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馬氏家族

2021-02-07 華商縱談



來源:最愛歷史(ID:solovehistory)
漢光武帝劉秀念其年老,本來不同意他的請戰。但馬援一再請求,說:「臣尚能披甲上馬。」劉秀讓他上馬一試,只見馬援據鞍顧盼,威風不減當年。這是建武二十五年(49年),東漢開國名將馬援,最終在徵討武陵蠻的路上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夙願。扶風馬氏,這個文武全才的傳奇家族,憑藉馬援一生戎馬,在漢代名揚天下,也成為後世馬姓中名聲最響亮的一支。趙奢是個牛人。他一生的高光時刻,一是在任田部吏時秉公執法,因為平原君家沒有依法交稅,處死了他九個家臣,由此得到平原君的賞識,被推薦給趙王。另一次,是在閼與之戰中,指揮趙軍擊敗了如狼似虎的秦軍。之後,趙奢因軍功被封為馬服君,封地位於今邯鄲西北。他有個兒子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慘敗於秦將白起,導致四十萬士卒被坑殺,自己戰死沙場,趙國元氣大傷。或許是出於戰敗後承受的罪惡感,趙奢的另一個兒子趙牧及其後代,不再以趙為姓,而是以馬服君的封號改姓馬。

秦漢之際,馬服君子孫作為六國貴族後裔被遷往鹹陽。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徙陵」制度,郡國豪傑與資產超過300萬的富豪大都被遷到茂陵附近,這一支馬氏子孫又被迫到扶風(包括今陝西扶風縣)一帶定居,由此逐漸發展成為赫赫有名的扶風馬氏。在當時,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並稱三輔,位於漢帝國的中心。馬氏家族雖然作為豪族受到中央的監管,但也得以躋身朝堂。趙奢的五世孫中,馬通多次出徵匈奴,立有戰功,在巫蠱之禍中領兵鎮壓太子劉據的軍隊,封為列侯。另有一個叫馬何羅,是馬通的兄長,任侍中僕射,屬於皇帝的親信之職。在群星閃耀的漢武帝時代,馬通兄弟不算大人物,卻因捲入武帝晚年的政治事件,險些被滅族。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昏聵釀成的悲劇。他的兒子,原本將繼承皇位的衛太子劉據由於受到無端猜忌,惶恐之下起兵誅殺奸佞,兵敗身死。那個攜私報復、挑撥漢武帝父子關係的佞臣江充,是邯鄲人,與同為趙人出身的馬通兄弟過從甚密。巫蠱之禍中,馬通兄弟在站隊時毫不猶豫地選擇幫皇帝鎮壓太子,既是為好哥們兩肋插刀,也是忠心護主。但這事壞了。巫蠱之禍後,當事人漢武帝表示非常後悔,知道太子死得冤,開始追查當初誣陷太子的黨羽。馬何羅擔心因此獲罪,決定鋌而走險,幹一件大事。他憑藉作為近臣的便利,趁著一天早晨,漢武帝還未起床時,偷偷抽出刀刃逼近,想要一刀將漢武帝刺死。

說時遲,那時快,大臣金日[mì]磾[dī]及時察覺到馬何羅的反常舉動,大聲喊人救駕,自己衝過去死死地抱住馬何羅,把他攔下來。金日磾不愧是匈奴人,身體倍兒棒。馬何羅隨後伏誅,被改名為「莽何羅」。扶風馬氏家族因為此事在西漢一朝長期受到冷落,直到馬援的出現,才再度興起。西漢末年,伴隨著王莽篡權,朝中也出現了新一輪的洗牌。當時,馬援的幾位兄長都得到王莽提拔,大哥馬況一度出任河南太守,被授以奉祿二千石的高官。哥哥們專門給馬援請了大儒滿昌當老師,給他教授《齊詩》,但少年馬援志不在句讀之學,只想到江湖上闖蕩一番。馬況理解弟弟的志向,對馬援說:「你會是大才,但可能大器晚成。」於是,年輕的馬援走了一條非主流的路,他因私自釋放一名囚犯而逃往北地(今甘肅慶陽市)放牧為生。此後二十多年,馬援遊牧於隴右,基本都在大西北度過。在流落邊塞時,馬援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幾年後,馬援創業成功,發了財,管著幾百戶人家,有牛馬羊數千頭,谷數萬斛。他又說:「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這是說人發達了,貴在能救助他人,否則就是守財奴。馬援身體力行,將所獲錢財全部散給弟兄朋友們,自己依舊過著遷徙的遊牧生活。後來,馬援躍居高位後,也勸誡其他官員說:「凡人為貴,當使可賤。」這是說,人這一輩子啊,想要過富貴的日子,就要能過貧賤的日子。天下大亂,善養牛馬的馬援受時代裹挾,也加入到亂世的逐鹿中。他投靠的第一任老闆是隴右割據勢力隗囂。在隗囂麾下,馬援作為使者分別出使了稱帝於蜀的公孫述與建立東漢的劉秀。公孫述接見馬援時大講排場,前呼後擁,擺起了皇帝的架子。馬援和公孫述是扶風茂陵同鄉,交情不錯,兩人見面後「握手歡如平生」,相處得十分愉快。但馬援對老友妄自尊大的做法不以為然,他回去後對別人說:「公孫述不學周公吐哺接納國士,圖謀成敗,反而只注重修飾邊幅,如人偶一般。這傢伙如何能得天下?」之後,馬援前往洛陽,見到漢光武帝劉秀,場面大不相同。劉秀不裝腔作勢,而是儀容甚簡地接待馬援,還跟他開玩笑說:「卿遨遊二帝間,今見卿,使人大慚。」馬援與劉秀相處後,發現他才是真正的好老闆,戰略遠景高,員工福利好,值得自己跳槽。於是,馬援說了另一句有名的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不久後,馬援借隗囂派遣長子入質洛陽之機,帶領家屬歸附劉秀。在東漢初年的統一戰爭中,馬援聚米為山,在沙盤上為劉秀制定作戰對策,平復了自己生活多年的隴右,並鎮守隴西之境,安撫羌人諸部。調任中央後,馬援又領兵出擊,平定了交趾、匈奴、烏桓等叛亂,被授予「伏波將軍」稱號,封為新息候,成為炎手可熱的新貴。一次慶功宴上,馬援豪言:「男兒應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怎麼能臥於床上,只顧享受天倫之樂呢?」馬援心懷豪情壯志,在為東漢打下江山的同時,也成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建武十六年(40 年),今越南北部的交趾發生了二徵之亂。徵側、徵貳兩姐妹為向交趾太守蘇定復仇,聯合當地豪族,起兵叛亂,迅速攻下六十五城。馬援臨危受命,帶兵南下徵討,平定叛亂,誅殺二徵姐妹。為加強漢帝國對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均在今越南北部)的統治,馬援在林邑(今越南順化附近)樹立銅柱,作為西南邊境的界標,並在交趾開闢道路,興辦水利,因地制宜地修正漢律在當地實施的矛盾之處,因此受到越人的擁戴。唐代,馬援的後裔馬總為安南都護時,又在漢朝故地復立銅柱,進一步加強了西南地區民眾對中土的認同感。明朝人編《廣西通志》時也記敘了馬援銅柱的影響力,「千百年來,交人顧視銅柱,信如蓍龜,終不逾跬步,以爭盡寸之地。」後來,「銅柱堂」成為中華馬姓的一個重要堂號,與「扶風堂」皆出自扶風馬氏。在馬援生前南徵的戰場,即中國南方的湖南、兩廣等地,乃至遠在天涯海角的海南,都有祭祀馬援的伏波廟或相關歷史遺存分布。清人喬萊在《遊伏波巖記》中就說:「粵人祠伏波,如蜀人祠諸葛。」出徵交趾之時,馬援聽聞兩個侄子馬嚴馬敦平時喜好議論是非,而且與俠士來往,就寫了一封家書寄給他們。這篇著名的短文《誡兄子嚴、敦書》,堪稱馬援留給後世子孫的家訓: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者也。馬援在書信中告誡侄子要善於向他人學習,但要選擇性地學習,比如龍伯高與杜季良,都是值得敬重的人,前者為人誠懇厚道、謙虛清廉,說出的話沒什麼可以挑剔的,值得學習,後者豪俠好義,喜歡主持公道、亂交朋友,我很尊敬他,但不希望你們跟他學習。
馬援接著說,學龍伯高而不得,頂多畫天鵝不成,仍有些像鴨子,學習杜季良不成,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馬嚴、馬敦聽從叔父的教誨,從此端正學習態度,終成當朝名臣,被時人稱為「鉅下二卿」。書信中提及的杜季良,為人尚義任俠,與當時另外兩家豪族梁氏、竇氏頗有交情。杜季良的仇人得知當朝重臣馬援寫了這麼一封信,就向漢光武帝告狀,說陛下,您看這個杜季良多壞啊,馬援將軍還不遠萬裡寫信告誡他的侄子,梁、竇兩家的年輕人梁松、竇固就跟他結交,這不是敗壞風氣嗎?這兩個年輕人可不好惹。梁松娶了劉秀之女舞陰公主,竇固娶了涅陽公主,此二人,都是駙馬爺。杜季良的仇人本來是要告杜季良,卻牽扯到梁松、竇固二人。劉秀得知後,把這兩個女婿叫來痛罵了一頓,梁、竇二人叩頭流血,才不被問罪。尤其是梁松十分記恨馬援。到了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最後一次徵討今湖南武陵地區的五溪蠻時,梁松的仇恨終於爆發。

南方氣候炎熱,這一戰,馬援的先頭部隊在得到劉秀的同意後,選擇從險道進軍,遭受挫折,年老的馬援染病,許多士卒也因水土不服病死。劉秀派梁松到前線責問主將,調查情況。梁松到前線時,64歲的老將馬援已不幸病逝於軍中。本來馬援作為功勳元老,應該生榮死哀,軍中要趕緊派人告知朝廷,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梁松卻趁機構陷馬援有罪,以此激怒漢光武帝。在梁松誣陷馬援後,與馬援有隙的大臣也上書指責他在南徵時收受了一車「明珠文犀」的賄賂。所謂的「明珠」,其實是馬援從交趾帶回的薏苡種仁(又叫苡仁、米仁),這種果實有清熱利溼的功效,可治療風溼痺痛,不過是馬援為緩解徵戰多年的職業病而食用的藥材,卻被說成是子虛烏有的明珠。伴君如伴虎。不明真相的劉秀聽信讒言,在盛怒之下收回了馬援的新息侯印綬。馬氏一族面對皇帝突如其來的問責一籌莫展,不敢再與賓客故人相會,只能先在城西買了幾畝地,將馬援的屍體草草安葬。之後,馬援之侄馬嚴與馬援的妻兒以草索相連進宮請罪,先後六次上書訴冤,才得以擺脫冤屈。一代忠臣名將,在沙場上實現了馬革裹屍的抱負,卻敵不過政敵的攻訐與帝王的喜怒無常。漢明帝劉莊即位後,在洛陽雲臺閣追思中興名臣,列雲臺二十八將,命人繪功臣畫像,與二十八星宿一一對應。雲臺二十八將中為何沒有馬伏波,這是自古以來頗有爭議的一個問題。當時,東平王劉蒼看了這些畫像後,就大感意外,問漢明帝:「何故不畫伏波將軍像?」明帝笑而不答。漢明帝這一笑,堪比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琢磨了近兩千年。有人認為,馬援晚年功高震主,死後蒙冤,不將他列入二十八將,應是出於帝王心事。但更多人認為,這是因為馬援之女為明帝皇后,當時馬氏是外戚,漢明帝為了避嫌而未將其列入。明德皇后馬氏年少時就開始幫母親管理家事,好誦讀《春秋》、《楚辭》等古代典籍,是一個聰慧的少女。史載,馬氏身材高挑(七尺二寸),還有一頭秀髮,她13歲選入宮中侍奉漢光武帝的皇后陰麗華,因才貌出眾得到陰麗華力挺,C位出道,嫁給了其子劉莊。漢明帝劉莊即位後,永平三年(60年)的立後事件中,馬氏又在陰太后的支持下被立為皇后。由此,扶風馬氏成為外戚家族,在馬援冤案後重回鼎盛。在楚王劉英謀反案中,數以千計的人受到牽連,其中大多無辜,馬皇后一有機會就向漢明帝辨明,解救了很多蒙冤的人。漢明帝從此對皇后刮目相看,每次一有棘手的問題,就會問問她的意見,以國家政事「數以試後」。馬皇后謹記馬援的家訓,執掌後宮時明曉大義,清廉謙遜。她大概屬於素顏美女,平時在後宮力行節檢,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看到自己娘家有人衣著華麗,還命人斷絕了每年給他們的資助。與馬皇后的賢明相對應,馬氏家族雖貴為外戚,在朝任官幾乎都不顯赫。因此,在東漢外戚、宦官當道的時代,馬氏沒有成為一支禍亂朝堂的外戚力量。後來,漢章帝劉炟即位,要給其養母馬皇后的家人封侯,馬皇后再三推辭,並為此專門頒布了一道懿旨。在這篇文章中,馬皇后說,陛下的馬家舅父如今個個顯貴,而我身為太后,食不求甘,穿著簡樸,這就是為了讓外戚好好反省自己。我前幾天過濯龍門,那些去馬家問候請安的人,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家中的傭人穿著極盡奢華,而我車上的御者比起他們都差遠了。他們只知道享樂,無憂國忘家之慮,我怎麼能同意為他們加官進爵呢?最後,馬皇后直言:「吾豈可上負先帝之旨,下虧先人之德,重襲西京敗亡之禍哉!」她寧願不要眼前的富貴,也不願重蹈西漢外戚敗亡的覆轍。後來,馬援之子馬廖等人雖然封侯受爵,卻都辭官歸家,不再理政,保住了家族的安寧,也失去了外戚的榮耀。東漢時期,新的外戚勢力如竇氏、鄧氏、梁氏等相繼崛起,扶風馬氏的政治地位逐漸下滑,但其名聲沒有因此沉寂,反而傳揚得更加悠遠。扶風馬氏憑藉軍功成名,文化風氣也毫不遜色。明德馬皇后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我國古代第一位女史學家,她參與編著了《顯宗起居注》,比班昭補寫《漢書》早了約20年。前文提及的馬援之侄馬嚴,也不忘其叔父在家書中的教誨,晚年退休後在家教導子孫,親自傳授學業,使這一支馬氏子孫成為文化大族。馬嚴之子馬融為東漢大儒,一生博學多才、著述頗豐,被《後漢書》評價為「通儒」。馬融仕途上極不得意,鄧氏外戚當道時,他上《廣成頌》諷刺鄧太后不修武備,得罪了鄧氏;梁氏外戚當權時,他又得罪了飛揚跋扈的大將軍梁冀。因此,馬融長期受禁錮不用,流落於東漢的「國家圖書館」東觀,家裡一度窮得揭不開鍋。一般人受到這種打壓,可能就自暴自棄,想一輩子就這麼算了。但馬融不服輸。東觀是當時最大的藏書機構與史學館,馬融就在此專心求學,校訂五經、百家、傳記,不改文人的倔強品性。他在《長笛賦》中寫竹子奇險的生長環境,極富感染力,且詞句新奇,頗有想像力。在《圍棋賦》中,他將圍棋喻為治國用兵的工具,有幾分其叔祖馬援堆米成山的氣概。《琴賦》中,他率先提出了「琴德」的概念:惟梧桐之所生,在衡山之峻陂,於是遊閒公子,中道失志。居無室廬,罔所息置。孤煢特行,懷閔抱思。昔師曠三奏,而神物下降,玄鶴二八,軒舞於庭,何琴德之深哉!


他講課時常坐於高堂之上,放下絳紅色的紗帳,前面傳授學業,後面就命歌姬舞女唱歌跳舞,以此考驗學生的專注力。有這樣的老師,真是讓人羨慕。到八十八歲壽終正寢時,馬融已經桃李滿天下,門徒千餘人,其中最有名的弟子是北海鄭玄、涿郡盧植。鄭玄博採眾長,遍注今古文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堪稱東漢學者中的頂流。盧植也是東漢後期的名臣,參與平定黃巾之亂,為範陽盧氏的祖先。劉備年輕時曾是盧植門下弟子,也就是馬融的徒孫,曹操也是盧植的粉絲,稱讚其為「士之楷模」。

漢代扶風馬氏之文風有子孫、門徒繼承,武功亦後繼有人,出類拔萃者當屬漢末西北軍閥馬騰馬超父子。東漢後期,馬援有一個後裔馬平,投身西部大開發,在天水擔任基層官員,後留居隴西,娶羌女為妻,生下馬騰。身上流有羌族血統的馬騰身材高大,長得十分帥氣,在漢末亂世中起兵割據涼州,防禦北邊的少數民族,安撫西北各地民眾,在扶風馬氏的老家三輔地區備受擁戴(「三輔甚安愛之」)。曹操平定關東後,轉而攻略關中,派部下拉攏馬騰入朝。馬騰不得已入朝為官,將其在涼州的部曲交給長子馬超。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派夏侯淵、鍾繇取道關中,討伐漢中(今陝西漢中)的張魯。這下子誤會大了,西北軍閥馬超、韓遂等人都以為曹操出兵伐己,紛紛放下新仇舊恨,聯合起來反曹,領十萬大軍屯聚於渭河、潼關。馬超正是在潼關之戰中成名。他乘曹軍渡河之機發起突襲,差點兒一戰擒殺曹操,多虧曹操的職業保鏢、猛將許褚一手舉起馬鞍擋箭,一手撐杆,才拼死保住曹操一命。曹操在與馬超交戰時,也曾感慨:「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馬超雖然勇冠三軍,但無謀,他多次起兵反曹,身在朝廷的父親馬騰及兩個弟弟被曹操所殺,最後兵敗失去涼州的根據地,只好先後投奔張魯、劉備,活成了一個「杯具」。後世文學作品描繪了一個蜀漢五虎將「錦馬超」的形象。但在歷史上,馬超晚景是非常失意的,他死於蜀漢建立的次年。他大仇未報,卻身患重病,臨終前上書劉備,說:「臣宗族二百餘人,被曹操殺害殆盡,惟有從弟馬岱可以繼承我們宗族的血脈,臣將他託付給陛下,其他也沒什麼話了。」如今,扶風縣境內的法門鎮將軍馬家村、新店鄉西伏波村、南陽鎮邢馬村、杏林鎮馬家堡等10餘個村,都有扶風馬氏的後裔聚居。自明清以來,誕生了多位經學大家的安徽桐城馬氏,也出自扶風馬氏,為桐城歷史上的五大望族之一,人才輩出。浙江嵊州馬氏,除竹溪鄉上周村馬氏外,其他均出自陝西扶風。這一支出了一個「悔創阿里」的中國首富。中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出自長沙湖田馬氏,依照族譜來看,也是馬援的後代。臺灣苗慄縣有一座「扶風堂」,每年有眾多馬氏族人來此祭祖。還有許多馬氏宗親,前往陝西扶風縣尋根祭祖。馬氏扶風堂、銅柱堂分布廣泛,不勝枚舉,馬姓在漢族人口中,更是排名前二十的大姓。

扶風馬氏為何能在兩千多年間名人輩出,長盛不衰?答案,或許就在馬伏波那一句句千古名言中。樹立志向,馬援說:「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對待財富,馬援說:「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報效祖國,馬援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馬玉隆:《馬援家族與扶風馬氏》,《譜牒學論叢》第1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作者:最愛君。獲取更多好看文章,請關注最愛歷史。】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點一下右下角「在看」,以示鼓勵!

沒看夠?更多內幕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起底馬氏家族!其中一支出了一個「悔創阿里」的中國首富!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徙陵」制度,郡國豪傑與資產超過300萬的富豪大都被遷到茂陵附近,這一支馬氏子孫又被迫到扶風(包括今陝西扶風縣)一帶定居,由此逐漸發展成為赫赫有名的扶風馬氏。在當時,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並稱三輔,位於漢帝國的中心。馬氏家族雖然作為豪族受到中央的監管,但也得以躋身朝堂。
  • 扶風馬氏家族能文能武,為何還是「逃不過」走下坡路,險些滅族?
    據《新唐書》所記載的:馬氏「出自贏姓,伯益之後,趙王子奢為惠王將,封馬服君,生牧,亦為趙將子孫因以為氏,世居邯鄲。」在扶風馬氏的家族歷史上,有著趙牧這樣的猛將;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中,對於馬氏的軍事能力也是非常認可的。在西漢武帝時期,馬氏家族的馬通因為平定當時的太子謀反一事而被封侯;之後更是為抗擊匈奴立下了赫赫戰功。
  • 紀曉嵐正妻馬氏家族:從山西陵川走出去的名門望族
    這是因為紀昀的正妻馬氏是東光縣人。紀曉嵐在十七歲時,奉父母之命,娶東光縣馬永圖二女兒馬月芳為妻。馬氏家族是東光甲族之首,書香門第、科第相望。紀昀在《馬氏重修家乘》中寫道,「東光以馬氏為甲族,其他名德不具論。自明嘉靖以來,一支之中,登進士者凡九,亦云盛矣」。
  • 馬氏家族簡介
    家族逐漸得以興旺,並且最終使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在西漢時,馬姓中又增添了由馬矢姓改姓馬而來的一支,也逐漸得到壯大。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姓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時漢代時期,馬姓宗族大舉西遷到西北地區,後來再度東遷到黃淮地區。
  • 【馬氏】馬氏淵源
    就筆者目前所見到的馬氏家譜中,如山西柳林馬氏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續修的《西秦扶風馬氏宗譜》,江西樂平馬氏在民國續修的《扶風馬氏宗譜》中保存的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馬廷鸞撰寫的《序》等都有記載。所以,趙奢為趙武靈王其中一子是不容置疑的。
  • 《普濟堂馬氏宗譜》序
    2015年6月,馬在朝先生在浙江平陽縣騰蛟鎮參加第二屆中華馬氏聯誼總會代表大會,在這次會上,馬在朝當選為中華馬氏企業家總會常務副會長,會議期間,浙江平陽的馬必孝先生專程趕到會上找到馬在朝,希望他回高郵後能幫助找到馬俊家族的後人。
  • 馬氏家族簡介(附字輩、來源、名人)
    ,共建繁榮馬氏,傳播馬氏正能量。家族逐漸得以興旺,並且最終使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茂陵)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姓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時漢代時期,馬姓宗族大舉西遷到西北地區,後來再度東遷到黃淮地區。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馬姓人隨同前住,在福 建安家落戶,後發展成為大族。
  • 馬氏淵源,馬家人必須知道!深度解讀馬氏!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遷到秦都鹹陽後,秦始皇為了安撫馬興,封馬興為武安侯(武安,趙地名,在今河北省武安縣南),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又載,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怨
  • 【馬氏】第九屆世界馬氏宗親懇親交流大會
    經過全體馬家族人的共同努力,本屆大會圓滿完成大會議程,在和諧的氣氛中平安落幕。13日晚六點,全體宗親代表到相應的分會場參加迎親晚宴,觀看迎親晚會。晚八點半,各組團團長到華宇酒店芙蓉廳參加由大會組委會秘書長馬軍主持召開的團長極峰會議。參會的團長們進行了廣泛的溝通與交流。
  • 清明專刊(大城馬氏祭祖)
    丁酉年公曆四月二號周日,河北大城馬氏祭祖活動在郝莊舉行。馬氏族門歷史追溯炎黃至秦漢,源於河北邯鄲,繁衍於山西洪桐縣,經由趙姓改馬服姓氏,後稱馬氏,歷經朝代興替,名人輩出,多將帥武勇忠臣,明永樂十一年由山東遷址至此,當時有巨蟒危害鄉裡,傷人無數,我二世祖馬懷德,善騎射,乘快馬,持利斧斬蟒除害而身亡,縣令賜村名『好兒莊』封門楣『義勇』,後清乾隆御筆賜匾『民綏孽靖』,萬民敬仰,從此立廟宇,懸匾額,供利斧、懷德爺斬蟒圖像、及其祖宗排位,宗族家譜等,
  • 微播易:起底快手六大家族,品牌如何與老鐵對話?
    今天,微播易回歸佔據快手半壁江山的「家族」產業鏈,起底快手6大家族的商業能力,從而讓品牌走向快手進程,快進一步。退網50天的快手一哥辛巴,在6月14日回歸快手直播帶貨,全場銷售額超過12億,粉絲單日再增200w,在明星流量衝頂、企業大咖熟練的直播階段,依舊交出不俗的答卷。
  • 錦繡南歌王妃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 備受劉義康冷淡結局註定是家族...
    錦繡南歌王妃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 備受劉義康冷淡結局註定是家族犧牲品時間:2020-07-10 15:03   來源:昕薇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錦繡南歌王妃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 備受劉義康冷淡結局註定是家族犧牲品 近段時間,電視劇《錦繡南歌》正在熱播當中,劇中被稱作是白蓮花的彭城王妃備受大家的關注。
  • 永興縣樟樹鄉仙水村馬氏官廳古建築遺址
    來源:馬氏宗親會(一)大屋馬氏官廳簡介       在湖南省永興縣樟樹鄉仙水村,至今倖存一幢源自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的第三十三代後裔——馬氏家族官拜正八品的修職朗,儒林朗於清朝康熙中期建造的馬氏官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當時主要用來接待過往官員和家族居住,據文物部門考證,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湘南地區最大的
  • 走進桃林馬氏扶風堂(上)
    馬氏家族的精神風範(六為)為將:驍勇善戰,足智多謀。馬革裹屍,義無反顧。 為相:高策良謀,識見卓絕。股肱赤忠,高風亮節。 二十年後,由九世豫如公、喬齡公,十世邦霖公、光鼎公,十一世繼常公、士瀛公共同鑑修、編纂、採訪,歷一寒暑,於民國十年(即公元1921年)始成我桃林《馬氏族譜》。
  • 馬氏宗祠對聯,99%的馬氏宗親不知道的!!
    點擊加入馬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裡
  • 安陽馬氏莊園的家訓: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馬丕瑤家族世代耕讀傳家,《馬村志》載「吾家自明初遷鄴五百餘年,耕讀傳家。」馬氏家族受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具有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個人道德修養;面對西方文化的大量湧入,能夠吸取西方文化之所長,合理的運用到我國傳統文化中,順應時代發展,也壯大了馬氏家族。
  • 馬氏家譜——貴州 雲南 四川
    點上面「馬姓總群」加入馬氏家族
  • 馬氏祖先--馬服君!馬家人快看看!!
    點上面「馬氏家族總群」加入馬氏大家庭
  • 荀氏八龍、司馬八達、馬氏五常,三國人才輩出的世家大族!
    中國人的鄉土觀念是很重的,但是更重的恐怕是家族觀念,尤其在秦漢之際,都是大家族的生活模式。所以很容易出現人才扎推的狀況,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三國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荀氏八龍、司馬八達、馬氏五常。荀氏是戰國時期荀子之後,魏晉時期,荀氏家族應該是整個中原最有影響力的世族了。
  • 陳益峰:九曲朝堂,石柱縣原首富馬氏老宅
    馬氏,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筆者當年在石柱一中上學的時候,就聽說其大名,為川東首富。  馬氏,少時活潑多智,少年中科甲,錄為舉人,無意功名,遂遨遊商海,膽識過人,手腕超群,大獲成功, 家中堆金積玉、富甲天下,資產近百億。聞名四海,名震南國,而成石柱首富,世人謂之新陶朱公。  馬氏父子,為人和善,好幫助鄉鄰,仁義布及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