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娛人、針砭時弊,平涼「春官說詩」體現了多元的文化藝術特色

2020-12-16 姑且慕容

「二零二零春來到,肺炎疫情把民擾。現在不把別的表,專表疫情防控好。眾志成城抗疫情,呆在家裡少竄門。一級響應都啟動,疫情防控要堅定……」

2020年的春節,涇川縣「春官詩人」胡旭升過一個意義不同尋常的年,當他看到武漢疫情之後,積極響應社區的號召,積極投入到防疫工作,為大家創造了朗朗上口的「春官詩」抗擊疫情。

平涼的「春官說詩」是一種民間口頭創作的歌謠藝術,類似於傳統詩詞,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在平涼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春官說詩主要在社火表演的行走間隙表演,一般為2至3人,多以七言絕句形式表達。

社火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活動,而「春官說詩」是這一活動的「門面貨」,過春節不耍社火不熱鬧,耍社火不說春官詩沒精神,春官說詩是社火隊的「魂」!

作為說唱形式的口頭民間文學,「春官說詩」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審美情懷,涉及內容廣泛,大到國家政策,小到日常生活,從現實到歷史,觸景生情,即興創作,在不同的年代所說的詩便真實地記錄了現實社會發展的軌跡和年輪,或歌頌、或諷喻、或教化、或言理。它的即興性表演方式充分展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以詩的形式反映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活躍氣氛、寓教於樂,滑稽幽默,諷喻鞭策,內容廣泛,深入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聲。

王建宏先生《春官及春官詩的傳承與發展探究》一文中已經提到:「『說春』是一種最原始的民間口口相傳的『說唱藝術』」。在平涼,每年春節都會舉行社火。但當地百姓最喜愛的就是社火裡面的「春官說詩」,春官與社火隊伍同行,頭戴黑禮帽,身穿黑長衫,披紅掛彩,手拿扇子,見什麼說什麼,走到哪裡說到哪裡。說物、說景、說事、說人……

1、春官深受當地百姓喜愛

在鑼鼓聲中,在秧歌、高蹺、高抬表演隊伍的伴隨下,春官們或歌唱好政策,或誇讚平涼名勝古蹟,或謳歌時代新風,或反映社會發展狀況等等。最拿手的就是祝福、讚揚、答謝。為了營造氣氛,他們還有意編一些幽默風趣的、諷刺的句子,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口頭文學現象。

《太平年間喜事多》太平年間喜事多,小夥致富有謀略,姑娘唱的太平歌。幸福家庭更勤奮,日子越過越帶勁。老子種田兒掙錢,媳婦更是女中賢。孫子在校把書念,爺爺喝茶把門看。和睦門第勤當頭,福如東海水長流。

在每年走街串巷的社火隊中,春官們不僅豐富了社火的內容,還為新春佳節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春官詩即興而作,表現題材豐富、詼諧有趣。

2、春官在古代可真是官

春官在上古時代,是一個官職的名稱(即宗伯,顓頊氏時的五官之一,春官以大宗伯為長官)掌理禮制、祭祀、曆法等事務。相傳遠古時期,人們不知道按氣候節令來種莊稼,常常有種無收,於是管天管地的「三皇爺」及「五帝」十分著急,他們便騎一頭耕牛下到人間,向先民們宣傳氣象知識和種田的技術,年年如此,便形成了後來的「春官說春」習俗。

據說在唐朝初年,皇帝為了百姓把田地種好,確保當年的好收成,專門封了一種「春官」,讓他們到各地各戶去送「節氣表」。「春官」們認為既然下農村送表,也該順便說些吉利話,便慢慢興起「說春」之俗。農民見「春官」遠路送來春帖,便笑逐顏開地進行說唱表演,以禮相待。

隨著時代的變遷,春官說詩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已銷聲匿跡,但在甘肅,由於這種形式很受百姓歡迎,所以每年開春的時候,老百姓就把春官這一形式,移到了社火中間。「春官說詩」,已經成為了甘肅隴東地區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現已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2011年,春官說詩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在甘肅春官分為兩種

「春官」分兩種:一種是隨社火走的「春官」;一種是兩人一組走街串巷的藝人。說詩的春官多是中老年男性,也有女性(很少見),他們樸實厚道,又善言辭。春官發現自己想要說的對象後,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組織好語言,想出至少四句詩,並且要押韻,又要切合場景,在幾十秒的時間內完成表述。他們也會積累一些套詞,留頭換尾,以備臨時救場。

春官說詩中逐漸形成了一個規則就是:「昧澀怪僻者劣、令人費解者劣、洋腔洋調者劣、書本語言者劣、湊腔脫韻者劣、咬字不清者劣、聲低音小者劣。」其語言特色為詞句通俗易懂,一聽即明,鄉土氣息濃鬱、口語化、生活化、合轍押韻、口齒清晰,聲音洪亮。在社火表演中,春官們說一句鑼鼓敲一次,特別富有節奏感。

荔堡鎮原董小學趙軍丞的「春官詩」《喜看涇川新變化》:

十九大,指方向,涇川城鄉大變樣。脫貧攻堅奔小康,好事一樁連一樁。領導晝夜忙不停,就為群眾早脫貧。

涇州街,涇川人,涇川人傑地又靈。當今富,以前窮,現在道路寬又平。修車站,建醫院,環城公交真方便。高速路,火車站,處處為民把事辦……

從起初的春官勸農,傳播農業知識到現在結合時代特徵的詩歌。有的高雅,有的通俗,但是這些都真實地記錄了社會發展的軌跡,社火因為有了春官而格外的有趣,到處有著詼諧、有趣的句子。比如「家住平涼四十鋪,吳嶽村裡來居住。春官名諱宮治東,老虎屬相五十六。退休在家看孫孫,小學文化沒學精。一生愛好來說春,非物遺產要傳承。」

春官詩的創作是睹物成句、觸景生情、張口就來,很大程度上用口語表達情緒,宣揚時代正能量,諷喻社會不良現象,最重要的是娛樂百姓,這才是春官最初傳播思想的同時愉悅群眾的初心,因此上千百年來廣受百姓喜愛,即使沒有統一規範文本,它也一樣流傳至今。

在崇信縣,許建忠先生創作了大量的「春官詩」,現就其中一首予以展示:

《天價彩禮害人深》進門先說四色禮,千方百計整死你。插花錢,上馬錢,送女客的開臉錢。壓箱錢,上頭錢,臨走還有離娘錢。零裡把碎加一加,至少還得兩萬八。十一點,到婆家,掛個門帘要錢家。 抽了褲袋脫了鞋,要想贖回得失財。老婆婆呀嘴皮顫,公公急得滿院轉。 一生不閒一會會,操心兒女成對對。為娶兒媳心操幹,剛吃鹹菜不抽菸。 輪把勺來轉把碗,一不小心真危險; 兒女都是心上跌,彩禮儘量要少些。省得婚後債累債,日子過得不愉快。 入鄉隨俗辦婚宴,和睦相處是關鍵。

姑且慕容,文化愛好者,願與您一道分享學習所得。

相關焦點

  • 【2020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文化浸潤,讓鄉村旅遊充滿「藝術範」
    不少人意識到,其實根本用不著買高價飛機票到全世界著名景區玩,不但奔波勞苦,還費力費錢,身邊的鄉村就有獨特風景。無論是採摘、觀光、農事體驗等鄉村文化旅遊產品,還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都可以盡情放飛自我,療愈心情。 平涼鄉村旅遊的火熱回暖並非一日之功。
  • 問道崆峒·暢遊平涼
    (3)平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圖片展 時間:2021年2月22日—3月6日 地點:平涼市文化館(柳湖書院) 內容:舉辦平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圖片介紹展,展出平涼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華亭曲子戲、西王母信俗、莊浪高抬;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春官說詩、華亭打樂架、靜寧阿陽民歌、打花鞭、崆峒笑談、靈臺木偶戲等,通過項目簡介及圖片展出,讓更多人了解平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中省媒體看平涼】問道崆峒·暢遊平涼——平涼市推出冬春季旅遊...
    (3)平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圖片展時間:2021年2月22日—3月6日地點:平涼市文化館(柳湖書院)內容:舉辦平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圖片介紹展,展出平涼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華亭曲子戲、西王母信俗、莊浪高抬;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春官說詩、華亭打樂架、靜寧阿陽民歌、打花鞭、崆峒笑談
  • 【2020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快來看!相約今年崆峒文化旅遊節的藝術...
    【2020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快來看!相約今年崆峒文化旅遊節的藝術大咖,你認識幾位?·政務 2020年「交響絲路·問道崆峒」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將於
  • 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一期工程開業
    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一期工程開業李春到場祝賀 楊維周致辭每日甘肅網7月20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記者胥富春)7月19日,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一期工程舉行開業儀式平涼餄餎面文化產業項目於2019年1月啟動,總投資2.6億元,由金味德拉麵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蘭州拉麵國際聯盟主席梁順儉等人投資。是集平涼餄餎面體驗研學、標準化生產、供應鏈食材配送、新產品研發、技能培訓、文化傳播、國內國際加盟連鎖,帶動創業、就業、產業扶貧、平涼文化旅遊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型項目。
  • 「旱碼頭」平涼,如何不再「涼」?
    十年間的經濟數據的起伏說明平涼經濟指標波動性大、穩定性弱,體現出經濟結構不優,主導產業總量不大、特色產業層次不高。甘肅GDP全國倒數,平涼GDP增速和人均數據在甘肅倒數,不難被人遺忘。「隴上旱碼頭」,被誰拋棄?
  • 體現老城「西居」「北埠」文化特色
    體現老城「西居」「北埠」文化特色 2021/01/07 08:31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542
  • 官宣了,2020中法文化之春延至明年
    昨天,已經連續舉辦了14屆的中法文化之春在其官微宣布,原定的2020「第十五屆中法文化之春」將延至明年。鑑於當前形勢,我們艱難地做出推遲第十五屆中法文化之春的決定。本來應該在接下來的五月登場的文化之春將在明年舉行。十四年來,這一文化之約陪伴大家一起發掘藝術的各種可能性,我們深知它的意義。2019年,230萬觀眾見證了法中兩國在文化藝術領域交流。2020年本來也該是個碩果纍纍的年份。
  • 于右任先生與平涼
    尤其是針對當時知識界有人主張廢除漢字的呼聲,出於保存國粹和傳統文化的目的,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標準草書,影響深遠。此外,他還是一位獨具慧眼、胸懷寬廣的文物保護者。他一生清貧節儉,但搜購了大量散落在民間的碑刻共計387方之多,全部捐獻給西安碑林。1941年考察敦煌後,向國民政府首次建議設立「寓保管於研究之中」的機構,最終促成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成立。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平涼:文化惠民 給幸福「加碼」
    平涼:文化惠民給幸福「加碼」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文化惠民,潤澤民心。靜寧縣成紀藝術劇院常年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送戲下鄉、專場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把優秀傳統文化送到群眾家門口,營造了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讓基層群眾從文化「溫飽」逐步走向文化「小康」。
  • 大西北甘肅平涼的天然特色美食,趕緊快來了解!
    全國各地的天然特產數不勝數,有些人盡皆知,有些不為人知,但是不代表那個地區就沒有天然特產。無論在任何一個提起當地的天然特產美食,他們也總是臉上帶著驕傲!嘿嘿小樹苗是大西北甘肅平涼的孩子,對這個地方的地方特色美食給大家分享了之後,當然也是不能忘記天然特色美食啦!小樹苗今天想要對於靜寧的蘋果;靈臺的牛心杏;華亭核桃三種天然特色美食的介紹!
  • 三七互娛王彥恭:把握數字文化產業新機遇 用技術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三七互娛副總裁王彥恭受邀出席並發表主題為《文化為本 科技致用 助力文化消費升級》的演講,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數位技術對於文化產業的影響,並結合企業的實踐工作,分享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三七互娛如何把握機遇,通過技術創新,做好文化內容建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 讓崆峒太極拳成為平涼對外宣傳新名片
    2019年8月,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深入挖掘平涼「全國武術之鄉」特色地域文化內涵,大力弘揚傳統崆峒武術精神,並提出由市體育部門牽頭,負責整理創編具有崆峒養生地域文化特色,且易於習練、便於推廣的崆峒太極拳套路,待時機成熟之後適時舉辦太極拳展演活動,進而向廣大市民推廣普及崆峒太極拳。
  • 甘肅敦煌:氣象萬千的敦煌藝術,是人類的瑰寶
    敦煌壁畫藝術以其形式上的和諧、色彩上的搭配、音韻感的調動、構圖上的圓滿和布局上的巧構等,使不同藝術類型彼此融合,並相互補充,在整體效果上形成了一種氣象萬千、形式完美的和諧場景,信仰與審美、理想與現實在此達到了審美的統一,最終,它為中華藝術和人類文化建立了和諧的典範。
  • 平涼的石窟造像
    甘肅平涼,佛教文化「東進西漸」的「橋頭堡」,途經境內的秦漢古道、絲綢之路、北魏古道架通了東西方佛教文化交流的橋梁。 作為曾經西部重要交通樞紐和佛教從西域入中原「東進」過程中的沿路必經城市,平涼成為最早得聞佛法的地區之一。 甘肅平涼大雲寺。
  • 體現特色民俗文化 兩節期間晉祠備下文化大餐
    晉祠21日發布消息說,春節、元宵節期間,將以體現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為主基調,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並注重引導遊客「文明旅遊」。除夕至正月初五,晉祠在水鏡臺及臺前安排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通過晉劇、風火流星、蓮花落、晉陽三三叉、剪紙、麵塑、鏤空葫蘆雕刻等非遺演出,讓遊客了解晉祠文化和太原地方民俗文化。
  • 南山公園圓通寺,感受千百年平涼人的人生
    平涼,一片平和安逸的樂土,名字卻來源於前秦皇帝苻堅發動的欲平定前涼政權的一場血戰。自由率真的天性與變幻莫測的政治地緣環境,造就了古平涼人勇武的精神氣質。不久,來自異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蘿蔔、胡麻以及玉石、良馬等,途經這座詩意的文化古城傳到內地。驛騎如星流,新鮮的文化血液互相交換,滋養著中國穿越漢唐的時空遠眺世界的眼睛。核桃從此在平涼的華亭生根發芽,漸漸成為聞名全國的核桃之鄉。華亭人喜歡用核桃仁做素餡製成的包子和餃子,形美如奇葩。遙想玄奘辭別長安西天取經、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歇憩於平涼時,可否品嘗過這種令人大快朵頤的家常美味?
  • 【2020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崆峒太極拳創編始末
    接到平涼市體育局「關於徵集武術套路」的通知時,馬明星和拜少寶正在準備「平涼查拳」申遺的事情,這是師徒倆武術啟蒙時就開始練的拳路,籌劃已久。 此時,出來一項「創編具有崆峒地域特色的太極拳」的任務,如何取捨?兩人一合計,「申遺」為「創編」讓路,因為「這是關乎崆峒武術發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