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

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大家沒想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高等數學題,寫得了情詩小作文的名校畢業生,居然會為談戀愛發愁,並且選擇相親。

畢竟在普遍印象中,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追求自由,為什麼最終還是走上了相親這條老路呢?

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裡,女主角席琳說:「當你年輕的時候你會相信你將認識很多人,但後來你才會發現能交流的人其實很少,何況你又不能保證和他們好好相處,就這樣,失去聯繫了。」一句話早已道明了一切。緣分很淺,有些人僅僅一次遇見,就是此生的最後一面,遑論發展出更多的故事。

青蔥歲月裡總覺得不急,一輩子那麼長,總會找到合適的那個人。但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脫單,成家立業,自己還是孑然一身,焦慮也就席捲而來。再加上父母奪命催促,很難做到鎮定如初。

因此,畢業後的單身年輕人,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奔赴相親的路上。不由得想起身邊的朋友,好像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相親的態度也在逐漸緩和。以前會覺得相親好「老土」啊,但現在如果有人幫忙介紹一個異性認識,反而會挺樂意。畢竟相親其實並不可怕,如果「注孤生」,那更可怕。

是這屆90後太著急了嗎?事實或許並非如此簡單。圈子小又不愛社交的年輕人,想要脫單真的「太太太難」了。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其中有7700萬人獨居,據估計,到2021年,第二個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

當單身社會的浪潮,轟轟烈烈地襲來,相親低齡化成為一大趨勢。相親、使用脫單APP,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常態。珍愛網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38%的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足23歲,24%的單身男女為23-25歲。七成單身男女均有相親經驗,其中,四成單身男女每年相親次數3次,三成單身男女每年相親次數5次。

與大眾理所當然認為的不一樣的是,現在年輕人自己也有原動力相親。當初總想著打死也不會去相親,但一工作之後,發現有相親這個途徑,真的「非常可」。相親能讓我們認識到新的人,拓展交際圈,否則憑藉自己平時加班、周末宅居不出門的生活方式,這輩子都與脫單無緣了。

於是乎,一大怪現象出現,年輕人一邊對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嗤之以鼻,排斥傳統的相親模式,然後轉頭就在相親App上充值了會員,精心裝點趕往相親局,果然沒有人能逃脫得掉「真香定律」。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相親就是一種妥協,但相親並不意味著將就,只是多了一個邂逅人生伴侶潛在的可能。諸如「985相親局」的出現,反而是因為不願意將就,所以年輕人選擇將主動權放置到自己手中,去把握自己的幸福。

對於相親態度的轉變,實質上也指向了年輕人對待愛情的矛盾與糾結。一方面想要尋求靈魂伴侶,甩開世俗的顧慮,只看喜歡與否;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在愛情之外產生了許多現實的考量。這種微妙心態在年輕人的頭腦中不斷拉扯。

相親鄙視鏈由此順勢誕生,一般都是你看上她他看不上你,你看不上他她看上了你,很難做到雙向的奔赴,達到訴求的平衡。月薪兩萬元的想找個年薪百萬元的,而年薪百萬元的想找個白富美;沒戶口的想找個本地人,而本地人想找個門當戶對的,潛意識裡,每個人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然後在一次次的相親中,耗掉了時光。

問題是,愛情真的能夠這樣斤斤計較,精心計算嗎?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寫道:「愛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靈看的,因此生著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成盲目;而且愛情的判斷全然沒有理性,只用翅膀不用眼睛,表現出魯莽的急性,因此愛神據說是一個孩兒,因為在選擇方面他常會弄錯。」

要知道,愛情的美妙就在於它的盲目與非理性,怦然心動的那一剎那,就是毫無理由,無關乎她的胖瘦,無關乎他的高矮,無關乎她的家庭,無關乎他的收入。如果一開始就畫地為牢,那註定是緣木求魚。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985相親局」攪熱潮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
    追求個性獨立的年輕人,最終走上了相親之路?最近,「985相親局」攪動了輿論熱潮,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話題,更是一個社交議題——網絡時代,我們的社交圈越來越開放還是越來越狹窄?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
  •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 為什麼還是走上了相親這老路?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大家沒想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高等數學題、寫得了情詩小作文的名校畢業生,居然會為談戀愛發愁,並且選擇相親。畢竟在普遍印象中,現代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個性追求自由,為什麼最終還是走上了相親這條老路呢?
  • 追求個性自由年輕人 為何還是走上相親這條路_中國國情_中國網
    追求個性自由的年輕人為什麼最終選擇相親沒有一個人逃脫「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畢業生也不例外。這不,最近「985相親局」的話題在網絡上走紅。大家沒想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高等數學題、寫得了情詩小作文的名校畢業生,居然會為談戀愛發愁,並且選擇相親。
  • 我們為什麼需要追求自由?你所理解的自由實現了嗎?
    自由一直以來我們分為很多種類,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自由?我們又追求自由多少年了?到底還能夠實現嗎?這裡的自由,不是我們意識形態對立思想的角度思考的「自由」與「民主」,不是新文化運動下的自由,不是文革時期的大自由,而僅僅是從個體覺醒的角度來看待自由。
  • 年輕人,什麼樣的個性才是真箇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代的年輕人不再追求千篇一律的生活,而是追求「個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越來越講究個性,越來越講究特殊化,在街上與別人穿同樣的衣服會把自己的衣服扔掉。
  • 玩吧App聯合《赤狐書生》鼓勵年輕人追求個性
    在這個充滿個性的時代,追求與眾不同成為了年輕人的生活態度。服裝、飾品、妝容、髮型……親手打造不同於他人的專屬角色,玩吧MOYO秀讓年輕人在線上社交中,通過虛擬形象展示個性。同時,通過MOYO秀新形象為玩吧用戶找到輕鬆破冰的話題點,為喜愛電影的年輕人和喜愛新生代偶像的追星男孩、女孩們提供破圈交流的機會,助力輕鬆社交。
  • 中國青年報整版聚焦:年輕人的社交圈,越開放還是越狹小?
    【編者按】 追求個性獨立的年輕人,最終走上了相親之路?最近,「985相親局」攪動了輿論熱潮,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話題,更是一個社交議題——網絡時代,我們的社交圈越來越開放還是越來越狹窄?
  • 為自由選擇獨居的年輕人,也渴望愛情和婚姻
    許多年輕人已經離開家園,離開父母,在大城市發展。他們認為大城市更加寬容,並能夠滿足更多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他們渴望在大城市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同時,一些遠離家鄉的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面對獨自生活。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發布的數據,我國2018年的單身青年人口達到2.4億,其中有7700萬人獨自生活。預計到2021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9200萬。
  • 那些信誓旦旦說永遠不會相親的男女,為何最終都去相親了?
    隨著社會的開放性越來越強,父母也不會再去阻止兒女們的自由戀愛,很多時候,那些不著急找對象結婚的男女,最終都會被父母逼著去找對象,於是就出現了「僱個女友回家過年」的搞笑事件,隨著相親節目越來越多,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相親的好處。首先,相親的靠譜性高。
  • 相處半年的相親男另娶他人,女子崩潰:為什麼男人追著追求就放棄
    好友關關就遇到了這樣一件很崩潰的事,她相處了半年的相親男,前陣子瞞著她偷偷和別人結婚了,得知此事的關關氣憤到不行,她直接找到男人質問:為什麼我們相處這麼久,你卻要和別人結婚?男人告訴她:我們是接觸了半年,但我覺得我們並不合適。
  • 郭麒麟婚姻觀: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單身?
    節目中,嶽雲鵬提到,郭麒麟曾經教會他一句話,「一定是兩個人生活比一個人快樂,他才選擇結婚,如果一個人選擇不結婚,只是因為他還沒碰到自己真正對的人。」這一觀點成功引起現代年輕人的共鳴。
  • 來福醬說「年輕就是在有限的規則中用個性活出最大的自由和精彩」
    因為我看到東風本田在塑造life的時候,用了年輕人真實的心態vibe,更釋放著一種關於「年輕」非常純粹和正確的解釋,那就是:「在有限的規則之中用個性活出最大的自由和精彩」。1、 年輕人的vibe。2、 有限的規則,最大的自由。對於年輕人而言,很多真正想做的事,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規則在束縛,但追求自我個性表達的他們,依然活的非常灑脫和光鮮。因為他們很清楚,生活中的規則和束縛一時半會兒無法打破,但不影響我們把自己的標籤做到最大化,填滿整個規則的圓。
  • 「985畢業生只跟圈內人相親」引發熱議後,他們為什麼要築起高牆
    03貼標籤作為當代年輕人婚戀選擇的一個切面,「985相親局」引發了大家對於階層流動、學歷歧視他們為什麼要將自己變成 局內人?從表面上看,相親是一場互相選擇的配對。「985相親局」反映的,是許多當代年輕人面對婚戀問題的 純理性選擇。愛情,在這場選擇中似乎缺席了。其實,不止是「985相親局」,在「相親」這場選擇配對中,愛情,往往被看作一條走不通的岔路。
  • 深圳電子廠剩女32歲了還沒有男朋友,她說回家相親,自由戀愛不好
    文/廣東打工者 01 深圳電子廠剩女32歲了還沒有男朋友,她說回家相親,自由戀愛不好。 愛情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由戀愛,另一種則是相親的愛情。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愛情,我們最終的結果都是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
  • 年輕人的世界,在夾縫追尋自由的光芒
    孤身一人在城市的夜空下,自由的光芒就像那夜空裡星星,微弱又遙遠,慶幸的是,儘管遙遠,還是看得見,不至於在前行的路上迷路。多少個夢想逐漸被現實擊潰,多少個決定在無數個不眠之夜後,選擇了放棄,現實的熔爐能夠消融一個人太多東西,能夠真正留下來的,真的不多。
  • 【傾訴】不相親 年輕人最後的倔強
    愛情是奢侈品,有些人為了世俗的使命選擇了結婚,卻難以避免婚姻最後的破裂,說到底就是感情不到位。男人和女人本來就是兩個星球的陌生人,出生在各地,生活在各地,因為一個偶然的機遇相識了,相知了,相愛了,這該感謝老天的安排。
  • 《中國新相親》男嘉賓稱財務自由,遭張國立回懟「我64歲了也不敢...
    《中國新相親》作為一檔相親節目,自第一季開播以來廣受好評,節目圍繞著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婚戀"展開。張國立在節目中作為特邀"月老"嘉賓,與主持人一起促成了多對姻緣。
  • 從《非誠勿擾》到《新相親時代》,為什麼相親綜藝如此受矚目?
    這一點是讀娛君看完節目後的最直接感覺,出場時個個都是翩翩君子、窈窕淑女,可到了小房間,看到帥哥美女,一個個就像脫了韁的野馬,瘋瘋癲癲,上一刻還在哀怨為什麼沒牽手成功,下一刻就高喊「這個才是我喜歡」,話說剛被一個超喜歡的拒絕了,這麼快又換喜歡的了,這轉換的也太誇張了!2、活生生的教材,社會觀點真實的有點嚇人!
  • 人生的終極追求:自由
    最近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在學的孩子們都按照國家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在家進行網絡上的多媒體學習,家裡的「神獸們」弄得家長們手忙腳亂而頭疼不已,往往需要孩子們自覺和在家長監督下進行學習,經常會聽到孩子們的抱怨:「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不可以先玩再學習?」等等問題,好像讓家長們掉入了十萬個為什麼中間,是啊!為什麼呢?
  • 揭露真相:為什麼2億中國年輕人選擇單身!
    所有的「苦口婆心」中最讓「懶婚」大軍低眉順眼、甚至被短暫洗腦的就是其中的「為你好」,似乎不立刻轉頭去相親就是沒心肝、不領情。但其實,沒有人會比 80、90 後的年輕人自己更知道什麼對自己來說才是真的好。 父母、長輩對婚姻的執念從何而來?為什麼他們視之蜜糖,年輕人卻不急不慌?結婚到底,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