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蘋果從入倉到包裝再到派送需要多少時間?90秒!這個時速在過去完全不可想像,但現在它已然成為了現實。
近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西安集運加工中心(簡稱西安倉)正式開倉使用,這也意味著西安將成為西北五省以水果為代表的農產品數位化集運樞紐。
除西安倉外,雲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四大產地倉也已在一年內全部建成,自此,全國形成了一張覆蓋18個省份的數字農業流通網。
#01
「胃口大 技術好」
西安倉到底有多牛?
不同於以往單一存儲功能的倉庫模式,西安倉集農產品貯存、保鮮、分選、包裝、發貨、攬收為一體,具備多重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快速對農產品做出篩選,把優質者變成商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裡。
作為最後一個建成啟動的產地倉,西安倉日吞吐量超行業平均水平3倍,堪稱「大胃王」。截止十一月底,匯入西安倉僅六種水果就有3780萬斤,龐大的供應量及高效的產能也讓它扛住了今年的雙十一大考。
不只胃口巨大,西安倉投入的產能和技術也是全國5個產地倉中最尖端的。目前,該倉分選、封箱、貼單等環節都已經實現自動化,日處理量可達15萬單,效率相較於人工作業提升10倍以上。
產地倉選址西安,一方面是這座城市位於「一帶一路」戰略核心區域及絲綢之路起點,另一面也是考量到西北五省中心地的超強覆蓋能力。不僅僅是陝西、包括甘肅、寧夏等地的農產品都可通過西安倉走向全國,這對於西北農業數字產業化來說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再落到實處來看:對於果農來說,產地倉既免去了農產品滯銷憂慮,還進一步擴大了品牌知名度,實打實地創造了效益。對於消費者而言,產地直送模式也能夠讓他們品嘗到更優質更新鮮的果品,可謂一舉多得。
#02
布局全國 覆蓋18省
阿里數字農業的野心有多大
按照阿里的布局規劃,西安倉是最後一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產地倉。早在今年6月份,盒馬事業群總裁、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就已經宣布,將在全國建設五大農產品數位化產地倉,作為農產品網絡供應鏈中樞。隨後,雲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產地倉也都在一年內紛紛建成。
除五大產地倉外,阿里還在全國布局近20個銷地倉。雙倉模式通過冷鏈拉通,在全國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倉網群。從這一系列動作中,不難看出阿里搶灘數字農業的「野心」。
01、助力農產品升級商品,完成品牌化
農產品如果只是栽種、培育、採摘,則僅僅是產品,且單靠農戶個體無法完成大規模的優化及品質把控。只有通過後續的產品分級、保鮮、銷售等預處理及流通過程才能成為商品。不只產品流通有待激活,我國目前的農產業現狀也存在品牌打造力弱,亟需轉型升級等問題。
產地倉的建成則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助力農產品完成了商品化,甚至是品牌化的升級。其次,全國這5大產地倉都位於農產品資源豐富區域,阿里直接進村收貨,保證了倉網最基本的產量供應,攥牢了產業鏈頭的開端。
02、全國建立專有冷鏈物流體系
要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果品不是一件容易事兒。傳統的快遞公司運輸能力薄弱,既無法保證貯存過程的損耗程度,又無法維持長時間的低溫環境,運輸時間一旦過長則很容易影響果品的新鮮程度。
阿里在全國建立專有冷鏈物流體系確保水果的存儲保鮮和順利流通,再通過菜鳥鄉村物流共配將產品運送到銷地倉,縮減中間運輸時長。依賴全國智能倉與物流園區,1200個區縣已經實現了配送次日達,江浙滬部分區域已實現當日達。
03、自營+外銷 阿里要打掉中間商
阿里巴巴五大產地倉是自營模式:農產品產地直發打掉所有中間商,直接進入淘系、支付寶、餓了麼等線上渠道及盒馬超市、mini店線下零售體系,使消費者可低價獲得果品。
但同時,產地倉也絕不固步自封,對外部友商、線下實體等渠道開放入口。阿里承擔供給商角色,保證最優質最新鮮的產品供應。中間環節的減少不僅僅實現了農產品優價,確保了農民的基本利益,還拓寬了上行通道,將農產品賣的更多更遠。
從以上這三大過程中可以看出,阿里想要的不只是源頭,而是要發力全鏈條數位化,通過「數字+商品」重構中國農業模式。
#03
京東、拼多多加碼 重金投資新農業
其實近年來,不只阿里巴巴投重金,下血本。其他網際網路巨頭對農產品領域同樣虎視眈眈。一方面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新鮮又要好吃還要健康。另一面,疫情衝擊讓農產品及社區團購等行業重煥生機,各巨頭從中看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及「錢」景。
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投入100億協助500個產地的農產品賣向全國。隨後推出「多多農園」將農產品線上渠道打通,直到2020年,「多多買菜」更是砸10億補貼入場,並將這一項目提升到集團戰略核心位置。
京東此前也已成立虛擬專項小組「京心助農」,並在2020年全面升級,潛心打造生鮮供應鏈能力。疫情期間,京東還曾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協助銷售滯銷產品近千萬元。據了解,京東未來還將建立10萬農產品直播基地,布局全國530個農特產地,進一步拓寬農產品上行通道。
過去,農產品大部分依賴於線下渠道銷售,線上滲透率不算太高。這一賽道還算空白,未來前景也足夠廣闊,這也是為什麼各大網際網路企業高度關注的原因。在探索數字農業化的過程中,也確實需要行業巨頭大量的資金及技術投入去推動。
從全局來看,這是一件好事。只有這個局越做越大,我國農業領域才能越來越強,農民的收益才會越來越高。
結語
早前,《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0年)》發布 ,報告指出:要加強規劃布局,積極謀劃「十四五」數字鄉村發展,實現產業向數位化發展轉型。實際上,針對發展現狀,我國農業確實需要一次脫胎換骨,而諸如阿里、京東等企業正在通過他們的實際行動協助農業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