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文化 | 蜀河後蜀末代皇帝孟昶墓

2021-03-05 帝陵文化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一條河流,因一座蜀王冢而改名蜀河,一座千年古鎮,因蜀河而改稱蜀河鎮。淯溪口,從西晉至北宋,幾百年的郡縣歷史,凡興晉、淯陽、長岡、黃土等郡縣,深厚的歷史積澱,卻因一個蜀王冢而廢名,可見蜀王冢的歷史文化影響之深遠。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史書記載,孟昶死後被葬在洛陽北邙,但至今並沒有在洛陽發現孟昶墓;明代胡諡編著《河南總志》卷四載,開封通許縣有八大景觀,其中之一有「蜀主荒墳」;明代《通許縣誌》載,明憲宗成化元年,通許發生旱災,饑民聚集盜挖古墓,在孟昶村的古墓中挖得一塊墓碑,上刻「蜀主孟昶之墓」。

安康旬陽後蜀王墓,明代《興安州志》與清代《洵陽縣誌》均載為五代蜀王孟昶墓,當地村落又有傳為益州牧劉璋王墓。有學者猜測,因蜀人思念故主,後又把孟昶與花蕊夫人的靈柩運回蜀中,其為孟昶墓,但其墓真實墓主,還待後期考古發掘考證。



據1996年重修版《旬陽縣誌》載:蜀王冢位於旬陽縣城東八十公裡的三官村一組,相傳蜀王屯兵之地,據傳,莊南耕地中部某處雨後每每乾濕異常,疑即墓址。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成都別稱「芙蓉城」的來源:後蜀主孟昶在位時,喜愛芙蓉花,於是命在城牆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裡為錦繡」,故成都還有「芙蓉城」、「蓉城」之稱,簡稱「蓉」。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蜀王冢 2020.12.10 實地考察圖/張永明

後蜀末代皇帝孟昶

孟昶,本名孟仁贊,字保元,邢州龍岡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處名任贊,字保元。即位後,又得後晉秦、階、成三州歸附,並攻取鳳州,悉有前蜀故地。宋乾德三年(965)。宋兵入成都,降宋,至開封,封為秦國公。

五代時,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後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僭稱帝號,歷史上名為後蜀。孟知祥不出數月而死,其子孟昶即位,是為後主。孟昶年僅十六歲,他愛好文藝辭賦,曾命人在石頭上刻《論語》、《爾雅》、《周易》、《尚書》等十經,盡依太和舊本,歷時八年才刻成。又怕刻石經流傳不廣,就刻為木板,以便於流傳。後世用木本刻書,即是始於後主孟昶。

孟昶親政初始還能勵精圖治,隨著國家政局的穩定,他便開始鬆懈起來。因紈絝子弟王昭遠好說大話、善於逢迎,孟昶很喜歡他,便加以重用,凡一切政務,都任由王昭遠辦理。自己則酣歌恆舞,日夜娛樂。他為了打球走馬,強取百姓的田地,作為打球跑馬場,命宮女穿五彩錦衣,穿梭來往於場中,好似蝴蝶飛舞。

孟昶嫌後宮妃嬪沒有絕色美女,便廣徵蜀地美女以充後宮。青城有一姓費的女子,生得風姿秀逸,且擅長吟詠,精工音律。後主聞其才色,選入宮中,十分嬖愛。因前蜀王建之妾小徐妃,號為花蕊夫人,也就襲其名稱,封費氏為花蕊夫人。

孟昶投降北宋後,從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師汴梁(今河南開封)的途中,成都有數萬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為他送行,人們哭送著,男女老少沿江護送,其中哭得慟絕者數百人,孟昶掩面痛哭,老百姓一直從成都送到鍵為縣,達數百公裡,其場面十分感人。孟昶到達汴京,被授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七天後,乾德三年(965年)六月十一日,孟昶去世,時年四十七歲。追贈尚書令、楚王,諡號「恭孝」。


孟昶主要成就


整頓吏治

孟昶於廣政四年(941)罷免了一批遙領節度使的武將,這些武將專務聚斂,不管政事。又著作《官箴》頒布各郡縣,《官箴》後被宋太祖摘其四句為《戒石銘》,令郡縣刻石置於公堂座前。其後從宋到清,歷代州縣衙門多刻「爾祿爾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孟昶對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申貴等貪官汙吏亦堅決懲處。

勸農興教

孟昶組織百姓發展農桑紡織事業,刻石經,興學校。在其統治期間,四川經濟文化得到發展,在五代十國處於領先地位。

親佞遠賢

孟昶罷免了一批功臣宿將之後,卻不能任賢用能,選用了一批庸碌之輩和小人,包括王昭遠、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韜、範禹僻、李昊。

好大喜功

孟昶不懂軍事,卻好大喜功,輕率出兵關中,損耗國力。

儒學貢獻

儒家的經典,從春秋戰國至南宋時期,形成了「十三經」的碩果。期間,五代時蜀主孟昶有他獨到的貢獻,刊刻了「十一經」,即在唐朝時「九經」(《易經》、 《書經》、《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儀禮》、《禮記》、《周禮》)基礎上,排除了唐文宗開成年間所增益的《孝經》、《爾雅》,保留《論語》,同時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其後,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並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經典的地位。

~~ END~~



一眼千年


抱史走陵去
風雲待陵歸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歷史的血脈。中華民族素有記錄歷史、學習歷史、傳承歷史、借鑑歷史的優良傳統,善於從歷史中總結與繼承寶貴的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斷、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
故有跋涉而遊集,亦或密邇而不接

相關焦點

  • 前賢后昏的後蜀皇帝孟昶
    孟昶(919年~965年),河北邢臺人,生於山西太原,後蜀二代,父親孟知祥(874年~934年)為後蜀(934年~966年)開國皇帝,孟知祥稱帝半年後病死,十六歲的孟昶在父親舊臣的擁戴下登基稱帝。孟昶即位後,李仁罕、張業、趙廷隱、李肇等功臣將領並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自持功績,違反朝綱,驕橫跋扈,奪人良田,挖掘墳墓,私設公堂,已經危及到孟昶的帝位,後蜀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直到948年孟昶計殺張業,罷相趙廷隱,父親留下的舊臣才被徹底清除。
  • 後蜀皇帝孟昶不算昏君,但驕奢淫逸,奢侈到用黃金馬桶
    五代時後蜀的皇帝孟昶不是最昏庸的皇帝,但一定是最奢靡的皇帝了。據記載他用的馬桶都是用其中珍寶裝飾而成,後宮佳麗無數,整日紙醉金迷。宋太祖趙匡胤發兵攻蜀,孟昶毫無抵抗力,很快就投降。當宋太祖見到孟昶用七寶裝飾小便盆,將其打碎說道:「你用七寶裝飾小便盆,那又該用什麼容器來裝食物呢?
  • 與光緒帝陵墓一牆之隔的末代皇帝溥儀墓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
  •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掃墓與溥儀墓
    二、溥儀之墓宣統皇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代帝王。愛新覺羅·溥儀,字浩然,生於1906年,其父親是光緒皇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1945年日本戰敗,滿洲國皇帝溥儀在逃亡中被蘇軍逮捕,押往蘇聯遠東監獄。1946年被遣送回國,關在撫順戰俘監獄。1959年被特赦,經過改造成為新公民。
  • 溥儀墓:揭秘末代皇帝溥儀墓遷清西陵的秘密
    愛新覺羅·溥儀就是大清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即宣統帝。三歲登基,在位僅僅三年。
  • 末代皇帝溥儀的陵墓
    1967年10月17日,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逝世後先葬於八寶山;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
  • 末代皇帝溥儀墓從八寶山遷到清西陵,譚玉齡、婉容左右相伴
    1995年遷到清西陵後的溥儀墓。擴建後的清西陵溥儀墓。宣統皇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也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代帝王。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字浩然,生於1906年,死於1967年,其父親是光緒黃帝的弟弟醇親王載灃。
  • 小區裡藏著一個皇帝的墓,附近房價迅速上漲,主人大有來頭!
    古代皇帝對自己的陵園非常重視,往往會傾盡所有去修建,甚至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基本上皇帝的陵墓都很大,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和十三陵,這些都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皇陵都是豪華的。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藏在小小區中的帝王墓,會讓附近房價迅速上漲,而且主人大有來頭。這座皇陵位於陝西省市雁塔區江池村。
  • 龜縮的後蜀,得來得容易,享受得長久
    由於歷史上有許多的蜀國,他這個被稱為前蜀,既然是前蜀,那就說明還有個後蜀。沒錯,後唐滅前蜀後,派來了兩個節度使,像唐末一樣把這裡分為東川和西川分開治理。結果新任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赴任後,愈發覺得這裡太適合割據了,並於公元933年吞併東川且打贏了後唐派來的鎮壓軍隊。第二年,這個當初李克用的手下小將登基稱帝,仍叫蜀國,史稱後蜀。
  • 東漢洛陽帝陵的布局與歸屬辨析
    如晉文帝崇陽陵和晉武帝峻陽陵區的考察發現[1],使學者們對西晉帝陵的形制結構與選址分布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北魏宣武帝景陵[2]和孝文帝長陵[3]等陵墓的考察發掘,則較為完整地掌握了遷洛後北魏帝陵的規制和布局情況;而最難尋找的曹魏帝陵,則隨著曹操高陵[4]、曹休墓[5]、魏明帝高平陵西側大墓[6]的分別發現,也獲得了重要進展。
  • 考古中國|尋找東漢帝陵--生與死的徘徊(下)
    綜合文獻中漢衝帝懷陵「因寢殿為廟」的記載,則以朱倉M707為代表的未成年皇帝帝陵平面布局和成年皇帝帝陵陵園的對比可以下圖所示:東漢帝陵的地宮結構東漢帝陵的地宮,至今沒有過科學發掘,所以我們對其地宮結構的認識十分有限。依據文獻,我們大體上知道東漢帝陵的地宮為磚石結構,有石材築的「題湊」,有「便房」、「前堂」、「後堂」等結構。雖然我們不知道東漢帝陵地宮的結構,但我們可以依據已有的材料推測。
  • 歷代皇帝赦封的遂寧王
    李恆王元膺:結局悲慘的遂王王元膺(892-913),字昌美,初名王宗懿,中國五代十國時代人物,前蜀高祖王建次子,張貴妃所生。孟元寶:壽命最短的遂寧王孟元寶的父親孟昶(919-965),初名孟仁贊,字保元,祖籍邢州龍崗(今河北邢臺沙河孟石崗),生於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母親李氏,本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被賜給孟知祥。孟知祥鎮守蜀地時,孟昶與母親李氏隨之一同進入蜀地。公元934年正月,孟知祥稱帝,任孟昶為東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四川成都發現明朝蜀王墓,當進入墓室後,專家:中國最美地下宮殿
    明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修建的一座皇家陵寢,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和30多位嬪妃。而自古以來還有傳說「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那麼作為藩王墓的蜀王墓為何評價如此之高?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位於四川成都龍泉驛的蜀王陵,而蜀王府的歷史比故宮還要長。
  • 80個盜墓賊大揭頂,超過帝陵的清代王爺墓,只留下一個巨大深坑
    有入土為安和視死如生的觀念,墓葬慢慢的不再是簡單的風俗而是一種文化。風水寶地林立帝王陵寢,異人名士埋骨於風景絕佳處。造型精美、規模宏大的帝王陵自然深受遊客的推崇,而那些隱藏在荒野中的古墓墳冢也有好奇者前去探訪。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處古墓為清代歷史上最大的王爺墓,怡賢親王墓。墓主人為清康熙帝的第十三子,雍正帝的十三弟,愛新覺羅·胤祥。
  • 西漢帝陵(十)漢哀帝義陵
    劉欣(前35—前1),漢元帝庶孫,定陶恭王之子,漢成帝之侄,因成帝無子,以侄即帝位,為西漢第十代皇帝。元壽二年(前1)卒,葬義陵。義陵       義陵陵園東西長1864米,南北寬1538米,其西、北兩側有門闕遺址,東、南牆中部因遭破壞,情況不明。陵區包括帝陵陵園、後陵陵園、陪葬墓、建築遺址等。
  • 來清西陵,了解帝陵文化與清史好去處
    陵區內建築形式體現著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片佔地龐大的陵墓群,與600裡外的清東陵遙相呼應,是大清帝國從繁華到衰落的縮影,也成為了解帝陵文化與清史的好去處。
  • 【陝西文物覽】西漢帝陵——義陵
    劉欣(前35—前1),漢元帝庶孫,定陶恭王之子,漢成帝之侄,因成帝無子,以侄即帝位,為西漢第十代皇帝。元壽二年(前1)卒,葬義陵。義陵陵園東西長1864米,南北寬1538米,其西、北兩側有門闕遺址,東、南牆中部因遭破壞,情況不明。陵區包括帝陵陵園、後陵陵園、陪葬墓、建築遺址等。帝陵陵園呈正方形,邊長420—445米,四牆中部均有門闕遺址。
  • 西漢帝陵(八)漢元帝渭陵
    劉奭(公元前75年~前33年),西漢第八代皇帝,漢宣帝之子,在位16年。史載,渭陵於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始建。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劉奭卒,葬渭陵。經勘探,渭陵陵園以夯牆界圍,東西長1777米,南北寬1619米,牆體寬3.8米,殘存高度1.5米。陵園四面共設7門,其中東牆闢有1門,與漢元帝陵園東門相對,其餘三面各闢兩門,分別與漢元帝、王皇后陵園門址相對。
  • 西安開建帝陵旅遊公路網
    全志分為先秦帝王陵、秦代帝陵、漢代帝陵、十六國北朝帝王陵、隋代帝陵、唐代帝陵和明代藩王墓共7章50節38萬字及照片200餘幅,全面、客觀、系統地展現了陝西帝王陵墓的歷史和現狀。唐代帝陵依山為陵,氣勢雄偉,呈扇形環繞在京都長安周圍,和長安城以及宮殿群一起構成全國等級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遺址景區。悅君了解到,陝西省計劃將漢唐帝陵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 末代皇帝溥儀墓地實拍:墓地旁安葬著他一生最心愛的女人!
    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婉容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北京因病去世,終年67歲。溥儀死後遺體火化,隨後骨灰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這是一座集安葬紀念、觀光休閒、人文教育、文化傳承於一體,是全國唯一建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內、唯一建有超大跨度牌坊、唯一由民政部部長題名、唯一安葬著封建帝王的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