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之一。 其中的含義大家也都明白,走到最後的導演一定靠的是堅持和默默付出,太看重票房的導演註定拍不出有質量的電影片子。 陳可辛執導的《奪冠》電影花費了7個多月的拍攝,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陳可辛不算一名商業價值的導演,更傾向於表達內心的想法。在如今的時代尤其不易,過多導演看重票房忽略電影的本質,守住本心不容易。
-
關於《奪冠》,聽導演陳可辛怎麼說
原標題:關於《奪冠》,聽導演陳可辛怎麼說四場比賽、三段故事,兩個朋友的互動、一個中心人物郎平,這就是《奪冠》的敘述線,講述了中國體育史上最具傳奇色彩和英雄氣質的中國女排跨越30年的發展歷程。作為一種體育精神的傳遞,中國精神的傳遞,導演陳可辛如何看待當前的票房?在拍攝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對於目前的票房成績您是否滿意?陳可辛:電影是比較被動的藝術,它需要觀眾和市場去驗證。
-
陳可辛導演自述:《奪冠》是怎樣煉成的
電影上映第三天,想採訪陳可辛的媒體們被拉在一個微信群裡,大家急吼吼拋出幾十個問題,陳可辛一一解答。有不少問題,把《奪冠》和陳可辛的另一部電影《獨自上場》(原名《李娜》)放在一起提及。《獨自上場》比《奪冠》開機更早,但至今還在定剪階段,陳可辛說「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會影響一位導演」,這其中也包括這次拍攝排球電影的實踐。
-
"沒有遺憾",導演陳可辛回應《奪冠》熱門話題
國慶節期間,電影《奪冠》以「超燃」的女排精神感動了觀眾,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如何彌補鞏俐和郎平的身高差?怎樣選出合適的演員?怎麼拍出賽事的真實感?近日,《奪冠》導演陳可辛接受人民網文娛部採訪,回應了網友關心的問題。1978年曼谷亞運會上,16歲的陳可辛第一次現場觀看中國女排比賽;40年後,他在電影《奪冠》中向女排精神致敬。
-
為什麼說陳可辛是最懂內地人的香港導演?
作為導演陳可辛睽違六年後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奪冠》的成功又一次把他推到了觀眾面前。為什麼陳可辛是最懂內地人的香港導演?被稱為金牌導演的他究竟又有什麼成功的「秘訣」呢?跟我們印象中戴著墨鏡的王家衛,或是叼著雪茄的杜琪峯相比,陳可辛的身上似乎沒有那麼多「江湖氣」,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文人的書生氣息。正如他的談吐一樣,陳可辛可以說一口相當標準的普通話,半條斯裡,邏輯清晰,聽他說話時總覺得那架厚厚的圓框眼鏡後面,大腦正在飛速計算著什麼。
-
《奪冠》未能「奪冠」,陳可辛的《李娜傳》該怎麼辦?
拿陳可辛來說,在電影領域,他就是一個地道的生意人。「電影都虧本了,談口碑有什麼意義」這是陳可辛面對媒體採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可即便如此,一直精於算計,奉行「拍電影是為了賺錢」的陳可辛,卻總是事與願違。
-
《奪冠》看哭觀眾 導演陳可辛:鞏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怎麼看待有人說《奪冠》拍成了《郎平傳》?國慶檔首部亮相的大片《奪冠》上映四天後,導演陳可辛終於發聲,回顧起這部影片的拍攝歷程,並透露出很多幕後故事。《奪冠》講述中國女排數十年榮耀徵程,片中幾代女排人頑強拼搏的精神看哭許多觀眾。
-
《奪冠》看哭觀眾 導演陳可辛:鞏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怎麼看待有人說《奪冠》拍成了《郎平傳》?國慶檔首部亮相的大片《奪冠》上映四天後,導演陳可辛終於發聲,回顧起這部影片的拍攝歷程,並透露出很多幕後故事。《奪冠》講述中國女排數十年榮耀徵程,片中幾代女排人頑強拼搏的精神看哭許多觀眾。
-
陳可辛的《奪冠》究竟牛在哪
所以,《奪冠》只需要100分的完美表現,99分都容易被人詬病。萬「南」之下,導演陳可辛站了出來,別人不敢嘗試的題材,他總能挑戰成功。 所以,陳可辛導演的《奪冠》,又一次帶給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喜。從《奪冠》的預告片不難看演繹出,陳可辛的創作以戲中鞏俐與黃渤30多年的革命戰友關係為切入敘事。預告片中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一幕:80年代的郎平將排球扔起後,新生代奪冠的隊員高高躍起,將球狠狠扣殺兩代球員仿佛接力式完成了一次奪冠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
-
鞏俐、黃渤主演的電影《奪冠》:陳可辛導演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等人主演的《奪冠》是陳可辛導演繼《中國合伙人》、《親愛的》之後的一部成功力作。陳可辛算是很早就來內地拍片的一位導演,已經熟悉了內地的拍攝情況,並拍出了符合自己的一套風格。比如之前,他攜手趙薇、黃渤、佟大為等人拍的《親愛的》甚至成了當年最佳電影之一。
-
《奪冠》導演陳可辛:集體主義使中國女排代表中國 | 讀+訪談
9月27日,《奪冠》導演陳可辛接受線上採訪,回應了上述話題。演郎平,鞏俐是不二人選1978年,改革開放啟幕之年。觀眾席上,年僅16歲的陳可辛目睹了這一幕,中國隊進場時他熱血沸騰。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已經拍出了《甜蜜蜜》《如果愛》《投名狀》《武俠》《中國合伙人》的56歲著名導演陳可辛,接到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電影局的邀請,拍攝一部展現中國女排發展歷程的電影。
-
香港導演多如牛毛!為何只有陳可辛能拍好「中國女排」?
在《奪冠》上映的23天,電影以7.55億元的票房牢牢佔據了探花寶座。這部原本應該在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國女排》,其經歷的波折不亞於電影本身的曲折。甚至可以說,從《中國女排》的改名到《奪冠》的上映,這段路程本身更像一場精彩的電影。《奪冠》的分量自不必說。從9月25日上映至今,豆瓣7.3的高分更印證了電影本身的實力。
-
陳可辛:《奪冠》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
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與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攝故事。 導演陳可辛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
「紹興市民關注熱點」《奪冠》看哭觀眾 導演陳可辛:鞏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怎麼看待有人說《奪冠》拍成了《郎平傳》?國慶檔首部亮相的大片《奪冠》上映四天後,導演陳可辛終於發聲,回顧起這部影片的拍攝歷程,並透露出很多幕後故事。《奪冠》講述中國女排數十年榮耀徵程,片中幾代女排人頑強拼搏的精神看哭許多觀眾。
-
電影《奪冠》代表中國衝奧導演陳可辛及郎平女兒白浪談拍攝感受
美國新聞速遞Maggie Ma洛杉磯報導 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彭昱暢、白浪領銜主演的中國女排題材作品《奪冠》目前被定為代表中國大陸送選角逐明年4月舉辦的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前外語片獎)。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奪冠》成最大贏家,陳可辛回應口碑爭議,稱不會捍衛自己的電影
說到陳可辛這位導演,相信小夥伴們都非常熟悉了,畢竟陳可辛導演過很多經典的電影,尤其是他導演的的《神行太保》、《投名狀》、《中國合伙人》等影片給觀眾和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可辛也憑藉自己的才華吸粉無數,獲得很多其他導演的高度好評。
-
《奪冠》曝「中巴大戰」幕後特輯 導演陳可辛:希望還原到跟當年一模一樣
電影《奪冠》正在熱映中,日前影片發布中巴大戰特輯。電影《奪冠》共跨時代呈現3場中國女排重大賽事,其中一改對戰巴西隊8年18連敗歷史、奠定暌違12年重奪奧運冠軍前路的2106年傳奇中巴大戰。鞏俐手指被卷進攝像機,簡單包紮後重新上場;朱婷、張常寧、丁霞、袁心玥等國家隊員片場鮮少熬夜,席地小憩後仍拼盡全力還原每一個球位;片場13臺攝影機同時運作,攝影指導趙曉時日行20000步、攝影師餘靜萍扛起50斤攝像機飛速捕捉,48幀率拍攝力保每一個動作被精準記錄……最終,導演陳可辛與剪輯師
-
《奪冠》獲得三項大獎,頒獎當天正好是陳可辛58歲的生日
此番拿到金雞獎「最佳編劇」,張冀很有感觸:當年我還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編劇,是陳可辛導演給了我機會,教會我在這八年時間裡成為真正的電影人。感謝陳可辛導演的邀請,讓我能夠參與這個項目…… 上圖: 《奪冠》編劇張冀在領獎臺上
-
奪冠獲獎,陳可辛稱不會捍衛自己的電影,全靠觀眾的感覺了
在三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公布獲獎名單上,網友們也是發現陳可辛導演執導的電影《奪冠》這部影視作品也是獲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和最佳編劇這三個獎項。覃宏在被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也是表示能夠和陳可辛這位導演合作這麼久,他也深切地明白陳可辛導演在奪冠這部影視作品中付出了多少,也明白陳可辛導演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