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物理的駐波與量子力學

2020-12-11 科學雜談高考加油站

寫這篇文章的動力來自於這個視頻,想解釋下出現這些美麗圖形的原因,但又覺得單純講一下駐波似乎又太簡單了,所以又把駐波在量子力學中的應用給讀者們分享一下,如果你沒有看過下面這個視頻,強烈建議觀察完視頻再往下讀。

一分鐘時間來了解聲音的形狀,上帝隱藏的美麗世界

首先我們從行波說起,這個大家在高中物理當中應該有學過了,常見的波函數一般方程為:y=Asin(wt+ax),每個質點的位置既與x的位置有關,也與時間有關。

即使看不懂這些方程也沒有,下面會有動圖來進行說明。

那麼有正向傳播的,那麼一定有反向的,它的方程就為y=Asin(-wt+ax),這兩個方程的波形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對參數取最簡單的,如A=1,a=π,w=π,我們在matlab中進行仿真,可知波形如下圖所示。

兩個方向的行波

那麼像上面所說的這兩個方程,疊加會是會麼樣的呢?方程有興趣的可以推導一下,下面把波形貼上來,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合成之後的波形為綠色,而且不隨時間而左右移動。

行波與駐波

上圖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駐波,但似乎還沒有辦法解釋視頻中現象,我們把綠線的運動軌跡記錄下來,會是什麼樣呢?

駐波波形

從記錄的波形我們應該能看出特點來了,就是有一些點一直沒有上下波動,這些節點我們就稱為波節,現在再來看視頻中的一個波形。

波形圖

圖形就是由一系列波節組成的,因為這些位置的振動最弱,而其他地方由于振動的原因,沙子就會被迫振動,從而最終匯聚到波節的位置。

看到這,我相信大家應該了解駐波,也了解視頻中現象的原因了。

那麼駐波有什麼應用呢?像樂器吉他,這些都是大家常用的舉例,我們這次把駐波的應用檔次提高一點,就是他怎麼應用在了量子力學了呢?

首先我們要提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德布羅意,高中時候應該都學過德布羅意波,說他一種物質概率波,波長跟運動的速度和普朗克常量有關。關於德布羅意的故事呢,我們可以找個機會再講一講。

這裡我們還要再說一個結論,就是一定距離可容納的駐波數量一定是整數,像下圖這樣,而不會出現1.5個駐波或1.7個駐波這樣。

駐波長度

然後大神薛丁格就出現了,就是提出了著名理論薛丁格的貓的那位大神,他說電子就是駐波,因為駐波是1、2、3這樣增加了,而不是模擬增加的,所以原子核外的電子軌道也是和駐波一樣,可以形成駐波的圓周長度才是穩定的,也就是說電子是帶能級的,這點正好可以解釋光電效應,關於光電效應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兒,就是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其中一次就是因為他解釋了光電效應,而他卻從來沒有因為相對論得到諾貝爾獎。

然後另一個物理學家出現了,那就是泡利,他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用駐波來解釋的話就是一個原子軌道裡面一旦形成一種駐波形,其他的駐波形便悉數排除。

用泡利的發現修正之後,薛丁格波方程式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玻爾原子的能量層(能階)或外殼上面,最低的一層只會有兩種波形,所以也只會有兩個電子。第二能階會有八種駐波形,所以第二能階只會有八個電子,以此類推。看到這有沒有感覺很神奇?或者說很熟悉?

想想我們高中學的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部的電子排列是不是如出一轍?

好啦,關於原子模型的也就比較清晰了,今天也就講到這裡了,關於前面matlab的仿真程序,有需要的可以留言。如果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點讚、留言、評論和轉發,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看一下這張圖的大概結構:左上部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往下是關於從量子現象到量子技術,中心部關於量子理論,下部和右邊是有關量子的學科和領域。先從量子力學的由來說起。
  • 這個物理模型需要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建立
    在近代物理學中,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發展出了霍金輻射,現在觀察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經典電磁波與量子糾纏態的結合。在實驗中,量子糾纏既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合成,也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疊加。目前我們的觀察並沒有觀察到這種疊加態。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撰文 | 鄭偉謀(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何謂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
  • 關於量子力學幾大問題的解答:量子不是粒子,而是一種物理概念
    答:量子力學是一門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理論,研究對象(微觀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光子、夸克、電子、中微子等),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之一,經典力學是主要解釋宏觀低速物質的運動規律,相對論是主要解釋宏觀高速世界物質的運動規律,量子力學主要解釋微觀世界粒子的運動規律。問: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究竟是基本粒子中的哪一種粒子?
  • 其實數學基礎很好的人理解量子力學這些東西沒有問題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令人非常神秘的。甚至認為"唯物"時代的到來將一觸即發。但在經過了大量科學調查、實驗及結論顯示後,人們了解到:若經過近代量子力學的研究加以解釋,量子糾纏的現象絕不是自然事件,而是一個科學命題。這就與我們在經典物理學中,了解到的某種非凡現象有顯著區別了。
  • 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更別說量子力學在電子力學這一基礎研究領域是個新東西。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在三體入門這個階段都得熟悉量子力學。前邊說過,三體的主線被定為黑暗森林法則,剩下的深入實驗揭開隱藏的真相,所以不去討論電子力學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是一回事。你是學什麼專業的?中文還是英文?你確定你會用英文去看原著?
  • 量子力學史上的四次大論戰
    論戰的內容涉及到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圖景、基本原理、完備性甚至哲學基礎和世界觀等根本問題的爭論。   根據論戰內容和時間可將這場大論戰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26年薛丁格應玻爾邀請到哥本哈根做《波動力學的基礎》的演講並由此爆發第一次論戰;第二階段,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新量子理論的意思」的第二次論戰;第三階段,1928年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關於不確定原理的第三次論戰;第四階段,1935年EPR論文發表,引起了關於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描述的完備性的第四次論戰
  • 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個非常遙遠的名詞。但在量子力學研究和教育領域,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幾乎相當於納粹對德國及德國人的影響。對我來說,量子力學研究對我來說意義頗多。本質上,量子力學是一個工具,用來對未知力量進行假設推論,並為解決一些問題提供新思路。量子力學還揭示出物質與物質之間一些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聯繫,這種量子力學的理論,對我一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 即使做出了量子計算機,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是巨大的「黑箱」
    量子力學最早就是研究為什麼微觀粒子會呈現這種「既是波,又是粒子」的神奇現象。視覺中國供圖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那麼,有人會問:研究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你正從中受益。比如,生活中你每天都離不開的電腦,它的出現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是唯心論嗎?
    量子力學也是類似問題,一向認為所有量都是連續的,讀到能階,很自然便會問兩個能階之間是什麼?科學的哲學化另一個複雜的概念,是被觀測物體和觀測儀器的關係。一向都認為是無關的,這樣,當然不接受在量子力學中兩者互相影響的概念了。很多人會推崇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可以說整個半導體產業,基本都是在量子力學基礎上才得以構建的,如果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晶片、計算機,乃至我們當前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現代網際網路所代表的信息科技,包括原子鐘、人工智慧、5G、LED等都跟量子力學脫不了關係,同時現代醫學的大多數成像工具和分析方法,如自旋磁共振、電子隧道顯微鏡等,基本也都是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 相對於經典力學而言,它需要的數學基礎少一些
    但是多看一些其他專業知識,無論是物理專業或者其他社會科學都會對畢業後就業有很大幫助,畢竟大學開始了那麼多專業課,總不能學業荒廢了吧?工程類都好找工作,當然考公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可能相比經典力學,量子力學更容易找工作,僅代表個人觀點。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在切入這個知識點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小編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量子力學內容的列表,以下內容都是小編故意PASS的部分,(說明一下,這些內容僅僅是量子力學的入門部分)請各位小夥伴諒解:一、量子力學中的力學量1、量子力學的算符(動量算符和角動量算符);2、厄米算符本徵函數的正交性;3、算符與力學量的關係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最早就是研究為什麼微觀粒子會呈現這種「既是波,又是粒子」的神奇現象。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那麼,有人會問:研究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你正從中受益。比如,生活中你每天都離不開的電腦,它的出現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量子力學。
  • 猶豫不決,量子力學,量子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
    個人認為量子力學本身需要用物理理論解釋並且對應的實驗要足夠多。比如運動學的約束條件並沒有和退相干實驗直接對應起來,量子力學的能量守恆和量子熵守恆也並不直接對應。但是這些理論都有實驗可以用。這些問題在實驗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必須運用數學原理解釋。當然實驗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如數學方便、快捷方便的解釋就運用物理原理解釋並且實驗推算和理論預測之間的差異要簡單的多。
  • 量子力學是數學分析方法從物理學中分離出來的支
    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是量子場論。但量子場論之所以無法進行有意義的表述是因為它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進行有限的運算。並且對於反常情況或者非空集合是無法有意義的展開。你所糾結的量子場論和量子力學區別是在後者。你看到了問題和你所選擇的反射率物質基本粒子的具體情況關係,所以你是可以有所體會。對於場論而言其保守場同一性的論述是這樣:量子場論決定性質的保守場,而量子力學則是決定性質發散的保守場。所以有的區別是我們還可以對其表述。至於結論是不是這樣,就要看我們具體的具體觀察和實驗結果來判斷了。不是。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的兩大基石,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取決於兩種久經考驗但相互矛盾的理論中哪一種是正確的:量子力學還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它們分別描述了宇宙的小尺度和大尺度性質。在一種稱為「疊加」的奇特量子力學效應中,光子同時穿過鏡子,並從鏡子上向後反射;然後它既擊球又不擊球。如果量子力學在宏觀層面起作用,那麼球將開始振蕩並保持靜止,進入兩種狀態的疊加。因為球有質量,它的重力場也會分裂成疊加。
  • 真人版「阿笠博士」是諾獎物理得主:遇事不決,指望不上量子力學
    鄧肯·霍爾丹(圖左,WLF獨家圖)阿笠博士(圖右,圖源Anime-Planet)這位「阿笠博士」的本尊,是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拓撲學大咖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他將參加10月底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訪談的好好的,阿笠博士忽然向小編秀起了諾貝爾獎牌??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最近在《自然-物理》上發表的一篇重磅論文,提出了一個新的量子悖論,再次使量子力學這門公認的與其它任何科學不一樣的科學、看起來更為奇特、怪異、與恐怖,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熱議。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我們需要引入量子引力理論因為在量子力學的計算中會受到「無限」的困擾,量子力學中假設時空可以被無限分割為更小的單元,根據假設,物理過程和場強度是越來越小的尺寸的加和,除非使用「重整化」的數學手段,否則這些無限小單元的無限加和就會導致計算的「爆炸」。但是在廣義相對論下的引力場不能應用重整化消除「無限」的影響,只能通過引入量子引力理論使重力場量子化,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使得計算有限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