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未能「奪冠」,陳可辛的《李娜傳》該怎麼辦?

2020-12-22 娛記小沫

商業化,是融入在了香港電影人血液裡的東西,它支撐著國產電影從閉塞落後走向世界。拿陳可辛來說,在電影領域,他就是一個地道的生意人。「電影都虧本了,談口碑有什麼意義」這是陳可辛面對媒體採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可即便如此,一直精於算計,奉行「拍電影是為了賺錢」的陳可辛,卻總是事與願違。

七次入圍金像獎最佳導演,五次得獎;三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兩次獲獎;兩次入圍金雞獎最佳導演,兩次獲獎;兩次提名百花獎最佳導演,一次華表獎最佳導演,一次華鼎獎最佳導演。在質量口碑上,陳可辛這一生可以說是碩果纍纍。但是在票房成績上,陳可辛卻遠遠不及他的那些後輩們。拍了30部電影,總票房才19個億,《奪冠》(6億)還是他最賣座的電影。

今年國慶檔總票房已經突破30億,而備受期待的《奪冠》僅只收穫了6個億。目前來看,陳可辛嘗試體育類型的商業片,是一次不成功的「算計」。《奪冠》雖然是他導演生涯最賣座的電影,但這個票房成績並沒有讓他和觀眾滿意。

一是,國內的創作環境並不像歐美那樣成熟;對於外國人而言,他們的體育片風格可以無所顧慮的突出個人風格,中國的體育電影卻不一樣。體育在每一個中國人心裡承載著別樣的感情,他和民族自豪感捆綁在一起,所以離不開主旋律。二是,他「精於算計」卻「不善於賺錢」;陳可辛拍戲,總把自己的個人追求放在觀眾或者市場之前,不然他不會選擇嘗試《奪冠》也不會在《中國合伙人》大火之後,毅然決然選擇拍《親愛的》這部文藝片。

《奪冠》未能奪冠,這對於陳可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因為接下來他還有一部同樣題材的《李娜傳》,《奪冠》的失利,不但澆滅了觀眾進電影院的熱情,也拉低了大家對《李娜傳》的期待。

在《奪冠》裡,陳可辛並沒有很好地傳達中國女排的精神,也沒有塑造出郎平的形象。要知道,中國女排這個群體,遠遠沒有李娜這個人物複雜。所以大家對於陳可辛能否講好李娜的故事,抱有很大的質疑。

現在距離《李娜傳》上映沒有多長時間,電影也早已殺青,演員不可能再回來補拍,陳可辛可以說是無計可施了。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李娜傳》上映前,陳可辛在宣發上多花一點心思,不要給觀眾製造多餘的期待值,不要一味的美化主角,真實自然就好。讓觀眾自己去體會李娜這一生的不容易,去感受電影裡導演真正想表達的情緒,才是《李娜傳》最好的出路。

相關焦點

  • 《奪冠》兩度延期推遲一年上映,陳可辛錯過體育電影風口
    陳可辛連續拍攝《奪冠》、《李娜》兩部重要的體育作品,本來是想接力拓荒中國體育電影,只是不知道現在能不能吹起這波風口。陳可辛努力還原真實女排,體育電影該有的品質讓人期待陳可辛的《奪冠》,可以說是真正的有模有樣的比較值得期待的國產體育電影的代表。
  • 《奪冠》票房破6億,在電影語言裡,陳可辛更像是一個保守主義者
    作者 | 連然陳可辛執導的體育片《奪冠》已上映了,《李娜》還沒有。李娜身上所表現出的個人主義,是當初吸引陳可辛拍攝的原因。陳可辛自己是在鼓勵個人主義的氛圍裡長大的,他很相信個人那一套。當然《李娜》也不是只有個人主義,從教練、團隊到國家體制改革,都有「集體」的身影。而《奪冠》裡,儘管排球是團體運動,集體主義與主旋律不可少,但製作途中陳可辛意識到,這份集體主義裡並不是沒有個人主義,從教練到主攻手,其實都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 陳可辛用《奪冠》為中國體育電影帶了個好頭
    陳可辛導演與首批觀眾一起觀看電影《奪冠》。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
  • 文森特·卡索疑加盟陳可辛《李娜》 男主誰來演?
    張欣兒(左)、小李娜飾演者(右)今年2月21日,由陳可辛執導,許月珍監製,張冀編劇的電影《李娜》在李娜澳網奪冠地墨爾本殺青。同時片方曝光了一組年代海報和一支殺青視頻,展現了李娜四個人生重要轉折,但海報和視頻中的「李娜」面部都做了模糊化處理,片方仍然沒有公開演員身份信息。據悉,目前電影已進入後期階段,具體上映日期還未定。2月22日,陳可辛新片《李娜》疑似曝光了第一位演員——出演過《黑天鵝》的法國演員文森特·卡索,他在片中飾演一名教練。這是電影《李娜》曝光的首位演員。
  • 陳可辛的《奪冠》究竟牛在哪
    陳可辛又贏了!《奪冠》的票房和口碑雙雙飛起! 「中國女排」,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蘊含了數不清的賽場故事與國家榮耀。 所以,《奪冠》只需要100分的完美表現,99分都容易被人詬病。萬「南」之下,導演陳可辛站了出來,別人不敢嘗試的題材,他總能挑戰成功。
  • 《李娜》《奪冠》後再添《中國桌球》中國體育電影未來可期!
    在聚焦「中國女排」故事的《奪冠》和體育傳記電影《李娜》之後,下一部出現在觀眾面前的體育勵志片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國球」——《中國桌球》。雖然這部電影的導演和主演陣容還沒有公布,但電影劇本顧問已經出爐:中國著名編劇張冀。
  • 導演陳可辛傾情說《奪冠》
    截至目前,國慶檔最先上映的電影《奪冠》票房突破5億元,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導演陳可辛終於給了這份交付自己的重任一個滿意的答覆。從籌備到拍攝再到上映,陳可辛覺得,《奪冠》與觀眾見面的每一步都可以歸為一個「難」字。但令他覺得奇妙的是,每一次的「難」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是有一種力量在推著他向前走。
  • 《奪冠》獲得三項大獎,頒獎當天正好是陳可辛58歲的生日
    《奪冠》獲得三項大獎,頒獎當天正好是陳可辛由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 是一部反映國中女排在世界大賽上取得輝煌壯麗戰績的影片。感謝陳可辛導演的邀請,讓我能夠參與這個項目…… 上圖: 《奪冠》編劇張冀在領獎臺上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2020最期待電影:《李娜》,三大懸念帶你走進影院!
    觀眾面前也出現了一串長長的片單,除了歐美電影《花木蘭》、《007:無暇赴死》、《黑寡婦》、《野性的呼喚》等,還有華語大片《奪冠》、《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美人魚2》…在這長長的片單裡,陳可辛導演一人獨佔的兩部重磅體育大片,《奪冠》與《李娜》,無疑最為亮眼。
  • 陳可辛:《奪冠》的每個節點都是奇蹟
    陳可辛對記者說。體育題材始終是中國電影的「軟肋」,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技術,二是故事。如何把比賽場景融入整體故事而不顯割裂,是留給陳可辛在編劇上的最大難題。兩個人和三場比賽,成為他的講述主線。這句臺詞,曾春蕾並不需要演,就讓陳可辛心疼不已。他說:「女排姑娘們並不是在演戲,她們只是在講述親身經歷。」7年前,《中國合伙人》的編劇張冀對陳可辛的敘事審美有一個評價:「表面上它講了很多成功,但它其實是在講這幾個人為成功付出的代價,特別是情感失落的代價。」落在《奪冠》之上,這種風格一脈相承。
  • 陳可辛女排大作遭遇閹割!《奪冠》票房遇冷,實在太可惜了
    但長久以來,中國的大銀幕上卻都缺少體育電影的存在,陳可辛的《奪冠》算是一次嘗試,但這次嘗試失敗了。相較於此前陳可辛對於內地題材已經如此嫻熟的把握,這個電影卻像極了一部學生習作。陳可辛當然是個極其成熟的導演,此前的作品中也沒有什麼技術性失誤,但《奪冠》中節奏是亂的,氣口是斷的,幾乎少有一個鏡頭、一段故事能舒緩地講完,動不動就莫名其妙地回溯,生硬地剪切,人物幾乎沒有常態化的情緒,這樣的操作讓人難以理解。陳可辛說,他對於內地改革開放初期的那段歷史著迷。
  • 專訪 | 陳可辛:《奪冠》的每個節點都是奇蹟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56歲的陳可辛接到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電影局的邀請,拍攝展現中國女排發展的電影;2019年9月,中國女排以11連勝的戰績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不久後,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殺青;2020年9月25日,《奪冠》正式上映。
  • 郭松民 |評《奪冠》:陳可辛的貧困與局限
    01中國女排的故事是一個好故事,郎平的故事也是一個好故事,但陳可辛沒有講好。》,陳可辛一開始就走錯了路,他沒有想好究竟是拍「中國女排」還是拍「郎平」就匆匆開機了,結果整部影片不倫不類。但是,按照《奪冠》的交代,這一勝利的取得,完全是八十年代後「走向世界」帶來的,似乎和此前的歷史無關。
  • 陳可辛導演自述:《奪冠》是怎樣煉成的
    電影上映第三天,想採訪陳可辛的媒體們被拉在一個微信群裡,大家急吼吼拋出幾十個問題,陳可辛一一解答。有不少問題,把《奪冠》和陳可辛的另一部電影《獨自上場》(原名《李娜》)放在一起提及。《獨自上場》比《奪冠》開機更早,但至今還在定剪階段,陳可辛說「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會影響一位導演」,這其中也包括這次拍攝排球電影的實踐。
  • 陳可辛《奪冠》包攬三項大獎,成第33屆金雞獎最大贏家
    由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三項重磅大獎。導演陳可辛表示「女排精神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的電影最美麗的土壤。我很幸運能遇到這個時代,更幸運遇到這個題材。謝謝中國電影。」
  • 《奪冠》獲金雞三獎 陳可辛稱不會捍衛自己的電影
    《奪冠》獲金雞三獎 陳可辛稱不會捍衛自己的電影 時間:2020.11.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陳可辛談《奪冠》獲金雞獎 回應電影口碑爭議
    陳可辛談《奪冠》獲金雞獎 回應電影口碑爭議 時間:2020.11.29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陳可辛:《奪冠》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
    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與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攝故事。  導演陳可辛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 李娜自傳電影《獨自上場》已經送審
    11月28日晚,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公布了完整獲獎名單,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主演的電影《奪冠》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最佳編劇三項大獎。另外,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的電影《獨自上場》(原名《李娜》)已經送審:「我們先拍攝了《獨自上場》,之後才做了《奪冠》,後來基本上就投入到《奪冠》的製作發行上了。之前《獨自上場》沒怎麼做,現在剪接、特效等後期工作都差不多了,上周我們正式送審。」不過,《獨自上場》的上映日期還沒有確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