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蒼南與龍灣建立了山海協作結對關係。「結盟」14載,蒼南、龍灣兩地山呼海應,攜手共謀發展,齊心協力念好「山海經」,唱好「協作曲」,著力推進協作項目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逐步形成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互動交流格局。
山海協作產業園規劃圖
作為兩地山海協作的重要平臺載體——蒼南-龍灣山海協作產業園,當下正不斷創新蒼南與龍灣共建合作模式,以馬站鎮為核心園區,大力推進馬站田園綜合體和旅遊風情小鎮建設,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著力打造浙江省山海協作升級版示範園區,為實現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貢獻「蒼南力量」。
馬站高速出口連接線綠化提升工程
日前,記者在馬站高速出入口看到,平坦寬闊的道路兩旁芳草萋萋,栽種著荔枝、棕櫚、四季柚等樹木,入眼一片蔥翠的綠意,與原先狹窄凌亂的面貌大相逕庭。馬站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張明望告訴記者,甬臺溫高速複線貫通後,有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的馬站進入市域「1小時交通圈」,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馬站旅遊「打卡」。為進一步提升馬站的旅遊形象,2019年10月,蒼南-龍灣山海協作產業園啟動馬站高速出口連接線綠化提升工程,通過道路拓寬、排水系統建設、土方回填、綠化提升等,對馬站高速出入口近600米的道路進行大改造,並在道路兩側栽種上荔枝樹、四季柚樹等具有馬站地理特色的樹種,確保遊客進出高速時能夠感受到特有的「浙江省唯一南亞熱帶氣候地理單元」的風情。
馬站高速出口連接線綠化提升工程
「馬站鎮年接待遊客量有170萬,馬站高速出口景觀綠化其實是馬站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對馬站的第一印象就是從高速口出來,首先看到的就是馬站綠化提升工程,整個工程也富有馬站特色。」 張明望說,經過幾個月的提升改造,馬站高速出口連接線綠化提升工程已經在今年6月份完工,綠化面積達3.6萬平方米,原本狹窄髒亂的道路變身為「四季常綠」的生態景觀,亮出了美麗的底色,有力促進了馬站環境品位的提升。
馬站旅遊集散中心效果圖
作為蒼南-龍灣山海協作產業園的重點項目,馬站旅遊集散中心目前還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該項目用地總面積約7.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包括立體停車樓、旅遊集散服務中心、精品酒店、浙南農特產品展銷中心、客運服務站等建築,目前該旅遊集散中心的主體建築已順利結頂,工人正抓緊時間進行內部裝修。
馬站旅遊集散中心施工現場
「預計到今年年底把外立面和內裝修做完,市政配套這塊各個管網全部下地預埋。」 馬站旅遊集散中心項目經理傅關群說,馬站旅遊集散中心將進入市政景觀等配套設施的建設,預計明年建成對外開放。屆時,該中心將為浙南168黃金海岸線各旅遊景區提供約2000多個停車位,可容納100餘輛中巴大巴,還可滿足約2萬人次的每日遊客最大承載量,將大大提升蒼南縣濱海景區旅遊接待能力。
山海協作產業園規劃圖
此外,浙南青少年研學實踐基地、現代農業蔬菜種苗繁育基地等項目也相繼落地開花。當前,蒼南-龍灣山海協作產業園按照「一園多點」的建設模式,以馬站鎮為產業園核心區,多點支撐沿浦、霞關、礬山等鄉鎮文化旅遊項目點,著力構建「一核引領,兩帶拓展,多點支撐」的總體格局。
海西遊艇俱樂部效果圖
以山海協作產業園區為引領,蒼南與龍灣建立起了緊密協作的「朋友圈」,結出累累碩果。下一步,兩地將繼續在產業、資源、人才等方面互通有無,有序推進「一園多點」科學開發,緊盯半山半島和海西遊艇俱樂部等兩個省「152」工程建設,力推園區總投資113億的20個在建項目攻堅提速和總投資31.7億的12個項目招商盯引,聚力構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研學旅遊為特色、以休閒度假為重點的生態旅遊文化產業體系,打造省級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示範園區。
山海協作產業園主入口工程效果圖
「蒼南聚力打造山海協作產業園,對產業園相關鄉鎮、乃至全縣的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馬站鎮鎮長、蒼南-龍灣山海協作產業園管委會第一副主任周勝形表示,一方面,產業園建設是推進蒼南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全縣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山海協作」這座橋梁,不僅蒼南和龍灣兩地的溝通對接越來越緊密,實現了「山」的特色和「海」的優勢有機結合,同時也對縣內各鄉鎮的統籌協調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來源:蒼南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朱笑穎
編輯:小強
審核:林蔚 鮑承益
監製:王文波 黃益叢
【來源:快點溫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