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亮島爺爺」情牽兩岸考古 印證南島語族根源於大陸

2020-12-23 廈門衛視

海洋文化考古工作一直是閩臺學界考古重點,考古發現證據,早在數萬年前,古人類就通過"東山陸橋"進入臺灣島,臺灣史前文化根植於大陸。閩臺考古學者歷經多年考古調查和研究攻關,日前首次通過古基因組數據確認,福建及毗鄰地區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相關人群,是南島語系人群的祖先來源。

▲ 馬祖民俗文物館

盛夏時節,臺灣考古學者陳仲玉來到馬祖民俗文物館,從事一甲子考古工作的他,對於這裡感觸頗深,因為館裡陳列的考古遺物,很多都與他有關。

陳仲玉

臺灣考古學者

原來在島上這是一條大路

這是一個牆

可見原來它有兩公尺的高度

開路的時候

它被切下來

在臺灣海峽靠近福州市連江縣的馬祖列島中,有一個面積僅有0.35平方公裡的小島嶼,名曰"亮島"。陳仲玉回憶,2011年他帶著團隊在亮島挖掘出距今七八千年的兩具人類骨骸,被命名為"亮島人"。

陳仲玉

臺灣考古學者

這個人骨雖然是複製品

但是它的真實性很可靠

因為它是用3D掃描

它的還原完整性達到百分之八九十

通過當時的古DNA提取分析報告推斷,"亮島人"的母系血源與現在的臺灣地區南島語族最為接近,而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尤其福建,可能是近1萬年以來,原南島語族的祖居地之一。因此,他們推論"亮島人"必須到福建來"尋根問祖"。

陳仲玉

臺灣考古學者

南島語族

幾乎很多人說母地都在臺灣

說是從臺灣出去的

但是南島語族不可能土生土長在臺灣

他也是從外面進去的

那時候我們就猜想

應該他最近從大陸福建 浙江 廣東進來的

因為這個發現受重視

所以我們和大陸交流就很多

2012年起,陳仲玉在兩岸不斷輾轉,與大陸考古學者、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對南島語族議題進行深究,在這期間,福建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範雪春也位列其中。

陳仲玉

臺灣考古學者

我們老早就是好朋友

大概三十幾年前

我就和他有緊密的聯繫

因為我祖籍福州人

回老家我們就去看他們的出土物看遺址

▲ 福建漳平奇和洞考古現場

範雪春

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

這裡就是福建漳平奇和洞遺址

從2009年到2011年

我在這裡組織了考古發掘

範雪春所說的奇和洞,位於福建漳平市象湖鎮灶頭村東4公裡處,一個石灰巖溶洞,洞內寬敞,2008年被挖掘前,這裡只是個小鄉村裡不起眼的洞穴,然而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與之後陳仲玉的"亮島人"研究發現,存在著某種關聯。

範雪春

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

這個地方就是我們2號探坑

非常重要的一個發現的地方

發現了三具人的遺骸

其中2號人骨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現的

範雪春口中的2號人骨,是距今約8400年前的成年女性顱骨,如今被陳列在龍巖市博物館中,是三具遺骸中唯一一具保留了古基因的顱骨。

吳錫超

福建龍巖市博物館館長

2011年1月3日16點50分

真正出土了一具成人頭蓋骨

後來我們把它取出以後

很快就送到北京

經過專家鑑定和儀器分析

確定時間為距今大約8400年前

奇和洞遺址的發現填補了福建乃至中國東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空白,保留了從1.7萬年前到7000年前人類生活進步的遺存,具有完整的文化序列,更為探索整個南島語族的起源增加了詳實的研究資料。

範雪春

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

通過我們考古的發現

當時南島語族往臺灣遷徙的時候

應該來說

全球的海平面是最高位的

也就是比現在還更高

怎麼過去的

肯定是船

▲ 研究成果發表於《Science》

帶著眾多學術疑問,陳仲玉與範雪春等兩岸考古學者自2012年起,組成團隊對南島語族考古議題進行研究攻關。八年後,兩岸考古學者首次通過古基因組數據確認,南島語系人群,也就是現今主要生活在中國臺灣島及太平洋島嶼等地人群,他們的祖先是福建及毗鄰地區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相關人群。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這也意味著國際學術界對這一研究成果的肯定。

範雪春

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

應該來講我們可以確定

福建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毫無問題

我們奇和洞以及亮島

包括閩江下遊的古人類

跟臺灣地區的阿美族泰雅族

DNA的相似度非常高

這就可以證明

阿美族跟泰雅族這些的祖先

是來源於福建的

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陳仲玉

臺灣考古學者

自古以來

我的看法就是

在中國沿海一定有海洋民族在活動

尤其是從12000年以後的階段

活動比較強的是南邊華南以南這些地方

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陳仲玉站在馬祖列島,遙望自己的家鄉福州,歷經一甲子的考古研究,他與範雪春等大陸考古學者的合作,可以說是從"獨自探索"到"水乳交融",兩岸考古工作者交流呈現頻繁和多元的趨勢,也為中華民族海洋考古取得新進展。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共同新聞》

撰稿:梁智凱 侯又華 陳競達

編輯:王寧磊

相關焦點

  • 馬祖縣長楊綏生:讓馬祖從「前線」變成「後花園」
    最近我們兩岸通過驗證發現,它是在福建那邊求偶,到馬祖後生殖繁育後代,這可以說是兩岸另外一種合作模式。現在全球數量不到100隻,大概有50隻,也就是一半以上是在馬祖這個島上發現的,這種鳥非常珍貴。第四個,我想大家知道,馬祖這個名字是從媽祖延伸過來。媽祖是華人社會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信仰。媽祖在福建的湄洲出生,後來傳說中因為救她母親投海,屍體飄到馬祖南竿這個地方。
  • 馬祖縣長:盼馬祖也能與大陸通水通電
    據香港中評社8月28日報導,針對金門自大陸引水8月5日分別在金門和晉江舉辦通水儀式,宣告啟動兩岸通水,達到「共飲一江水」願景,身為馬祖四鄉五島最高行政機關首長、臺灣連江縣長(臺灣連江縣即馬祖地區,非福建連江縣)劉增應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馬祖現階段不缺電、不缺水,不過未來旅客倍增到50萬人,水電供應可能出現吃緊
  • 平潭:「國學」為線牽兩岸 文化為媒促交流
    平潭綜合實驗區,位於福建省東部,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地方。作為全國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平潭全力推動與臺灣深度融合發展,在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中先行先試,不斷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挖掘南島語族文化 探索嵐台歷史淵源2019年10月29日,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在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揭牌成立。成立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基地的成立尤其為臺灣海峽兩岸史前考古的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 在南島語族變遷中亞洲大陸處於起源地位
    2019年10月29日,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揭牌。圖為揭牌活動後,相關專家學者參觀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圖為在福建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內,考古工作者正在復原古陶器。
  • 南島語族起源與中國東南沿海考古
    近日,記者就國際學術界關於南島語族研究的學術脈絡以及中國東南考古的新視角等問題,對焦天龍教授進行了專訪。中國東南沿海考古與太平洋考古結合點《中國社會科學報》:南島語族考古研究是國際學界最為矚目的研究領域之一。其中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是近年來的焦點問題之一。您可否談談南島語族考古概念的形成歷史?
  • 新書|福建與南島語族
    福建史前先民在國際學術界有一個名稱,即「南島語族」(Austronesian)或 「原南島語族」(Proto-Austronesian)。
  • 連江聯馬祖 「有獎航線」開闢海峽旅遊新天地
    目前連江正圍繞「島嶼+岸線+旅遊產業」,打造融「遊馬祖、逛黃岐、賞茶山、觀閩江、泡溫泉」為一體的環馬祖澳旅遊區,與定海灣隔海相望的正是馬祖。 馬祖位於福建省閩江口,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有珍貴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海洋生態。
  • 臺灣馬祖居民冀兩岸聯繫更緊密:與連江應通盡通
    中新網3月26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馬祖島98%的人口祖籍為福州,都會講福州話,因此馬祖是最早與大陸開展交流活動的縣市之一。馬祖北竿鄉長陳如嵐希望馬祖、黃岐新航線,能成為兩岸一日生活圈的紐帶。
  • 臺灣在東,福建在西,兩岸的一段交往史
    海峽兩岸的距離很近,跨越海峽的歷史卻很悠長。在大陸諸多沿海省份中,福建與臺灣的淵源最為緊密。2006年5月,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在福建省泉州市開館,成為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重要見證者。福建與臺灣的最早歷史淵源是什麼?在發展歷程中又有怎樣的轉折點?
  • 馬祖連江同燃焰火「跨年」 兩岸民眾盼直航寄鄉情
    馬祖連江同燃焰火「跨年」 兩岸民眾盼直航寄鄉情 2015-01-01 11:21: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在持續15分鐘的絢麗焰火中,馬祖澳兩岸上萬民眾隔江相望,共同迎來2015年。  自2011年元旦以來,連江與馬祖已經連續5年用焰火表演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這一活動已成為馬祖澳兩岸共有的民俗文化傳統節目。  今年的焰火表演對黃岐、馬祖兩岸鄉親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隨著黃岐對臺旅檢通關大樓封頂、客運碼頭建設全力推進,黃岐、馬祖兩岸民眾期盼已久的客運直航預計今年上半年正式開通。
  • 臺灣馬祖連江縣長劉增應「九八廈洽」推廣「成功曲」
    藉此商機,今天(17日)下午,臺灣馬祖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攜馬祖全體議員一行來到廈門,為馬祖高梁酒正式進入大陸市場進行啟動推廣。各款馬祖高梁酒據劉增應縣長介紹,馬祖高梁酒今年第一次參加美國舊金山烈酒大賽(原稱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最高獎項雙金獎一枚,金獎二枚。馬祖老酒和馬祖陳高被民間稱為「兩岸和平之酒」。
  • 民進黨推馬祖「去中國化」?不太可能,居民對大陸認同比臺灣高
    但是馬祖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居民對大陸的認同度較高,民進黨想在馬祖推動「去中國化」,試圖獲得民眾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馬祖民眾多為國民黨支持者馬祖由於其地理位置靠近大陸,與大陸的關係比較好,居民對於大陸的認同度較高。
  • 兩岸融合發展 福州馬祖「快一點」
    (臺海觀瀾)兩岸融合發展 福州馬祖「快一點」中新社福州3月23日電 (閆旭)在3月21日舉行的2019「連江論壇」暨海峽兩岸(連江)融合發展交流會上,福州市連江縣和馬祖共同發布航線票種優惠、環馬祖澳旅遊區發展、支持臺胞就業創業等10項經貿合作政策,籤訂涉及養殖、醫療、民宿行業的三項經貿合作項目
  • 我們同根 心手相牽:琯頭中心小學與馬祖各小學小朋友開展聯誼活動
    點擊上方藍字「琯頭新鮮事」關注本號第一時間獲取琯頭新聞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同名今日頭條號「琯頭新鮮事」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在琯小,僑鄉少年熱情歡迎馬祖小朋友的到來,孩子們為遠道而來的小客人送上麵包、蛋糕、牛奶、水果,緩解了小客人們旅途的勞累。
  • 回眸「十三五」丨兩岸應通盡通 嵐臺越走越親
    上樓村邀請臺胞參與志願者隊伍建設(資料圖)在全國率先開展兩岸標準比對工作,打破臺胞、臺企、臺貨進入大陸的隱形壁壘;啟動建設臺胞社區、全國首創向臺胞發放「金融信用證書」,社會融合持續深化……「十三五」期間,實驗區堅持先行先試,推進以經濟、社會、文化融合為核心的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建設。
  • 福建連江黃岐至馬祖航線開通 馬祖盼創更多觀光商機
    福建連江黃岐至馬祖航線開通 馬祖盼創更多觀光商機 2015-12-23 14:37: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馬祖12月23日電(記者 龍敏 陳小願)繼兩馬(福州馬尾—馬祖)航線、廈金(廈門—金門)航線、泉金(泉州—金門)航線後的兩岸第四條「小三通」航線——福州連江縣黃岐至臺灣馬祖白沙客運航線23日正式通航,讓馬祖鄉親期盼多年的「一日生活圈」願望終於得到實現,成為馬祖發展的新契機。
  • 連江黃岐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今天啟用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金潮代表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對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啟動表示熱烈的祝賀。張金潮表示,供水工程啟用解決了馬祖鄉親的燃眉之急,離閩臺兩地「四通三化」的目標又邁進一步,對加強海峽兩岸交流有著重要意義。
  • 敬一壺馬祖高粱:何日雪花酒上滅?
    2001年,在「小三通」的推動之下,兩岸不僅人員往來更加便利,貨物交流也日趨頻繁。「大陸市場一開放,馬祖酒廠可能每天都要加班生產,不然供貨都要來不及啦!」陳漢樹回想當年直面廣闊市場時的摩拳擦掌,輕鬆笑談。但真正登陸後的摸索,並非一路順遂。
  • 連江與馬祖的「情誼之旅」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余光中的一首《鄉愁》,道出了多少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