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歌」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飛翔的路》

2021-01-08 中國科協

2010年10月,為紀念被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殊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錢學森(1911—2009),中國科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大型文獻紀錄片《錢學森》(共六集),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該紀錄片主題曲《飛翔的路》由中國科協機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許向陽作詞,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田曉耕作曲,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青年歌手周強演唱。

尋找著飛翔的路

尋找著曾經的夢想

孤獨旅途/無助回望/受傷的故鄉

彼岸陽光/異域洋房/不是我天堂

給我一雙升騰的翅膀

告訴我哪裡是愛皈依的地方

我要飛翔/我要飛翔

越過自己/越過四季

越過銀河閃爍的星光/向遠方

尋找著飛翔的路

尋找著曾經的夢想

大海蒼茫/歸心渴望/曙光耀東方

紅色旗幟/黃色皮膚/別後可無恙

給我一雙升騰的翅膀

告訴我哪裡是愛皈依的地方

我要飛翔/我要飛翔

越過自己/越過四季

越過銀河閃爍的星光/向遠方

創作背景

2009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十部委聯合發出《關於廣泛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群眾性歌詠活動的通知》,並推薦100首曲目。中國科協科學之聲合唱團首任團長陶學中老師感嘆「我們唱的都是別人的歌兒,直接抒發科技工作者愛國之情的卻鮮有」,時任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的許向陽開始關注並嘗試以科技工作者、科技事件為題材的歌曲創作。

作為拍攝紀錄片《錢學森》的提議者和主要策劃人,許向陽應執行導演之邀為主題歌撰寫歌詞。他摒棄了「口號式」或「概念式」寫法,全文沒有出現一處「祖國」「人民」「科學」「飛彈」「火箭」等關鍵詞,而是以錢學森「出國深造」與「歸國報效」的輾轉心緒、坎坷歷程作為主體,副歌部分則以錢學森追尋精神源泉、汲取精神力量將作品推向高潮。作曲家田曉耕採用通俗偏美聲的流行曲風進行音樂處理,更利於歌曲的流傳。

這首歌一經推出,不僅獲得廣大觀眾的好評,更贏得錢學森的夫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蔣英女士的高度認可,後被用做電影《仰望星空》主題歌,以及用於電影《錢學森》首映式、科技盛典頒獎典禮等重要場合。

據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先生所述,《飛翔的路》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多地數十所學校「錢學森班」的青少年學生中廣為傳唱。許向陽既欣慰,又感慨:「在科技界與社會公眾之間,不僅需要科技知識的傳播和普及,更需要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

演出經歷

經許向陽引薦,田曉耕欣然將男聲獨唱改編為混聲合唱,交予科學之聲合唱團,下圖是當時的手稿。

2011年3月8日,科學之聲合唱團在第二屆「科學與藝術——相約國際婦女節」音樂晚會上首次演唱。為了展現和聲的魅力,完善演出效果,李默然指揮在尊重原譜的基礎上對尾聲部分進行二度創作,歷經10次舞臺實踐,沿用至今。同年5月8日,科學之聲合唱團在北京音樂廳首次以「飛翔的路」為題舉辦專場音樂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科學之聲合唱團歷屆團員中,有多位北航師生、校友、在空天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辛勤耕耘的員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一次次跨越、中國太空探索一個個新高度的見證者,他們在歌聲中自然寄託了更加刻骨銘心的理解與感受。

《飛翔的路》凝練了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兩彈一星」元勳為代表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所鑄就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中國科學家精神,激勵、鼓舞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偉業,在奮鬥中成就創新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看完上面的介紹,

是否對這首歌又有了新的認識?

來源:科學之聲合唱團

相關焦點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並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廣大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和道德雙高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遵循,對於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日前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並重點闡述了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
  • 北京分院多支部舉辦「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聯合主題黨日...
    、弘揚科學精神」聯合主題黨日,誦讀老一輩科學家科學經典文章,交流分享參與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的體會。  北京分院分黨組書記馬揚表示,本次活動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具體舉措,是傳承老一輩科學家優良作風和學風的良好示範。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分院系統各單位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認真做好「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活動組織,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應對考驗,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為疫情防控賦能,為科研攻關聚力。
  •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舉辦「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
    在浩瀚的科學史上,我國科學家不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成就,還寫下了眾多閃耀著科學家精神的精彩篇章。這些篇章照亮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方向,激勵著眾多後來者砥礪前行,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恆魅力。近日,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機關第五黨支部、文獻情報中心職能部門黨支部、微生物研究所疫情防控科技攻關臨時黨支部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辦「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聯合主題黨日,誦讀老一輩科學家科學經典文章,交流分享參與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的體會。來自三個黨支部的六位黨員分別誦讀科學經典文章並做分享交流。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
    本版今天刊發兩篇文章,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
    本版今天刊發兩篇文章,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 王春秋在山大附中作「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報國理想」報告
    在講述「什麼是科學家精神」時,王春秋以「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壯烈許國的故事告訴同學們,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以「人民英雄」陳薇帶領團隊研製新冠病毒疫苗的故事,闡述科學家精神是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中國物候學創始人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氣候的故事
  • 丁奎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
    本版今天刊發兩篇文章,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 院士...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9月19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這項一年一度全社會科普活動和資源集中展示、各界廣泛參與體驗的全國性活動,今年別開生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向大家提出的「科學三問」,成為今年科普日最精彩的環節。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劉東生:做科學的主人
    他的不斷提出許多新的看法和想法的精神,也正是他的過人之處。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多一些像賈蘭坡院士這樣在科學上提出新的觀點和新的看法的人。我想是周口店培養了像賈蘭坡院士這樣的學者,這是我們科學史上的一項驕傲。回顧一下周口店的歷史,可以說是一種周口店學。這裡不可能專門論述周口店研究對中國地質古生物學史的影響。
  • 中科院北京分院主題黨日活動: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趙竹青)4月21日下午,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組織開展「誦讀科學經典、弘揚科學精神」聯合主題黨日活動。北京分院機關第五黨支部、文獻情報中心職能部門黨支部、微生物研究所疫情防控科技攻關臨時黨支部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誦讀老一輩科學家科學經典文章,交流分享參與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的體會。主題黨日活動邀請了3個黨支部共6位發言人分別誦讀科學經典文章並做分享交流。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弘揚科學家精神與培育時代新人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們要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積極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青年一代成長成才。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基本前提。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習近平強調:「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鍾南山,科學家群體的職業選擇和研究方向無不彰顯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 以科學家精神照亮科技創新路——四位科學家代表談新時代科技使命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以科學家精神照亮科技創新路——四位科學家代表談新時代科技使命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沐鐵城  「過去條件很艱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說,「現在條件好很多,我們青年科學家要更加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在17日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郭少軍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記者進行交流座談。
  •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展望生物醫學工程交叉學科發展前景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展望生物醫學工程交叉學科發展前景 2020-11-2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科學家精神 致敬科技追夢人丨省體育局組織參觀「中國科學家...
    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體育系統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同時樹立愛科學、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信念,積極投入科技創新助力體育強國建設的實踐中。11月20日下午,省體育局組織局機關各處室黨支部、駐局機關樓各直屬單位黨支部、體育晨報社黨支部到山東省科技館參觀「我和我的祖國——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全國巡展(山東站)。此次巡展活動是中國科協為展示我國科技發展歷程和老一輩科學家豐功偉績、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而作出的統一部署。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新聞—科學網
    在此背景下,弘揚科學家精神,就要讓科學技術更好服務國家發展需要,推動我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並通過營造科學氛圍和科學環境,在全社會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實現科學精神的代際傳承,助力科技事業不斷取得新突破。
  • 【新華網】以科學家精神照亮科技創新路——四位科學家代表談新...
    「過去條件很艱苦,有些科學家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說,「現在條件好很多,我們青年科學家要更加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在17日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郭少軍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記者進行交流座談。
  • ...弘揚科學家精神丨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
    編者按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為繼承這份彌足珍貴的財富,中國科協與人民日報合作,開設「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專欄,刊登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既有為祖國作出重要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也有優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期待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的氛圍,匯聚建設科技強國的精神力量。在1988年被媒體報導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
  • ...弘揚科學精神丨謝京紅:世界讀書日誦讀唐稚松院士詩詞有感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謝京紅:世界讀書日誦讀唐稚松院士詩詞有感 2020-10-07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科學精神,分享大成智慧」——東北大學聞邦椿院士「百部著作...
    12月20日,「弘揚科學精神,分享大成智慧」東北大學聞邦椿院士「百部著作」品讀交流與贈書大會在東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張彥敏、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張方、瀋陽市鼓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寧夏理工學院副校長劉學雲、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孔勁、東北振興創新設計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劍先後致辭,對聞邦椿院士90歲高齡完成百部著作表示祝賀,對聞邦椿院士多年來在機械工程和科學方法論等領域的深入研究表示敬佩和感謝,並希望能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弘揚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