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2017年,一部《逃出絕命鎮》紅極一時,成為了媒體和影迷口中的「2017年首部佳片」。
同時也讓我們認識了40歲卻是好萊塢新晉導演的喬丹·皮爾。
這部電影以恐怖片的即視感和巧妙的劇情反轉贏得了不少觀眾的芳心,讓人眼前一亮、回味無窮。
最終它也沒有辜負影迷們的期望和喬丹·皮爾的一片苦心,獲獎無數。
其中就包括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和2018帝國電影獎最佳劇本。
國內豆瓣也給出了7.7分的評分,位列2017年度評分最高恐怖片排行榜第一名。
自此喬丹·皮爾「一炮而紅」,成為了好萊塢炙手可熱又獨具風格的新晉導演。
2019年3月,又一部由他執導的電影出現在大眾視野,那就是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我們》。
該片作為開幕片在西南偏南電影節首映,並於2019年3月22日在北美地區正式上映。
有著喬丹·皮爾的名號,再加上國內一些影評人的吹捧,不少觀眾帶著對於《逃出絕命鎮》的意猶未盡慕名前去觀看這部《我們》,然而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國內豆瓣僅僅給出了6.5分的評分,這與當年的《逃出絕命鎮》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
就個人而言,小麥覺得不是這部電影不好,而是它的預期管理沒有做好。
本身就有前作《逃出絕命鎮》在那裡擺著,觀眾對於它的期待值必然很高。
而國內這些影評人又一味抬高它的地位,導致觀眾帶著更高的預期前去觀看,結果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心理落差自然是一落千丈。
就像2019年3月上映的那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前期噱頭太足,後期不少觀眾觀看完不僅不悲傷,還笑了。
這也為我們這些撰寫影評的工作者深深上了一課,推薦可以,但不要沒有底線。
在我看來,這部《我們》的確沒有那樣驚人,甚至和《逃出絕命鎮》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但在某些程度上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一文不值」。
為什麼這樣說呢?且往下看。
作為一部恐怖電影來說,《我們》並不合格。
它既不像佐米·希爾拉的《孤兒怨》那樣利用人性讓人背脊發涼,也不像溫子仁的《潛伏》那樣利用鬼怪來將你帶入一個真切的靈異世界。
換句話說,它不恐怖,也不驚悚,僅僅帶著一點點血腥。
它更像是史蒂芬·金的作品,利用一個恐怖形象來展現時代和社會的弊病與種種問題。
不過事實證明,喬丹·皮爾的「功力」與史蒂芬·金老師相比還是有所差距的。
在《逃出絕命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喬丹·皮爾對於黑人的種族歧視問題和階級問題有著一種「執念」,在這部《我們》裡也沒有例外。
這從片名就可以看出來,該片的英文名是《US》,既是「我們」的意思,又代表著美國United States的縮寫。
它所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一場自己和「自己」之間的殺戮。
影片開始,女主角阿德萊德在小的時候跟隨父母來到遊樂場,被海灘上的一間小屋所吸引。
出於好奇的她走了進去,卻在裡面遇見了另一個「自己」。
小麥以為這只是個引導劇情的開篇,沒想到竟是喬丹·皮爾從一開始就設下的「圈套」。
畫面一轉,來到了阿德萊德現在的生活。
長大成人的她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家庭,由於當年的經歷,她對於自己的兩個孩子格外緊張。
一家四口回到當年的那片沙灘度假,而一系列詭異的事情也隨之而來。
當阿德萊德告訴了丈夫當年自己曾在沙灘小屋中遇見過另一個「自己」之後,四個紅衣人闖入了他們的房子。
這四個紅衣人,與他們一家四口的長相一模一樣。
與此同時,更多的人遭遇了和這一家四口同樣的事情,一場自己與「自己」之間的殺戮就此展開。
那麼這些突然出現的紅衣人究竟是何來頭呢?
原來他們是被政府拋棄的實驗產物,生來便只能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游離在地下。
表情僵硬,不會言語,茹毛飲血,就像是一群沒有進化完全的野獸一般。
地上和地下兩個世界,兩個人群的生活環境天差地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地上的人們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享受著新鮮的空氣,品嘗著美味的食物,嬉戲玩鬧,談情說愛。
而地下的世界終年昏暗,人們只能以吃帶血的兔子為生,他們無法伸張正義,更無法獲得自己的人身權利。
當紅衣人被問及「你是誰」的時候,她只是說了一句:我們也是美國人。
我想言外之意就是我們同生為人,同為美國人,憑什麼你們享受著生活,我們就只能夠隱忍在地下,像一群牲畜一般?
可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就真的全都富足、美好嗎?並非如此。
黑人家庭只能用別人剩下的遊艇,白人家庭生活在智能化和現代化的家中。
那個出現在遊樂場裡的流浪漢在整個大環境之下顯得如此突兀,就像美國街頭無數的流浪者一樣。
身在同一個世界,卻與片中的地下居民沒什麼兩樣。
種族歧視和貧富差距始終是植根於美國社會中無法迴避的問題。
儘管國家已經極力著手解決,近幾年奧斯卡也無時無刻不在宣揚「政治正確」,但不得不承認,這兩個問題還是很難徹底得到解決。
也許只有當人人都處於相同的起點之時,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平等,消除階級和貧富差距吧。
就像片中生存在地下的紅衣人一樣,所有人都一無所有,自然也就沒有高人一等這麼一說。
除此之外,影片還有一點值得回味,那就是最後的反轉。
原來女主角阿德萊德自從小時候遇見了另一個「自己」之後,她們的身份便已經互換了。
真正的阿德萊德進入了地下世界,並領導地下居民們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和生活。
而身為實驗品的阿德萊德來到了地上世界,多年以來卻被同化,遺忘了自己原本的同胞。
這樣的變化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總而言之,這部《我們》算是中規中矩。
好的是我們依然能夠從中看到喬丹·皮爾的「野心」。
不好的是它的故事遠沒有《逃出絕命鎮》那樣拍案叫絕。
(本文由小麥撩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