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媛北京報導
新年伊始,在線教育這個巨大的風口就表現出了強勁的「風力」,頭部機構對於營銷贊助冠名可謂不遺餘力。
學而思網校同時與央視三檔綜藝節目牽手;猿輔導、央視新聞、CCTV-1開講啦聯合發起特別節目《撒開聊——2021請回答》,而猿輔導旗下的另一個拳頭產品斑馬AI課開年就同時與CCTV、北京衛視、江蘇衛視三大電視臺合作;作業幫也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湖南衛視都投放了品牌宣傳。
無論是央視還是地方衛視,在線教育機構的此輪廣告投放比暑期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顯然是新一輪的「金錢」競賽,而在各大機構背後最有力的支撐就是資本。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不論是教育培訓從業者,還是資本,似乎都在以第幾輪融資來判斷一家教育機構的『前景』。似乎融資越多,這家機構就越厲害。這是資本炒作教育題材,而非真正在做教育。」教育專家熊丙奇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廣告大戰背後的資本邏輯
廣告投入的背後就是資本的力量,從2020下半年開始,資本越來越向K12在線教育頭部企業集中。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經典人文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典籍裡的中國》《朗讀者》將陸續登陸CCTV-1和CCTV-3周末黃金檔。而這三檔節目,學而思網校均是獨家的在線教育合作夥伴。與此同時,好未來旗下的拍照搜題APP題拍拍將目光放在了Z世代關注的B站。
在北京衛視跨年晚會上,主持人多次對斑馬AI進行口播。同時在抖音,斑馬AI課官方帳號「直播帶貨」已經成為常態,元旦期間更是進行了多場直播。
值得一提的是,作業幫還將品宣融入湖南衛視跨年晚會的歌舞節目,直接把宣傳標語改為歌詞,上演了《作業幫主題曲》。
正如猿輔導相關人員在回復記者採訪時所說的,2012年是在線教育元年,經歷8年多的探索,在線教育行業剛剛度過萌芽期,邁入發展期。
在這種條件下,幾家頭部在線教育企業都在大把撒錢做廣告,他們相信,如此全方位大規模的廣告轟炸,能直接觸達核心用戶群體,在品牌曝光的同時提升推廣效果。
很顯然,廣告投入的背後就是資本的力量,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資本越來越向K12在線教育頭部企業集中。12月28日,作業幫官方宣布完成E+輪超16億美元融資的最後一次交割,這是作業幫2020年交割的第二輪融資。而就在幾天前,相關媒體報導稱,猿輔導完成2020年內第三輪融資的交割,三輪融資金額累計已超35億美元。
「可以看見,這一輪融資基本上都是以戰略資本為主,包括雲鋒基金、阿里巴巴、老虎基金、紅杉中國等。」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認為,從投資者投資的本質來講,資本還是相信通過流量壟斷佔有賽道這個邏輯。
「這背後是PE和VC開始批量打掃戰場。從2012年開始的教育+網際網路,底層的發展邏輯是移動網際網路誕生了教育的新交付場景。在全球量化寬鬆和疫情下M2飆升帶來的全球資產荒背景下,融資只有更高沒有最高。」葛文偉說。
資本篤信的邏輯一旦開啟就停不下來,今天業內所看到的廣告營銷大戰實際上是在線教育的獲客大戰。公開報導顯示,2020年暑期,猿輔導、學而思網校、作業幫和跟誰學四家營銷推廣預算分別為15億元、12億元、10億元、8億元。暑期投放結束後,四家總計45億元的預算實際變成了60億元。對於這個數據記者向這幾家教育公司求證,他們都緘口不言,但是有業內人士表示,暑期的營銷數據基本真實。
「2020年是最瘋狂的一年,投放戰從年初到年尾,完全看不到終局。大家害怕誰先喊停誰就出局。」葛文偉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巨額的融資,更多的「子彈」在路上。「笑到最後的是分眾、抖音等流媒體公司或者是教育廣告公司,2020年教育廣告收入達到史無前例的佔比。」
「流量邏輯」成偽命題?
燒錢大戰目前可能還只是一個序幕。
儘管資本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向頭部企業集中,也不斷有類似學霸君的機構倒閉,但仍然有很多投資者進入。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經營範圍或企業名稱含「教育、培訓」,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教育相關企業共有近319萬家,其中2020年新增教育相關企業數量近60萬家,其中新增在線教育相關企業數量超9.3萬家,佔比達15.5%。
「獲得融資的機構,為回報資本,必然加快發展速度,做大規模和體量,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質量和成本,就會陷入經營困境,只能依賴繼續融資活命,如果資本不再跟進投資,依賴融資度日的教育培訓機構,就可能迅速破產。不管這家機構做到多大,包括單月營收上億,也逃不過這一劫數。學霸君就曾在『1對1』在線教育領域做到單月營收破億的業績。」熊丙奇說。
作為某知名在線教育機構的
一名輔導員,謝瑩(化名)的一天被盯課、打卡、推作業滿滿地佔領著。從早上一直到晚上所有課程結束,她還要面臨課程轉化率的考核。「在線輔導老師這個職業很悲催,他們既沒有被人文關懷,又沒有升遷的可能,其實這一行裡很多人都想轉變成老師,但是現在基本都被當作銷售來對待,理想沒有實現的可能。」謝瑩對記者說。
「這些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寧可花100億元在廣告投放上,也不願意花10億元在老師人才的培養上。」葛文偉說,「廣告投綜藝冠名,投戶外,是把教育當作消費品來做,但是教育的本質是服務,服務最重要的是口碑,口碑轉化的核心是人的服務。」
熊丙奇也強調,教育產品和其他產品有著不同的屬性。「在資本看來,只要有錢,就可以快速複製某一成功的模式,快速地靠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獲得高額利潤。可是,辦教育、辦學校不是開廠,受教育者要獲得好的教育,不需要標準化式的教育產品,而需要具有個性化、差異化的教育服務。」
儘管各方專家對於此輪資本以及廣告營銷大戰持觀望態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以猿輔導、作業幫為代表的教育新資本正在崛起,他們的模式更新、速度更快。
在線教育的新生力量們初期多以工具的方式切入賽道,並伴隨2017年之後雙師大班課模式的成熟而迎來爆發期。
截至2020年12月21日,猿輔導旗下的兩大網課平臺「猿輔導」和「斑馬AI課」正價在讀學生人次超400萬。而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秋,作業幫正價課學員量超220萬,一年前,這個數據還只是97
萬,同比增長超過100%,面對這樣的數字,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老牌教育企業儘管有著品牌、口碑以及教師的優勢,但後來者步步緊逼已經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一點可以從好未來對題拍拍的投入上窺見一斑。
儘管很多專家認為,今天看到的大量在線直播教育公司其實與線下機構沒有本質差異,只是做了場景的遷移,而且收入成本比沒有發生質變,只是從過去線下的房租遷移到了線上的流量,整個教育的成本結構沒有發生本質變化。但實際上,新一輪的競爭已經從單層次的、單一教學手段的競爭升級到多層面、多種組合打法的競爭,這背後是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帶來的場景切換和教育思維的轉化。
「追求規模、體量(流量),與教育的個性化、差異化,是很難協調的。控制適度的規模,做好高品質的教育服務,這樣的教育培訓機構剛剛好。說到底,辦好教育培訓機構,必須堅持做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搞清楚教育產品的屬性。再強的資本力量,也不可能違反教育規律而行。」熊丙奇說。
專家分析稱,從創業者本身來講,一輪輪的燒錢大戰已經變得無可奈何,畢竟在線教育這個賽道到了一定程度,流量增長在變緩,這雖然是自然現象,但是由於競爭在加劇,各家機構只能用更多的錢拿到更多的市場,實際上邊際效應是在下降。
燒錢大戰目前可能還只是一個序幕,未來,對於教育投入燒錢在經歷火拼廝殺之後方顯英雄本色,畢竟,效果是檢驗教育的最終標準。
(責任編輯:華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