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文,浙大城市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2014屆校友,去年被耶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全獎錄取。大三期間赴中科院計算所實習,隨後留所工作,曾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華為—計算所聯合實驗室的多個研發項目,研究成果分別幫助推進了華為新一代伺服器處理器晶片和下一代手機處理器晶片的技術指標進步。在僅持有城院本科學位且GPA不滿80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的科研經歷,獲得中科院計算所和清華計算機系的國內頂尖學者,以及華為終端、海思兩大部門相關項目負責人的聯合推薦。
選擇放棄,只因攀登更高的山峰
2012年,大三的黃博文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計算機構架論文的解讀文章。看似淹沒在微博輿論大平臺中的長文章,卻因高水準的學術造詣而被中科院計算所博士生導師包雲崗所青睞,促成了他前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實習的機遇。
大三這一年的際遇,也成為了黃博文在學術研究領域攀登的新起點。在老師們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黃博文最終拿到了中科院——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的實習機會並成功轉正,之後一呆就是六年。
黃博文所在的研究小組與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合影
2018年七月,黃博文在復旦大學做學術報告
這六年裡,黃博文做了一次又一次看似瘋狂的人生抉擇。2014年,畢業後的黃博文得到了加州大學克魯斯分校的全獎offer。海外名校博士全獎錄取在當時的城院可謂是鳳毛麟角,也體現出對黃博文學術能力的高度認可。
頂住了父母、同事的極度反對和不理解的壓力,黃博文堅定地選擇了放棄這個機會,選擇繼續留在中科院工作,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第一線的實驗室科研工作中。中科院高壓力的工作節奏讓黃博文的起步顯得非常艱難,不高的年薪,無編制的工作,父母同事的不理解,隻身一人的北漂日子……艱難困頓,可想而知。五年半後,黃博文將唯一一份博士申請投給了耶魯大學——這所世界頂尖、綜合排名穩定在全美前三的精英教育殿堂,夢想棋盤的關鍵一步,在此一舉。
這一場豪賭,最終在黃博文的27歲生日前夕落下帷幕。只有本科學歷的黃博文拿到了耶魯大學的博士生錄取通知書,成為了城院歷史上常春藤盟校的博士全獎錄取第一人。他終於不負對夢想的堅定,站在了更高的平臺,遇見了更耀眼的自己。
2019年2月,黃博文收到來自耶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生全獎錄取通知書
多元的價值理念,遇見多元的自己
在耶魯大學,黃博文有了另一番新體驗,他找回了當年在城院能與各專業學生一起交流不同領域知識的熟悉記憶:「我在中科院那樣的純理工氛圍下呆了六年時間,所以想換一個不一樣的環境。上學期我在耶魯計算機系的課上,結交了來自音樂系的朋友,這很奇妙。多元的價值理念和不同視角可以幫助我在思考問題上有不一樣的見解。」
「第一年的留學生活完全是在摸爬滾打。我是耶魯這個實驗室裡唯一一個中國學生,其他人都是英語母語,哪怕我的英語水平在中國同學裡已經算不錯了,但在實驗室裡所有的技術討論中,我都會慢一拍,當時真的很焦慮。」飲食上起初也難以適應,他第一次跟著外國同學去吃美國漢堡,回來就拉了一晚上肚子。
「我們在這麼好的條件下都很難立即適應海外生活和學習。把歷史倒退一百年,回想中國最早幾批奔赴耶魯深造的留學生,比如在耶魯鐵路工程系學習的詹天佑,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他們的艱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也正是這些榜樣的力量,激勵著黃博文繼續前行。
耶魯大學舉辦的藤校聯盟中國學生舞會
在北美的第一年,黃博文遇到了來此招募頂級研究人才的中國引才團隊,他們帶來了國內工業界對於當下學術研究成果的前沿思考,這也使得黃博文及時調整了自己博士期間研究的目標和期望。「考慮到學校的要求,我需要先做出一個相對低門檻的成果站穩腳跟,並通過第二年的資格考試,隨後幾年裡我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真正有影響力、對工業界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工作。」
心繫母校,同心同行
喜聞城市學院建設全國百強大學動員大會的成功舉辦,身在海外的黃博文作為也送來了誠摯祝福。離開母校已經將近九年,他仍時時密切關注著母校的動態。
去年,在學校建院20周年之際,黃博文還回到母校參與了紀念MV的拍攝,並受邀參加星光校友懇談會。
黃博文(右三)參與學校建院20周年《星光》MV拍攝
黃博文MV拍攝花絮
「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城院的學生一屆比一屆優秀,從早期申請全美頂尖院校時的不知門路,到如今成為世界頂尖名校offer的收割機,這背後便是母校全體師生的不斷努力和奮進。」黃博文坦言,城院學生對學術圈規則的「適用」和「打法」,放在「雙一流」的學校裡也絕不遜色。他相信,在未來,ZUCCer必將能在國際頂尖學術平臺上綻放更多的光彩!
文字 / 吳雅婷
今日編輯 / 高涵雨 李嘉慧
責任編輯 / 李冠琳
出品:
tuī
推
jiàn
薦
yuè
閱
dú
讀
告訴大家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