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讓夢想飛翔(新中國的「第一」·70年)

2021-01-08 國際在線

2013年6月11日—26日,搭載著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順利返回著陸。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太空授課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在軌開展的教育類應用項目,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熱愛航天、參與航天的熱情。

歷史背景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一堂別開生面的科學課在天宮一號展開。課程一端,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航天員們分別進行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水膜和水球等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課程另一端,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地面課堂,師生們先共同觀看了講述航天員太空生活的電視短片《航天員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地面課堂建立與天宮一號的雙向通信鏈路後,孩子們還通過視頻與「太空教師」交流。

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全國8萬餘所中學超過6000萬名師生同步組織收聽收看太空授課活動實況。

親歷者說

王亞平:神舟十號航天員,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主講人

受領太空授課主講人的任務時,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能圓了兒時的教師夢,緊張的是任務艱巨,充滿未知,很多東西要到天上試驗後才知道。

我們請了老師來為我們講課。不僅僅是為了學原理學知識,更多的是學老師上課的方式方法,學語氣、動作和神態。

準備逐漸深入,稿子改了無數次,評審會也開了無數次。每次都會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一遍一遍推敲。到什麼程度呢?比如單擺那個小球是浮著、懸浮著還是漂浮著?每一個字都要非常精確。評審會後再改稿子,緊接著再次試講看效果,往往剛剛熟練掌握的稿子又得重新記。

為達到最佳效果,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裡,腳本先後改了幾十次,各種場合的試講開展了20多次,地面全系統全流程的1∶1演練就進行了5次。討論腳本到凌晨,第二天一大早就按最新狀態的腳本和流程進行演練,是常有的事。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載人航天「嚴、慎、細、實」的作風。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6月15日—16日,進駐天宮一號後,我和兩位戰友擇機進行了授課的三人協同配合及在軌訓練。在軌演示和在地面有不小差別,主要體現在操作上。在失重環境下,對操作的技巧、用力的大小都有很高要求。好在我很快找到了感覺。隨後,我們開展了一次1∶1全系統全流程天地協同演練。

6月20日,正式授課開始前,地面工作人員比我們在天上還緊張。我和兩位戰友打了一套太極拳,讓地面的同事們一下子放鬆了,也更加信任我們。那是載人航天精神的正能量在天地之間傳遞,這十分重要。雖然天上地下相差幾百公裡,但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聯繫著我們,會激發我們的勇氣和信心。每當我們在天上飛,聽到地面的確認指令時就是這樣的感覺。

當天北京時間10時04分,準備已久的太空授課開始。在兩位戰友的完美配合下,約40分鐘的課程非常順利。加水球時,地面所有人都提心弔膽的,其實我們心裡有底。

底氣來源於練習。練習時,水膜常常拉不出來,或者往裡面加中國結就破了;水球要麼不圓,要麼爆了。每次我們都會細心查找原因。水加多了還是少了?還是在拉的時候邊上碰到了?找到原因心裡就有底,所以我們不怕。練習時還加過比正式授課那天更多的水呢。

黃偉芬: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太空授課是一個大型複雜的巨系統工程。儘管挑戰巨大,但我們始終堅持一條原則:強調真實,絕不事先錄播。我們也想過,如果在太空授課過程中,真的出現極端情況,我們也會告訴所有的觀眾,這種故障正是反映了太空飛行的複雜性和難度。

第二條原則就是:這是一場教學課,不是作秀。所以,我們將地面課堂設在人大附中,有幾百個學生作為代表參加了地面課堂的活動。我們沒有選擇臨場經驗更豐富的央視主持人,而是選擇了兩位中學物理老師執行地面課堂的教學任務。

第三條原則就是:一定要有中國元素。比如,航天員做水膜之後,放置了一個小貼片,設計師最早給這個小貼片設計的圖案是笑臉,後來我說,我們得用中國結;水膜做成水球的顏色,也選了中國紅;太空老師選用李白的詩、曹衝稱象的故事,也都是出於體現中國元素的考慮。

在真實的前提下完美呈現,預案就非常重要。我們對太空授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200多個問題逐一分析,制定了幾十個對策。

比如,圖像話音中斷了怎麼辦?預案是:導播要第一時間把攝像頭切到地面課堂,由地面課堂的老師組織同學們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同時,我們飛控現場要進行故障的分析和排故,恢復圖像話音的功能。恢復之後,由地面課堂的老師按我們事先約定好的話語,讓航天員知道他從什麼地方開始接續。這樣既保證真實又能讓整個授課過程流暢地呈現。

後來在天地協同演練過程中,真的就出現了圖像話音中斷的情況。我們啟動預案,完成了演練。在場的領導和專家,除了知情者,其他人沒有一個發現出了狀況。預案得到實戰檢驗,也大大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參觀貼士

目前,公眾可以通過以下渠道集中了解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

前往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所在的東風航天城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擁有目前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迄今所有的載人航天任務都從這裡出發前往太空。航天城內有許多載人航天的元素,如航天員出徵前居住的問天閣等建築設施。在發射中心新改建的展覽館所展示的內容裡,載人航天也是一個重點。

參與載人航天相關的展覽和公眾科普互動活動。每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以及科技周、科普日等特定日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國家博物館等機構會推出相關活動,如中國航天員飛天攝影作品展、航天文物展等。

參觀在線科普展覽。可訪問中國科普博覽、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等瀏覽。

知識連結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11年後,我國成功實現首次載人飛行,把中國人的身影留在了太空。隨後,中國載人航天持續不斷地踏上一個又一個臺階:第一次出艙行走,翟志剛以自己的一小步,邁出了中華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對接,劉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環」;第一次太空授課,王亞平為廣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學和夢想的種子;第一次中期駐留,景海鵬和陳冬順利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迄今為止,中國航天員先後11人、14人次飛向太空,累計巡遊68天,繞地飛行1000多圈,行程4600餘萬公裡。

我國是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第三個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也是一個已經邁進空間站時代的國家。按計劃,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

相關焦點

  • 「科學的歌」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飛翔的路》
    2010年10月,為紀念被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殊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錢學森(1911—2009),中國科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大型文獻紀錄片《錢學森》(共六集),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 逆風飛翔,追逐夢想
    人生偶爾有風雨,突然幡然醒悟,才發現已經落下太多太多,不過我不甘心,不退縮,不妥協,不慌張,不絕望,生活不可能永遠都是逆風飛翔,心中如有晴天,四處都會有光芒。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另一個我,做著我不敢做的事,過著我想過的生活。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好自己。人的一生是萬裡山河,來往會有無數過客。
  • 夢想博物館 | 永航的幽靈船「飛翔的荷蘭人」號
    於是有了這篇推文,將」飛翔的荷蘭人「收納進」夢想博物館「中。至今很多歌劇、遊戲等影視作品中均可以見到它的身影,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厄加勒斯角「幽靈船」誕生的海域1966年,在非洲工作過17年的法國記者路易·約斯,在他寫的《南非史》中提到:「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地方是
  • 杭州有一個航空科普館 能夠實現「飛翔」夢想的地方 而且免費開放
    導讀:相信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會有一個天馬行空的夢想,就是夢想著自己有一對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湛藍的天空中飛翔。翻閱過書刊雜誌,也看過科教紀錄片,但是這些都是紙上談兵,看過聽過之後也就忘了到底怎麼一回事,所以我來到坐落於杭州建德航空小鎮內的新聯航空科普中心,一個航空發燒友聚集的地方,一個可以讓我系統的學習航空知識,還可以體驗飛行模擬器,讓我也能夠實現一次小時候的關於「飛翔」的夢想。
  • 人類夢想:創意谷自由飛翔
    人類自古就有三大夢想:自由飛翔,長生不老和預知未來。做了個亞洲唯一的風洞,讓人們實現自由飛翔;提供了各種美食,讓人們醉生夢死,懷疑自己吃罷饕餮盛宴就可以長生不老;還弄了些360度三維度空間街區,讓逛街的小資們感受一種立體和無序,讓我們身處一種虛幻和錯覺,以為人類未來的生活空間也就大抵如此了。這是創意谷給我們西安人造的一個夢。我們身處十四朝古都,有這樣的夢想理所當讓。
  • 投資70億!中科大附屬第一醫院傳來新消息
    中科大附一院本部或將落戶合肥濱湖,總投資70億根據新浪網友@張子鈿微博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本部將落戶濱湖新區安徽省政府板塊,總投資70億元!中科大附一院北城醫院新進展,預計2021年初建成新浪網友@張子鈿微博消息還透露:合肥北城中科大附一院北城醫院最新工程進展!項目工期720天,預計將在2021年初建設完成。
  • 平安獻唱「美好中國雲晚會」《逆風飛翔》傳遞奮鬥正能量
    30日晚,《美好中國雲晚會》如期播出,歌手平安帶來一首《逆風飛翔》,用歌聲訴說夢想、致敬生命、傳遞希望。據悉,本次「美好中國雲晚會」是人民網《夢想電臺》的「七一」特別策劃,有歌手平安在內的眾多明星一起「雲」相聚,共同見證美好中國。
  • 點燃科技夢想,犀牛鳥中學科學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開啟研究新徵程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胡事民、西安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研究所副教授鍾德星、騰訊產學合作負責人劉婷婷等在線上見證儀式,來自全國13個省市30餘所中學的近100名優秀學生由此開啟他們的科學研究新徵程。本計劃的發布希望能夠藉助網際網路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讓身處不同地區的學生都有機會了解科技前沿,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打好基礎知識,為實踐自己的科學夢想做好準備,從而共同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
  • 2020年中國大陸五場IRONMAN 70.3的訓練方案來了
    目前,IRONMAN中國官網已知五場2020年70.3賽事為:柳州,曲靖,西安,上海,廈門。擁有一個科學、系統訓練計劃,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教練指導,是來年好狀態的保障,是對自己對家人的責任。居住在澳大利亞凱恩斯的尼克在2011年由運動員轉為職業鐵三教練,專注於幫助業餘運動員和年齡組選手成就自己的鐵三夢想。
  • 跟著郵票看世界——飛翔的夢想(蘇丹印象013)
    對,就是這家名不見經傳的航空公司卻擔負著蘇丹人飛翔的夢想。蘇丹航空成立於1947年,首批飛機是4架哈維蘭鴿式8座飛機。1952年,蘇丹航空引進7架28座的道格拉斯DC-3。主要往返於亞丁、阿斯馬拉、貝魯特、開羅、吉達等等短程國際航線。
  • 老師的夢想,是想讓你們都展翅飛翔
    我想,這應該都是老師們的夢想,用他們的努力,讓孩子們都可以展翅飛翔。我覺得這些紮根在大山深處的老師,都是特別偉大的老師。好多人因為都捨不得城市裡優厚的物質條件,所以不願意去貧困山區教書。大概也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原因,所以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都沒有機會好好上學。
  • 《排球少年》:向著夢想飛翔,因為熱愛所以無所畏懼
    日向翔陽,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向著太陽飛翔,帶給人無盡的溫暖與力量。偶像的力量許多人的夢想都需要一個人帶來啟發,主角日向翔陽的夢想萌發在童年時期。在那場比賽中,一位個子不高的球員在賽場上「飛翔」,正是那個扣球的英姿打動了他。日向翔陽對那位身高170的王牌「小巨人」產生了憧憬,使他有了要像那位「小巨人」一樣打排球的夢想。
  • 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與邏輯
    在談到《共產黨宣言》的時代意義時,習近平提出,重要的是「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共產黨宣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 有一首最新藏歌《飛翔的夢想》,藏族歌手達瓦天籟歌聲
    有一首藏族歌曲《飛翔的夢》,有一位藏族歌手達瓦唱著天籟歌聲他的夢想終於從網絡中結識山東籍詞作家孫文繼大哥的那一刻正式開啟!或許是自己的努力感動了上蒼,也可能是緣分中早有安排。當達瓦把自己的想法說給詞作家孫文繼時,得來的竟然是爽然同意。經過兩人連續多日的詳細交流和溝通,一首《飛翔的夢想》的歌詞被達瓦捧在手中。一字一句,還原著達瓦的內心所想,這首歌詞正是達瓦所苛求和希望的。
  • 學術頭條:英國新冠病毒傳播力高出70%,《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事件...
    在倫敦,超過60%的病例是新變種。詹森表示,大量的突變可能使病毒的傳播能力提高了70%。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表示,該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毒株已經失去控制。  首批5000萬人!中國新冠疫苗首針將於1月15日接種  據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消息,將在全國範圍內對重點人群進行新冠疫苗接種。
  • 【賽事預告】迎新年鬧新春飛翔籃球春節聯賽初六開戰!
    ,自1993年創辦以來,之所以人才輩出,正是因為高水平的教練團隊和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以及教練對學員心理積極正向的引導。飛翔春節聯賽正月初六(2月17日)即將開賽!具體賽程如下:新天地清潔用品專賣店,成立於2004年,專業經營各類清潔機械(刷地機、吸塵器等)、清潔劑、清潔工具,各類垃圾桶、垃圾袋等。作為本市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清潔用品供應商,歡迎社會各界朋友光臨指導,洽談合作!
  • 科學的夢想從這裡啟航
    科學的夢想從這裡啟航 ——大竹縣組織青少年參觀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冬日的竹鄉大地,空氣中瀰漫著陣陣寒意。12月13日,大竹縣第一小學東湖校區「中國流動科技館」展廳內人頭攢動、暖意融融,一群戴著口罩的學生正在科技展區觀看著一件件科技作品,不時發出陣陣驚嘆聲。 據悉,為增強全縣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意識,提升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大竹縣組織全縣中小學生分批次走進「中國流動科技館第二輪四川巡展達州大竹站」展廳,近距離感受科技的魅力。
  • 世界上第一臺飛行器!穿上去感覺如鳥兒一般「自由飛翔」你敢穿嗎
    小時候的我們看著電視裡的超人,正義的化身,穿著披風從遙遠的那頭飛來拯救世界;看著武俠小說裡的蓋世英雄,可以擁有飛簷走壁的輕功,去懲奸除惡,救助限於水火的黎明百姓看著窗外在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幻想著有一天我們也能飛翔,飛上天空看看我們的美麗河山,去見見想見的人。越長大這些幻想就慢慢趨於現實,一些人就放棄了幻想,另外一些就將幻想實現了。
  • 重返奧運40年,中國體育新夢想歷久彌新
    回望四十年,從百年奧運夢到體育強國夢,中國體育的新夢想歷久彌新,開始推動和引領奧林匹克改革,中國正成為身處奧林匹克運動中心的國家。  新徵程,從這裡啟航  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  1971年10月25日,是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日子。
  • 楊凱生|《中國金融》70年 70人特別談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創辦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標誌著新中國金融新聞出版事業邁出了第一步。2003年,《中國金融》由「中國人民銀行主辦」改為「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但其政策性、專業性、實踐性的定位沒有改變。而今,《中國金融》已經成為金融宣傳輿論戰線中的重要一員,成為財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刊物之一。70年來,《中國金融》忠實地記錄了新中國金融事業的輝煌歷程,堅持不懈地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