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甌居海中,嘉風從善如流」。展開溫州版圖,山海共生,綠藍潑墨。甌海和永嘉,自古諸多聯結。
2007年起,搭建山海協作幫扶關係以來,甌海與永嘉「雙手」再次緊緊相握。發揮城區資源優勢,甌海源源不斷地「輸血」;坐擁豐富生態旅遊資源,永嘉綠色賦能效應持續釋放,兩地合作領域、協作層次逐步向縱深化推進,以昂首闊步之姿走出了一條山海協作特色發展道路。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山海協作工程的加持下,永嘉縣2019年的GDP、人均GDP和城鄉居民收入較2010年提前實現「翻番」目標,26縣考核連續4年位居全省前三。與此同時,甌永兩地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消薄飛地等項目相繼落地,文旅、教育、醫療、科技等互幫互助藍圖進一步描繪成現實。
「攜手」邁步
創新協作機制
山與海,跨區域「牽手」,打破的是常規,創新的是機制。
作為支援方,甌海攜手永嘉後,首件要事就是謀劃機制體制創新。兩地將協作規格升至最高層級,區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多次互動走訪,各條線上緊密聯繫、交流經驗,共謀發展大計。在今年的互訪活動上,甌海區委主要領導用「走親戚、看朋友」來比喻兩地的協作關係。「相信隨著合作的深入、優勢的互補,定能走出一條相知相助、共同發展的繁榮之路。」永嘉縣委主要領導回應道。
山高海闊,按圖索驥。開展山海協作,甌海區率先將此項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的年度重點工作,逐年細化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定期推進,確保各項工作全面落實。為強化互動,兩地還建立定期互訪機制,農業、教育、衛生、旅遊等各領域條線深化交流合作,打開合作渠道。
強化交流,關鍵在人。甌海區選派4位領導幹部掛職永嘉,實行山海協作「一套人馬」機制,掛職幹部與受援地幹部共同組成工作專班,並以清單化形式明確工作任務和時間節點,實行任務責任到人,工作成效明顯,進一步推動山海協作共建合作事項。「兩地間全方位、深層次、實質性合作,才能幫助永嘉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實現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甌海區「山海協作」相關負責人說。
著眼於「山」與「海」優勢,「造血」與「輸血」功能共同增進。甌海和永嘉兩地還積極謀劃共建山海協作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2018年6月,產業園管委會正式成立,管委會實行虛擬化機構、實體化運作方式,建立聯合招商機制,推動高質量、高規格投資項目落地永嘉。而今,產業園成為永嘉山區對外開放的窗口、項目孵化的搖籃、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成果轉化的橋梁。
根據「政府主導、行業支持、企業化運作」的運營模式,兩地基於產業園,成立甌楠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甌海區提供資金、資源大力支持。面對發展前景,永嘉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躊躇滿志:「通過不斷創新旅遊交流合作,以高度共識謀劃兩地旅遊發展方向,兩地旅遊自由流通,兩地旅遊融合發展指日可待。」
「並肩」前行
聚力項目建設
「山」的優勢,「海」的資源,並肩作戰,釋放溢出效應。
如今,永嘉楠溪江支流——珍溪,溪水清澈見底,兩岸景色宜人,珍溪流域所在地永嘉縣沙頭鎮,以生態和養生為主要特色的森林養生公園呼之欲出。該項目正是甌海、永嘉「山海協作」的一個縮影。以項目為抓手,山海協作規劃藍圖逐漸成為實景。
項目先行,「多點」開花。位於永嘉東北部山區雲嶺鄉,楠溪·雲上溫泉旅遊度假區(南陳溫泉小鎮)項目規劃總面積約33.7平方公裡,總投資約58億元,為省152工程及省重大產業項目,2019年省級山海協作產業園投資洽談會籤約項目。項目以高山山林為生態基底,以高山溫泉、雲上度假為核心特色,在永嘉縣「長三角一流的山水田園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戰略定位指引下,緊抓休閒度假市場機遇,鎖定微度假的功能定位、輕奢型的消費定位、新質感的產品定位,以美夢嫁接「溫泉、高山茶園、山鄉田園、山崖山峰」四類核心資源,打造集高山康養、溫泉度假、田園遊憩、山崖運動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內一流的雲上秘境·溫泉旅遊度假區。
目前一期主題酒店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高端木屋區房屋基礎工程已基本完成,計劃今年12月底完成前期的房屋主體框架。此外,永嘉四海山原生態野生鐵皮石斛示範園、巖頭麗水街風景區等項目建設還在有序推進。兩地協作開發的甌江慢城、櫻花小鎮等項目,讓群眾翹首以待,在創新中謀突破。2018年以來,甌海落實山海協作專項資金達到1450萬元,援建項目110個;永嘉引進山海協作產業項目引進16個,到位資金37.3億元。
坐落在永嘉縣三江街道,「甌窯小鎮」宛如一個風情園,吸引遊人參觀。兩地「一園」項目圍繞「甌窯」主題展開,勾勒出「文化、產業、生態、旅遊」四張圖景,同步謀劃的甌窯博物館、遺址公園等項目,讓永嘉的「甌元素」越擦越亮。
借力發展,永嘉還同步結合旅遊優勢,打造「甌文化」。除甌窯外,三江街道在甌窯小鎮相繼引入甌繡、甌塑、甌酒、甌茶、木雕等10多個文化業態,成功申請溫州市級非遺基地。「甌文化與永嘉文化碰撞融合,也讓溫州文化效益愈加凸顯。」永嘉縣山海協作有關負責人說。
加快區域間平衡發展,兩地積極探索「消薄飛地」合作新模式,區縣強村公司「強強聯合」,組建「甌模式」,未來10年,永嘉縣箬嫋村等20個村將源源不斷地「吸收養分」,發展增收。
合作共贏
拓寬產業發展
現在,想買永嘉土特產,除了跑一趟永嘉,還可以在甌海老供銷超市、永嘉山海協作農產品銷售專區、農信鄉下人網絡平臺的楠溪土特產專區購買。甌海市民坐在家門口或點點滑鼠,楠溪江魚乾、永嘉番薯棗等土特產就可以郵寄到家,實現農超對接,真正形成網際網路+、超市+的農超經濟。
永嘉、甌海兩地商品線上線下暢通,得益於兩地山海協作工作的深入聯動。除了農特產品商貿合作外,兩地在社會各領域的交流協作也不斷深化拓展,包括科教互助、文旅互動、醫療互享等,力求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山海協作模式。
2018年8月,省內首個慈善公益基金「永嘉-甌海山海協作工程慈善公益基金會」成立,首期募集資金40萬元。舉行的「真情100」助學結對儀式上,代表和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為70名困難家庭的孩子送上愛心款和禮品。
以兩地慈善總會為依託,助學基金體系也被打通。甌海區籤訂慈善協作協議,設立專項帳戶,專款專用,實行掛職幹部一輪接著一輪幹機制,資助年限涵蓋義務教育整個階段,確保長期性。與此同時,永嘉縣拓展幫扶活動,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從教育教學、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多角度、多領域進行結對幫扶,實現慈善的帶動效應和活動的多樣化。3年來,通過慈善基金平臺作用,甌海各界有力拓展對永嘉教育的支持協作,累計募集資金60萬元,結對幫扶學生50名,開展助教支教活動50多人次,永嘉縣受益學生超過2000人。
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發揮旅遊資源優勢,一條永嘉旅遊線路也向甌海敞開,兩地制定遊客互惠政策,推出永嘉-甌海旅遊專線,還率全市之先啟動工會療休養合作,去年,永嘉旅遊門票收入首次超億元。
強化醫療衛生、農村發展等方面合作,兩地還加強疫情聯防聯控和應急救災協作,籤署為期4年的衛生戰略合作協議;結合「千企結千村,消滅薄弱村」行動,甌海5家單位分別與永嘉5個村結對,積極幫助各村謀劃發展項目,目前已到位援助資金64萬元。2019年抗擊颱風,甌海第一時間馳援永嘉,捐贈1500餘萬元。
進入新階段,甌海、永嘉兩地將如何繪製新畫卷?「甌居海中」,靜候「嘉」音,最新協作成果給出答案:圍繞社會領域協作、鄉村振興、提升群眾增收合作展開,念好新時代的「山海經」,打造兩地「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