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倉配體系啟用,西安聯手阿里破解農產品「前後」一公裡難題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阿里巴巴在西安的數位化產地倉投入使用。

  到11月底,會有3780萬斤農產品集結入倉。這些農產品將在90秒內完成分選並進入準派送狀態——這個效率比傳統倉提高了10倍。

  近年來,阿里不斷升級西北地區農產品上行的全鏈路,持續投入數字農業新基建。在產地倉之前,菜鳥網絡在2018年1月啟用了西安智慧物流中心,讓農產品在西北地區的配送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

  產地倉和物流中心,都以西安為中樞,構成一張農產品上行的數位化倉配體系,輻射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其中,產地倉解決的是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裡」難題,物流中心則暢通農產品進社區和城市餐桌的「最後一公裡」。

阿里在西安的產地倉

  受益於倉儲和物流為主的數字農業新基建,西北地區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逐年大增。

  阿里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今年9月,西北五省區在阿里平臺的農產品銷售額達147.9億元。

  其中,陝西在阿里平臺的農產品銷售額,2018年同比增長2.1%,2019年同比增長25.3%,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58.7%。

  今年前三季度,青海在阿里平臺的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9.2%,寧夏同比增長36.5%,甘肅同比增長25.1%。

  新疆也實現了連年增長,其中2018年同比增長了13.4%。脫貧攻堅硬骨頭最集中的「三區三州」地區,2018年同比增長均在13%-16%。

菜鳥在新疆青河縣的物流分撥中心

  西北地區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集中地,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農產品上行。

  為此,菜鳥跟西北各地政府展開合作,修通農產品上行的「高速公路」,確保農產品能賣出來、賣得更快;產地倉的設立,則讓農產品賣得更多、更遠。

  產地倉模式下,阿里直接進村收農貨,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農產品優價;日吞吐量超行業平均水平3倍,意味著能多收農貨,農民多賺錢;快速分選的能力,意味著農產品等待配送的時間縮短、損耗變小、銷量提高、品質提升。

  以甘肅禮縣一家種植蘋果的農業合作社為例,今年天貓雙11,因為進了西安產地倉,銷量同比翻了近4倍。由於西安還設有菜鳥的智慧物流中心,蘋果從出倉到消費者餐桌的時間大大縮短,品質新鮮,售價也上去了。這個合作社背後每家農戶同比增收3000元。

  如今,阿里已通過自營模式,建成了雲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陝西西安等五大產地倉,覆蓋中國所有核心農產區,輻射18個省份。

  而菜鳥的鄉村物流共配項目,已覆蓋全國25個省份的600多個縣域。在配送端,菜鳥依託遍布全國的智能倉與物流園區,在全國超過1200個區縣實現了配送當日達或次日達。

相關焦點

  • 破解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裡 阿里巴巴臨洮產地倉開倉 打造數字...
    破解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裡阿里巴巴臨洮產地倉開倉 打造數字鄉村「臨洮模式」「前店」電商直播中心繼打造「蘭州百合」和「靜寧蘋果」兩個「超10億」地域品牌之後,阿里巴巴集團又在我省「解鎖」優質農產品再造新動作——建設西北區域首個地產倉,主要包括鑄造精品網貨、整合營銷、培訓電商人才等內容建設,全面建成運營後日處理訂單可達1萬單。
  • 讓農民富起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共探數字農業創新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將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將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卡脖子」難題,共同探索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 讓農民富起來:2020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昆明舉行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將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 5大產地倉+20個銷地倉,阿里布局數字農業的「野心」有多大?
    近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西安集運加工中心(簡稱西安倉)正式開倉使用,這也意味著西安將成為西北五省以水果為代表的農產品數位化集運樞紐。除西安倉外,雲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四大產地倉也已在一年內全部建成,自此,全國形成了一張覆蓋18個省份的數字農業流通網。
  • 冬天也有新鮮的「枝頭水果」,阿里加碼農業「最先一公裡」科技投入
    (阿里的產地倉引入各類智能設備,讓農產品上行在「最先一公裡」跑出科技感。)  1月底,帶著綠葉的網紅水果耙耙柑,將在盒馬等阿里線上線下平臺上市。  消費者在寒冷的冬天能吃上「枝頭水果」,背後的關鍵因素是,科技推動農業「最先一公裡」基礎設施升級,把源頭的鮮美味道從田間帶到餐桌。  在網際網路行業中率先布局「最先一公裡」的阿里巴巴,2020年在全國建成五大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產地倉)。進入新年以來,五大產地倉都在引入新的智能設備,提升科技含量。  過去,耙耙柑的分選主要靠人工,且不測糖度。
  • 阿里農業的科學路線
    論壇上,阿里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花名:忽必烈)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技術創新方面,阿里將支持農業科學家激活農業大數據,幫助農業生產者精準規劃管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益和資源利用率; 業務創新方面,阿里會推動13個涉農業務,對接農業科學家的全產業鏈創新系統,用數位化打通「研-產-供-銷-服」全鏈路; 模式創新方面,阿里與農業科學家將著眼破解農業關鍵領域的「卡脖子
  • 【新農業】阿里的「盒馬村」 背後是中國數字農業的未來
    去年10月,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在成立伊始就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數字農業基地的數量將達到1000個,對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位化升級。 今年,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緊密規劃、布局,盒馬村、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和訂單農業生產基地,希望儘快推動農業數位化升級的落地工作。
  • 阿里改造農業的夢想,剛走完第一步
    農業是一個更難以被撼動的產業,對它的改造符合越來越強調「數字經濟體」身份的阿里巴巴的期待。如今,阿里數農承載了這個經濟體改造農業的野心。作者 | 朱若淼「我有一顆農業的夢想,盒馬不足以改變中國農業的現狀,但是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能夠改變。」這是今年侯毅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後文簡稱阿里數農)總裁的身份亮相時,對外提到的遠景目標。
  • 阿里副總裁李少華:用數位技術實現農產品價值升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阿里副總裁李少華:用數位技術實現農產品價值升級數字鄉村的故事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應該怎麼講?今年6月阿里發布了數字鄉村解決方案,過去半年該方案在全國66個縣市區落地。12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鄉村與區域經濟發展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阿里幫助鄉村的核心邏輯是通過加強農產品的標準化和提高品質,升級供應鏈,把它變成分級分類商品,讓農產品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我思考更多的是,阿里可以在三農上做點什麼,我們可以幫助農民從增產到增收。
  • 以區塊鏈破解農業融資難題,雲圖控股攜手祺鯤科技獲肯定!
    而處在農資供應鏈中段的涉農中小企業,如農資、農產品經銷企業,農資零售商等,由於長期缺乏信用體系,很難獲得融機構獲得持續穩定的流動性貸款支持,再加上存在賒銷欠帳等問題,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
  • ...8項指標超額完成 阿里數字農業產業中心(山東倉)明年五一投用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12月22日訊(記者 馬斌 通訊員 馬國強 張玉波) 今天,在淄博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上,淄博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魏坤隆就《淄博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落實情況進行了報告。
  • 2020深耕數字農業!阿里、京東、拼多多開展軍備競賽
    阿里擬對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和銷售進行全鏈條的數位化顛覆,實現雙向追蹤——農產品變為商品,經歷哪些鏈路,賣給哪些消費者,農民知道;農產品從哪個倉發出,在哪塊地種出,當地氣候、土壤情況如何,消費者也知道。 近年來始終力推「農產品上行」的拼多多,也不再滿足於僅對農產品下遊分銷渠道進行改造,或在銷售上予以流量扶持,其觸角正向中上遊延伸。
  • 中國農業的「阿甘精神」:一群農業科學家的數位化救贖
    曾經長期在農業農村部從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參與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劉豔覺得,在農業和科學結合上,總是「差口氣」。農業高科技走出實驗室之後,如何真正發揮出價值?對於中國農業的這個真問題,到底怎麼破?1、農業到底缺啥?
  • 阿里數字農業昆明倉「開倉」日均發送150噸水果到京滬
    原標題:阿里數字農業昆明倉「開倉」日均發送150噸水果到京滬  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於雲南的數字農業昆明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昆明倉)已全面運轉。  盒馬事業群總裁、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介紹,阿里在雲南開闢了「水果班車」和「鮮花班車」,每天都能保證有水果、鮮花從雲南運出,全程冷鏈,運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 智工廠倉配和你分享:電商物流中「最後一公裡」的意義!
    今天智工廠倉配管家小編給大家講講智工廠倉配和你分享:電商物流中「最後一公裡」的意義!物流配送的「最後一公裡」其實就是末端物流配送,直接送達給消費者的物流活動,同時這最後一段配送距離也是目前物流配送最為關鍵的環節。
  •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農業科學家,跟阿里巴巴一起做了另一件大事
    破解問題的關鍵是產銷打通,讓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錢。在論壇上,科學家們與阿里的合作項目「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首批入駐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等13位科學家,帶來各自新技術示範基地培育的遼寧大米、雲南青提、四川紅原犛牛奶粉等新品。
  • 阿里巴巴上線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探索數字農業新模式
    藍鯨TMT頻道12月18日訊,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當天,科學家與阿里的第一個正式合作項目「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等13位科學家首批入駐。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一起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