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教學貫穿整個初中英語教學的始終。語法「grammar」在英文字典中的解釋為「thr rules by which words change their forms and are combined into sentences」。學習英語需要遵循和掌握英語這一語言的構成規律,這也是中國人學習英語的一條捷徑。因此,語法教學對學生學習英語、應用英語具有重要作用。
走出語法教學的誤區
目前的英語語法教學存在兩個誤區:一部分教師認為語法教學就是知識結構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記住一條條漢語轉換過來的語法規則。語法翻譯法曾佔據英語教學幾十年的主導地位,很多一線教師也是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在語法教學上多以「填鴨式」為主。教師梳理出每個語法項目的重要規則, 羅列出大量例句進行操練。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寫得滿手的粉筆末,擦了一黑板又一黑板,腰酸背疼;學生埋頭抄筆記、背定義、背公式。沉悶的課堂、枯燥的教學方式,教師把學生培養成了只會做題不善交際的「書呆子」。人們給這種英語教學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啞巴英語。新課程改革後,還有一部分教師談「講」色變,對語法知識特別是漢語的講解避而不談,認為學生只要能夠在一定的情境下達到語言的交際性即可,課堂上不講語法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表面的聽說讀寫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但脫離固定的句子後連個完整的句子都不會組。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根基,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作支撐,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英語學習只會越來越艱難。
提升對新課標的認識
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法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新課標下,我們要改變的是教學的方法而非教學的內容,我們要轉變的是教學的觀念而非教學的形式。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可取之處。我們要遵循新課標的理念,先感知後理性,即感受—觀察—發現—討論—講解—運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通過分析和討論,發現和歸納語言的規律並加以應用,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知、體驗語言,很好地理解語法點的用法和內涵,達到 「Learning by using,learning for using」 的目的。
找出應對新課標的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對新事物特別感興趣,求知慾也特別強,而學習效果與興趣有很大關係。現在的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設施,通上了網絡,教師課前可以搜索一些小視頻、英文歌、圖片等,為學生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一個逼真的情境感知語法,使新知識更加形象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都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起來的。新課標倡導採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師通過設計多層次的任務,營造多彩的任務執行環境, 給予學生充滿情趣的輸入, 引導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活動來達成語言學習目的。
母語是最有力的輔助。所有語言都有觸類旁通之處,我們不需要特意去掌握母語,而可以巧借母語來學習英語特別是學習語法,讓母語成為最有力的輔助手段。如:英語的元音和輔音與漢語的韻母和聲母;單詞的詞性、句子的成分等。關注差異,讓學生習慣英語式的漢語。我們還可以編一些漢語的順口溜或小故事來輔助學生記憶語法規則。如形容詞或副詞比較級最高級的不規則變化:一個孩子少(little),兩個孩子多(mang/much),兩個孩子雖然好(good/well),一旦生病都不好(ill/bad/badly),媽媽累得快餓死(worse),爸爸卻跑得老遠(far-father-farthest)。通過諧音,將單個單詞連成一個詼諧的故事。事實證明,有時故事雖然有點牽強附會,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記憶效果特別好。
方法是最有效的保障。科學的方法能讓教學事半功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教師應該心裝課標,時刻不忘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將理念融入實際教學中。
新課標為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摸索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樂意、更容易接受英語語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