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印度尼西亞是一個遍布熱帶雨林的農業大國。而現實中的印尼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新興工業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5%以上。2021年,印尼第一條高鐵雅萬高鐵預計建成通車,印尼將成東南亞第一個擁有高鐵的國家。印尼還計劃在遠離爪哇島的加裡曼丹島建立新的首都,屆時印尼其它島嶼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
印尼人口達到2.6億,在發展中國家中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目前印尼的大部分人口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爪哇島,而其它一些比較大的島嶼包括加裡曼丹島(北部屬於馬來西亞,汶萊領土),蘇拉威西島,蘇門答臘島等,這些島嶼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大都處於待開發狀態。
印尼位於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境內擁有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望加錫海峽等海上交通要道,來自中東地區的石油,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和穀物,遠東地區的工業產品都要經過這些地方。歷史上印尼就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和西方香料運輸的必經之路,是亞洲重要的海上交通樞紐和貿易中心。目前印尼最大的貨櫃港口丹絨不碌港,是東南亞五大貨櫃港之一。
印尼的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錫,鎳等有色金屬,其中鎳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從世界範圍來看,石油,天然氣及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而這些國家往往存在礦產資源利用率不高,經濟結構單一的通病。對此,印尼的做法是限制金屬礦產資源的出口,根據印尼的「新礦法」,所有金屬都必須進行加工處理,以吸引外資在印尼設立冶煉廠和精煉加工。鎳是印尼最具優勢的礦產資源之一,由於鎳是新能源汽車電池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印尼就尋求與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合作,在印尼建立動力電池工廠。
汽車工業是印尼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印尼是東南亞第二大汽車生產國,日本企業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除此之外,印尼還確立鋼鐵,紡織,食品和飲料,造船為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根據規劃,印尼將在國內建設六大經濟走廊:分別是爪哇工業走廊,重點發展科技產業,服務業和造船;蘇門答臘走廊,以農產品加工,能源產業為主;加裡曼丹走廊,重點發展採礦,提煉加工業;蘇拉威西走廊,以農業種植業,礦業為主;巴裡走廊,重點發展旅遊業;巴布亞走廊,將建成自然資源加工產業基地。
在90年代,印尼逐漸建立起了出口導向型工業,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印尼和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虎」,製造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數據顯示,印尼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38.95%(快易財經數據),與中國接近,在東南亞國家中僅次於汶萊。按照印尼政府的規劃,到2025年,印尼將建成為工業強國。
縱觀世界各國,目前全球主要的工業強國都位於北半球,在熱帶地區,鮮有成功的工業發達國家,新加坡可能是唯一的例外。那麼印尼能否打破這一現象?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可能性非常大,具體來看,印尼擁有以下優勢:第一,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已經有20多年,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都在尋找下一個落腳點。相對於越南等國家,印尼擁有人口多,國土面積更大的優勢,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其次,印尼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情況有點類似90年代的中國,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建設如火如荼,加上印尼的遷都計劃,大規模的建設將帶來更多的商機。今天國內很多著名企業都是90年代這個成立,應該說不完全是巧合。印尼這麼大的市場,知名的本土品牌,跨國企業並不多,目前印尼的世界500強企業只有一家,應該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與周邊國家不同的是,印尼非常注重借鑑中國的發展經驗,比如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在過去的五年當中,印尼重點建設了1000公裡長的高速公路,15個機場,24個港口等,未來還將建設貫通爪哇島的高速公路,以及迎來雅萬高鐵的建成通車。此外印尼還參照中國的經驗,設立了十幾個經濟特區,以吸引國外的投資。
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印尼的華人華僑非常多,很多人靠經商致富。根據《福布斯》的數據,印尼十大富豪中,超過半數都是華人。眾所周知,華人在海外已經形成龐大的商業網絡,擁有資金和市場優勢,如果善加利用,對印尼的工業強國之路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