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下午,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召開專題座談會。座談會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表示,之前媒體報導的治不好霾「提頭來見」,其實是參加一個會議,領導說治理大氣是個重大任務,既是玩笑話,也說明了這句話的分量很重。
2015年初時,北京交出一份治霾成績單:2014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4%,一級優的天數增加了22天,重汙染天數減少了13天。昨日王安順的話,也表達了北京霧霾狀況在2017年有望變好的信心和決心。但你是否知道:若在灰霾天裡,吸進你肺泡裡的那些物質究竟是什麼?它們從哪裡來的?
根據2014年4月北京市環保局發布的PM2.5來源解析報告:北京市全年PM2.5來源中,本地汙染排放貢獻佔64-72%,區域傳輸貢獻約佔28-36%。而在本地汙染貢獻中,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為主要來源,分別佔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築塗裝等其他排放約佔PM2.5的14.1%。北京市2012-2013年度PM2.5主要成分質量百分比。
北京市2012-2013年度PM2.5來源綜合解析結果。
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汽車尾氣與汽車數量和油品標準相關。在本地汙染源貢獻中,機動車佔比最大,為31.1%。根據2014年數據,北京擁有537.1萬輛汽車,在全國排名第一,僅2013年一年增加將近40萬輛。早晚高峰期,路上堵著的每一輛汽車,都是一個移動汙染源。可以對照的是,排名第二的重慶是399.8萬輛,第三的成都336.1萬輛,第四的深圳290.5萬輛,第五:上海的272.3萬輛,第六的廣州269.5萬輛。關於這一點,北京能做的,只有加速老舊機動車車淘汰。為了調動積極性,北京市2014年9月下發通知,對於在9月15日-10月底期間提前報廢老舊機動車的車主,在原規定的車均6000元補助基礎上,車均再增加3000元補助。2014年,北京淘汰老舊車47.6萬輛,超過任務指標8.5萬輛,排放最差的黃標車全部被清理出局。現在,北京市已有超過80%的機動車達到國三及以上排放標準,與發達國家大城市基本一致。為了完成淘汰指標,北京年均投入的補助額在10億元左右。
去年10月底時一項數據指出,此舉促使每年減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顆粒物排放共9.54萬噸,其中氮氧化物8422噸。
一輛小汽車在北京馬路上行駛時排放出的PM2.5顆粒,抵得上15輛歐盟標準汽車的排放量之和,一輛汙染更嚴重的柴油大貨車則抵得上100輛,它們在夜間12點後偷偷進入北京市區,通常在凌晨3點左右將整個城市的PM2.5濃度拉至峰值,最高時的濃度是白天的3至5倍。
儘管中石化從2012年5月起,開始向北京供應「京標五」車用油,它和歐洲現在實施的「歐五」排放標準相當,是全球最嚴格。然而,這並不能改變周邊地區油品質量仍然較低的事實。
2013年2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和柴油標準過渡期至2017年年底。
提升油品質量不難,難就難在誰買單?有市民指出,產品達標是企業的責任,汽油產品就應該以不汙染環境、不危害人類健康為標準。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應該按照「誰用誰付費、多用多付」的原則。國家稅收是全部納稅人的錢,如果油品升級成本全部由政府給予補貼,則是用全體納稅人的錢補貼少數的汽車擁有者。
燃煤鍋爐廢氣排放是北京市冬季大氣汙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老舍先生的《龍鬚溝》裡,老北京四合院裡,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生煤球爐子。當然,現在有了集中供暖,不用生煤球爐子。不過,集中供暖也還是在燒煤,會產生鍋爐廢氣排放,這也是燃煤成為北京第二大本地汙染源的原因。北京市方面當然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在2012年,北京一年內完成22座供熱廠的2300蒸噸燃煤鍋爐改造,使約20萬戶居民告別了燃煤鍋爐的供暖方式。此舉每年至少使北京減少燃煤4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821噸,減少煙塵排放8654噸。北京城六區剩餘的20座20噸以上燃煤鍋爐房改造建設工程,預計2014年底全部完成。到2017年,北京要將燃煤總量降至1000萬噸。這意味著,五年時間,北京的燃煤總量削減近六成。
而北京農村地區,成為燃煤最後的據點。這是個令人頭疼的大問題,農村地區分散的生活用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現代鍋爐的6至7倍,排放的煙塵是現代鍋爐的80倍,而且點多面廣、低空汙染,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農村怎麼辦?只能改用優質型煤。優質型煤燃燒後汙染物排放量要比優質散煤低,其中煙塵低50%左右,氮氧化物低20%左右。優質型煤中加入固硫劑後,二氧化硫排放要比優質散煤低近20%。因此,北京治理大氣汙染,下大力氣在農村地區推進用無煙煤、塊煤代替高汙染的煙煤——即「減煤換煤」。截止2014年3月15日,累計完成「減煤換煤」9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954噸、氮氧化物3512噸、煙塵7397噸。2014年全年,北京將「減煤換煤」的目標確定為150萬噸。上世紀50年代至今,北京工業得到很大發展。但是,由於缺乏經驗,片面追求產值,造成在工業發展中,過分依託以能源和水資源等高消耗為代價的重工業。這些重工業,特別是冶金工業和化學工業,均生產工藝落後、設備老化、汙染嚴重,使北京形成了汙染型的工業結構。如果以北京市中心為圓點,劃一個半徑為100公裡的圓形,圈內的各種工廠2010年總共燒掉了5700萬噸煤,如果把這些煤壘成一個底邊長為757米的正方形金字塔,它的高度將和1個國貿三期(北京的最高建築,330米)加3個天安門城樓摞起來相當。為顯示對工業生產汙染的治理,北京城對市內工業進行大清洗。首鋼搬遷,這是最具象徵意義的事件。2005年開始,中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的首鋼集團將用5年時間把鋼鐵產業從北京搬遷到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2010年搬遷完成。繼搬遷汙染大戶首鋼之後,北京加大了汙染企業調整退出的力度,要求到2016年,工業領域要累計調整退出汙染企業1200家,累計削減工業燃煤200萬噸。到2017年,北京全市水泥產能削減到400萬噸左右;北京全市煉油規模控制在1000萬噸。在2014年11月,北京市政府頒布相關淘汰目錄,涉及鋼鐵、建材、化工、紡織、家具等11大類,其中重點汙染行業實施整行業退出,包括鑄造、鍛造、電鍍、金屬冶煉、平板玻璃、瀝青防水卷材、石灰、磚瓦、建築陶瓷、土砂石開採、彩塗板、人造板等。相關行業、生產工藝和設備將在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退出。
北京市全年PM2.5來源中區域傳輸貢獻約佔28-36%。除了土生土長的汙染,其實有約三成的汙染是遠道而來。早在2006年就有調查發現,河北、山東和天津是影響北京大氣質量的主要區域。在持續南風的條件下,河北省對北京的PM2.5濃度貢獻率將達到50%-70%。
汙染從哪兒來?主要輸送路徑有四條:西南路徑、東南路徑、偏西路徑和西北路徑。西南路徑:汙染物沿太行山東側,經河北南部邢臺-石家莊-保定,形成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高汙染輸送帶。根據官方數據,2013年中國10個汙染最嚴重城市中,河北佔7個。東南路徑:地面處於高壓後部的穩定天氣條件,高濃度汙染物在低層東南氣流的輸送下由河北東南部、山東、天津向北京及下遊地區輸送。路徑途徑的河北經濟中心「鋼鐵城市」唐山,因煤炭鋼鐵興起,卻也因此屢屢成為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偏西路徑:山西省的高濃度汙染物在低空偏西氣流作用下,越過太行山輸送到北京及平原地區。在較為嚴重的時段,山西汙染物對北京的PM10貢獻率最大為53%,二氧化硫貢獻率最大為55%。西北路徑:主要為沙塵輸送影響。內蒙古地區是我國西北、華北沙塵暴高發區之一,也是主要沙塵暴源地之一。北京林業和氣象部門表示,沙塵進京路線主要有四條,其中三條位於內蒙古境內。
專家建議,要改善北京市空氣品質,急需切實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削減區域內的汙染物排放總量。效果有多好?APEC藍至今讓人難忘。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氣品質均為優良級別。2014年11月7日至2014年11月12日正值APEC會期,網絡熱議,將這樣的藍天稱為「APEC藍」。會議期間,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等六省市聯防聯控,開啟了史上最大範圍的多地聯合限行行動,部分省市還分區域、分時段組織實施應急減排措施,並儘可能採取限、停產措施。
然而現實問題是,區域聯防聯控難落地,各地各自為政。有環保官員表示,由於環保系統尚未形成真正的垂直管理體制,地方環保部門的財權、人權都歸屬於當地政府,當地環保局還要聽從當地政府的抉擇,包括在地方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之間的權衡方面,環保局只是執行單位,不具有發言權,也難以表態。與此同時,各個地區的發展程度和產業結構大相逕庭。從目前而言,搞區域聯防,北京、天津等地受益更大、積極性高,但河北、山西等地經濟欠發達,工業產業結構比重高,還要自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