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始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代代地大人始終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走在戈壁荒野,幹在礦山油田、工廠車間,即使山谷風吹動紅旗,狂暴雨洗刷帳篷,他們依舊用火焰般的熱情,滿懷無限希望,為祖國尋找富饒的礦藏。

這是一所踐行真理,勇擔使命的大學。67年,儘管幾經輾轉、風雨兼程、歷經滄桑,但是地大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不改,高水平特色發展的定位不改,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追求不改,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本色不改。1984年我從南京坐船來到武漢,像你們一樣作為一名研究生進入武漢地院學習、工作至今已經有35個年頭,我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地大由單一到多學科協調、從高水平向研究型邁進,每一步都展現了地大堅信真理力量、科學力量,求真務實、無畏向前的氣質。「上天、入地、下海、登極」,地大始終致力於為解決區域、行業乃至人類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建校以來,學校先後為國家輸送了30餘萬名畢業生,包括:國務院原總理溫家寶同志,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第一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石化總經理馬永生等37位兩院院士,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冬奧會主場館「冰絲帶」總工程師李久林,中石油總裁侯啟軍,沙鋼集團總裁沈彬,周大生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宗文等優秀校友。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有口皆碑:平均每1000名地學類畢業生中產生1名院士,1994年至2018年,學校本科畢業生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人數居全國第24名,獲得2012年至2017年國家優青的人數居全國第21名。我堅信,未來的你們也會位列其中。

2012年5月19日,我校傑出校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到母校並發表講話,他指出:「熱愛科學,追求真理,是母校給我的。我們有許多老師和同學就是這樣做的。因為地球太大,宇宙更大,自然是千變萬化的,它處在變動之中。人類和社會也不會終止,它處在發展變化之中。這是一個道理,這就是科學精神。」家寶校友的論述深刻揭示了這所大學的精神,即堅定信念、信仰真理,尊重科學、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踐行真理。這種精神主導下的大學才能培育出「只問是非,不計個人利害」的國家棟梁,才能培育出能夠推動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67年來,這種精神穿梭時空、歷久彌新,已經融入每個地大人的血液,他將並持續影響包括你們在內的一代代地大人。同學們是學校科學研究尤其是建設研究型大學的新主力軍,是奮進在新時代並引領新時代的弄潮兒,這個時代呼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人科技報國、創新強國,承擔起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使命。藉此機會,我想與大家分享如何「持續用真理定義人生」的體會。

一是堅定信念,信仰真理。再過二十幾天,我們就要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七十年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個偉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真理性、實踐性品格的充分體現,它不斷回應重大時代課題,保持著強大生命力。它在中國大地放射出燦爛光芒、結出豐碩果實,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執政70年來,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長期執政的考驗,向人民和世界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永遠是真理。

同學們,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越是這個時候希望大家越要保持清醒、堅定信念,用真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越是這樣越需要大家信仰真理,恆信、恆用馬克思主義這個活的真理,用辯證、唯物、歷史的觀點和方法來指導、定義人生,確保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窄、不偏、不虛。

二是尊重科學,追求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追求真理要以真理精神為前提,因為沒有真理精神就不可能真正追求真理。科學是面對未知的無盡的探索,它以探究真理、發現新知為使命,通過拓展認識的新疆域,增進對外部世界及人類自身的理解,引領人類不斷擺脫蒙昧和迷信,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追求科學真理,究其根本,是人類探求未知的本能。沒有不變的發現模式,也沒有恆定的預期路徑,不變的只有對客觀真理的不斷探求和追尋。

已故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全國優秀教師、我校李德威教授執教30多年來,始終情系地質科技事業,追求科學真理、勇攀科學高峰。1990年到2015年,他每年都到青藏高原進行地質調查和研究,行程8萬多公裡,足跡幾乎踏遍了青藏高原的每一寸土地。2011年以來,他相繼提出取熱減災減排、地熱能綜合分類、乾熱巖地熱能成因等新思路和新見解,並將創新理論應用於海南乾熱巖勘查實踐,身患重病後仍不辭辛勞、拼命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同學們,李德威教授的感人事跡告訴我們:新時代科研工作者就是要秉持求實精神永葆好奇之心,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教條,敢於懷疑,大膽挑戰;同時,尊重科學發現的規律,客觀誠信,不浮躁求成,不急功近利。

希望同學們向李德威教授學習,發揚科學求實精神,堅持勇於探索真理的恆心,注重實踐,不斷求索,努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科學精神,敢於開拓新的前沿領域,追求卓越,在學術探索的道路上尋求創新與創造的快樂,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培養真本領。

三是矢志不渝,踐行真理。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真理的生命力在於踐行,在於讓我們不斷更正確地認識自身、認識世界,更好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方向確定了,持之以恆地實踐就成了關鍵因素。我在多個場合講過,今天我再次把這句話送給大家:古往今來之立德立言立行者,皆需抱守寂寞、享受孤獨,皆需甘受清苦、持之以恆。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地震地質學家,我校奠基人之一馬杏垣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探索真知、獻身地質,「求太古之奧秘,窺元古之真諦」成為他50年不倦的執著追求。他帶領團隊,以五臺山起家,嵩山為續,東至膠遼,西抵太華,北涉冀蒙,南進康滇,踏遍中國絕大多數前寒武紀變質巖區,「十上嵩山」成為地質學界廣為流傳的佳話。他的團隊依據河南嵩山地區多年科學研究成果,歷二十二載,創造性地提出了「伸展構造」學派。先生教導學生說: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構造地質學家,首先必須掌握辯證唯物的構造觀和方法論,這樣才能駕馭不同尺度和不同層次的構造現象,才能在研究中國地質時防止出現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現象;其次還必須踏踏實實地在一些關鍵地區苦幹幾年、十幾年,只有通過艱苦探索形成獨到見解的基礎上,才能全面鋪開,多方面吸取營養,豐富自己。

希望同學們以馬杏垣先生為榜樣,學習他赤誠報國的崇高理想和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學習他嚴謹求實的態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學習他孜孜以求,持之以恆,十年磨一劍的堅守。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堅持、堅持、再堅持,奮鬥、奮鬥、再奮鬥!從今天開始,你們的學術生涯就將開啟,希望你們繼承地大尊重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以老一輩優秀科學家為榜樣,端正學術態度,遵守學術規範,恪守學術道德,鍛造嚴謹作風,堅決摒棄浮躁心態和取巧心理,在攻堅克難中崇德向善,在追求卓越中正道修身。

真理無窮盡,追求不止步,拼搏正當時!同學們,持續用真理定義人生,核在真理,要在定義,貴在持續。你們的加入,無疑會為學校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衷心祝願你們站在新時代國內外的廣闊舞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兩個百年交匯的風雲激蕩之中,慧心辨真理、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恆心求真理,樹立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思維、磨練求真品質;決心用真理,挖掘創新潛能、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祖國人民,在新時代書寫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篇章!

後天就是我國第三十五個教師節,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的老師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也提醒各位同學注意勞逸結合,希望畢業時大家身材不走樣、頭髮密又亮、度數不上漲、心情很舒暢!

謝謝大家!

內容來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大學舉行戰略發展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
    11月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戰略發展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校舉行。學校首屆戰略發展委員會部分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長張大良,在校校領導,校長助理,各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與中國地質大學座談,交流人才培養等合作
    12月19日下午,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鄭州舉行工作座談會,就科研項目合作、人才培養、科技平臺建設等工作進行深入交流。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興遼主持座談會並講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副校長傅安洲及有關學院、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
  • 河北地質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新生: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首先,我代表學校祝賀你們多年的努力拼搏終有初成,對你們選擇河北地質大學開啟人生新的徵程表示熱烈的歡迎!2020年必將被這個世界、被我們每個人銘記。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震蕩和檢驗著這個世界的所有運轉系統,拷問和挑戰著每個人的靈魂與價值判斷。
  • 暨南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新生:讀好紙質書,讀好大學「無字書」!
    宋獻中校長作了題為《讀好書,好好讀書》的主題演講深情寄語2020級新生讀好「愛國」篇章讀熟「奮鬥」篇章今天,暨南大學首場以線上+線下、主會場+分會場召開的新生開學典禮在此隆重舉行了!在這一刻,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一個嶄新人生旅程的參與者。在此,我代表林如鵬書記和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新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衷心祝賀你們成為一名光榮的暨南人!
  • 中國地質大學召開2020博碩學位點及自主審核單位申報校內評審會!
    10月21日,中國地質大學2020年博士碩士學位點及自主審核單位申報校內評審會在武漢召開。校長王焰新院士,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賴旭龍,校長助理周愛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孫友宏,副校長萬力等領導和評審專家,擬申報學位點所在單位黨政負責人、分管學科副院長,相關支撐單位負責人,研究生院、學科辦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參加會議。會議由賴旭龍主持。賴旭龍介紹了評審專家組成和評審程序。
  • 中南民族大學開學典禮校長寄語新生:勇擔時代重任 乘風破浪前行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許文秀 通訊員李豔、劉芝妞)9月23日,中南民族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八千多名新生齊聚南湖之濱,開啟人生新篇章。開學典禮在學生們氣勢磅礴地喊出「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中正式開始。
  • 同濟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舉行,校長陳杰寄語學子要堅守作為擔當...
    同濟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舉行,校長陳杰寄語學子要堅守作為擔當奉獻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09-08  瀏覽:
  • 重慶理工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新生(全文)!
    典禮上,杜惠平校長做了重要講話,他代表全校師生對2020級全體新生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杜校長在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講話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杜校長從學校近80年的奮鬥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談到了「自強不息,求實創新」的重理工精神,並寄語所有新同學。
  • 放下王者榮耀 蘇大校長用5個關鍵詞寄語6587名本科新生
    中國江蘇網9月24日訊 昨天上午,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鐘樓大草坪上,來自全球15個國家及國內各省市的6587名本科新生相聚開學典禮。草坪上空雨霧未歇,穿著多色雨衣的學生聆聽了校長、校友、師生代表飽含深情的演講,現場歡呼聲、掌聲不斷。
  • 華中師範大學開學典禮,校長用美好詞句,寄語9755名新生
    昨日,在華中師範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郝芳華引用宋朝詞人李清照詠嘆桂花的名句:「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送給即將在桂子山繪就斑斕青春的9755名新生。他們當中,有自小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右手、自強不息的本科新生李欣雨,有在軍營百鍊成鋼的碩士新生何成翱,有在頂級期刊發表文章的博士新生路福東,有自願堅守武漢與湖北人民並肩抗疫的越南博士留學生鄧廣壽……郝芳華感慨地說學子們克服疫情和升學的雙重壓力,披荊斬棘,奮勇拼搏,交出了一份無悔的青春答卷。
  • 深圳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李清泉寄語新生書寫「詩和遠方」
    9月11日晚,深圳大學舉行2019年開學典禮,校長李清泉寄語萬餘名新生,要鍥而不捨地書寫「詩和遠方」。李清泉在致辭中說,深圳大學建校36年以來,緊隨深圳特區的發展,銳意改革,快速發展,成績斐然,創造了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深大速度」,36年來培養的十多萬校友,80%以上紮根深圳特區,成為特區各項事業骨幹。
  • 軍訓季結束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教官團隊寄語高校新生
    新生軍訓檢閱。武漢警官職業學院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肖慧婷)「希望各位學員在未來能夠牢記初心,發揚軍訓優良作風,圓滿完成學業,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為祖國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10月30日,隨著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20級新生軍訓成果檢閱大會結束,武漢警官職業學院軍訓教官團隊的高校新生軍訓任務也圓滿落幕,離校之際,教官們向新生送上了寄語祝福。2020年中秋國慶雙節過後,武漢各大高校迎來了2020級新生。
  • 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寄語2020新生:懷大愛之心,行大義之道!
    編者按 9月21日,成都中醫藥大學在溫江校區為6502名2020級新生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校長餘曙光出席並致辭。在此刊登全文,以饗讀者。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秋分時節,成都中醫藥大學盛裝以待,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見證我們6502名新同學開啟人生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新同學致以熱烈的歡迎!向辛勞付出、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2020年,浪潮湧動,以百年未有之勢,開啟了百年未有之局。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國家、給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 華中師範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新生:爭做追求卓越的青年!
    奮鬥所在處 青春恰自來爭做追求卓越的青年——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校長 郝芳華 你們當中,有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右手、自強不息的本科新生李欣雨同學,有在軍營百鍊成鋼、展翅飛翔的碩士新生何成翱同學,有在頂級期刊發表文章的博士新生路福東同學,有自願堅守武漢與湖北人民並肩抗疫的越南博士留學生鄧廣壽同學……你們是勇立時代潮頭的可畏「後浪」,也是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為你們喝彩,為你們點讚!
  • 武漢科技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本科生:在磨礪中成長!
    在磨礪中成長--在武漢科技大學2020年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武漢科技大學校長  倪紅衛(2020年9月30日)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同學們為夢想執著堅守、不懈追求,克服了重重困難,經受住了種種考驗,從五湖四海來到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來到了武漢科技大學這所百年老校,江城武漢歡迎你!沁水青山擁抱你!  如果說,經歷疫情、感悟生死是一種磨礪,線上學習、居家備考是一種磨礪,獨立生活、異地求學是一種磨礪。那麼,在人生的徵程中,我們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磨礪。
  •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寄語2020級新生:帶著南科大精神,從「新...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寄語今年恰逢南方科技大學建校10周年,2020級新生是南科大招收的第10屆學生。南科大錄取本科新生1097名、研究生1475名,是南科大歷史上新生最多的一年。  校長陳十一以《帶著南科大精神,從「新」出發》為題講話中表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所大學無上的光榮。
  • 清華校長6年給新生推薦的6本書,想考清華的先看看吧
    應該把什麼樣的禮物送給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也許是家人給出的殷殷囑託、也許是同窗間飽含友情的紀念品,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則用一本本精心挑選的書籍,迎接新生。8月6日,清華大學2020年首封錄取通知書正式發出,隨通知書寄出的還有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給新生的贈書《鄉土中國》以及致新生的信,寄語新生「植根家國熱土,砥礪成長擔當」。據了解,收到首封通知書的新生為來自廣東省廣州市第六中學的劉洋,他奪得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總分第一名,此外,他也是今年廣東高考理科全省第一名。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我國有三所大學,分別在各自領域獨樹一幟,但是卻形成了兩地辦學的局面。分別是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中國地質大學。不同於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是我國一所以「地質」二字命名的大學。想必大家除了聽過中國石油大學,還聽過西南石油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
  • 校長徐揚生「三句話」寄語新生
    9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迎來新學子。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一新生前來學校註冊報到,開啟全新的四年大學生活。據悉,今年港中大(深圳)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共錄取內地本科生1360人,國際生82人以及研究生900餘人。學校錄取生源質量持續在高位中穩步提升,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廣東省內院校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