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財經有天下》 每天精選必看的二條財經新聞
樂視的事情搞大了,吃瓜群眾看的戲一場又一場。
午間,賈躍亭發公開信稱:我會盡責到底,把欠款全部還上。
下午,一則《軟銀孫正義200億美元投資樂視》的假消息傳遍朋友圈。
晚間,重磅消息來了!賈躍亭辭去樂視網董事長,退出董事會,同時出任樂視汽車生態全球董事長。
一封信
賈躍亭午間發公開信:我會盡責到底,把欠款全部還上。
以下是全文:
一個重磅
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辭職,股票延期復牌,同時出任樂視汽車生態全球董事長。
據網易財經消息,樂視網晚間公告稱,賈躍亭先生將辭去樂視網董事長一職,同時辭去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審計委員會委員、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相關職務,退出董事會,辭職後將不再在樂視網擔任任何職務。公司董事會同意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自2017年7月18日起不超過3個月,即自停牌首日起累計不超過6個月。
另據騰訊科技訊,雖然辭去職務,但賈躍亭仍是樂視網的控股股東。同日,樂視超級汽車官微發布,賈躍亭出任樂視汽車生態全球董事長一職,全面負責汽車融資、全球化管理團隊搭建、公司治理、產品研發測試及生產保障等方面工作,率領樂視汽車生態繼續按照既定戰略,實現變革百年汽車產業的夢想。
但我隱約記得,昨天,李彥宏已經幫老賈完成了他的汽車夢……
一個謠言
軟銀孫正義200億美元投資樂視?假的!
今日下午,有微信公眾號發文《爆炸:孫正義宣布軟銀集團出資200億美元全力投資賈躍亭樂視!》一文,在短時間內閱讀量破10萬,目前該文已經刪除。
文中稱,2017年7月6日12時(美國時間5日晚間)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在洛杉磯宣布:軟銀公司將投資200億美元幫助樂視,並告訴媒體,剛剛和樂視王國賈躍亭先生通過電話。」
軟銀中國公關總監在朋友圈發文表示,日本軟銀孫正義入股樂視的新聞未經證實,自己也是從朋友圈看的。
隨後,樂視方面稱,孫正義投資的新聞是假的,稍後會立即澄清,感謝關心。
目前,爆出此消息的微信公眾號已將此消息刪除。該作者表示,「看到一個創業公司陷入困境,心有戚戚焉,衝動,想表示下支持」,於是進行了「文學創作」。
幾種聲音
劉強東:祝老賈和樂視早日度過難關!
劉強東在社交媒體發消息稱「老賈有情懷、有夢想、敢冒險、工作努力!作為一個創業者,值得肯定讚揚!祝老賈和樂視早日度過難關!」
投資人:賈躍亭是條漢子,但很抱歉我們不看好
賈躍亭事件轟轟隆隆在網際網路圈一次又一次地引發輿論,關於樂視與賈躍亭、股權質押、創業公司面臨生死抉擇時投資人的建議等問題,投資界獨家採訪了數位資深投資人、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和銀行負責人。
才下是一些採訪摘選:
湯姆克魯斯:當創業公司面臨生死抉擇時,第一,建議想辦法活下去;第二,想想商業的本質——賺錢和銷售;第三,忘掉資本的這些事兒,回歸生意本質。
麥可傑克遜:燒錢的模式是把雙刃劍。至少兩年前,我就斷言樂視會出問題,因為賈躍亭已經不是企業家,變成了資本玩家。
科比布萊恩特1)賈躍亭洞見能力、判斷能力和擔當能力都不遜於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之類。他投資的方向應該也是沒問題的。我說的他缺乏運氣。重點工作是融資,要去獲得主流投資機構的認可,而不是靠什麼同學、土豪的幫助。
萊昂納多:賈躍亭值得欽佩,他願意用自己所有的股份抵押出去只為做一件更大的事情,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
賈斯汀比伯:就是自己作出來的,還是需要踏踏實實做好業務,這才是王道,賣PPT始終會被拖垮的!
抖森:1)早已不太看好樂視;2)不願「落井下石」,賈躍亭已經足夠令人敬佩。
附:
樂視七年融資729億,五大方式燒錢1500億
(證券時報e公司)
↓↓↓
點開可看大圖
從樂視網2010年上市以來計算,樂視平均每年的融資額為104.05億元,遠超絕大多數上市公司,也超過大多數發展中的網際網路公司融資金額。樂視出現資金問題,主因是與快速融資擴張業務相比,其投資花錢速度更為驚人。
附:《野子》,演唱者:賈躍亭
怎麼大風越狠
我心越蕩
幻如一絲塵土
隨風自由的在狂舞
我要握緊手中堅定
卻又飄散的勇氣
我會變成巨人
踏著力氣 踩著夢
怎麼大風越狠
我心越蕩
又如一絲消沙
隨風輕飄的在狂舞
我要深埋心頭上秉持
卻又重小的勇氣
一直往大風吹的方向走過去
吹啊吹啊 我的驕傲放縱
吹啊吹不毀我純淨花園
任風吹 任它亂
毀不滅是我 盡頭的展望
吹啊吹啊 我赤腳不害怕
吹啊吹啊 無所謂 擾亂我
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
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揮手啊
是你嗎 會給我一扇心房
讓我勇敢前行
是你呀 會給我一扇燈窗
讓我讓我無所畏懼
吹啊吹啊 我的驕傲放縱
吹啊吹不毀我純淨花園
任風吹 任它亂
毀不滅是我 盡頭的展望
吹啊吹啊 我赤腳不害怕
吹啊吹啊 無所謂 擾亂我
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
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揮手啊
怎麼大風越狠 我心越蕩
我會變成巨人
踏著力氣 踩著夢
把樂視、把賈躍亭捅死了,我們也只是看到一具難看的屍體。沒有人會獲益。
希望賈先生能在汽車上有所突破,扳回一城!
曾經頗具知名度的自助餐品牌金錢豹,在北京、上海的最後幾家門店也進入歇業狀態。
7月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來到金錢豹集團總部所在地——上海金錢豹大酒店。銘牌顯示,該酒店1樓為國際美食百匯(即金錢豹自助餐),3、5、6、8曾則為金錢豹宴會廳。澎湃新聞記者發現,該門店自助餐區已於6月18日停業,宴會廳區正常運營。
在金錢豹集團總部7層,目前僅有少數被欠薪的行政辦公人員在值守,但對上門要求退款的消費者,以及追討貨款的供應商,他們則是一問三不知。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金錢豹多名工作人員提到,該公司內部存在管理混亂,部分分店領導涉嫌「腐敗」,再加上前任領導激進推廣「預付卡」,導致了今日的困局。
金錢豹全國各店開閉店時間表。澎湃新聞記者 李皙寅 攝
上海兩店欠薪已近1500萬元
下午三時許,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地圖上標記的金錢豹總部——位於上海市延安西路的上海金錢豹大酒店。
酒店前臺立著公告稱:「因公司內部工程維修,近日百匯(自助餐)暫停營業。」
有現場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自助餐廳6月19日就暫停營業了,公司同時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導致「無米下鍋」。
劉先生是延安西路店日本料理案臺的廚師,工作已近10年。他向澎湃新聞介紹,目前4、5月份工資均被拖欠,本月發薪日在即,恐怕也是希望渺茫。社保金也未如期繳納,導致自己的社保帳戶被封號了。
澎湃新聞在金錢豹大酒店的集團總部、國際美食百匯等辦公區走訪發現,不少員工目前處於「想走不敢走」的尷尬狀態。
金錢豹自助餐的行政人員邊玩王者榮耀邊說,已經被拖欠倆月工資,也不敢走,一走工資就徹底沒戲了,只能守著。
在大廳,還有從異地趕來討薪的工作人員,但也只能無功而返。
一位金錢豹延安西路店的工作人員稱,自助餐店店長的工資也被拖欠,同樣討薪無門。
據澎湃新聞了解到的情況,僅金錢豹在上海楊浦、延安西路兩店的自助餐們的點,合計欠薪及經濟補償金已近1500萬元。
北京翠微廣場店現狀。澎湃新聞記者 鄭朝淵 攝
突然關門,消費者申請退款難
相比員工,消費者還面臨著充值會員卡作廢的風險。
在延安西路的金錢豹集團一間辦公室內,十餘位消費者圍著在本子上自發登記聯繫方式、卡號、餘額。澎湃新聞走訪發現,從大廳到自助餐公司辦公區,再到集團辦公區,到處都有寫滿消費者信息的登記表。
一位消費者向澎湃新聞稱,餐廳停業十分突然。6月初,她聽聞其他金錢豹停業後曾來就餐,「那時候就有端倪,菜品已經不新鮮了,大周末的人還特別少,但沒人說會停業」。
在場消費者均表示,從始至終未接到金錢豹方面的閉店通知。澎湃新聞翻閱該登記本,約有近百人登記信息。
不止上海。7月5日,澎湃新聞在北京翠微廣場購物中心的金錢豹餐廳看到,該餐廳同樣已經關門。商場張貼的公告稱,其與金錢豹僅為租賃關係。金錢豹自行承擔債務、風險。並留有上海市金錢豹總部的地址和電話,但電話並無人接聽。
在金錢豹總部的自助餐辦公室內,澎湃新聞發現了一張涉及全國多個省份的消費者名錄。
名錄上一位四川消費者稱,去年9月曾和當地金錢豹達成協議,約定年底退款,但時至今日,打交道的員工都紛紛離職,沒人聯繫她了。
截至2017年5月,金錢豹所售預付卡內尚有1000餘萬元餘額。
與此同時,金錢豹對供應商欠款也比較嚴重。
有不願具名的供應商稱,金錢豹拖欠貨款由來已久、愈演愈烈。最開始是隔月、後來是半年、而後是隔年3月份結清,自己公司現在也被拖欠款項數百萬元。
該供應商還稱,上個月曾有北京地區供應商,帶了十餘人來到集團總部,說不還款就不走了。但即便如此,金錢豹方面並無人站出來給供應商以解釋。
在裁判文書網上,今年3月,上海鬥品膳食品管理有限公司訴徐匯金錢豹國際美食,索求清償貸款9萬餘元牛肉食品。
金錢豹翠微店不再接受店內退卡 官網無法登錄
金錢豹悄然退出市場,導致眾多購買金錢豹儲值卡的消費者紛紛退卡,不過,還沒登記退卡的消費者卻遇到了阻礙。7月5日,金錢豹翠微店貼出通知稱,停止在金錢豹翠微店內退卡,統一安排至退卡中心處理,退卡中心詳細地址一周內將在金錢豹官網公示,不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目前該網址無法登錄。
6月底,金錢豹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近2000萬元貨款,剛剛進入7月,金錢豹北京最後一家店面就歇業了。聞訊後,擁有金錢豹儲值卡的消費者紛紛到金錢豹翠微店辦理退卡手續,7月4日,退卡人數達到了高潮。
北京翠微廣場店現狀。澎湃新聞記者 鄭朝淵 攝
曾捲入「假魚翅」事件,客戶大量流失
「金錢豹」被曝關門,也並非完全沒有前兆。
公開資料顯示,金錢豹國際事業集團為臺灣最大的餐飲娛樂集團,鼎盛時全國門店數一度達到26家。
2011年7月,歐洲知名的私募股權投資商安佰深以15億元的價格接手「金錢豹」。
2015年6月,接盤者是「金錢豹」目前的母公司嘉年華國際,收購價格跌至2.53億港元。
公開報導顯示,2013年,央視曝光「假魚翅」事件,不少飯店所售魚翅實際為明膠製作的假魚翅,牽涉其中的「金錢豹」形象大打折扣,導致客戶大量流失。
截至2017年6月底,其北京所有連鎖店已關停。
近年在上海,「金錢豹」也一直風波不斷。
澎湃新聞記者從靜安區市場監管局獲悉,上海金錢豹國際美食有限公司僅在2015年、2016年,就被行政處罰9次,中信泰富店也於2015年關店。
按照閔行區經委的統計,「金錢豹」此前在上海一共5家門店,現在,僅楊樹浦路一家正常營業。
楊樹浦路「金錢豹」也以婚宴為主。7月5日,其店員告訴記者:「今天上門的基本都是要退款的。儘管我們再三解釋婚宴不受影響,也無濟於事。」
誰的金錢豹
眼下,無論是消費者、供應商,甚至是大部分員工,都無法聯繫到金錢豹高管。
「現在一切稀裡糊塗的。」一位工作人員還稱,地方有關部門曾跟員工打過招呼,如果金錢豹集團公司有人出現,請第一時間告知。
金錢豹餐飲品牌目前隸屬於香港嘉年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96.HK)。
據嘉年華國際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當年末,金錢豹全國共有13家門店,其中北京4家,上海4家,逾1100名員工。
公開信息顯示,袁昶平於1991年在臺灣地區成立了第一家金錢豹KTV酒店。金錢豹於2003年登陸上海,進入大陸市場。金錢豹在全國的店面最多時達到了29家。
2011年7月,金錢豹以15億元的價格由歐洲私募基金安佰深接盤。時任金錢豹中國CEO的繆欽曾對外表示,預計到2015年,金錢豹將實現銷售20億元和50家門店的目標。
然而,4年後,嘉年華國際以兩折不到的價格,收購Nice Race management Limited99.99%股權,Nice Race主要從事金錢豹品牌運營。
彼時,金錢豹餐廳已現頹勢。
嘉年華國際公告稱,截至2013年底,金錢豹的營業額約9.57億港元,除稅前虧損約2.23億港元,淨負債約3.27億港元;截至2014年底,金錢豹的營業額為7.14億港元左右,除稅前虧損約2.08億港元,淨負債約4.44億港元。
亦有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嘉年華收購金錢豹後,並無多少實際投入,也未優化金錢豹的管理現狀,導致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據嘉年華國際2016年報顯示,餐飲業務全年收益為5.02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逾100%。然而實際虧損0.82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惡化逾60%,負債逾10億港元。
公告顯示,上海金錢豹宴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錢豹餐飲有限公司、皇郡國際(深圳)有限公司,均為環球嘉年華直接控股子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上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均為李飛。
此外,李飛作為18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外15家金錢豹系列公司高管,掌控全國各家金錢豹地方分店。
2017年2月,曾於2004年至2012年擔任金錢豹CEO的蔡充,成為嘉年華國際的執行董事。
7月5日,澎湃新聞曾數次致電其手機,均為關機狀態。
多位工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在6月19日,自助餐服務歇業前,部分集團高管就陸續消失。
「收銀員一個月薪水2400元,結果LV包能買好幾個」
對於金錢豹當前的混亂狀態,金錢豹某門店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提到,金錢豹管理混亂,「有的店私吞現金流,還讓盈利的單店拿盈利去彌補。」
「收銀員一個月薪水2400元,結果LV包能買好幾個。」該門店負責人稱,有的門店收銀人員私下辦理金錢豹的優惠充值卡,可以拿現金套現,每筆消費就能賺取動輒10-20%的差額。此外,更有些門店自助餐負責人直接把控門店營業流水隱瞞少報,中飽私囊。上行下效,有的門店工作人員,消極工作,導致各店經營困難。
一位在金錢豹國際美食工作的相關人員對澎湃新聞稱,公司內部管理混亂,此前曾有高管在離職前夕,還為自己開取動輒10萬元的獎金。
另有工作人員稱,上一任老闆激進地推廣預付卡,而後攜款跑回青島。導致現在自助餐顧客都刷預付卡消費,造成現金流難以為繼。
金錢豹延安西路店婚宴業務負責人稱,婚宴、宴會實際上是金錢豹僅存的利潤奶牛,然而每年營收的大部分都被迫上繳,用以補貼全國其他各店的虧損,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員工工作積極性。
該負責人稱,金錢豹婚宴、宴會的工作目前照常運營,未被金錢豹自助餐廳所困,「如果有訂單,我現在照樣敢接,也能接,我們是兩家獨立的公司。」他們正在與金錢豹集團商量,嘗試由目前管理團隊的38人攜手籤訂合同,展開為期一年的「盈虧自負」組團經營金錢豹婚宴、宴會項目,承擔手下160名員工的工資,以便保留下金錢豹婚宴的品牌。
北京翠微廣場店現狀。澎湃新聞記者 鄭朝淵 攝
衰退的自助餐
金錢豹光環褪去的背後,是自助餐行業面臨的集體困境。
極光資本投資經理楊默涵對澎湃新聞稱,在消費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傳統自助餐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日漸衰減,其落寞或有缺乏轉型較慢的原因。
楊默涵還稱,餐飲行業本身現金流動性較好,收帳速度很快,但投資單店成本相對較大,像精品餐廳,一般需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若提前收取預付款,進而挪作他用,轉為開店擴張、那一旦盈利能力受阻,很容易造成現金流周轉困難。造成菜品、服務質量打折,進一步惡化盈利能力,造成惡性循環。
從嘉年華國際公告來看,2016年公司餐飲業預收款項僅為2.3億港元,不足2015年同期的一半。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稱,餐飲市場進進出出很正常,餐飲可能一年要開10萬家,就會倒閉七八萬,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高端餐飲也一樣會被淘汰。
據社科院的統計數據顯示,餐飲行業去年消費總額約3500億元,高端餐飲佔到了約1000億,在這樣一個體量之下,高端餐飲的增長率依然達到了年增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