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985嗎?
你相過親嗎?
最近,「985相親局」火了,為何火呢?
因為這個局的「口號」非常刺耳:
「985相親只要985」,「清北只挑清北」。
雖然聽起來很扎心,但也確實可以理解。畢竟優秀的人更願意跟自己層次一樣的人度過一生。
而且這個相親局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鄙視鏈:
985看不上211,
211看不上普通一本,
普通一本看不上二本,
......
你可能會納悶,那麼高學歷還需要相親嗎?都相親了為什麼還那麼挑呢?
值得玩味的就是這一點:
這些高學歷的相親者「寧願單身,也不願意將就」,「寧願孑然一人,也認定清北。」
這才是凡爾賽的驕傲啊。
不能說「學歷決定愛情的上線」,但是985學生的這種婚戀選擇其實也反應了這個社會的「運行法則」:在職場,情感上,都會追求的「門當戶對」。
每個人都想著「強強聯合」,因為無數殘酷的事實已經證明:學歷決定階層,圈子決定身份。
名校的人,
在愛情上真的有優勢
其實,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存在。
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認為,985高校的教育背景和愛情毫無關係,以此作為標籤,是一種對其他學校的歧視。
坦白說,復旦教授這次有些」不接地氣」了,因學歷而產生的歧視不僅出現在「相親局」上,而是早就遍布整個社會了。
而網友們的留言則是簡單直接地反應了大眾的心聲。
「學歷差太大確實聊不來。」
「不要說別人現實,每個人都想自己對象跟自己匹配。」
985隻找985,其實就是一種圈子文化。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說,為什麼要一定讓孩子努力考名校,因為名校的優勢太大了,而且「學校決定圈子」更是一句亙古不變的真理。
好的學校的圈子,所擁有的資源和人脈,對前途和未來發展來說,是無限加分的。
我對中國一些社會精英的學歷及其夫人的學歷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結果分享給大家看看:
李彥宏,北大畢業,妻子馬東敏,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即畢業出國,當時被譽為紐約留學生圈裡的「公主」。和李彥宏在美國留學(美國新澤西州大學生物系)時認識。
奇虎360老闆周鴻禕,西安交大碩士,老婆胡歡,北大方正同事,水木清華bbs認識。周鴻禕說他的太太在事業上給他的幫助很大,他非常感激,常常慶幸自己比較幸運。
白巖松,中央傳媒大學畢業,妻子朱宏鈞是白巖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時的同事,來自江南水鄉鎮江,從北京一所名牌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到電臺編輯。
撒貝寧北大畢業,老婆李白,加拿大人,北京大學教育學博士,曾經是「五洲唱響」組合成員,曾擔任金氏世界紀錄大中華區裁判。
名校的優勢,在愛情上可以「排雷」,一方面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層次且志同道合的愛人,更重要的是一種資源上的強強聯合。
名校,不只是墊腳石,
更是優秀企業的敲門磚
名校畢業的人,不僅處於「相親鄙視鏈」的頂端,更是優先拿到了優秀企業的入場券。
民間廣為流傳的,某著名投行企業只要北大光華和清華五道口學院的畢業生,而廣州的某金融企業,也只從中大經管學院招人。
公平嗎?是挺不公平的。
但仔細想想,也是有合理之處的,從企業的角度去考慮,這些頂尖學校的頂尖人才崗位匹配度確實比其他學校高得多,一定程度上節約了不少人力成本。
父母想讓孩子上名校,擁有高的學歷,實在太能理解了。
之前看到的安徽衛視的一檔節目,叫《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節目組請來一位資深HR,揭露了職場裡的招聘「潛規則」。
招聘會時間並不長,但每次收到的簡歷卻很多。於是企業在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211的大學生的簡歷和非985,211的簡歷分開放。
走的時候,把「985,211大學」的這部分帶走,而非985,211大學生的簡歷就丟在桌子上,被保潔阿姨清理掉。
HR還強調了一句:「其他的大型企業,肯定也會這麼操作的。」
分數和學歷從來從來不是為了一時的得失和榮譽,而是孩子向上攀登的一個重要敲門磚,完成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
表面上父母拼的是一個名校名額,其實上拼的是孩子一個穩定光明的未來。
你永遠想像不到,
父母為了孩子進名校有多拼?
兩年前,有一部印度電影,在教育圈引起了「腥風血雨」。
它的名字叫做《起跑線》,收穫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第二高票房,僅僅上演5天就已經超過了印度去年上演時的總票房。
這部電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足夠真實且殘忍,揭露了一個殘忍的教育真相:「學校就是階級」,而學歷決定孩子的起跑線。
印度中產階級夫妻拉吉和米塔,為了把獨生女皮雅送進德裡最好的私立學校,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這對夫妻抓住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形成了兩股「使勁兒」的主要方向:
第一步,為了「學區房」用盡一切方法巴結上流階層,企圖完成階級躍遷,成為他們的一員。
第二步,逆襲上流社會不成功之後,用「各種手段」去爭取25%的扶貧名額,進軍「貧民窟」。
可悲的是,這兩條路都以失敗告終。
他們被名校拒絕的理由是「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正宗的上流社會」。
家長把金錢和精力都砸在孩子的教育上,擠破頭皮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名校,因為那是因為他們在社會上有如此切膚的體會:學歷太重要了。
之前也有一個類似的6分鐘短片《成績單》,講述了三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不同父母因為一張成績單「崩潰」的事。
這三個家庭,一個是「光鮮亮麗」的都市白領,一個是小縣城的小老闆,一個是全職媽媽。
白領媽媽忍得了職業的不順,老闆的壓力,但是看到孩子成績下降的成績單,會突然爆發,歇斯底裡地把孩子的漫畫書撕碎:「為什麼那麼不爭氣?!」
日夜操勞的小老闆爸爸,看到孩子刺眼的成績單,才會對孩子苛刻批評,把孩子從網吧裡拎出來。
至於那個把自己的一切鋪在孩子身上的全職媽媽,發現孩子成績下降之後,沒有辦法,竟然悄悄地跟蹤女兒,竟然發現女兒竟然早戀了。
為什麼人前風光且穩重得體的爸爸媽媽們,會因為孩子一張成績單而抓狂崩潰?
因為他們太明白,如果孩子繼續不在乎學習,考不上好的大學,未來等待孩子的會是什麼。
自己吃過的苦,受過的委屈甚至羞辱,他們絕對不忍心讓孩子再經歷過一次,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千萬不要重蹈覆轍之後,才覺得後悔。
因為那個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
日劇《女王的教室》裡一個孩子問老師: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
老師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只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就有無限的可能。
讀書最大的意義可能就是,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已經把努力當做了一種習慣。
之前有一個問題:「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有一個答案我很喜歡:「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為我的骨頭和肉。」
作者:智慧主創團秦一。來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END
∞文章來源:智慧父母V∞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