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了,是因為所有人24小時不眠不休的努力!

2020-12-16 騰訊網

我一進艙,交班醫生就跟我「訴苦」。她累趴了。

所謂的進艙,我之前跟朋友們解釋過了,我們把進入ICU隔離病區為「進艙」。大家都這麼叫,我也跟著這麼說。估計是封閉起來的ICU有點像潛水艇的艙吧,或者是有點類似方艙醫院,所以稱呼為艙。

交班醫生告訴我,她們剛剛發現眼前這個8床有大量腹腔出血。做了B超。而且嘗試穿刺了,抽出來的是血。真的是大量腹腔出血。交班醫生知道了,也匯報了領隊和科主任。

此時凌晨2點。

哪裡出血?看不清楚,肝破裂?脾破裂?血管損傷?不知道。但估計是這幾個可能性最高。腹腔臟器很多,但是要導致這麼大量的出血,只有這幾個可能性。做一個CT或者血管造影就能馬上知道了。但患者上著ECMO、CRRT,挪動一步都是異常困難。

但患者此時生命垂危,血紅蛋白狂掉,說明血管內的紅細胞少了很多,血壓也暴跌,值班醫生不停地輸血、補液、抗休克,同時緊急聯繫了外科醫生。

要知道在疫區中心,醫院所有患者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或者危重症,外科手術醫生力量薄弱了很多,而且是深更半夜,但大家還是克服了所有困難。科主任已經年過半百,幾乎是徹夜不眠,忙於指導和協調。

(站在床旁默默無語的科主任,讓人敬佩,又心疼。圖片來自已報導的新聞媒體)

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給患者做腹腔穿刺引流,暫時把腹腔內的血液引流出來,減少對腹部臟器的壓力,挽救腎臟等器官。否則腹腔壓力過大,會接二連三損傷其他器官。但是放血也有放血的擔憂,因為我們不知道哪裡出血,就怕放了血後會加重出血。

凌晨5點,在科主任的電話指示下,我給患者做了腹腔穿刺引流,放了幾百毫升血液出來,然後遵外科醫生意見,夾住了管道,不敢繼續放。看著暗紅色的血液流出,心理真不是滋味,出這麼大量的血液,加上本身肺臟又差,是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真是禍不單行,恐怕扛不住了。

老天保佑,患者生命體徵逐步穩住了。

我們才鬆了一口氣。科主任叮囑我,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跟他說。我說如果病人情況好轉,我就不匯報您了,現在都五點了,您七點就要來上班了,得睡一會兒吧。

我是真的心疼我們主任,他和領隊真的是太辛苦了。從未休息過一天,隊員們可以下夜班休息,他們沒有,他們每天都堅持忙到晚上8,9點,我們看在眼裡,疼在心理,這是大實話。說實在話,他們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了。

但主任不領我的情,說不行啊,好轉也要告訴我,否則我也睡不著。

其實天都快亮了。

天亮後,我下班了。把這個最危重的病人交給了其他醫生,領導和科主任也是一大早就撲了過來。馬上集結了相關科室的專家。在特殊的環境,特殊的病情,大家戴著口罩聚在一起,商討最優診療方案。

經過多學科專家認真評估,為了挽救患者,決定進行CT或者血管造影檢查,明確出血部位。只有明確了出血部位,才能決定是否可介入止血或者手術治療。

但問題又來了。

轉運去CT室做檢查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換做平常時,病人這麼危重,我們都要再三衡量。更何況目前我們全身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行動都不是很自如。而且距離CT室將近400米的距離,路上又是坑坑窪窪,病人還帶著ECMO機子、多個升壓藥的微量泵,稍微想一想,都知道真的是險象環生、九死一生!

但如果不去不做,眼看著患者可能會出血過多而休剋死亡。要麼奮力一搏,要麼坐以待斃。換做你會怎麼選?

我們選擇,冒著槍火往前衝,絕不坐以待斃。

(戰友們護送患者去CT室。圖片來自已發布的新聞媒體)

這件事動員了所有力量,不是說道路坑窪嘛,醫院領導給臨時開通了之前封堵起來的馬路,雖然遠了些,但是道路平坦了。路上還有保安大哥專門進行管制,確保道路通暢,萬無一失。

我們團隊9位戰友穿上厚重的防護服,躬身駝背,小心翼翼推著病床、呼吸機、ECMO機子、氧氣筒、心電監護儀、搶救微量泵、搶救箱、呼吸球囊等諸多設備環繞床旁,這段不到500米的路,步步驚心。

幸運站在了我們這邊。患者順利到達CT室。

戰友們訓練有素、嫻熟專業地儘快為病人做了CT檢查。期間,血壓一度跌至60/30mmHg,真的是生死關頭,經過迅速有效處理後,才逐步緩和下來。

有驚無險,CT做完了。幾個專家緊盯著CT片子,終於找到腹腔內大出血的元兇----脾臟出血。

真的是脾臟出血!

兇手找到了,片刻不耽誤,戰友們在領隊、科主任的指揮下,立即轉運至介入科,進行介入止血治療。

我之前跟大家解釋過,介入治療是怎麼止血的。我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遍:

就好像我們洗手間裡面爆水管了,現在整個洗手間都被水淹了,我們知道是水管爆了,但不知道是哪個位置爆掉。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要麼是關掉水閘,要麼是找到水管爆裂處堵住它。

關掉水閘是容易的,但是要關掉人體血管的總開關就很難了,我們總不能讓心臟停止跳動吧,是不?所以,第二個方法,就是找到水管爆裂處(血管破裂處),想方設法堵住缺口。但可能由於出水(出血)太猛,洗手間水太多清理不乾淨視野不清晰,沒辦法找到確切的缺口,即便找到了,也可能由於水壓大、破口大止不住血。

介入科是有辦法的。不是說洗手間爆水管了嗎,他們首先會判斷是哪根水管爆了,然後在總閘那裡伸一根導絲進入水管,導絲一直循著水管走,直至快要到達破口處,再釋放一些速凝水泥或者磚頭等等,立馬堵住破口上遊的水管,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這真的是絕妙的方法,既達到了拉閘(分閘)的效果,但又不影響其他部位的供血供水。否則你把整棟樓的總水閘都關了,人家唾沫星子都淹死我們了。

但這次,介入手術過程驚心動魄、讓人心臟都提到嗓子眼了,大氣不敢喘。

術中,患者心率一度低至40次/分,眼看就不行了,戰友們畢竟是久經沙場的戰士,好幾個還是留著地中海髮型的副高,危重症搶救水平自然都是不容置疑的。經過及時有效幹預,再一次把病人從死亡關頭拉了回來。

經過幾番周折、無數風險,患者終於止住了血,順利回到了ICU病區,我們的大本營。

患者的生命暫時保住了。

(戰友們返回途中。圖片來自已發布的新聞媒體)

出艙後的戰友,大家渾身溼透,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時,已經是接近晚上了。

ICU接管的都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自然死亡率是很高的,但我們從不放棄任何一個有希望的患者,國家也給我們吃了定心丸,不惜一切代價,只要有一絲機會,都不放過。正因為如此,我們拉回了好幾個生命瀕危的患者,內心欣喜自然是難以抑制。

這跟西班牙、美國等國家大大不一樣,他們似乎已經決定要放棄65歲以上的老人家了。而我們,只要有機會,不會放下任何一個患者,而這產生的一切費用,國家兜底。

我愛這片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點擊「在看」| 堅持原創不容易,以示鼓勵 |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奮鬥 |分享給您的朋友,一起為健康努力!

相關焦點

  • 24小時不眠不休,病房裡的他們閃閃發光
    友誼醫院男護士關宏奎從發現這一問題開始,凡是值班的男護士,幾乎全全接下了所有的力氣活。醫護人員每次接班從駐地趕往醫院時,也會有一些沉重的物資需要帶過去,在非常時期,醫護人員要儘量避免「非戰鬥人員」接觸病區,找其他人來幫忙搬運物資是不現實的,此時接班的男護士們甘願當起了「壯勞力」。
  • 鮑倡俊:用我們的不眠不休換取千萬人的安然入眠,值
    不眠不休48小時   他親力親為全盤掌握查出「真相」 作為有多年疫情處置經驗的急傳專家,這些年來流感、禽流感、非典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都少不了鮑倡俊的身影。江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更忙碌了,通宵達旦成為常態。
  • 江蘇最美醫務工作者|鮑倡俊:用我們的不眠不休換取千萬人的安然...
    不眠不休48小時   他親力親為全盤掌握查出「真相」「用我們的不眠不休,換取千千萬萬的民眾能夠安然入眠,這也是值得的。」鮑倡俊說。 鮑倡俊不眠不休地忙碌了48小時,調取監控錄像對案例做了詳盡調查。全面排查患者接觸人員後,最終確認舅媽因有基礎性疾病,去看病沒有戴口罩,被確診病例間接感染。他立即讓所有密切接觸者隔離,掐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
  • 《不眠不休的愛》
    《我是警察,為了祖國》——「警營好聲音」內蒙古警營歌曲創作徵集展播 《不眠不休的愛》       共0>條新聞 《不眠不休的愛》 作詞:喬立鴻 作曲:新吉勒圖 演唱:蔡超 你從黎明中走來 身披一身風霜 守護了身後萬家燈火和一路安詳 花前月下 少見你的蹤影 為了百姓的大事小情 你寒來暑往 奔波不停 誰說你無情 警徽閃爍 你的愛不眠不休
  • 24小時不眠不休監測 「黑科技」助力重慶防災減災
    暴風雨將至,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可以預測;哪裡有地災隱患點,相關的信息系統能24小時在線監測;面對可能發生的滑坡等災情,專業地災監測設備還能提前預警……7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獲悉,入汛以來,面對連日強降雨帶來的險情,重慶湧現出大量「黑科技」,助力防災減災。
  • 【榜樣】不眠不休的三天三夜
    7月23日13時,距離開閘蓄洪已超過76小時的王家壩閘終於關上了閘門。此刻,在離閘口不遠的王家壩鎮李郢村堤壩上,人們看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斌,頭髮凌亂,面容憔悴,滿是泥的褲腳卷到小腿……三天三夜,他幾乎不眠不休地忙碌著,加在一起也沒睡到3個小時。  「張書記,都關閘了,你不去看看你的摩託車?」同事在一邊提醒他。
  • 陳巍:為了一組好印,他曾60小時不眠不休
    7月25日晚,陳巍如同平日裡每個夜晚一樣,對著他鍾愛的印石,訴說著心語。牆上掛的是「丹青印緣——潘春雷、陳巍、尹科偉作品展」的作品。山水、花鳥之間,朱印鮮明。與陳巍相知的潘春雷告訴我,有時陳巍對著石頭一坐就是一夜,很少的時間睡眠,翌日又是六點起床,投入繁忙的工作事務中。他對篆刻藝術的摯愛,令人佩服。
  • 桂林兩"跑男"持續跑步24小時 不眠不休慶跨年(圖)
    &nbsp&nbsp&nbsp&nbsp聚餐、開Party……跨年之際,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祝,而桂林有兩名男子用持續跑步24小時的方式慶跨年,24小時內他們不眠不休,分別跑了172.7公裡和142.9公裡。
  • 【派出所身邊事】16小時不眠不休尋找 只為助老人安全返家
    【派出所身邊事】16小時不眠不休尋找 只為助老人安全返家 2020-09-2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4小時在線,龍醫專家組抗擊疫情不眠不休
    因為既要給呼吸內科患者制定日常治療方案,又要給疫情時期的疑似發熱患者提供診治建議,使她每天的睡眠時間不過3、4個小時。長時間的高壓工作,鹿主任對手機的震動聲十分敏感,聲音一響,心臟就會劇烈跳動。為了不錯過會診電話,鹿主任就將毛巾裹在了手機上,整晚的用手握著,只要手機一震,馬上就會醒來。
  • 不眠不休,只為守護建德
    市公安局7月8日零點開始,通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新安江派出所民警洪利土與同事連背帶抱,將位於危險區域內的12位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被困在裡面的都是一些老人,這些老人中有的因為戀家,不肯搬離;有的腿腳不便,自己撤離不了。碰到不肯撤離的老人,洪利土直接抱起他們就走,其中有一位95歲癱瘓在床的老爺爺一開始很不樂意。洪利土警官說:「我也想耐心勸導他們,可是時間越拖越久,水越淹越深,根本來不及解釋。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自己也記不清救出多少老人,反正回派出所的時候,握著方向盤的手都在發抖。」
  • 肥西三河鎮:五個不眠不休的晝夜
    三河鎮濱光安置點佔地約500畝,建築單體117棟,回遷房1504套、門面房267間、公共設施約5000平方,安置人口約4000人,總投資約7億人民幣,今年6月底剛剛安置結束。正在廣大群眾滿懷喜悅忙著喬遷新居的時候,7月中旬連日的降雨導致洪災來襲,安置點在風雨飄搖中遭受了嚴峻的考驗。
  • 這位54歲護理「老兵」瞞病堅持守艙480小時,最忙時36小時不眠不休
    疫情當前,她臨危受命,在短短36小時內備艙建章立制,開創先例;開艙守護轉診患者,36小時不眠不休;守艙護患平安,480小時頑強堅守……這一個多月來,她和護理團隊自建「協和特色」的方艙護理體系井然有序,來自海南、內蒙、貴州、吉林、河南、新疆、山西的護士們讚不絕口,並成為「範本」在其他方艙醫院效仿。
  • 24小時不眠的「李佳琦們」
    AI虛擬主播,24小時不眠的「深夜主播」。來源 | 聚美麗作者| 謝耳朵凌晨兩點,記者打開某美妝品牌旗艦店打算默默地購物時,發現這麼晚,這家店居然還在直播。從左至右分別為完美日記、歐萊雅、自然堂的虛擬主播作為大部分品牌主要受眾的年輕群體,他們處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本身就追著「初音未來」「洛天依」「葉修」等由高科技合成的虛擬偶像,對於「虛擬主播」的出現也就有著較高的接受度,而凌晨時間也是眾多「夜貓子」「禿頭星人」的高度活躍時期。
  • 文化周特別策劃|每日一歌:《不眠不休的愛》
    文化周特別策劃|每日一歌:《不眠不休的愛》 2020-06-30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不眠不休,只為守護建德!
    市公安局7月8日零點開始,短短1個多小時,新安江派出所民警洪利土帶領輔警連背帶抱將12位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因為新安江大壩洩洪,江水倒灌,新安江街道羅桐社區浙西巷因積水無法排出,導致4棟房子的一樓住戶無法安全撤離。被困在裡面的都是一些老人,這些老人中有的因為戀家,不肯搬離,有的腿腳不便,自己撤離不了。
  • 【榜樣】不眠不休的三天三夜 ——記阜南縣王家壩鎮李郢村黨支部...
    7月23日13時,距離開閘蓄洪已超過76小時的王家壩閘終於關上了閘門。此刻,在離閘口不遠的王家壩鎮李郢村堤壩上,人們看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斌,頭髮凌亂,面容憔悴,滿是泥的褲腳卷到小腿……三天三夜,他幾乎不眠不休地忙碌著,加在一起也沒睡到3個小時。「張書記,都關閘了,你不去看看你的摩託車?」同事在一邊提醒他。
  • 從焦慮到徹夜不眠的過程,當我接受24小時不眠的一刻,睡眠恢復了
    本人遊飛,成功幫助1萬名失眠者恢復睡眠,總結出失眠康復訓練的方法和技巧,以專欄《10天失眠康復特訓》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失眠的人都能夠通過正確的訓練恢復睡眠。接收不到自己竟然24小時沒睡覺了,隔天一直想著我沒睡到覺怎麼辦,計算著自己多少個小時沒有睡覺了,什麼都做不了,過後去看了中醫,沒效,再看Hospital,Doctor說是焦慮,開了抗焦慮的pills,情況還是沒有好轉,畢竟這種pills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效果的,但是已經能睡著了,雖然還是會早醒,但是總比整晚沒睡來的好。
  • 不眠不休的夜晚(木子)
    偶爾晚上會因為焦慮而失眠。有時候因為生活,有時候因為工作,有時候因為迷茫。寫文章是自己的愛好,沒事的時候,就愛胡亂寫。寫著寫著就喜歡上了那種感覺,喜歡筆尖輕觸紙張的聲音,喜歡那種由心底散發的寧靜。大學沒畢業的時候,一直想成為作家,成為編輯。
  • 「何時,我竟如此模樣」~月有不眠,人有不休
    從此以後——人有愁,人有心事,月有不眠,人有不休。時過境遷,如今的我早已不如當初般心軟,卻始終還是放不下——真的如倉央嘉措描述般「一直在心口幽居,可以放下過天地,可以放下過萬物,卻從未放下過……」有時候想一想,覺得這種狀態不對,總在深夜寫一些牢騷,那些所謂的華麗「詞藻