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7-11」便利店的物流配送體系

2021-02-14 零售圈

百貨丨超市丨便利丨生鮮丨護膚丨Mall

休閒丨家電丨醫藥丨服飾丨珠寶丨Shop

快消丨地產丨餐飲丨電商丨快遞丨Store

面對物流配送,7-11便利店是怎麼做的?

作為便利店,7-11便利店自然帶有連鎖便利店的屬性——標準化,在門店裝修上、產品管控上、產品陳列上、門店經營上等方面都具有統一的標準。而7-11便利店與其他便利店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標準化與個性化並存。7-11便利店的個性化體現在千店千面,即根據門店所在區域的屬性以在陳列貨品上有所針對。

便利店做到標準化已經不易,標準化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經營成本,而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做到個性化實屬不易,7-11便利店是如何在標準化的同時做到個性化並且極大程度上管控經營成本呢?

在零售業,庫存成本會極大程度影響經營成本,面臨著庫存壓力的零售企業可能面臨資金運轉以及貨物運轉難的尷尬情況,而7-11便利店卻很好解決了這尷尬的情況,這離不開7-11便利店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

起初,7-11便利店並沒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它的貨物配送是靠批發商來完成的。早期日本7-11便利店的供應商都有自己特定的批發商,而且每個批發商一般都只代理一家生產商,這個批發商就是聯繫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通道。供應商把自己的產品交給批發商以後,對產品的銷售就不再過問,所有的配送和銷售都會由批發商來完成。隨著7-11便利店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分散化的由各個批發商分別送貨的方式無法再滿足7-11便利店的需要,7-11便利店開始和批發商及合作生產商構建統一的集約化的配送和進貨系統,在這種系統之下,7-11便利店改變了以往由多家批發商分別向各個便利店送貨的方式,改由一家在一定區域內的特定批發商統一管理該區域內的同類供應商,然後向7-11便利店統一配貨。在第二階段中,配送中心的好處讓7-11便利店認識到,與其讓別人掌控自己的命脈,不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脈。此時7-11便利店的物流共同配送系統就漸漸浮出水面,共同配送中心代替了特定的批發商,分別在不同的區域統一進貨、統一配送。配送中心有一個計算機網絡配送系統,分別與供應商及7-11店鋪相連。而這個階段的物流配送系統也沿用至今。即便是以自建物流中心為特色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統,如果沒有一套規範以及完整的配送模式,配送效率仍未達到最優。因7-11便利店口碑好以及利潤高,越來越多的加盟店密集出現,而門店的不斷擴張,也意味著物流配送上會更加複雜。在便利店中,門店面積大概只有100平方米,100平方米有任何賣不出去的東西即死貨,就會浪費死貨所佔面積的機會成本。便利店中的貨架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的貨架陳列最高效的產品,就需要用貨物在車上的方式彌補庫存不足,用這種方式極大降低店面的庫存。大規模的物流配送系統的確可以帶來低成本,但是因為每家門店的情況都不相同,到底如何可以做到配送上更加個性化、精準化?這是許多零售企業也在思考的問題,而7-11便利店給出了很值得借鑑的答案。「根據溫度管理」這一理念貫徹了整個7-11便利店的物流配送模式系統,而其運作模式也是通過根據產品的保存溫度以建立。7-11便利店對產品進行了細分,根據產品的溫度進行了分類:微冷型(5攝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恆溫型,如罐頭、飲料等並對這四個溫度段進行集約化管理。在完成產品的細分之後,7-11便利店物流配送系統的配送模式可以分為三部分——配送設備、配送時間以及配送頻率。不同溫度段的產品會用不同的設備進行配送,如各種保溫車和冷藏車。由於冷藏車在上下貨的時候經常開關門,容易引起車廂溫度的變化和冷藏產品的變質,7-11便利店專門使用一種兩倉式貨運車以解決這個問題。對於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冰淇淋,7-11便利店的配送會繞過配送中心,由配送車早中晚三次直接從生產商門口拉到各個店鋪;對於一般的商品,7-11便利店實行的是一日三次的配送制度,早上三點到七點配送前一天晚上生產的一般食品,早上八點到十一點配送前一天晚上生產的特殊食品如牛奶、新鮮蔬菜等等,下午三點到六點配送當天上午生產的食品。早中晚的配送時間以及一日三次的配送頻率在保證不缺貨的同時,也保證了食品的新鮮度。「少量多次」的配送原則也確保了7-11便利店的精準配送。7-11便利店物流配送系統的運作流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在一般情況下的運作流程,一種是特殊情況下的運作流程。在運作流程中,「JUST IN TIME」這一理念得到了徹底的貫徹。7-11便利店為了保證不斷貨,配送中心一般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保留4天左右的庫存,同時,中心的計算機系統每天都會收到各個店鋪發來的庫存報告和要貨報告,配送中心把這些報告集中分析,最後形成一張張向不同供應商發出的訂單,由計算機網絡傳遞給供應商,而供應商則會在預定的時間內向配送中心派送貨物。7-11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貨物後,對各個店鋪所需的貨物分別打包,等待發送。每個店鋪都會隨時碰到一些特殊情況造成缺貨,門店便會向配送中心打電話告急,配送中心中安全庫存有庫存,則會用安全庫存對店鋪緊急配送,如果安全庫存已告罄,配送中心則轉向供應商緊急求貨,並且直接由供應商發貨第一時間送至缺貨的門店中。筆者對7-11便利店物流配送系統的發展史、以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統的配送模式以及運作模式進行了概述。那支撐這個物流配送系統成為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到底是哪些方面?7-11便利店在布局的戰略採取的是密集型選址戰略,高密度的布局為7-11便利店集中化物流配送提供了條件。從物流決策的角度說,點多線長,物流成本高,缺少規模優勢,7-11便利店的密集布局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規模優勢。7-11公司提供聯機接受訂貨系統和自動分貨系統,來協助配送中心實現運作的系統化和高效化,信息技術系統是提高運營質量的強大後盾。信息技術系統主要包括訂貨、銷售信息記錄分析、貨架管理、訂單處理的信息化。先進的信息技術系統可使7-11便利店對市場需求及時全面地獲得反饋,並與供應商以及物流服務提供商建立了強大的合作網絡,可以極大地提高供應鏈以及便利店運營效率,加快訂單流動。7-11便利店之所以建立自身的物流配送系統,是因為洞察了顧客的需求點,對於顧客而言,顧客更多是希望能在便利店立刻購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而這個需求點也不斷反推7-11便利店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系統,力求做到配送上的JUST IN TINE,讓顧客只要進門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買的商品。7-11便利店的價值觀在於為顧客提供近距離的便利,與業界許多便利店不盡相同的是,7-11便利店始終站在顧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正因為這一價值理念,7-11便利店成就了自身的高效物流配送系統,為顧客提供新鮮的食品,及時有效地為顧客在貨架上陳列顧客需要的產品,真正使每個商品每個貨架每平方米都發揮最極致的坪效。成人達己,成己為人,7-11便利店為顧客不斷去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系統,得以於此,顧客在7-11便利店極致的服務中感受到了7-11便利店是自己的好鄰居,7-11便利店在情感上也贏得了顧客的青睞。大概在零售業中,最高明的地方不是引進多少種先進設備,也不是納入多少高質人才,而是將「站在顧客立場思考」這一理念徹底貫徹到每一個點每一個節每一個環中,這應該才是最高明之處,也是7-11便利店最值得讓人學習的地方。

轉自丨物流指聞

免責聲明:凡註明 「來源:XXX」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不用作商業用途。如涉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焦點

  • 7-11高管親自解密:7-11便利店,為什麼強大到無人能敵?
    當我們對7-11進行剖析之後,發現成功的連鎖便利店具有3個共性特徵,第一種是能夠提供具有獨創性商品的商品力;第二種是每一家門店的訂貨能力,以確保每時每刻商品充盈;第三種就是如何把每一家門店訂購的商品準確無誤地配送到目的地的物流能力
  • 生鮮配送物流模式有哪些?生鮮配送物流的4大模式及其優缺點
    由於生鮮產品地屬性不同於普通貨物,原有地B2C,B2B電商已不能滿足生鮮電商地發展,所以需要完善地生鮮配送物流模式去有效地擴展業務發展,目前市面上地生鮮配送物流模式有哪些?每種物流地優缺點又是什麼?但自建物流也存在一定地不足,尤其是冷鏈物流體系,需要生鮮電商投入大量資金,如果商家沒有足夠大地經濟實力以及足夠多地訂單支持,勢必會拖累商家地發展。
  • 7-11全球擁有6.15萬家門店 它是如何玩轉便利店?
    1927年,美國南方公司在售賣冰塊的基礎上增加雞蛋、牛奶等商品,並延長營業時間,改為早上7點到晚上11點。1946年,店鋪正式更名為7-Eleven。門店可以共同使用生產和配送設施,共享廣告投放的效果。門店之間距離縮短,也提升了物流路線的配送效率,便於實現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   全能便利服務聚集客流   提升客流量,靠的不單是貨架上的商品。密集分布且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已經成為日本人的第二個家。除了能滿足便利的購物需求以外,還在於便利店整合了強大的社區服務能力。
  • 全家、7-11…上海的便利店疫情期間不打烊,背後誰在支撐
    虹橋臨空經濟園區便利店365天無休我們也不能休息「去過全家便利店嗎?上海63%的全家門店,冰櫃裡的商品都是我們負責配送的。」採訪一開始,高木宏明的介紹就讓人立即對日立物流的業務領域有了直觀感受。成立於1950年的日立物流目前是日本規模前五的綜合物流公司。
  • 庫倫旗:建設旗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架設農村便利生活的幸福橋
    庫倫旗:建設旗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架設農村便利生活的幸福橋 2020-12-21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途虎養車物流慢?做好最後一公裡的汽配物流配送途虎運輸體系完善
    但在汽車後市場,做好汽配物流配送服務,用完善運輸體系打破「途虎養車物流慢」不實言論,養車效率和服務體驗都走在同行前頭的途虎養車還是一如既往地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對養車平臺和供應鏈平臺而言,它們的目標就是不斷擴大規模和完善服務,這也是它們融資的主要方法。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平臺來說,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坎,那就是最後一公裡汽配物流配送。
  • 蝦皮shopee如何選擇物流,物流模式怎麼樣,哪個比較好?
    蝦皮為了能更好地在東南亞這一平臺發展,打通了東南亞的物流渠道,在2017年,蝦皮為賣家提供了自己建設的物流體系SLS,不久就覆蓋東南亞的各個國家。2018年,蝦皮與DHL正式展開合作,主要為中國的賣家開拓泰國的市場,蝦皮的賣家可以使用泰國超過500個DHL的服務站點,將快遞送到客戶的手裡。
  • 電商戰「疫」迎春天——興盛優選物流配送見聞
    配送體系建設快馬加鞭4月22日下午,長沙望城區高星物流園,興盛優選1號分揀倉內,糧油區、家電區、家居家清區等分門別類,商品堆放整齊,叉車靈活穿梭,分揀員的工作忙碌而有序。「最佳分揀員」唐正輝已經在這裡度過了很多個不眠之夜。
  • 線上線下、商業模式等全角度解析便利店如何轉型?
    二、項目背景從商品生產到銷售的流通渠道以及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間來衡量最後一公裡配送的解決方案。直到今天單純的電商企業不單是平臺化的競爭,更多是商品差異化、非標準化商品、統一銷售服務、物流體系、倉儲能力、組織架構、團隊管理的競爭。線上的商品和服務也在逐漸的融入線下的體系形成O2O的閉環。
  • 京東挖腳7-11管理層,亟待改善便利店業務混亂現狀
    100萬家店的目標尚未實現,京東在便利店領域又有新動作。近日,有便利店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京東目前已組建出一個新的團隊,欲開展直營便利店業務。此前,京東便利店主要以收編夫妻店的翻牌加盟模式拓展,在項目落地伊始就立過五年內要開百萬家門店的目標。不過,其鬆散加盟的形式也落下店面陳列欠佳、經營手段傳統、盈利水平不一等詬病。
  • 物流投資賽道排行榜:貨運物流、物流信息化、生鮮配送排名前三
    圖片來源:攝圖網今年天貓「雙11」當日,物流訂單總量達到創紀錄的10.4億件,宣告中國快遞10億時代的正式到來,也預示著現有快遞乃至物流經營體系將被改變。同時,物流領域蘊藏著的巨大商機,將吸引無數投資人、玩家參與進來。
  • 全時便利店遭遇「敦刻爾克」 便利蜂、7-11和蘇寧小店誰能殺出重圍
    在全時宣布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2020年5月20日24點結束經營的同時,7-11、蘇寧小店等亦面臨關店問題。「疫情期間,全時、7-11、蘇寧小店等都有關店現象,只是全時關店涉及範圍更廣。在北京,受房租成本限制,已經有十餘家7-11、羅森便利店關店,還有不少在做清倉處理。」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雖然便利店已經全面復工,但成本壓力仍存。
  • 2020物流行業政策匯總與解析(下)
    ●2020年7月15日國務院辦公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涉及物流、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內容有:要精簡優化工業產品生產流通等環節管理措施。進一步提高進出口通關效率。
  • 130平米單店日銷破11.8萬元!羅森便利店在南京緣何火爆?
    南京丹鳳街店單店日銷在第四日突破11.8萬元,打破羅森中國銷售的最高紀錄。開業第一天,5家門店的鮮食在上午10點左右被賣光;開業第二天,各家店備貨量增加了3倍,還是在上午11點被掃光貨架;開業第三天、第四天,羅森便利店的甜點、麵包等鮮食貨櫃未到下午兩三點就陸續被掃空。
  • 解析:7-11、全家、羅森等日本便利店真正商業模式
    即便消費稅上漲,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的店鋪利潤也能夠連續32個月創下新高。   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1954年5月,7-Eleven 開出日本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   從消費行為來看,單純只為了購物進入便利店的顧客只佔20%,也就是說高達八成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還抱有其他目的,比如列印、繳費、取錢等等。   說便利店是日本民眾的一站式生活服務也不為過。這些店內服務不僅增加了顧客的到店頻率,也確實拉動了商品銷售額的增長。   以7-11為例,其ATM機平均每天交易次數約為120次。
  • 重慶便利店成本高過深圳 羅森僅3成門店盈利、7-11面臨挑戰
    在廣州、深圳等地順風順水的全球最大24小時便利連鎖店7-11(需求面積:60-150平方米)繼續西進。繼2011年在成都開店尚未達到既定目標後,7-11品牌的擁有者柒-拾壹(中國)投資公司攜新希望集團的巨資殺進山城,正面臨巨大挑戰。   此前,同樣來自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便利店品牌羅森(需求面積:30-150平方米)已在重慶交了一份不佳的成績單。
  • 7-11便利店不死
    而世界上真正的超級物種是7-11。7-11是便利店重要代表,蘊含著深厚的「線下的經營技術」。當許多流量還在線下的時候,未來長期都存在的時候,如何強化線下的經營技術,讓線下經營所產生的效率不亞於線上? 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巨頭在搶奪線上流量的同時也搶奪線下流量。阿里開了盒馬鮮生,它為什麼要跑到線下?因為線下佔了80%的流量。
  • 【羅森便利店】困境,零售業轉型網際網路趨勢解讀VS羅森便利店起大早趕晚集 戰略被指愈發保守
    作為日本便利店巨頭,羅森在日本的門店優勢與市場規模不容置疑,不過在海外戰略上,長久以來羅森在中國市場卻呈現疲軟的發展態勢。儘管羅森進入中國市場最早,但與其他外資便利店相比,羅森卻發展的較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共有1098家7-11,1281家全家,而羅森便利店僅為508家。
  • 便利店長沙巷戰
    不過,這家小店沒有關東煮之類現在便利店常見的拳頭產品,伍敏誼當時根本沒有聽說過7-11。如果看過7-11,他也許會像很多人一樣忍不住去模仿和複製,那或許也就沒有今天的新佳宜。 在打法上,伍敏誼也和很多同行不同。第二年,在開出六家直營店後,小店就賺了200多萬元。伍敏誼卻沒有繼續自己開店,而是放開員工加盟,五年後(2012年),門店總數量達到了100家。
  • 「到便利店吃飯去!」7-Eleven跨界餐飲的底氣何在?
    兩個月以前,便利店「巨頭」7-Eleven經過了8個月的籌備期,由湖南友阿股份獨家經營正式在五 一商圈7mall開出了第一家店。一家面積不足100平的小小便利店,每日的營業額也基本能達到兩萬以上,還基本不包含香菸這種單價較高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