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又贏球了!大比分來到2-1。
系列賽開始之前,看很多籃球評論員分析,安東尼-戴維斯將在對陣火箭的系列賽裡成為湖人贏球的關鍵,濃眉哥將在火箭的內線翻江倒海。湖人對比火箭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內線,湖人坐擁濃眉哥、麥基和霍華德三大內線,可以輪番上場轟擊火箭內線。
可是,第一場比賽,打了很多評論員的臉,湖人97-112輸掉比賽,內線優勢完全沒有打出來,籃板數41個,兩隊打平,禁區得分40-42,湖人還輸了2分。湖人隊的三名內線,濃眉拿下全隊最高分,也只有25分,麥基13.4分鐘的上場時間,只得到4分3籃板,替補的霍華德1分4籃板,打了11分鐘的時間。
濃眉這點並沒有像預測的那樣,打出絕對優勢,像楊毅老師分析的一樣,濃眉面對矮壯的塔克,根本打不進內線,只能在油漆區意外倉促出手。塔克積極防守,大多時候選擇繞前防守,讓濃眉接球後很彆扭,濃眉接球後,力量上扛不動,傳球給外線投手,三分球命中率又不好。內線打不進去,外線投不開,這是湖人輸掉首場比賽的主要原因。
湖人贏球來自主動改變,用火箭的方式戰勝火箭,放棄自己內線的高度優勢,棄用麥基、霍華德,濃眉承擔起更多的5號位角色,給莫裡斯更多的上場機會。這樣,湖人的速度得以提升,防守範圍可以向外擴展到三分線以外,特別是對哈登進行協防、包夾。
進攻端,濃眉吸取第一場比賽的教訓,開始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高優勢來打塔克,到籃下直接接球的次數也開始變多,第三場比賽,隆多和濃眉的連線都是直吊籃下,濃眉完成空接暴扣得分。濃眉曾經公開表示,自己更習慣和擅長打4號位,不喜歡打5號位,擁有身高優勢的濃眉,力量和技術都不是很好,打5號位遇上肌肉型內線頂防,濃眉便有些招架無力。
不過,湖人要想過火箭這關,不得不放棄麥基和霍華德的內線高度,否則就像第一場一樣,會被火箭的三分投死。改變最大的就是濃眉,更多的時間要打自己不喜歡的5號位,為了球隊拿下勝利,濃眉作為球隊二當家的起碼擔當還是有的,也正是濃眉的出色發揮,給湖人連續拿下2場勝利作出重要的貢獻。
濃眉的改變,讓我想起當初在NBA打拼的易建聯,那時候聯盟還沒有興起小球風,易建聯這樣對抗不強,喜歡飄在外面投籃的大前鋒並不受球隊喜歡,而且,易建聯的三分投籃,命中率並不算很高,出手時機把握得也不是很好。
到小牛隊後,易建聯迎來最好的機會,只要好好表現,就能獲得比較穩定的出場時間,當時,小牛隊和易建聯直接競爭的球員就是賴特和海伍德,易建聯無論從速度和空間感上,都比其他兩人要好,卡萊爾教練更看重的也是易建聯,他對易建聯的要求就是多跑位,擋拆後順下吃餅,多傳導球,跑諾維斯基單打被包夾後的空當。
可以說,小牛隊國際球員的氛圍,還有一些老球員的團結,特別是會傳球的基德,都給了易建聯最好的機會,小牛隊是當時最適合易建聯發展的環境。可是,易建聯時常在進攻端不顧隊友的跑位,得球之後就選擇自己出手,命中率也不高,防守端力量也跟不上,對於力量型的內線犯怵,不願意賣力頂防(字母哥似乎也是這樣,打不進內線,就倉促外線出手),致使卡萊爾對易建聯的信心逐漸降低。
真正讓易建聯上場時間開始減少,在和賴特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是有一場比賽,海伍德扛不動對方的強壯內線,早早遭遇3次犯規,卡萊爾第一時間讓身高更有優勢的易建聯去打中鋒位置,防守對方內線球員,而我們的易帝居然對教練說:「我是大前鋒,我不打中鋒!」甚至還有說讓球隊老大諾維斯基去打中鋒,要說易建聯的情商,可真是讓人著急。
卡萊爾教練聽完易建聯的話,就轉向賴特交代戰術任務,賴特二話不說就上場了,賴特打球拼命,服從教練的戰術安排,之後獲得越來越多的上場機會,易建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回國後的易建聯在CBA賽場上依然是內線霸主,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易建聯也變得更有擔當,不再抗拒在場上打得是4號位,還是5號位,只要球隊需要,他就會服從球隊的安排,總決賽上,帶傷出戰遼寧,最終跟腱斷裂,也是展現出男籃一哥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