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億私募養成記:私募十年,盡顯芳華

2021-01-19 好買私募基金網

好買說

12萬億!

這是截至2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的數據。2015年股市崩盤後,兩年間私募發展進入快車道,規模增長了172%,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與公募基金幾乎並駕齊驅。

回想2007,A股最癲狂的一年,私募當年年初的規模還不到10億。轉瞬十年,從不到10億到如今的12萬億,從地下小眾群體到廣為人知,私募已發展成為資本市場的中流砥柱。

十年中,中國資本市場上演冰與火之歌,經歷過6124點的亢奮與迷幻,也經歷過百年一遇的千股跌停,經歷過從一飛沖天到斷崖式下跌的瘋狂和沒落,經歷過從炒作投機時代到價值投資時代,經歷過IPO暫停和重啟,經歷過在美上市公司回A潮,經歷過創業板神話,經歷過熔斷之痛。

十年間,私募歷經牛熊轉換,有繁華有失落,有發展有分化,有艱辛有堅持,一路前行未曾停歇。私募蓬勃頑強的生命力讓市場動容,驚人的收益獲取能力讓市場驚嘆,2008年和2015年的極端行情下展現出的卓越風控讓市場折服。這是12萬億規模的核心創造力。

私募十年,歲月留聲,芳華盡顯。

崛起和湧動:熊市脫穎而出

2007年,被譽為中國私募基金元年。這一年一大批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上投摩根的呂俊、工銀瑞銀的江暉等陸續轉投私募。以此為標誌,私募結束了草莽英雄的時代,開始了正規軍主導的規範運作時代。作為一個群體,私募開始嶄露頭角。

儘管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之初,私募已悄然而生。但作為游離於監管之外的神秘群體,彼時的私募更多與內幕交易、莊家等一些很敏感的詞彙相連。 

也許正是這種隱蔽性,2007年第一波「公轉私」前,大眾對私募並不熟知。私募誕生之初,估計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它能納入正規化,成為比肩公募的重要發展力量。

1998年,當國內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時,中國的私募基金更多是以委託理財的方式設立投資諮詢公司、投資顧問公司以及投資管理公司的方式運行。相比公募,私募並不引人注意。其後幾年,當公募基金如火如荼的發展、各類創新產品循序推出時,私募基金借道信託尋求發展。2004年2月,趙丹陽的「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集合資金信託」問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身份才得以公開。這是第一個管理型產品,被業界視為陽光私募的先河,它的出現開啟了民間私募從地下走向陽光化的新紀元。

儘管此前已發展多年,但到2007年初的時候,全國陽光私募規模加起來不到10個億,伴隨著2007年大牛市的爆發,第一波公奔私潮流確立,私募正式走入大眾視野,真正開始繁榮。這一年,私募發行產品增多,年底規模大約20億,相比公募仍是九牛一毛。

轉眼來到2008,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的洗禮,A股從6124點滑落至1664點,滬深300指數年跌幅達65.95%,拿下全球股市跌幅之冠的「榮譽」。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市場天寒地凍,如果你是當年公轉私的一員,還沒站穩腳跟就遭遇如此情景,會不會有些後悔?那時候,沒有人會知道未來會怎樣,這些基金經理沒想到的是,這場熊市變成了創造私募新元年的奇蹟。

2008年,股票型公募基金的下跌幅度達到 50%,而股票型陽光私募基金將下跌幅度控制在了 33%以內。嚴格的回撤能力,讓私募在暴跌中大幅降低了損失。更令人稱道的是,當年表現最好的公募股票型基金年度收益率-31.61%,尚不能收復失地。而私募基金卻有6隻產品收益率為正。其中重慶信託的金中和西鼎以兩位數的收益率摘下桂冠,排名二三四名的都是星石旗下的產品。作為公轉私的代表人物,江暉在全新的私募領域再次證明自己。這一年不少人驚呼,2008真是個私募年。

2009年私募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進入這個領域,當年私募成績單驚豔無比,榜單一、二名均由廣東新價值公司包攬,私募冠軍產品收益高達192.57%,大幅跑贏公募冠軍王亞偉的華夏大盤精選116.19%的收益率。領跑的私募們讓這個行業沸騰,巨大的賺錢效應讓投資者開始追逐私募冠軍。在冠軍魔咒被提出前,每年的私募冠軍都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風頭無人能比。

發軔於牛市,崛起於熊市。私募整體較強的抗跌性在2010年的熊市行情中再次得到驗證。

2010年A股市場寬幅震蕩,大小盤嚴重分化。滬深300指數呈現出一種與國內經濟並不匹配的走勢,全年下跌12.51%,位居全球主要市場跌幅榜第三。不過,個股表現依然精彩,中小創漲幅喜人。私募分別跑贏股票型公募基金和大盤指數 3 個百分點和10 個百分點,它用業績向市場證明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陽光私募規模突破了1000億元。回想2007年初,這一群體的規模只有10億元,其發展速度可想而知。

彼時,私募基金經過四年極速發展已成氣候。2010年4月「金牛獎」評選首次把陽光私募列為參評對象。官網媒體的認可有力推進私募行業「陽光化」的進程,擴大了陽光私募行業的社會影響力和認知度。

洗牌和重塑:私募開啟合法化進程

任何事物的壯大都不會一帆風順,「發展、洗牌」是一貫的規律。

2011年和2012年的單邊下跌行情中,各路機構投資者紛紛火中取慄,在連續的下跌中嘗試抄底,最終虧損離場。「福兮禍之所伏」,熊市中規模過度擴張,清盤自然就如影隨形,私募基金迎來了一場大規模的洗禮。不少昔日的私募大佬折戟沉沙,這場熊市讓不少投資人認識到私募冠軍魔咒。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遭遇了行業寒冬,私募被拉下投資神壇,行業開啟了洗牌和分化。其實,拉長時間看,這可能只是12萬億私募發展史上的墊腳石。因為從2013年,私募基金正式進入合法化發展階段,又開始了一輪大發展。 

2013年 6 月開始實施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將非公開募集基金納入協調範圍,從此私募基金不必再用「陽光」二字作為其規範運作的標籤。2014年對於整個中國私募基金行業更是意義非凡,這年《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正式對外公布實施。這意味著將私募行業納入監管範疇,私募基金將由遊擊隊轉向正規軍,重陽投資、尚雅、博道投資等50家機成為首批備案機構。私募基金由「地下」走到「地面」,有了正式的名分。

新規為私募基金行業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加之2014年開啟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引發了又一波公奔私熱潮。比如被業界譽為「公募一姐」的寶盈基金王茹遠在2014年 10 月轉投私募,創立「宏流投資」;景順長城原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王鵬輝創立望正資本。據媒體統計,2015 年「奔私」的公募基金經理達到 247 位,其中位居總經理、投資總監級別的有 20 位左右。

伴隨著合法化,2015年私募迎來了大躍進發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私募基金規模5.21萬億元,百億私募陣營有了明顯的擴容,淡水泉、星石投資、和聚等成為2015年新晉百億級私募。「公奔私熱潮」、「百億巨無霸私募」等均反映了這年私募的盛世。

時勢造英雄。2015年的市場繁華與低谷並存,大起與大落共兼,有人一戰成名,有人被迫清盤。私募行業呈現二八分化,進入又一輪的洗牌中,至今還在持續。

2017年白馬股行情下,私募再次揚眉吐氣,展示出了在結構化行情下獲利的投資實力。2017是私募豐收的一年,年底行業規模突破11萬億,百億私募不斷湧現,馬太效應愈加凸顯。

10億、1000億、10萬億、12萬億,不斷攀升的規模持續讓人震驚。猛然回頭,才驚覺今日的私募已非往昔。

輪迴與變遷:價值投資重回主流

2008年年初,當投資者憧憬2008年一萬點到來時,被稱為「陽光私募教父」的趙丹陽做出驚人之舉。2008 年 1 月,他宣布清盤旗下所有內地信託產品。

趙丹陽在寫給投資人的公開信中指出:「今天,就我們的投資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們投資標準又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投資標的……經過慎重考慮,並和兩個信託公司溝通後,赤子之心作為顧問的所有信託將儘快清盤。」這段文字成為了當年的經典。

現在回過頭來看,趙丹陽的清盤,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價值投資時代暫告一段落。概念炒作、殼時代開啟,追逐中小創成為了大多數機構的選擇。

而要知道,2007年之前,價值投資是廣受主流機構認可的投資策略。

2001年,一輪牛市到達高點後急轉而下,橫行多年的莊股模式走向破滅,隨後引發了資本市場一系列標誌性的大案。五年的漫長熊市中,證券行業經歷了重組、倒閉的清理整頓過程,從操縱證券到重視基本面研究,資本市場開啟了重塑的過程。2002年,博時基金提出要做價值的發現者,易方達等公募基金公司也豎起了深入研究的大旗。2003年五朵金花行情爆發,公募基金主導的價值投資在市場大獲全勝。私募大佬中趙丹陽、但斌、林園、劉明達等都是價值投資的擁護者,他們在2007年之前收益不菲。

以但斌為例,他被譽為中國的巴菲特。但斌的公司東方港灣每年派人參加巴菲特的股東大會也成為常規手段。但斌對茅臺的喜愛,使得他的聲譽和茅臺股價走勢緊緊綁在一起。但其實除了茅臺,騰訊、萬科、招行等也很受但斌偏愛。2003年,但斌買入這些個股,在藍籌股泡沫的2007年,它們依然漲勢驚人。

但斌還把價值投資寫入其著作《時間的玫瑰》,2007年這本書出版後,為普通投資人打開了一扇了解價值投資的的窗戶,但斌在投資界聲名大噪。「買王冠上的珍珠(最好的股票),讓時間去證明」成為了但斌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然而,2007年之後私募排行榜上跑在前面的,卻不是這些長期持股的價值投資者。

2005年末A股市場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大小非在2008年以後可以陸續上市流通。2008年以後,在IPO發行非常態化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的併購重組越來越活躍,差公司併購好公司馬上就可以「烏雞變鳳凰」,殼公司被廣泛炒作。2007年之後跑流行起來了一個新詞:價值加趨勢。

2009年至2015年的A股市場,小市值公司演繹了一輪超級大牛市。盤子越小,越容易上漲。而私募自身實力又幾何級別地壯大,對一些個股已經有能力反覆操作,並一定程度影響股價,上市公司流通股股東中常會發現私募的蹤影。

據說,某年的冠軍這樣總結經驗:「誰不會割肉,誰不會跑,誰守株待兔死在那邊,死的比任何人都慘,最終市場消滅的是自以為是的人。

價值投資者在這個市場變得平庸,甚至在2015年的時候成為被眾人嘲笑的對象。但事實上,堅持價值投資的那些私募仍然有不錯的收益,比如淡水泉、景林、東方港灣、明達等。

伴隨著2015年牛市的戛然而止,一波持續了兩三年的中小創行情終結。2016年下半年藍籌股崛起,價值投資大行其道。2017年,私募大放異彩。

隨著IPO發行常態化,殼公司的價格持續回落。A股市場從「劣幣驅逐良幣」向「良幣驅逐劣幣」轉換,價值投資回歸。2017年的白馬股行情,給了價值投資者證明自己的機會。

創新與融合:多元化成為趨勢

一直以來,股票多頭是私募普遍做法。2010年4月16日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伴隨著新金融工具的誕生,對衝基金有備而來。股指期貨的期現套利、跨期套利、趨勢套利、趨勢投機和股票中性alpha產品大大增加,尤其是股票alpha策略實現絕對的超額收益,而且其聯動了股指期貨和股票市場,一方面有利於股票價值的發現,降低股市中過度投機而造成的劇烈波動,另一方面這樣的兩個市場聯動交易使得對衝產品的資產容量大大提高,因而大量的alpha產品先後發行。

2015年被認為是量化對衝基金的發展大年,上半年成長股牛市波瀾壯闊,4月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推出,為其發展帶來契機。但隨後中金所多次限制股指期貨交易行為,對量化對衝基金造成衝擊,收益下滑。股市異常波動使得股指期貨受限制,也影響到量化對衝私募的發展,有的量化對衝私募轉去商品市場,有的轉向海外。

股票多頭加上各類量化對衝策略並行,華爾街量化精英的加盟也讓國內私募行業更加多元化,給投資人提供了更為層次更豐富的產品。

除了策略的豐富外,私募行業有了更多的生存之道。從二級市場到PE、從私募進軍公募都成了新的拓展方向。

2015年3月,私募大佬景林資產入股長安基金,4月債券私募北京鵬揚投資向證監會提交申請設立鵬揚基金,9月凱石益正資產也提請設立凱石基金。這些都成為私募設立公募的標誌性事件。

另外,一二級市場融合也很常見。眾所周知的景林資產很早便全線布局VC/PE市場,國富投資、上海證大、深圳同威等公司旗下基金也同時兼顧二級市場和PE投資。

不管是從策略,還是投資業務亦或是跨領域的開拓,私募都在進入一個多元化發展時代。

好買提醒:非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繫我們。

私募十年,彈指一揮間

不斷的變化與演進正是

行業富有生命力的真實寫照。

好買十年,與私募機構一同成長,

見證了生機勃勃的過往,

作為參與者,也為私募業態塑造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3月17日,好買私募年度頒獎盛典

邀您參與!

欲了解詳情,請諮詢您的投資顧問~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

相關焦點

  • 私募總規模接近16萬億 上海3.7萬億繼續領跑
    12月16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11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最新數據顯示,私募基金管理的總規模達到15.91萬億元,較去年底增長了2.17萬億;存續私募管理人為2.46萬家,管理基金9.47萬隻。11月證券私募增長顯著,單月新備案基金1972隻。上海私募以3.7萬億元的規模領跑。
  • 私募排排網創始人李春瑜:證券類私募基金規模年內有望突破4萬億
    ·啟遠航」的「2020年第九屆中國對衝基金年會」於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杭州洲際酒店隆重舉行。同樣的,私募基金今年也發展迅速。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最新的私募數據,截至2020年11月底,目前已登記的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8908家,相比去年底變化不大;目前最新的備案存續管理規模3.74萬億元,相比去年底的2.43萬億,11個月的時間增加了1.3萬億,相比去年底增加了53.91%,50%以上的增速創下了2015年以來的新高。
  • 最新數據:截至11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逼近16萬億,2.46萬家私募掌管...
    今日(12月16日)下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截至今年11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私募管理總規模逼近16萬億根據中基協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1家,較10月增加98家、環比增長0.40%;管理基金數量94739隻,較10月增加1784隻、環比增長1.92%;管理基金規模15.91萬億元,較10月增加739.46億元、環比增長0.47%。
  • 私募規模14.4萬億!陽光私募單月淨增137億亮眼,「百億陣營」管理人...
    來自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底,協會存續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584家,存續備案私募基金85700隻,較上月增加318隻,環比增長0.37%;管理基金規模14.35萬億元,較上月增加102.48億元,環比增長0.07%。
  • 2020私募股權報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概覽
    在此背景下,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國內外資管行業環境 Domestic and foreign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environment 過去十年是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黃金十年
  • 規模破15萬億元私募將迎監管新規 統一名稱規範:應標明「私募基金...
    原標題:規模破15萬億元私募將迎監管新規   規模突破15萬億元的
  • 好買財富2018年度中國私募行業高峰論壇暨2017年度中國好私募頒獎...
    2018年3月17日,由好買財富主辦的「私募十年 · 致敬未來」2018年度中國私募行業高峰論壇暨2017年度中國好私募頒獎盛典在中國上海隆重舉行!2017年是私募大爆發的一年,行業管理規模由2016年年底的7.89萬億增長至11.1萬億元,增長率高達40.67%,持續攀升的規模不斷刷新了歷史記錄。回想2007,A股最癲狂的一年,私募當年年初的規模還不到10億。
  • 15萬億私募背後:陽光私募平均首募僅2053萬,極少數機構日進鬥金...
    財聯社記者 陳俊嶺在上月私募規模達到14.96萬億,並創歷史新高之際,一個容易被人忽視、卻又必須直面的現實是——新備案私募證券基金單只平均規模僅2053.15萬元!僅極少數機構「日進鬥金」,絕大多數還在為幾百萬的「備案門檻」發愁。
  • 私募基金總規模近15萬億 證券類產品7月猛增4416億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基金業協會「)最新公布的私募登記備案月報顯示,截至7月末,私募管理基金總規模14.96萬億元,較6月增加6085.36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貢獻最大,最新規模3.09萬億元,較6月大幅增長4416.21億元。數據還顯示,截至7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總數為2.45萬家,管理基金8.81萬隻。
  • 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 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券商私募資管「排名戰」幕後:中信1.1萬億規模雄踞同業 中金主動管理佔比「另類」趕超券商私募資管理主動管理規模增長持續。11月11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排名。
  • 雪球CEO李楠:頭部私募績優,但證券類私募規模停滯不前
    「中國私募行業的規模在飛速的發展,已經達到15萬億的規模,但是構成上,投資二級市場證券類的私募基金長期在2.6萬億到2.7萬億徘徊,近4年的時間整個行業的規模基本保持不變。」 雪球CEO李楠在8月13日於上海舉辦的「雪球私募50」發布會上表示。
  • 證監會出手,16萬億私募迎重磅新規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6萬家,備案私募基金9.68萬隻,管理基金規模15.97萬億元。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包括公開或者變相公開募集資金、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履行登記備案義務、錯綜複雜的集團化運作、資金池運作等亂象也時有出現。近年來阜興系、金誠系非法集資、操縱市場等典型風險事件也引來了監管足夠的警惕。
  • 但斌、裘慧明等私募大佬齊聚對衝基金年會 解鎖私募業績長青秘訣
    12月18日,一場主題為「大變局·新時代·勇破局·啟遠航」的第九屆對衝基金年會在杭州洲際酒店揚帆起航。會議特邀國內外對衝基金精英代表以及券商、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代表聚首一堂,共同探討對衝基金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展望對衝基金行業發展新未來。
  • 但斌、裘慧明等私募大佬齊聚對衝基金年會 解鎖私募業績長青秘訣...
    2020年12月18日,一場主題為「大變局·新時代·勇破局·啟遠航」的第九屆對衝基金年會在杭州洲際酒店揚帆起航。會議特邀國內外對衝基金精英代表以及券商、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代表聚首一堂,共同探討對衝基金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展望對衝基金行業發展新未來。
  • 2020私募圈大事件盤點:公奔私浪潮再起,外資私募增至32家,15年封閉基創紀錄
    回首2020年,私募行業監管不鬆懈,針對私募管理人的風險自查工作有序展開,中國基金業協會也對違規的私募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進行了自律處罰。在良好的行業生態下,私募基金規模增長,證券類私募基金規模從年初的2.45萬億,增長至11月底3.74萬億。基金賺錢效應明顯,也吸引了投資人與上市公司認購,頭部私募管理人更是不斷擴容。
  • 深圳市私募協會孫東升:私募行業正逐步回歸本源、走向成熟
    圖: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會長孫東升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會長孫東升出席會議並作了致辭,他表示,過去的一年裡,資本市場新規密集發布,私募基金行業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過去的一年私募基金受到偽私募和P2P金融的風險傳導,市場出清壓力很大,行業聲譽和信譽都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私募基金行業粗放式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
  • 劍指私募亂象 重申底線要求 私募基金監管新規引導行業回歸本源
    來源:金融時報劍指私募亂象 重申底線要求 私募基金監管新規引導行業回歸本源本報記者 楊毅規模近16萬億元的私募基金行業迎來監管新規。1月8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了《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 逾10萬億元私募股權市場迎擴容 首隻專注財務投資險資母基金成立
    根據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全市場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513家,管理基金數量92955隻,管理基金規模15.84萬億元,其中,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967家;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9070隻,存續規模9.42萬億元,環比增長2.14%;存續創業投資基金9764隻,存續規模1.55萬億元,環比增長6.25%。
  • 2019年排排網私募獎項名單出爐,40家私募斬獲私募界奧斯卡
    2020年是陽光私募基金的第十六個年頭,十六年間,中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不斷壯大,各項法律法規與監管落地規範了私募經營秩序與環境,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也逼近14萬億元。私募業績回暖收復失地,外資私募紛紛加速布局,備案新規出臺拒絕「偽私募」,百億私募大洗牌而量化私募崛起,2019年私募行業異彩紛呈。
  •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平安好私募」杯第二屆私募大賽啟動
    2020年9月18日,在第五屆中國FOF&MOM基金管理人年會上,「平安好私募」杯第二屆私募大賽正式啟動。本次私募大賽由平安證券主辦,私募排排網承辦,平安銀行,平安期貨,平安資管,平安基金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