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懂《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應該會喜歡這幅快被忘了的畫

2020-12-26 騰訊網

居然一句豪言壯語都沒有!

居然一次衝鋒號都沒吹!

居然一點不凜然正氣!一點不「史詩」!

居然沒一個像樣的兵!

十年前,《我的團長我的團》首播時,很多看慣了戰爭英雄片的都接受不了:打仗不都得壯懷激烈、慷慨赴死麼?「居然」還有這麼拍的,「居然」一幫爛人唱主場!

如果你從《團長》中只看到了打仗,只看到了鬥嘴搞笑,那真是只看了個熱鬧。蘭曉龍說過:「你砍了我一隻手我也不會去調侃他們。」

最怕拘束、在中戲以自由散漫無組織無紀律著名的蘭曉龍,畢業後卻陰差陽錯當了兵。他對記者說過:「我一般是一個違令不從的人,但打仗了我必定要去。」

他還說過:「我應該是一個特別願意去體會別人苦處、難處和好處的人。」

這兩點,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我們都已經看到了。

很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那種高大上的東西,這是以弱化人性為代價的,是《團長》把它撿了回來。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角度告訴大家,人性的正常表達,不只是喊著口號勇往直前,還有縮著脖子頂著腦袋上的不退縮。

孟德斯鳩說「人在苦難中才更像一個人」,我們看到太多苦難中的英雄形象,需要補一點「人」的功課。

1945年日本投降,8月15日這天蔣兆和先生畫了一幅《爸爸永不回來了》。

這幅畫最早發表在1946年出版的圖書《北平景光》上,作者給這畫起的名字是《烈士的女兒在勝利之日》,過於直白了,不如《爸爸永不回來了》。

《北平景光》是本英文書,寫給外國人的北平旅遊指南,介紹了城市的歷史、胡同、景觀,還有文化藝術。在「現代中國畫」部分,作者趙麗蓮女士專門介紹了蔣兆和的繪畫,並特別對《爸爸永不回來了》做了推薦解讀。

趙麗蓮的評價相當高——「這是現代愛國者、藝術家、學者的一種潮流,在中國存在著偉大的文藝復興的現象。」「蔣兆和教授對於現代中國繪畫的趨勢作出了貢獻,這個新舊方法的組合含義深遠。這個作品的主題是女兒跪拜她的亡父,一位被日軍殺害的烈士。在她的手中舉著旗,她心中默默地哀悼,因為她再也見不到她心愛的父親了。畫中每一根線條都暗含著女孩的情感,為戰死的父親哀痛與為國家勝利的歡樂。」

蔣兆和一輩子沒畫過能稱得上「壯麗」的東西,畫得最多的是人,特別是亂世和底層的受苦人,陳丹青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人道主義畫家」。

這幅《爸爸永不回來了》,陳丹青說:「這幅畫不是出於國家主義與民族意識,而是秉承人的立場,直白地說,就是同情心。國家、民族,是現代中國主旋律,同情、惻隱,不是首要的美德。所以七十年過去,這幅畫沒人記得,沒人知道,我也是在最近出版的關於畫家生平的圖書中,才看到這幅畫。」

這 也是《我的團長我的團》所表達出的東西。

很遺憾,很多人又是從陳丹青這兒,才知道這幅畫,甚至是第一次聽到蔣兆和這個名字。

大家最熟悉的蔣兆和的作品是杜甫像,雖然大都不知道是他畫的。前幾年被惡搞的「杜甫很忙」,原圖作者就是蔣兆和,「模特兒」也是他自己。

還有我們熟悉的李時珍和祖衝之畫像,也是出自蔣兆和之手。

蔣兆和的老丈人蕭龍友,一位京城名醫,是李時珍的「原型」。

科學家竺可楨,是祖衝之的「原型」。

1940年,蔣兆和畫冊自序:「惟吾所以崇信者,為天地之中心,萬物之生靈,浩然之氣,自然之理,光明之真,仁人之愛,熱烈之情。」

蔣兆和創作《爸爸永不回來了》時,才結婚一年,女兒剛剛出生,這是他繼《流民圖》之後的第一幅人物畫。

本就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這時候是最柔軟的,蔣兆和通過一個跪在地上、仰頭祭奠戰死的父親的女兒,表達了對所有殉國英烈們的緬懷和紀念,也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這是一段中國人永遠忘卻不了的歷史,在眾多或慘烈或壯哉的大創作之側,這幅《爸爸永不回來了》也不該被忽略。

能看懂《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應該會喜歡這幅畫。

相關焦點

  • 他的畫怪誕詭異,看懂的都是天才,你能看懂幾幅?
    他的畫怪誕詭異,看懂的都是天才,你能看懂幾幅?,全都是前所未見的樣子,他的作品充滿了濃濃的超現實主義風格,我覺得能看懂他作品的都是天才,你能看懂幾幅?很多人看了服部直人的作品都感到特別有趣,但同時又表示無法理解,因為他作品中的所有形象都非常怪異誇張,喜歡他作品的人會表示很喜歡,但不理解的人會表示怪誕至極。比如他畫的「大眼睛動物」系列,畫中的動物們不僅都長著一隻只無比巨大的眼睛,而且這些動物的形象也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 《我的團長我的團》國產戰爭劇的巔峰,我看未必!
    我是最近才重新回顧《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很多人會說突破尺度,為國軍頌揚這樣的話語,在我看來這樣的評價給《我的團長我的團》真的太多的局限了。《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人物很多,人物塑造的豐富程度使我們根本不能去單一的評價。
  • 為表示對抗日神劇的無視,復看「我的團長,我的團」阿譯也很棒!
    趁著大眾對亮劍3,滿屏批判的時候,重又看了一遍「我的團長,我的團」以下簡稱「團長」。但骨子裡的溫文爾雅,叫人覺得上戰場的人不應該是他,與對岸日軍罵戰時的那句「十三點」,瞬間覺得這個人有些可愛。這個上海小男人,帶著大城市特有的優越感與才氣,那麼想融入炮灰團小群體,卻又瞧不起這群「兵渣子」,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充滿對自己的失望,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
  •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孟煩了?
    馬斯克說:我從沒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成功的機率很低,我只是覺得這是應該去做的事情,我不想等著別人來實現。馬斯克的特斯拉有倖存者效應光環,尤其是特斯拉在過去一年資本市場上的表現簡直可以用驚為天人來形容。不過即使除掉這些以及企業的營銷,作為電動汽車先行者,我們還是不得不對馬斯克和特斯拉表示尊重。
  • 《我的團長我的團戰至終章》籌拍,是我的團到士兵突擊的完整故事
    近日,從廣電總局發布的2020年1月電視劇備案中,網友們發現了演員張譯所在的北京安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報備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戰至終章》,便於閱讀下面簡稱《戰至終章》。備案劇情:解放戰爭時期,主人公孟煩了,1937年北平學生,1938年從戎,1943年加入滇西遠徵軍,1948年以上校團長身份被解放軍某部鋼七連俘獲,從滇西遠徵軍的一員,成為一個活躍在解放戰場上的解放軍士兵。當無法避免與國軍在戰場上對峙時,不願看到兄弟們兵戎相見的孟煩了決定獨自迎戰國軍一個又一個主力團。
  • 《我的團長我的團》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文:愛電影的小菊花國產好劇推薦《我的團長我的團》,當年的《士兵突擊》橫空出世,廣受好評奪獎無數,導演康洪雷趁熱打鐵帶領原班人馬拍攝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因為《士兵突擊》的成功讓這部還在拍攝《我的團長我的團》備受關注,期望值極高各大衛視爭相爭奪放映權,可惜這種悠長且帶著莫名旁白的方式不受當時觀眾所接受,豆瓣評分俯衝3.6分影迷大呼失望。實踐是檢驗佳作的唯一標準,好的作品從來都不會被埋沒。十年過去了《我的團長我的團》從3.6攀升至9.6分,高度還原歷史的拍攝是對演員的考驗。
  • 《我的團長我的團》有了新備案,主角都沒變
    這部戰陣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在播出十多年後依然有著9.4的評分,相較於那些手撕敵人的神劇來說,顯示出了個更多的悲壯和真實,即便有人評價說,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小丑多於英雄,潰敗多於勝利。但是在很多觀眾看來,正因為這看著更像是身邊的你我他的鮮活人群,所以導演鏡頭下的這部劇,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遍,多回憶一次。
  • 大愛《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一期演技篇
    先看看主角(相對而言戲份比較多的演員,因為好多我覺得都可以作為主角)第一位 龍文章——段奕宏(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他是《士兵突擊》中幽默帥氣的老A隊長袁朗,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悲天憫人、一心報國的團長龍文章,《烈日灼心》裡沉著敏銳的的警官伊谷春;《
  • 十一年回歸,主角未變,《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二部即將來襲!
    一部就是深入人心,聲名大噪的《亮劍》,還有一部就是口碑爆棚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雖然在十一年前,或許這幾位演員還沒有那麼的出名,但是實力卻是不可否認的,甚至很多人認為如果是《我的團長我的團》先上映的話,絕對不會次於《亮劍》的。沒準《亮劍》連現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那種程度的名聲都不會有。
  • 故宮裡有幅「詭異」的畫,700年來很少有人看懂
    故宮裡有幅詭異的畫,700年來很少有人看懂 前言: 如今的中國人都是比較相信儒家文化的,然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他經對鬼神給出了觀點與態度。
  •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我看過最好的抗日劇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抗日劇,這是一部看著看著就哭了的電視劇,它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每一篇片土地都灑滿了鮮血,我們的現在都來之不易。一頓豬肉白菜燉粉條,成為了他們的信仰,能吃上一頓這樣的飯菜是他們的奢求。
  • 《我的團長我的團》:看盡家國千秋夢,與爾同銷萬古愁
    有人中意「不拋棄、不放棄」的《士兵突擊》;有人歡喜「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有人大讚「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真經」的《西遊記》,而我卻對這部劇情有獨鍾,它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十年了,再也沒有一部劇能讓我如此魂牽夢繞。每次重溫,往往是笑著笑著,眼淚就在打轉了。
  • 《我的團長我的團》好在哪裡?有了靈魂,炮灰團就不是炮灰了?
    這其中,大多數都是神劇,被人記住的多數都是神劇中的神劇情,得到觀眾認可的其實並不多,算起來只有兩部,一部是之前我已經談過的《亮劍》,另一部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但這兩部口碑最好的電視劇,在第一輪播出之後,命運截然相反。《亮劍》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但已經成為2000年以後製作的電視劇中,重播率最高的一部,可能僅次於《西遊記》。
  • 《我的團長我的團》結局龍文章為什麼要選擇自殺?
    《我的團長我的團》整部作品中龍文章都在戰爭的合理性和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之間掙扎。龍文章充當的角色有兩個:第一,是對個體生命的悲憫和同情;第二,是幫助炮灰們找回戰鬥的理由和鬥志。龍文章在逃回江對岸的時候,無視槍林彈雨對著南天門下跪,這就是他糾結和痛苦的體現。他知道為了禪達,為了江對岸的防禦,他必須打;可他又為自己葬送了一千多條人命而愧疚。仗是要打的,人命也是要保的,可當兩件恰好矛盾的事衝突時,該怎麼辦?在炮灰團期間,龍文章默許了迷龍的老婆孩子;幫孟煩了找回父母,同時也默許了小醉的存在;不斷地過江偵查敵情,為反攻做準備。
  •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如果龍文章和紅色武裝相遇他會投降嗎?
    阿譯:「沒什麼,呆會打旗出去的時候也不要垂頭喪氣,不要亂編制。我們是打得過的,不打了。骨肉相殘沒得意思,要是日本人來了——我守到死,我朋友來了,一晚上,足夠了。」本來我以為阿譯會跟煩啦一樣,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但249筆鋒一轉:阿譯:「你衝上去了,你找到了希望。我又跑了,我沒有希望……煩啦,我好想他們……我總是做錯,我不想再錯了。」
  • 端午節馬上到了,我來畫幾幅粽子簡筆畫!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今天我來畫幾幅關於粽子的簡筆畫,喜歡的小朋友就和我一起畫吧。我畫的第一幅:它的名字叫《粽子大俠》我畫的第二幅粽子簡筆畫:一盤各種表情的粽子我畫的第三幅:粽子划龍舟大家喜歡那幅呢?
  • 傅抱石:我是這樣完成一幅畫的!
    傅抱石:我是這樣完成一幅畫的!我是沒有傳統技巧的人,同時也沒有擅長之點,我只覺得我要表達某種畫面時,儘管冒著較大的危險,還是要斟酌題材需要和工具材料的反應能力,儘量使畫面完成其任務。當然,拙作中我不滿意的仍佔最多數,但我總竭盡了我的可能。當我決定了題材之後,繼之便是構圖。如何經營這一題材?
  • 故宮有幅怪畫,300多年無人看懂,網友大笑:虎落平陽是病貓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近些年來,有著越來越多喜歡外出旅行的遊客,不管是為了放鬆心情還是增長見識,相信不少遊客的第一選擇就是北京,這裡不僅有著雄偉壯觀,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長城景點,還有明清多位皇帝居住的皇城故宮,一般遊客來到北京,少不得要來這兩個景點轉一圈。
  • 《我的團長我的團戰至終章》定檔2021,這個劇情有點兒猛
    尤其抗戰這一類型的影視劇作,那更是廣大國內觀眾非常熱衷的一大類別。當然,雖說前幾年確實出現過許多十分劣質的抗日神劇。但是,也有一些非常經典的抗戰佳作一直如今都廣受好評。譬如,2005年9月12號首播的《亮劍》,2009年6月2號首播的《人間正道是滄桑》,還有2009年3月5號首播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等。
  • 11年後,9.4分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要拍續集?
    這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戰至終章》(以下簡稱《戰至終章》)在廣電總局1月份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內容提要」。孟煩了、遠徵軍、禪達、南天門……這些熟悉的符號與名字,不禁讓劇迷驚呼:神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以下簡稱《團長》)竟然要拍「續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