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麥子:獻身華人教會的馬達加斯加宣教士因新冠逝世

2020-12-26 基督教資訊平臺

引言: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詩16:11

一,獻身的宣教士——呼召如此崇高

據基督日報報導,因新冠肺炎,一對在馬達加斯加宣教華人夫婦受感染相繼去世,其差會牧者發悼文惋惜失去好牧人,呼籲信徒為死者家人祈禱。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派遣到馬達加斯加宣教的兩名沙巴宣教士夫婦廖育源和陳慈雲,分別於7月14日及8月5日相繼因感染新冠肺炎病逝。巴色會會督黃忠良對此表示傷心,相信生命在於基督神的國必再降臨,並向他們的家人及馬達加斯加的教會表示哀悼,同時呼籲信徒為其家人祈禱。

黃忠良透露,原本計劃安排他倆回國,但受疫情影響航班停飛,陳慈雲遂染病於7月14日病逝,丈夫廖育源喪禮後兩天感到不適入院就醫,教會打算待他出院後馬上乘最早一班機回國,卻不幸傳來廖育源早上4時許在醫院病逝消息。這對夫婦廖育源和陳慈雲在馬達加斯加建立唯一華人教會,鍾希明在馬來西亞基督教報章《文橋》發文悼念,形容失去好牧人。

他們亦成立京城幸福家庭服務中心,牧養當地華人家庭,開辦託兒中心,讓土生土長的孩子學習中文,延伸兒童事工。廖育源夫婦漂洋過海,放下家人與事業,遠至風土民情完全相異的非洲,只為響應上帝的呼召。

廖陳夫婦2004年參加香港宣道差會舉辦的短宣隊,在馬達加斯加眼見首都到處是華人,卻沒有一間華人基督教會,經慎重考慮夫婦自薦上工場,在當地開荒建立華人基督教會,花兩三年時間購地親自督工至建堂,成立京城華人基督教會。馬達加斯加位於印度洋西南部,是非洲第一大島。據2017年統計馬達加斯加人口超過 2,561萬,由18個部族組成,馬加士人佔總人口98%以上,華人約有 6萬,老僑(在當地出生的華人)約9,000人,居住超過二十年。首都塔那那利佛是華人主要聚集地。

二,當下的我們——呼召中前行

這則新聞的發布引起來諸多基督徒的思考,從這兩位宣教士的事跡,我們為之感動,為之震撼,海外的華人教會一直是缺乏的,甚至很少人去關注這一部分人群,但我們依然感受到這黑暗的世界有神的光在照耀,祂差派祂的兒女所到之地,開展建造教會,並且給那地的人帶來祝福和恩典。

這兩位宣教士也有著不一樣的身份,他們不僅僅是同工更是夫妻,他們是一個家庭。在他們身上看到不是偉大的光點,所看到的是神卑微的僕人為神發光的事跡,對於兩位的離世,我們內心感到惋惜,與此同時也激勵這我們為華人教會的奉獻和付出,因為教會是神的,不是哪一個人的,每個神的兒女都應該承擔起復興教會的責任,並且看到更多的靈魂需要真理的福音,因為唯有福音才可以帶來生命的力量和指望。

我們並沒有抱怨神的不公,也沒有質疑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在宣教事身上,有的是我們心裡對於信仰的堅定,對於信仰的矢志不移。在任何環境中,我們都不知道生命還有多少的年限,但知道的是我們一生榮耀神的時間是有限的。就如一位學者曾談到:人的一生不在乎活多久,而在乎一生當中有多少時間是為神而做的。

這兩位宣教士之所以打動我們是因為他們對於呼召的負責與忠貞,他們回應神不是口頭的保證,乃是切實的代價成為生命的見證。這引發我們對於信仰的思考,當面對呼召時、當即將踏入使命而不知前路的危機時,我們的心是否已經預備好,是否準備為神獻身付上代價。

當我們活在當下,站在侍奉的崗位時,我們也應時刻清楚自己的呼召和本位,為著神的帶領而努力,雖然會遭遇患難甚至死亡,但我們總不要懼怕,因為神與我們同在,祂的道路和意念永遠高過我們。

三,總結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主擺上的宣教士——車英珪牧師
    然而,他培養的門徒如今很多成為北京教會的牧者,正如經上所記:「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 他的體格不算強壯,卻有著驚人的毅力,每次講課都是聲情並茂、活潑有力,一講就是幾個小時,學生若不說休息,他就不知停止。他的相貌不算俊美,卻有超凡的魅力,凡是見過他的人都被他的生命所吸引和感染。
  • 一粒麥子的心聲
    祂不願那些不認識祂的人在仇恨中沉淪滅亡,興起許許多多跟隨祂的宣教士。        兩個死在巴基斯坦的弟兄姐妹,讓世界看到了在宣教的熱潮裡,中國人默默前行的身影。在兩個中國年輕人青澀而溫柔的笑臉上,世界看到一個古老民族的復興。        兩個殉道的弟兄姐妹,已經得到各自教會證實。同工們流著眼淚,默默做著善後工作,同時也忍受著來自社會各界的指責和壓力。
  • 《一粒麥子》——不要虛度人生
    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 最新消息 長老教會慶150年李登輝:愛與受苦成為盼望記號
    (攝影/記者林純如)雕刻大師張敬長老也特別出席,將自己親手打造重達26公斤的木造十字架,送給長老教會。(照片提供/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明年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宣教150周年,今(10日)上午於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舉行「飛越150展望新臺灣」記者會,宣布150周年慶典起跑!前總幹事高俊明牧師等多位牧長出席,大溪長老教會弟兄的前總統李登輝也親臨現場。
  • 宣教士故事 捨身滇邊的李崇德
    因戰禍交通受阻,他們於6月繞道緬甸,經仰光(Rangoon)到八莫(Bhamo),才得以進入騰越。安頓下來再經過一段語言訓練後,他們就深入到傈僳族(Lisu)、拉祜族(Lahu))、佤族(Wa)、撣族(Shan),及其他少數民族中間宣教。當時在滇西、中緬邊境一帶,已有四位內地會宣教士:東有楊思慧教士(Allyn B.
  • 米憐:第二位來華的基督教新教宣教士
    米憐16歲悔改歸信耶穌基督,受洗加入教會之後熱心追求,靈修、禱告不輟,更立志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上帝。1809年,24歲的米憐決志奉獻自己做宣教士,到海外去宣教。遂向倫敦宣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提出申請。當時倫敦會正在物色人選去中國協助馬禮遜工作。當米憐與遴選委員們面談後,卻被認為不符合去中國做宣教士的資格。因為他們覺得米憐舉止言行較粗俗,文化素質也比較低。
  • 重磅|加爾文的神學遺產供華人教會的省思
    他在24歲(1533)左右因著宗教改革的思想而信仰產生轉變,深信全能的神呼召他在地上拓展神的國度,因此受到逼迫。他辭去學者的工作,在1534年逃亡到瑞士的巴塞爾(Basel)從事有系統的寫作,要為因純正信仰而殉道的人辯護。他首先綜合教會在歷世歷代對信仰的教導,在27歲(1536)時完成了第一版《基督教要義》,把書獻給法國國王,寫一封信勸他要聽從神的話。
  • 盤點:近代來華十大女宣教士
    改革開放後,安美瑞多次回到中國訪問,她在古稀之年親眼看到了中國教會的復興,感到無比欣慰。她也是少數經歷了中國現代教會的風風雨雨,親身見證從苦難到復興的宣教士之一。 1895年,英國聖公會招募到中國的宣教士,和受恩欣然加入,並於1896年3月初抵達福州。後來由於教會矛盾,離開了中國。並在潘湯牧師影響下,接受了普利茅斯弟兄會和敬虔主義的思想。
  • 【柯媽故事館】紮根後山的一粒麥子——柯是匡弟兄
    一九七一年初,年僅三十二歲的柯是匡弟兄,因著愛主的心志,豪邁地辭去桃園農工教職,帶著妻子兒女來到花蓮北昌國中任教。 在那個年代,花蓮與臺灣西城隔著叢山峻岭,交通不便,各方麵條件都無法與今日相提並論。柯弟兄響應神的呼召,為神國度開展移民後山。他成為一粒福音種子,在東臺灣開出生命繁花。
  • 一粒麥子(視頻)
    今日視頻一粒麥子:(14分鐘30秒)在WIFI網絡或者流量充足時觀看凡事都有定期
  • 英 美宣教士在華建大學31所
    創辦現代教育最早的一間華人學校,是1817年馬禮遜和米憐在馬六甲創辦的。開始只有3名學生。10年後,第一位中國牧師梁發和他的同鄉古天青一起創辦了內地第一所學校。又過了十年,德國宣教士郭實臘夫人和美國耶魯大學的包流雲,在澳門建立第一所西式學堂。一開始只有六名學生,其中包括第一批赴美留學的容閎、黃寬、黃勝。
  • 理雅各:由宣教士到漢學家,用一生架起中西方的橋梁
    畢業後,因其堅持非國教信仰而放棄了繼續在國王學院深造的機會,而接受了英格蘭布萊克本(Blackburn, England)一所公理會學校的聘請,擔任該校校長。理雅各的父母是蘇格蘭公理會的信徒,與馬禮遜的第一位同工米憐屬同一教會。
  • 【基督教新聞】​泰國新年潑水節 泰勞教會動員新北傳福音
    4月21日正午,位於板橋新北市民廣場齊聚萬人,由新北市政府勞工局與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共同舉辦「新北市第9屆泰國藤球友誼賽暨潑水節」,現場有數十個攤位,正當大家慶祝泰國新年時,其中泰勞之友教會也在攤位中,發放福音單張,幾乎全教會總動員,德籍宣教士夏伊麗師母、唐美麗牧師(湖口新豐蒙福之家)及多位泰籍牧者參與福音行動。
  • 落在地裡的一粒麥子:動人心弦的「奧加行動」 向未得之民傳福音(視頻&文字)
    這是5位美國福音派基督教宣教士,至南美厄瓜多雨林傳福音給當地原住民「華歐拉尼族」(Huaorani /Waorani)的印地安族,一段真實故事。華歐拉尼族被稱「奧加族」,是一個以暴力行為對付異己,以及闖入其疆域的野蠻部族,連鄰族也畏懼他們。但宣教士們定意傳福音給這些「未得之民」,自1955年9 月起,即以定期航班,飛往其定居處,丟下將禮物以示善意,並盼其可以禮尚往來。
  • 加拿大蒙特婁一名華人醫護人員因新冠喪生
    加拿大魁北克省又有一名在老人護理機構 CHSLD 工作的醫護人員因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而喪生,蒙特婁市 Centre-Sud-de-l』le-de-Montréal 的 CIUSSS 工會於周日(5月24日)確認了這一消息,並對這一不幸表示悲痛。
  • 教會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致使十一奉獻枯竭,難以為繼
    圖源:Open Doors UK & Ireland 因新冠病毒大流行對教會十一奉獻造成的災難性破壞的影響
  • ​慈幼會士為馬達加斯加少年感化院的人帶去食物和希望的言語
    教會於元月31日慶祝聖鮑思高神父紀念日。在這機會上,本新聞網與在馬達加斯加服務的慈幼會士一起回顧他們每個星期天在塔那那利佛少年感化院的一些時刻。
  • Good TV15周年 分享全球華人基督教新聞節目異象
    如今,進入第16個年頭的Good TV也盼望將服事推進到一個新階段:計劃製作全球華人基督教新聞節目。這是在7月29日於南加州舉行的「耳目e新」異象分享會上,Good TV總經理曾國生分享的異象。大洛杉磯教會網絡報導了這一消息。曾國生表示,這一新的節目旨在放大宣教事工的影響力。
  • 華人好家風‖九穗禾和一粒米:每一粒米都是一份福氣(文/曹景常)
    老天爺聽到了這些苦命人的禱告,也心疼咱們人間的老百姓命苦啊,就交給大伙兒一個咒語,一念這個咒語,麥子就自己長了。什麼咒語啊,聽好嘍,叫:「草死苗活地發暄」,一到谷種、麥種下地,大伙兒在地頭兒一齊念這個咒語,地裡的草就沒了,地還不用耕,就暄乎了,穀子、麥子還結出了九個穗,收成就好得不得了,小米、白面多得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