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唯一靠譜的商船改裝航母,飛鷹級航空母艦,到底性能如何?

2020-12-18 騰訊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把商船改裝為航母並不少見,許多護航航母都是這樣被建造出來的。通常來說商船的極限,就是變成護航航母。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說日本的隼鷹號和飛鷹號,就是從商船轉變為了中型航空母艦。那麼這種商船變過來的中型航空母艦,到底性能如何呢?

一、早就做好準備的商船

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日本的海軍噸位被條約限制,遠遠低於了美國海軍噸位,只能達到其噸位的六成。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就產生了徵召民間船隻,戰時改造為軍艦的想法。於是日本海軍設立了獎勵制度,鼓勵民間造船廠在造艦時就對船隻留下改裝空間,或是添加軍用船隻的設計,以便於日本海軍在戰時將其改裝為軍用船隻。

而到了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失效時,各國就開始摩拳擦掌,希望紛紛拋出了新的軍艦設計,日本自然也不甘落後。為了儘快擴大艦隊規模,軍方也十分關注民間船隻的軍用改裝工作,甚至於願意直接為建造方投入資金補貼。最終在1938年,出臺了《大型優秀船舶建造助成制度》,鼓勵民間建造能夠改裝為航母的大型商船。

有鑑於此,日本遊船株式會社決定建造兩艘排水量達26500噸的超豪華郵輪——橿雲丸和出雲丸。如果從表面上看,這就是兩艘大型郵輪,建造名義也是為了1940年東京奧運會的乘客接送任務。在1939年,兩艘郵輪在三菱的長崎造船廠開工和川崎的神戶造船廠開工建造。事實上,這兩艘郵輪本身就是按照海軍航母標準建造的。

在設計上這兩艘郵輪不僅擁有嚴整的水密艙布局和結實厚重的倉壁,也為機庫、彈藥庫、航空燃料庫等設施,預留了足夠的改裝空間另外中上層的客艙也可以快速拆除,將其改裝為航母甲板,而鍋爐的煙道也經過特殊設計,可以輕易的傾向於右側船舷。可以看出,這一切的設計都是為了將其改裝為航母而設計的。區區一紙條約就想讓日本不造航母?在當時肯定不是現實的,這兩艘郵輪就是打擦邊球,奔著航母來造的。

二、飛鷹和隼鷹

按說橿雲丸和出雲丸本應該先成為豪華郵輪,為奧運會的乘客運輸而服務。不過很不幸的是,因為1940年世界局勢風雲突變,不僅德國在歐洲到處點燃戰火,日本自己在亞洲也不乾淨,再加上太平洋上和美國摩擦不斷,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增加。所以說這兩艘郵輪在中途就被改為建造航母,其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增加日本可用的航空母艦數量,以期未來在和美國的戰爭中,能作為可用的航空母艦使用。

按照之前預留的空間,日本自然很容易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其中橿雲丸號改裝為隼鷹號,而出雲丸改裝為了飛鷹號。也儘管出雲丸是橿雲丸級郵輪的二號艦,但因為改裝後比一號艦改裝的隼鷹號先下水,所以這一級航母的名字也就被命名為了飛鷹級中型航空母艦。可儘管比飛鷹號晚下水,但隼鷹號仍舊早對方一步在1942年5月3日服役。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一些資料裡錯誤的將這一級航母稱之為隼鷹級,這實際是錯誤的。

經過改裝後,飛鷹號和隼鷹號的標準排水量均為24140噸,不過滿載排水量卻有所不同,前者為27500噸,後者為28300噸。二者其他指標則相同,長度均為219.3米,寬度為26.7米,吃水深度均為8.15米。可攜帶重油均為4100噸。可裝載零式艦載戰鬥機15架,九九式艦上爆擊機20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18架,合計為53架。

而飛鷹級中型航母在許多設計上都有很多獨到之處,比如它的螺旋槳直徑5.5米,僅次於大和級戰列艦。並且擁有與翔鶴號相同的球鼻艦艏可以減少興波阻力,航速達到25.5節。其率先採用的斜立式煙囪,這種設計在後來的大鳳號航空母艦上也有運用,可以說是做了技術驗證。雖然在性能上,飛龍級中型航母與蒼龍級正規航母相比,在航速,載機量上都略遜一籌,但飛龍級中型航母仍舊是日本海軍中為數不多靠譜的商船改裝航母,並且能夠具備機動作戰能力。

三、飛鷹級始末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率先服役的隼鷹號趕上了策應中途島的阿留申群島作戰,隼鷹號加入了北方部隊,向阿留申群島方向進攻。當時隼鷹號上有零式戰鬥機20架和九九式俯衝轟炸機19架,6月3日,13架零式艦上戰鬥機和15架九九式艦上爆擊機從隼鷹號上起飛去轟炸荷蘭港。

第二日,隼鷹號再派出5架零式艦上戰鬥機和11架九九式艦上爆擊機對荷蘭港進行較大破壞的空襲。之後北方部隊收到要南下支援中途島的命令,但在前去途中已收到日軍慘敗的消息,而決定回到阿留申繼續支援陸軍的登陸作戰,直至6月24日才返回日本

而在阿留申群島戰役後,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損失慘重,原本是輔助力量的隼鷹號和稍後服役的飛鷹號也成為了日本機動艦隊的中堅力量。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隼鷹號和飛鷹號一同參加了戰鬥,但途中飛鷹號故障只能返回,而隼鷹號則對瓜島的美軍展開了襲擊,並且在10月26日的聖克魯茲海戰中,先後擊傷了南達科他號戰列艦和聖胡安號輕型巡洋艦。而最為輝煌的戰果,莫過於重創了美國大黃蜂級航空母艦,導致了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最終被迫放棄,並被日軍驅逐艦捲雲號和秋雲號擊沉。

隼鷹號航空母艦一戰成名,而飛鷹號航空母艦就略顯倒黴。在1943年6月,飛鷹號航空母艦在三宅島附近不幸遭遇了美軍潛艇「炮彈魚號」。炮彈魚號當即對飛鷹號發射了魚雷,飛鷹號航空母艦當即被命中三枚魚雷,其中一發未爆,一發未造成劇烈損失,但最後一發卻擊中了一號鍋爐室,導致了其航速大幅度下降。好在改裝前的設計紮實,再加上護航船只得利,飛鷹號航空母艦得以返回橫須賀港進行維修。

不過隼鷹號航空母艦和飛鷹號航空母艦的好運氣似乎就這麼到頭了,因為它們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馬裡亞納海戰。在這次戰役中,倒黴的飛鷹號航空母艦在1944年6月20日晚18點50分遭美軍艦載機發射的魚雷命中,左舷輪機室起火,喪失了航行能力,並在下午7:00左右,左舷後部引發大爆炸沉沒。

而隼鷹號也被直接命中2發炸彈,還吃了6發至近彈,這讓隼鷹號的煙囪被炸飛,飛行甲板也被炸爛。但隼鷹號並未被擊沉,而是成功地返回日本並於吳港修復;但是這時候日本已經沒有像樣的艦載航空兵戰力,隼鷹號只能擔任運輸艦任務。

因為隼鷹號在大修而錯過雷伊泰灣海戰,所以它只能作為大型貨船從事後勤補給的運輸任務,1944年12月9日清晨,隼鷹號完成運送物資至馬尼拉返回佐世保時,在野母崎海域女島附近遭美軍潛艇紅魚號及鬼蝠號聯手攻擊。隼鷹號的艦艏與右側機械室各被打中一枚魚雷,艦首段被炸爛10米,但船內缺乏可燃物資的狀況下未造成進一步災情,這使隼鷹號逃過立刻沉沒的命運,並能使用左側引擎以13節左右的航速返回佐世保。不過隼鷹號也因此無法修復,直至戰爭結束都停泊在佐世保軍港內,並在戰後被美軍拆毀。

結語

作為日本海軍民轉軍的典型,飛鷹級航空母艦可謂是日本海軍為數不多的成功之作。相比於那一票不合格產品,飛鷹號和隼鷹號可謂是戰功赫赫。不過,日本海軍卻沒有如同美國那樣,依靠戰時標準船來生產改裝航母,比如溫哥華造船廠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因此飛鷹級註定只是日本落後造船理念下的意外之作,對戰爭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最終被歷史遺忘。

參考文獻:《舊日本陸海軍航空母艦全集》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相關焦點

  • 兩手都要抓的典型,日本Junyo「隼鷹」級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隼鷹」級航空母艦共有兩艘,「隼鷹」為一號艦、「飛鷹為」二號艦,其前身為客輪「橿原丸」。1939年3月於三菱長崎造船廠開工,1940年10月客輪尚未完工即被日本海軍徵用而改造成航空母艦。 「橿原丸」(Kashiwara Maru)的設計噸位為27500噸,航速24到25節,乘客890名左右。「隼鷹」1941年6月26日下水,1942年5月5日服役。在設計階段就考慮戰時改裝為航母的能力。水密隔艙按軍艦標準布置。
  • 從大型巡洋艦改造為航空母艦,勇敢級航空母艦的性能到底如何?
    而作為最早的英國正規航空母艦,勇敢級在實戰中的表現到底如何呢?一、從大型巡洋艦到航空母艦在1922年時,為了避免新一輪的海軍競賽引發新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的海軍強國籤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根據這項條約的規定,各國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噸位被做了嚴格限制,這就避免了發生新一次的海軍競賽。
  • 中國航母的起步:張大帥改裝的水上航空母艦,最終自沉於青島
    到了1922年,日本建造了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鳳翔號。而與此同時,中國正處於分裂的狀態,各方軍閥割據,根本沒有辦法和日本一樣舉全國之力造艦,而是靠購買歐洲一戰淘汰下來的艦船來改裝,組成艦隊。鎮海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系軍閥張作霖險些被敵軍軍艦一發火炮帶走。戰後痛定思痛的張作霖決定花血本來組建海軍,並花大價錢挖來了海軍人才沈鴻烈。
  • 二戰海軍最佳應急品,獨立級航母臨危受命,一群小身板挑起大梁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中有這麼一級航母,它的噸位僅僅比護航航母大一點,但是卻真正發揮出艦隊航母的威力,並且在美國海軍最艱難的時刻送來希望,這就是獨立級航空母艦。
  • 「有槍無彈」,舊日本海軍「尷尬」的雲龍級中型量產航空母艦!
    舊日本海軍的航母發展在早期是非常成功的,1911年啟動航空母艦的研發工作,1922年率先下水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鳳翔號,1941年成功運用六艘航母完成了史上第一次航母作戰(偷襲珍珠港),在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29艘各型航空母艦,其規模曾一度超越美太平洋艦隊,聯合艦隊也一度憑藉這些「海上巨獸」橫掃太平洋。
  • 二戰時期航母白菜價麼?為什麼日本能夠拿出來那麼多航母?
    作為科技強國的美國,航母技術無疑是最為先進的,美國擁有著全球三分之二的航母數量,還一直保持著航空母艦的技術優勢。有航母的國家在世界上屈指可數,但這其中並不包括日本,戰後的德國和日本是被限制發展軍事力量的,不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不能配有航空母艦。不過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發展航母技術。
  • 鳳翔號航空母艦,日本的第一艘航母,現代航母的開端
    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建造的,但是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則是日本建造,其就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同時呢鳳翔號航空母艦也是日本的第一艘航母。在1917年英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後,在1918年英國海軍決定建造的新的航母。而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本,也是很早就關注了航母。在獲悉了英國將建造新的航空的時候,日本便提出了自己的航母計劃。
  • 一艦四用空勞碌,炮下絕戶無人知,日本海軍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其次她的戰沉經歷在日本海軍中獨一無二,她是日本海軍唯一一艘和敵方水面艦隻玩炮戰並被擊沉的航空母艦,也是日本海軍唯一一艘死完了一戶口本的航空母艦。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海軍熱衷於建造水上飛機母艦。一方面當時航空技術進步,水面艦隊需要飛機履行偵察、支援的職責;另一方面,造水上飛機母艦可以規避華盛頓和倫敦海軍條約對航空母艦建造的限制。
  • 二戰時美國就有150艘航母,為何我國造了這麼久,至今只有2艘?
    並且噸位相對較小,其大型航母也一般在3萬噸左右。因此這些航母的建造時間和建造相對來說較為簡單,能夠快速建造。其次當時航空母艦主要起降地為螺旋槳式戰機,該型戰機重量較輕,起飛距離較短。很多時候一些大型的商船將上層建築全部拆掉,換成直通甲板之後便搖身一變成為了航空母艦。
  • 流水線模式生產的航空母艦——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這些護航航空母艦雖然單艦性能根本無法與艦隊級航空母艦相媲美,但勝在建造速度快、成本低,解放了艦隊級航空母艦的任務,強有力的彌補了海上航空兵力不足的問題,也通過租借法案不斷輸出到英國、加拿大等盟國。本篇文章將重點介紹建造數量最多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 被蘇聯擊沉的德國航母,還使用了日本航母技術,卻從未走向戰場
    而當時德國海軍也並不希望通過這兩艘通過民船簡單改裝而來的航空母艦,就可以和法國海軍進行正面對抗。德國海軍只是希望這兩艘航空母艦能夠擴大德國海軍的海上搜索範圍,讓德國海軍儘量避免和法國海軍的海上主力艦隊正面對決。不過後來隨著形勢的緩和,這兩艘「應急航母」並未能順利誕生。
  • 韓國擬建可搭載戰鬥機「準航母」,與日本開展「航母競賽」?
    就LPH-II與「出雲」級誰更具優勢,李傑認為,目前來看,韓國LPH-II的發展理念在東北亞地區較為超前。「鑑於韓國的LPH-II是重新整體設計,而不像日本計劃將現有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改裝成輕型航空母艦,所以LPH-II的整體性能要優於『出雲』級。」
  • 被稱為航母的最佳應急品,二戰美國的「獨立級」輕航母
    美國的「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是由「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艦體改造而來的,整個改造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就是縮短工期,以便儘快投入作戰,因為在戰前美國海軍在航母數量上和日本海軍存在很大的差距,鑑於美國新的大型艦隊航空母艦短時間內無法服役,所以美國迫切需要緊急改裝一批輕型航空母艦來彌補航空母艦的不足。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在《戰艦世界》遊戲當中,戰列艦搭載魚雷是用於肉搏,但是在當時的戰場環境之下,戰列艦搭載魚雷,主要是為了擊沉商船。後期由於魚雷的作用不大,伊勢級戰列艦在1937年的大改裝以後,將魚雷發射管取消了。由於將整艘戰列艦改裝成全甲板航母,難度較大,工期較長,加上日本海軍內部仍然對於戰列艦威懾力具有自信,於是日本海軍,將伊勢號尾部的兩座雙聯裝炮塔拆除,並鋪設長達70米的飛行甲板,甲板之下將彈藥庫改造成機庫。
  • 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拜託,隔壁泰國的一艘航空母艦隻有一萬噸以上,好嗎?我們的遼寧船只有6萬噸。大和號戰艦總長260m。它應為中型航空母艦的長度。該船寬39m,而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僅寬40m。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27節,相當於1.852公裡。您知道,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只有35節。當然,與當前的軍艦進行比較有點不切實際。當時,除了日本改裝的信濃號航母外,世界上沒有其他航母可以與大和號相提並論。
  •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半途夭折的航母計劃
    1942年3月德國海軍決定恢復於1940年停建的齊柏林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同時還在全國乃至歐洲淪陷區範圍裡四處搜羅能夠改裝成航空母艦的船隻試圖解燃煤之急,在這一時期德國海軍提出了數個緊急改裝航母方案,但這一航母狂熱只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巴倫支海海戰的失利以及海軍總司令埃裡希.雷德爾的辭職而告終,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德國海軍的這些改裝航空母艦計劃。
  • 二戰日美航母數量對比,美國一個月服役三航母,日本投降時還剩什麼?
    因此就算是2艘,甚至是3艘該級護航航母,也難以與一艘類似翔鶴級匹敵(最高能夠搭載90架、航速最大34節、編制近1700人)。甚至來說,還有商船改造過後的護航航母,僅能搭載十幾架飛機這樣的存在,同時與二戰時期日本這種"窮國",進行對比,僅護航航母CVE一項的建造數量,就是日本海軍所有航母數量的3倍之多,因此美國的護航航母並不能再納入對比範疇。
  • 世界上能造航母的國家屈指可數。是沒錢,還是航母太沒品?
    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韓國和日本都有能力建造大型的船隻,而且這兩個國家也是造船大國,但是他們卻沒有能力製造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這就說明航空母艦數量稀少的原因並不是很多國家無法建造大型船隻,船都能建造出來,但是航母需要的技術很多,其中包括雷達系統,通信指揮系統以及艦載機都要集成,特別是艦載機,不是幾個國家都能研製出來的,這也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航空製造能力,既然航母這麼難造,那麼這些國家到底是造不起還是覺得航母太雞肋呢
  • 高盧雄雞是否能再創輝煌,法蘭西歷史上的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作為現代工業的縮影、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一直是各國競相追逐的對象,無論是自建還是購買,都想擁有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艦。 法國現在只有一艘航空母艦在役,那就是戴高樂號航空母艦。雖然法國只有一艘航空母艦,但也是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
  • 舊日本海軍把戰列艦改裝成航母,加賀號誕生了
    文/U156這兩天傳來一個消息:當年在中途島海戰中三艘抱團扎堆最後死一塊兒的日本航母其中有兩艘被找到了。一艘已經確認為加賀號,另外一艘目前暫時被推定為赤城號。在等待考察隊傳來更多消息的同時,我們來聊一聊這兩艘第一航空戰隊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