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再燃暑期營銷戰:撒錢更狠了,馬太效應初現

2020-12-16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圖/視覺中國

電視、電梯、廣播、抖音……繼去年的暑期營銷大戰之後,這個熱夏,K12教育市場再次烽煙四起:低價引流課與正價課漲價並存;有教育機構暑期排滿課趕進度引來家長不滿;營銷戰對資金要求更「殘酷」,「舊人」離場,主角們「撒錢」更狠了;馬太效應初現,強者愈強。

今年暑期課兩大現象

暑期課:低價引流與漲價並存

不管你想不想,小區電梯裡,早已換上了「猿輔導」、「作業幫」等教育機構的宣傳廣告;開車聽廣播,郎平阿姨的聲音推銷著「有道精品課」;打開手機,總會刷到「XXX課程,只要9.9元,僅限今天」的信息廣告。

記者走訪、了解線上線下教育機構發現,「價格」、「時間」,成為家長口中評判今年暑期輔導班的兩大熱詞。

教育部門暑期政策逐漸明朗化後,大多機構的低價課集中在9元,遠低於去年的49元,「作業幫」甚至推出3元8節課的低價引流課程。

新東方開啟了「699元報3科」的暑假報名窗口,打出暑假優惠,並通過網絡、電話、線下電梯間完成多渠道廣告投放。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育機構,通過低價課引流的同時,暑期正價課的價格大幅提升。例如,「學而思」四年級數學線下假期課,寒假時10堂課1680元,今年暑假漲到2400元/10堂課。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某在線教育機構在春季第一次報班時,報價是999元20節課,後來又宣稱老生如果在4月20日之前交費又連報三年的寒春/暑秋班,收費是1298元,否則以後將和新生一樣是3698元一期課程。」

時間安排:有機構利用假期趕課程進度

在教育機構大力引流的同時,記者也收到一些家長的投訴:為了彌補此前受疫情影響的線下課程,一些教育機構將課程排滿整個暑假,趕課程進度。

一位5年級家長告訴記者,兒子在某線下英語教育機構學習英語4年了,「疫情之前是每周上課兩次,一次2小時、一次4小時,主打的就是全英文沉浸式語言學習。疫情後改為2小時的線上上課,4小時的線下授課。7月份通知的暑期放假安排是線下課程上到8月8日,很多家長都按這個日程買機票、訂旅館,安排遊學等,結果突然一周前機構改了安排,通知線下課程持續到8月30日,家長和孩子的暑假安排全被打亂了。」

此後經過協商,機構同意在8月8日前為8日以後不能上線下課的孩子補課,但幾位家長還是表達了失望,「可以理解商業機構想加大課程周轉、儘快回款,但既然是做教育的,也要尊重教育規律。假期學生要學習和娛樂結合、體驗生活、開拓眼界,不能天天綁著上培訓課啊。」

一位家長表示,這樣的行為對機構的品牌形象可以說得不償失,「很多成熟的教育機構,假期課程安排都很人性化,留出足夠時間給學生旅遊、社會實踐等,更是不可能有放假安排朝令夕改的情況。」

「營銷戰」中看端倪

資金要求殘酷 各領風騷一兩年

教育機構暑期招生的意義,在於暑秋連報決定了公司下半年的整體業績。

今年各大機構對暑期市場的爭奪戰,早在4月就已打響。4月15日,網易有道所屬的K12網校有道精品課,宣布郎平正式出任其品牌代言人。4月17日,K12在線教育品牌「作業幫」宣布與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達成戰略合作,成為中國女排在教育領域全球獨家代言合作夥伴。被業內調侃為「大型精分現場」。

對比去年的暑期營銷大戰,今年的一大感慨是:各領風騷一兩年。

去年,以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為首,掌門1對1、一起科技、作業盒子、VIPKID、有道精品課、企鵝輔導、跟誰學等近十家K12在線機構以巨額的廣告營銷費用,爭奪生源。據第三方統計,參與暑期大戰的在線教育公司廣告投放總額達到40億元,學而思網校的市場投放金額約10億元左右,猿輔導和作業幫均在4-5億元,而整個在線K12賽道每天的市場投放超過1000萬元。

今年,「燒」的錢更多了,卻已經有「舊人」黯然離場。據業內估計,作業幫、猿輔導、學而思、跟誰學4家的暑期營銷預算就達到45億元左右。網易有道CEO周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表示,今年有道精品課的暑期促銷規模,相較去年將會有顯著提升。

另一邊,VIPKID、 51talk的廣告身影少了。2020年貌似成為在線少兒英語的低潮期,DaDa和vipJr相繼「賣身」好未來、平安集團,VIPKID被爆出大量裁員消息。前兩年投放量極大的掌門一對一,如今在廣告投放上縮減了很多。

縱觀能夠繼續「主角」光環的各方,不是「豪門」就是「富二代」,證明了營銷大戰對資金鍊的高要求。

營銷手段拓展 獲客成本攀升

教育機構的營銷方式、領域也大為拓展,最契合K12用戶家庭場景的綜藝節目,成為教培機構的「香餑餑」。猿輔導聯姻《王牌對王牌》,作業幫牽手《嚮往的生活》,跟誰學旗下網校品牌「高途課堂」也和《極限挑戰》達成合作。

代言人、品牌合作也延伸到郎平、中國女排這樣的國民IP。「用戶攀升的同時,各家獲客成本也在水漲船高,光是請中國女排代言,花費就破億。」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在鞏固品牌認知的同時,頭部在線教育企業還進行了聲勢浩大的「軍備競賽」。學而思、 猿輔導、作業幫、跟誰學等在線機構進行了大規模的春招,招聘人數皆破萬。

獲客成本的增高,意味著流量價值必須同步升高,客單價必須能覆蓋住獲客成本。但從目前整個行業來看,首單的推廣成本多數還是無法覆蓋,對企業自身的產品質量、用戶體驗、續費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馬太效應 強者愈強

「大手筆」的營銷戰提升了行業門檻,對於想入局的新手,提出更高要求。尤其疫情影響,加劇了市場向頭部企業的聚集,形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作業幫公布數據顯示,其旗下產品總日活用戶超5000萬,月活用戶超1.7億,累計激活用戶超8億;直播課產品,正價班學員過去兩年增長超10倍,過去一年增速超400%,2020年春季正價班學員超130萬;已累計為超4900萬學員授課,其中付費學員超1200萬。

好未來和新東方方面,近日先後發布截至2020年5月31日的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報告顯示,2021Q1好未來實現淨收入9.11億美元,同比增長35.2%;實現經營利潤3550萬美元;好未來旗下學生總人次(長期正價課)從上年同期的約1718190人增長到本季約2956380人,同比增長72.1%。截至5月31日,其在90個城市共設有936個教學中心,多於截至2020年2月29日設於70個城市的871個教學中心。

好未來財務長羅戎表示:「一季度的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學而思網校和學而思培優的業務驅動,學而思網校的業績在一季度增長較快,學而思培優業務也保持著健康的增長。」

新東方財報顯示,第四財季雖然受疫情期間線下教學停滯的影響,但從財年全年來看,新東方依舊保持穩步增長,全年淨收入同比增長超15%,歸屬於新東方的淨利潤更是大增超70%,「進入春季學期,新東方繼續通過自主研發的OMO系統將課程轉移到了小型在線直播課程上,退班率趨於穩定並回到正常水平。」 董事會執行主席俞敏洪說。

新東方負責人指出:「今年暑假開始之前(截至2020年7月中旬),暑假促銷課程招生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0%,達98.6萬人次。這些成績表明,部分小型機構在疫情期間可能缺乏維持其運營的財務能力和在線技術,讓新東方能有效地藉此契機進一步佔領市場份額。」

制勝之道:產品質量 用戶體驗

從市場體量和商業模型上來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教育的天花板還遠未達到。雖然疫情加速了用戶對於在線教育的理解和接觸。但實際上,在線教育目前仍處在上升通道,各家機構還遠未到達瓶頸期,未來兩到三年內還不會觸頂,大家都有機會,兩三年之內,競爭還會加劇。

教育市場的競爭拼什麼?除了挾資本「背書」,還是產品質量、效果和用戶體驗。

在線教育方面,作業幫創始人、CEO侯建彬在致員工的郵件中寫道,中國在線教育加速發展,但產品和服務品質始終是核心。在線教育的最大挑戰,還是在於效果。因為人的時間是最寶貴的,所以要時刻關注單位時間內的用戶習得。這背後涉及內容、師資、服務、功能,以及技術如何在其中穿針引線。隨著規模的增長,不同地域、年齡、水平的用戶不斷湧入,在線教育的形式及品質,仍然需要不斷探索和革新。

對於具有優勢的線下教育機構來說,競爭仍然激烈,產品可替代性強,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教育產品受到認可的同時,更要注重細節,尊重用戶感受和體驗,回歸教育規律,不要急功近利。

來源|羊城派

責編|王敏

審籤|吳瑕

實習生|麥靖彤

相關焦點

  • 馬太效應與窮富命
    馬太效應與80/20定律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出自聖經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體現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永遠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雖然窮的也會變富,富的也會變窮,但是這種浴火重生或者急轉直下的蛻變畢竟是少數。那麼這種現象能不能從命理上進行解釋呢?一個人如果命局組合特別好,大運又走的特別好,這種人的財富會持續的增加,豔煞旁人。
  • 可穿戴設備:馬太效應初現,戰局焦灼
    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的趨勢也正日益明顯。無序生長的「過去」但是,拋開智能手錶本身能夠與時尚消費品領域相結合的特質、智能手錶的微小屏幕決定了其難以像真正的智慧型手機一樣,為用戶提供複雜、全面的訊息和交互體驗,更有價值或者說競爭力的其實是那些可以一步觸達的服務。
  • 心理學:夫妻生活中,忌諱「馬太效應」
    這就是心理學上講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這個原理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夫妻生活中,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夫妻之間付出多的那一方會在相處中付出的更多,從而達到一個不平等的地位;愛得越多的那一方也會變得愛得卑微,兩個人感情在這種效應裡,就會很快崩塌。所以,在夫妻生活中,一定要忌諱「馬太效應」。很多時候,都不是付出越多越好,馬太效應的產生,會讓兩人的感情在無形中慢慢崩潰。
  • 馬太效應,掌握如何從弱者變為強者的自然規律
    大家好,歡迎來到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聊馬太效應。 一句話概括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恆強,弱者越弱」,聖經也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有的,就要多給他,讓他更加有;沒有的,連他剩下的那一部分也要奪過來。」這就是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看上去很殘酷,但卻是在自然界當中普遍存在的。例如之前我們說的財富分配規律,富人會更加富有,窮人會更加窮,因為社會資源會向富人傾斜。這裡有個故事來形容這個馬太效應很形象。有個大地主要出遠門一年,去外地經商,在他家裡有三個奴僕,張三李四和王五。
  • 什麼是馬太效應?普通人怎樣能夠讓自己迅速成長?
    大家好,我是雲飛揚,很高興能夠與大家相遇,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馬太效應是什麼?普通人怎樣能夠讓快速提升自己。什麼是馬太效應呢?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得,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道德經》和《聖經》裡都出現的一句話,馬太效應的正反饋成功學
    馬太效應 《道德經》第77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這個就是馬太效應。 身邊的馬太效應 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有這種情況,只要獲得一點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進而能夠擁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
  • 什麼是馬太效應?天才真的和別人不一樣嗎?
    --《新約·馬太福音》關於成功人士,我們通常會問什麼問題?我們想知道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有怎樣的個性,有怎樣的心智,以怎樣的方式生活,有怎樣的天賦。我們通常認為,個體特徵的卓越是一個人出類拔萃的根本原因。
  • 13輪建業海報「馬太效應」09月24日主戰山東魯能
    【馬太效應】《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因為現在的建業就處於馬太效應裡那個少的狀態。所以,即便很少了,也會被完全剝奪。比如,第12輪建業開場3分鐘進球被吹。
  • 馬太效應:生活中,為什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多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得,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在這樣的效應下,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幾乎是必然的。再以公司為例,如果一個職員,他能力很強,業績很好,公司自然就器重他,獎勵鼓勵之餘必然把更多,更好的項目交到他的手裡,當他的資源越來越好時,表現肯定越發的出色。相反,如果那些表現一般的員工,無法給公司帶來更好的利益,自然是得不到器重,要被冷落的,他們失落,抱怨公司不給機會,越來越沒生氣,最後變成可有可無甚至拖累公司的人。
  • 湖人隊馬太效應初顯,已有人表態願意降薪來投
    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原來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表面看起來「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與「二八定則」類似,但是實則它只不過是「平衡之道」的一極。
  • 利用馬太效應上位,成為被老闆認可的職場精英
    如果你工作能力強,秉性稍微差些,老闆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你脾氣再好,再耐磨,能力達不到老闆的標準,照樣會被淘汰掉。若若之所以會被淘汰,是因為她被老闆判定為「馬太效應」中的弱者。一、馬太效應特徵: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馬太效應揭示了當今社會的一種普遍性現象,指的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兩極分化現象。
  • —被誤解的「馬太效應」
    這句話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馬太效應」,原出自馬可福音4:21-25 (馬太福音13章11~12)中:向上滑動閱覽馬可福音 4:21-25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鬥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
  • 蘑菇管理,奧卡姆剃刀定律,手錶定理,馬太效應,零和遊戲原理
    來源:第一理財蘑菇管理,奧卡姆剃刀定律,手錶定理,馬太效應 ,零和遊戲原理,華盛頓合作規律,不值得定律,木桶定律,汙水定律,彼得原理……這些,你了解嗎?蘑菇管理,奧卡姆剃刀定律,手錶定理,馬太效應 ,零和遊戲原理,華盛頓合作規律,不值得定律,木桶定律,汙水定律,彼得原理……這些,你了解嗎? 蘑菇管理,奧卡姆剃刀定律,手錶定理,馬太效應 ,零和遊戲原理,華盛頓合作規律,不值得定律,木桶定律,汙水定律,彼得原理……這些,你了解嗎?
  • 荒謬的邏輯「馬太效應」!誤導了現代人的信仰
    【馬太25:14-30】按才幹分銀子的——天國比喻:耶穌說:『天國好像一個家主要到國外去,把家裡的事交於僕人來做。圖下面再配上『椰子樹』的文字。圖畫、文字與實物,三樣其實為一體;但用途不一樣。「上帝」的這封家書是寫給祂兒子的,即是書信就加裝封皮,然後蓋印。根據「聖經」記載:舊約【但以理書】和新約【啟示錄】均有「奉『上帝』指示封書卷」的記載(這裡不再論述)。
  • 馬太效應:做生活中的強者,更美好的一切都會隨之而來!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理論叫「馬太效應」是說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進步和成功,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成功和進步。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
  • 光源資本鄭烜樂:物流行業馬太效應加速,大多數公司會死在AB輪
    要點速覽: 疫情對於物流企業的影響,具體到細分業務上,整車快遞目前的恢復率可能不到50%,零擔的恢復率可能只有10%左右,形勢都比較嚴峻; 物流賽道的投資邏輯就在於捕捉馬太效應:找到有馬太效應的領域,發現具備馬太效應的要素,捕捉具備馬太效應的公司;
  • 可怕的馬太效應丨六組數據帶你看清ATP兩極分化多麼恐怖
    而我們剛剛說到的兩種現象,可以用一個共同的理論來予以分析和解釋,那就是我們常說到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的名字就來源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一個國王給3個僕人每人1錠銀子,讓他們拿去做生意。過段時間後,第一個僕人說用那1錠銀子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說用那1錠銀子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則說一直把銀子包在手帕裡。
  • 註冊制下中介機構馬太效應或加劇 頭部機構肩負重任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註冊制下中介機構「馬太效應」或加劇 頭部機構肩負提高執業質量重任 主持人楊萌:隨著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中介機構「看門人」的責任和作用更加凸顯。本報記者 吳曉璐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把守」著公司入場或再融資等項目的首道關卡,註冊制下,中介機構的作用更為凸顯。其中,頭部機構由於佔據市場多數份額而顯示出重要作用,對於上市公司群體的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 使用「馬太效應」,讓娃學會解決困難
    而且當孩子陷入到這種畏手畏腳的狀態中時,他可能會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變得愈發的膽小怕事。馬太效應是什麼?馬太效應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好的會更好,差的就會更差,如果你的學習一直都很好,那麼很有可能你會一直保持下去,因為你已經進入一個好的狀態當中,如果你的學習一直都很差,那麼很有可能接下來的學習你依然是很差。
  • 普通人要如何破解財富「馬太效應」?兩個策略從容應對!
    」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簡單地說,就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因為富人佔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更容易通過各種手段,來增加財富。馬太效應最早出自於<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故事。有一個國王分別給三個僕人,一人一錠銀子要他們去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