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如今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現如今這座巨大的皇宮已經改造成為了博物院,這裡收藏著百萬計的珍寶。從金銀首飾到瓷器名畫,應有盡有。而今天要說的便是其中一件很奇特的畫,名叫《峰虎圖》。
我們知道,老虎是百獸之王,除了犀牛河馬這些大型動物,老虎的戰鬥力幾乎可以說是最強的。它們能夠遊泳,能爬樹,能夠無聲無息的靠近獵物,然後以無與倫比的爆發力捕捉獵物。可以說是天生的捕獵者。
而在中國老虎的地位更是與「龍」相媲美的,甚至被供奉於廟堂之上,是勇猛與力量的化身。可是在《峰虎圖》這幅畫中,老虎卻成了「病貓」,不僅一點都不威風,而且看上去萎萎縮縮,顯得很頹喪。這樣的老虎論誰看了都不習慣,那麼這幅《峰虎圖》是如何成為傳世名畫的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文字還是畫作,其實本質是都是在表達作者的個人思想。那麼要弄清楚為何《峰虎圖》裡的老虎,看上去像病貓的這個問題,就要先從作者本人說起了。
《峰虎圖》作者名叫華巖,出生於1682年,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便十分喜愛繪畫,但是因為家裡窮,時常被人看不起,飽受冷眼。
因為在古代讀書考取功名才是正道,而繪畫一般都是世家大族有錢人的陶怡情操的東西,華巖卻偏偏堅守心中的熱愛,那麼吃不飽飯也要畫畫。
康熙四十二年(1703)華氏家族重建祠堂,原本華巖受邀在正廳畫壁畫,當地的鄉紳卻十分看不起他,於是把他轟了出去。
華巖很不服氣,於是晚上偷偷的進入祠堂。點著蠟燭在正廳畫上了「高山雲鶴」、「青松懸崖」、「水國浮牛」、「倚馬題詩」四副高難度的畫作。
從此華巖憤而離鄉,漂泊於杭州。結交了不少的文人雅士,不過可惜的是依舊鬱郁而不得志,一生都沒有擺脫貧困的命運。
所以從華巖的人生履歷中我們就能夠看出,《峰虎圖》中所畫的老虎就是華巖自己,如果你要進一步弄清楚畫中所表達的含義,就要放大十倍,去觀察老虎的眼睛。順著老虎的眼珠繼續看,就會發現老虎一直盯著最上方的野蜂。
很顯然老虎雖然強大,但是對於細小而靈活的野峰卻難以抵擋,所以才露出了這樣一幅表情,而既然老虎是華巖,那麼這些野峰就是寓意那些,喜歡針對別人,愛搬弄是非的小人了。這些小人往往讓人防不勝防,是最難纏的。
所以當你看懂了這幅《峰虎圖》的時候,就不會再取消這隻看上去像「病貓」一樣的老虎了,而會為作者所處的可悲的世道感到嘆息。而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老虎」和「野峰」難道就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