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共有11位總督,其中有九位是統管一省或多省的地方總督,有兩位是主管漕運事務的總督。清代總督通常為正二品官銜,是清代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清代總督的權利與品級要比巡撫大,若加授部院主官或大學士銜,則品級會升到從一品或正一品。在清帝遜位時,大清最後九位地方總督如下:
直隸總督張振芳,兩江總督張勳,四川總督趙爾豐,閩浙總督松壽,雲貴總督李經羲,湖廣總督瑞澄,兩廣總督張鳴岐,東三省總督趙爾巽(xùn),陝甘總督長庚。
那麼,這九位封疆大吏的結局又如何呢?
直隸總督張鎮芳(署理十天)
直隸總督設置於雍正元年,至清末共產生99任總督,末代總督是張鎮芳。
張鎮芳,河南項城人,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其養子張伯駒是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張鎮芳是光緒年間的進士,在他署理直隸總督一職之前,擔任湖南提法使。
宣統三年(1911年),時任直隸總督的陳夔龍病休。張鎮芳在同年十二月,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一職,十天之後清帝遜位。民國後,張改任河南都督。
三年後,張鎮芳支持袁世凱稱帝,又參與張勳復闢,後被捕入獄。兩年後出獄,先後出北方銀行和鹽業銀行董事長。1933年,張鎮芳病逝於天津,時年70歲。
兩江總督張勳(署理二十天)
兩江總督設置於康熙四年,至清末共產生98任總督,末代總督是張勳。
張勳,江西奉新人,屬北洋軍閥勢力之一。張勳在署理兩江總督一職前,任江蘇巡撫鎮守南京。時任兩江總督的張人駿在1912年初被免職,張勳被任命署理。
清帝遜位後,張勳依然留辮子以示效忠清廷。民國後,張勳先後出任孔教會會長、江蘇督軍等職,大力支持袁世凱稱帝。1917年,張勳與康有為擁溥儀復闢。
次年,張勳被特設,投資了70多家實業,財產劇增。之後,張勳拒絕了張作霖的復出邀請,堅持不剪辮子。1923年,張勳在天津病逝,終年69歲。
四川總督趙爾豐(署理十個月)
四川總督設置於順治十四年,至清末共產生27任總督,末代總督是趙爾豐。
趙爾豐,遼寧遼陽人,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趙爾豐於1911年4月接替哥哥趙爾巽署理四川總督一職,之前趙爾豐出任清庭駐藏大臣,以殺伐果斷著稱。
趙爾豐在西藏還是有功績的,但他在四川保路運動時採取強硬手段,致使兩湖軍隊入川平叛,間接為武昌起義創造了機會。武昌起義後,趙爾豐被清廷撤職。
同年,四川軍政府成立,趙爾豐被迫交出政權,但仍擁兵督署,並煽動兵變。1911年12月22日,趙爾豐被尹昌衡處決於成都,時年66歲,50天後清帝遜位。
閩浙總督松壽(任期共五年)
閩浙總督設置於順治二年,至清末共產生48任總督,末代總督是松壽。
松壽,正白旗人,歷任陝西督糧道、江寧布政使、江蘇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被任命為閩浙總督。松壽堅決抵抗革命黨的活動。
在福建起義時,松壽組織旗兵拼死抵抗,最終兵敗吞金自殺。三個月後,清帝遜位。松壽死後,清廷追贈其太子少保,賜諡號「忠節」。
雲貴總督李經羲(任期共三年)
雲貴總督設置於順治十六年,至清末共產生77任總督,末代總督是李經羲。
李經羲,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弟弟李鶴章的第三子。他先後出任湖南鹽糧道、福建布政使等職,於1909年初出任雲貴總督。辛亥革命時,被蔡鍔送出雲南。
民國成立後,李經羲出任審計院院長。袁世凱死後,李經羲避居天津。1917年,黎元洪任命李經羲為國務總理。張勳復闢失敗後,李經羲卸任,避居於上海。
1925年,李經羲在上海病逝,時年65歲。李經羲只做了一周的國務總理,被人們稱為史上「最短命的總理」。
湖廣總督瑞澄(任期共一年)
湖廣總督設置於順治元年,至清末共產生37任總督,末代總督是博爾濟吉特·瑞澄。
瑞澄,正黃旗人,大學士琦善之孫、黑龍江將軍恭鏜之子。他年少時有「京城惡少」之稱,先後出任戶部員外郎、九江道臺、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等職。
1909年10月,瑞澄升任湖廣總督。次年,瑞澄因處決革命黨人而引發騷動,促使武昌起義爆發。瑞澄先是棄城逃至上海,隨後又逃往日本,清亡後返上海。
1915年,瑞澄病逝。在他之後,其實還有五任湖廣總督,但都未到任。
兩廣總督張鳴岐(任期共一年)
兩廣總督設置於順治元年,至清末共產生108任總督,末代總督是張鳴岐。
張鳴岐,山東無棣人,光緒年間舉人。他先後出任廣西布政使、廣西巡撫等職。在慶親王奕劻的蔭庇下,張鳴岐於1910年升任兩廣總督,他極力擁護帝制。
張鳴岐鎮壓黃花崗起義,大肆捕殺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後,張鳴岐逃往日本。袁世凱當權後,張鳴岐回國後被封一等伯爵。1931年,張鳴岐勾結日本特務。
盧溝橋事變後,張鳴岐淪為漢奸,並任偽政府要職。1945年,張鳴岐又與王揖唐等人助紂為虐。同年9月,張鳴岐在民眾唾罵聲中死去,結束了可恥的一生。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任期十個月)
東三省總督設置於光緒三十二年,至清末共產生3任總督,末代總督是趙爾巽。
趙爾巽,奉天鐵嶺人,同治年間進士。他先後出任陝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四川總督等職。1911年,趙爾巽出任東三省總督。民國時,趙爾巽任奉天都督。
之後,趙爾巽又出任清史館總裁。1925年,他又在段祺瑞政府出任臨時參議院議長。兩年後,趙爾巽編成《清史稿》。同年,趙爾巽在北京病逝,時年83歲。
陝甘總督長庚(任期共兩年)
陝甘總督設置於順治二年,至清末共產生152任總督,末代總督是長庚。
長庚,正黃旗人,先後出任駐藏大臣、成都將軍、兵部尚書、伊犁將軍等職。1909年,長庚出任陝甘總督。他大部分時間在新疆和西藏度過,很有統治手段。
武昌起義後,長庚聯合西北滿族貴族和軍閥進行勤王,意欲迎宣統至蘭州。之後清帝遜位,長庚便不問世事。1915年,長庚病逝,時年71歲,諡號「恭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